石学敏院士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经验

2023-11-10 10:30唐若涵杜宇征
吉林中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颊车经筋合谷

李 缓,阴 雨,瞿 慧,唐若涵,杜宇征,赵 琦*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2.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

面瘫临床表现为面部表情丧失、眼裂变大、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等。据其损伤部位不同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其中周围性面瘫主要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常见,病因多和感染与外伤有关[1]。面神经损伤程度过高、失治和误治会增加发展成难治性面瘫的可能性[2-3]。难治性面瘫会发生面肌抽搐、倒错、鳄鱼泪、联动运动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产生心理负担[1],因此,在急性期降低面神经水肿程度,减轻炎症,在亚急性期及时介入干预手段,减少对面神经的持续性压迫,对避免疾病发展成难治性面瘫十分关键。石学敏院士基于经筋理论创建的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面瘫效果显著,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石学敏院士对难治性面瘫的认识

面瘫属于中医学“口眼歪斜”“吊线风”“口僻”等范畴。石学敏院士认为该病的病机为正虚瘀阻,经筋不利[4]。《素问·评热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石学敏院士认为面瘫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正气不足,外邪入侵,致经气受阻,筋肉失约,邪气蓄久则气虚,气虚血停则血瘀,虚实夹杂,面部失养日久会形成难治性面瘫。“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足太阳之筋“目上冈”,足少阳经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结于目眦为外维”,从三阳经筋的循行及病变表现来看,本病病位主要在经筋。《素问》载:“病在筋,调之筋”,石学敏院士在此基础上提出“活血祛风,疏利经筋” 的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符合治病必求本的治疗思路。

2 经筋刺法在难治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

2.1 活血祛风,疏理经筋 在难治性面瘫的治疗上,石学敏院士创立了以“活血祛风,疏理经筋”为治疗原则的经筋刺法[5]。经筋刺法是以颜面部肌群的经筋透刺和阳明经筋排刺为主,辅以刺络拔罐,共奏化瘀滞,养筋脉,祛沉疴之效。

经筋透刺包括阳白四透,太阳透颊车,攒竹透睛明,丝竹空沿眉横刺,水沟、地仓、承浆透颊车等。透刺疗法取穴精,痛苦小[6],可沟通表里阴阳经气,使经气流通,上下相接,气至病所,增强针感散导,改善受损面神经的颞支、颧支、颊支和下颌支。

阳明经筋排刺是指颊车至地仓,下关至迎香排刺。研究[7]表明,腮腺导管在体表的投影在鼻翼口角线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 段,此处属迎香与下关之间,面神经颊支多走行于腮腺管浅面或位于同一平面,解剖部位与其相合;面神经下颌缘支[8]出腮腺后走行在以下颌角为起点、下颌骨下缘为中线、上下方各约一横指或15 mm 的距离,此处与颊车至地仓的连线吻合。在这2 组穴位之间进行排刺,对局部神经和肌纤维进行刺激,可荣肌养筋,益气生血,提高局部神经和肌纤维的兴奋性,僵木之筋肉得以濡润舒展。

经筋病常有瘀血阻络的病理表现,刺络疗法可以祛邪通络、疏利经隧,激发气血运行,濡养经筋,故石学敏院士将刺络放血疗法列为经筋刺法范畴[9-10]。刺络后遂予拔罐,放出适量瘀血,可减少炎症的局部刺激,新鲜血液继以融入渗透,有利于营养局部受损的神经和组织。石学敏院士认为面部肌肉瘫痪时间过久,额部、眼部、颊部、口角等局部脉络瘀滞,需要辅助刺络拔罐祛瘀生新,改善局部炎症,加快新陈代谢,修复受损的面神经。

2.2 整体布局,优选腧穴

2.2.1 局部取穴,气至病所 石学敏院士治疗经筋病,其在选穴上遵循古训, 在临床中将病变所在部位视为反应点,据此为“腧”,施展相应针刺手法以直驱病所、祛邪扶正,体现了“病在筋,调之筋”的经筋病治疗思想[11]。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力量的产生源自神经冲动和肌肉收缩,石学敏院士认为,神经和肌肉与《黄帝内经》中的筋吻合[12]。针刺面部穴位改善长期受损的面神经局部炎症、水肿、积液和压迫,促进面神经修复,恢复面部肌肉弹性,提高神经兴奋性,达康复之目的。

阳白、太阳、攒竹、睛明、丝竹空、水沟、颊车、下关、承浆、地仓、迎香是石学敏院士常用的局部之穴。孟学茹等[13]研究发现,取患处头面部腧穴可以改善局部面神经供血供氧,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阳白、丝竹空、攒竹、太阳、睛明,可促进眼周区域的血液循环,营养局部神经。研究[14]显示,针刺下关可减少或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促进受损神经恢复。地仓、颊车为足阳明经穴,《玉龙歌》记载:“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此两穴可用于治疗口眼歪斜。研究[13]表明,地仓、颊车是治疗面瘫穴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且电针地仓和颊车可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的MAPK/ERK 信号通路,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促进面瘫的恢复[15]。水沟属督脉,承浆属任脉,水沟与承浆布散在口周,与地仓、颊车等互相结合,可促进口周围肌的收缩与舒张,缓解口角歪斜的症状。迎香是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针刺迎香通过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抑制炎症渗出,减少组织胺形成与释放[16],消除面神经局部的炎症渗出,促进其恢复。

2.2.2 远近结合,相得益彰 顽疾久居者,应以远近取穴配合,可达接气通经,疏通筋脉之效。选择循经远端之合谷和太冲配近部风池、翳风、完骨,相得益彰,可使久壅之面部经气疏通,筋肉舒展,恢复面神经支配功能。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为祛除外风的要穴,石学敏院士[17]依据维筋相交理论取合谷达“面口合谷收”之效,研究[18]表明针刺合谷时,可改善面神经功能,有效缓解面瘫相关临床症状。病久配合太冲,借合谷、太冲合用开四关,达到上病下取的目的,起疏风理血之功效。风池、翳风、完骨为少阳经之穴,基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可缓解颜面部经筋松弛的症状。风池为治风之要穴,可祛除风邪,清利头目,王琼芬等[19]证明针刺风池可以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调控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改善颅内外的面神经功能。翳风是手足少阳之会,《针灸甲乙经》曰:“口僻不正……翳风主之”,说明翳风可刺激面神经改善口眼歪斜症状。研究[20]证实深刺翳风可刺激神经感觉纤维的兴奋传递,重新构建神经反射弧,促进面神经和面部功能活动恢复。石学敏院士将运动神经元的发病归于脑神失司,因此治疗时重视对神的调节,醒脑开窍针法基础方的风池、完骨可有效改善脑循环以开窍启闭,健脑养神[21]。

2.3 手法精准,量效优化 石学敏院士承古拓新,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相继开展相关研究,形成了标准规范、量化发展的科学针刺疗法[22]。石学敏院士对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以及2 次针刺间隔时间等针刺手法进行了科学界定,以保证针刺疗效的最优化。

治疗难治性面瘫,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规定如下。1)透刺:阳白以四针分别向上星、头维、丝竹空、攒竹方向透刺,使针体与皮肤呈15°角,进针1 ~1.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 min;攒竹透睛明,进针0.5 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 min,手法宜轻柔,避免皮下出血;丝竹空横向沿眉棱骨刺进1.5 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 min;太阳透地仓,选用3 寸长针,使针体与皮肤呈15°角双手进针,刺手行小幅度捻转手法,押手辅助刺手使针尖指向地仓,穿过颧骨弓,进针2.5 ~3 寸,使针尖抵达地仓,施捻转平补平泻1 min;承浆、水沟、颊车分别透向地仓,选用3 寸长针,进针1.5 ~2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 min。每日1 次,留针30 min。2)阳明经筋排刺:颊车至地仓,下关至迎香之间排刺,每间隔0.5 寸刺入1 针,浅刺,施捻转平补平泻2 min,每日1 次,留针30 min。3)刺络拔罐:用三棱针在患侧三阳经筋所过之处的颧髎、颊车、阳白下关等穴位行刺络拔罐法,选择2 ~3 个穴位,用放血针点刺3 ~5 点,遂继用闪火拔罐法,使出血量达到3 ~5 mL,留罐时间在5 min 之内,穴位交替使用,刺络拔罐交替进行,每日1 次。4)经穴针刺:风池(双侧),向对侧眼角斜刺,进针1 ~1.5 寸,施捻转泻法1 min;完骨(双侧)和翳风(双侧),直刺1 ~1.5 寸,施捻转泻法1 min;合谷(双侧),直刺1.5 寸,施捻转泻法1 min;太冲(双侧),直刺0.5 ~1 寸,施捻转泻法1 min,随症加减取穴。每日1 次,留针30 min。

2.4 针以治神,效以神应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针刺可激发经络腧穴之神气,石学敏院士深入剖析神的内涵,提出了针刺时应“以神统针、以针调神”为要的学术思想[23]。

石学敏院士认为治神应贯穿难治性面瘫治疗过程,分为治医者之神与治患者之神[24]。治医者之神要求医生凝神精准施针,细察针下经气盛衰,察探患者神色与言语,判断施术后神应与否。治患者之神要求患者心静气定,神凝志安,针刺之前,与患者充分沟通消除其顾虑,树立信心,意守神气,达到形神合一。石学敏院士认为针下神气即为针感,得气为神应,神应则有效,治神精准则神旺效速。医者务必抓住先机,认准时机,把握病机,“守神”而刺,当针下气至,同时观察患者神情,若神气相随,则气至病所,此乃针之要道。治疗难治性面瘫当以治神调形,方能切中要害,效如桴鼓。

3 病案举例

丁某,男,69 岁,初诊日期:2011 年4 月11 日。主诉:左侧口眼歪斜2 个月余。现病史:患者10 年前患左侧周围性面瘫,经治好转。2 个月前因着急、劳累、汗出受凉,出现左侧耳后痛2 d,左侧口眼歪斜,头痛,面肌拘紧,闭眼露睛,皱眉不能,嘴角麻木、下垂、闭合不全,鼓气不能,刷牙漏水,存食。就诊于某医院,查颅脑CT:未见异常。于就近医院进行针灸治疗,经治耳后疼痛略有好转,余症未有明显改善。遂前来我院治疗,现头痛消失,皱眉尚可,露睛改善,嘴角麻木减轻,嘴角闭合较前明显好转。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西医诊断:面神经炎。中医诊断:面瘫,肝郁脾虚,血脉瘀阻证。治疗原则:活血祛风,疏理经筋。针灸取穴:阳白、太阳、睛明、攒竹、丝竹空、水沟、承浆、颊车、下关、地仓、迎香、风池、完骨、翳风、合谷、太冲。透刺、排刺、经穴针刺手法操作如上,穴位针刺施术后留针30 min,每日1 次,14 d 为1 个疗程。选择患侧三阳经筋循行所过的阳白、颊车、下关、颧髎等穴位刺络拔罐,选择2 ~3 个穴位,用放血针点刺3 ~5 点,继用闪火拔罐法,使出血量达到3 ~5 mL,留罐时间在5 min之内。穴位交替使用,刺络拔罐交替进行。治疗结果:治疗1 周后,症状有所改善,2 周后露睛明显改善,1个月后临床症状基本痊愈[25]。

按:患者素体虚弱、正气不足导致脉络空虚,加之情绪激动、劳累过度,致邪气乘虚入中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筋脉功能失调,筋肉失于濡养而发为本病。故选取攒竹、阳白、丝竹空、睛明、太阳疏通眼周及额部经筋;颊车、承浆、地仓、下关、迎香、翳风通畅口周及颧颊部经络;水沟、风池、完骨施以泻法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面口合谷收”,循经远取用合谷,配合太冲开四关,于太冲行泻法以疏肝理气,解郁除烦。难治性面瘫责之于经筋病变,颜面部是三阳经筋布散会聚之处,故以活血祛风、疏理经筋为治疗原则,通过经筋透刺和阳明经筋排刺疏导结聚、调理经筋,同时辅助刺络拔罐通畅局部瘀滞,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4 小结

石学敏院士基于经筋理论,提出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面瘫,收效颇丰。经筋刺法取穴以近部之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之穴,通经接气。经筋刺法之关键是以经筋透刺和排刺为主,辅以刺络拔罐协同增效,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手法量学,促使量效最优化。难治性面瘫会影响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在治疗中强调医生与患者需共同遵循治神之道,以求佳效。

猜你喜欢
颊车经筋合谷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小穴位 大健康
掐合谷穴能缓解视疲劳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冷针冷灸治疗胃火牙痛
经筋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