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琛媛
[摘 要]随着大健康行业的发展,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借鉴健康管理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证内容和健康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对“健康管理与服务”进行课程案例与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就实施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展开叙述,以期有助于推动相关高职院校培养与高职健康管理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
[关键词]健康管理;职业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1 健康管理行业发展情况
健康管理是从心理、社会、生物的角度对亚健康、慢病和特殊人群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帮助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1],防止疾病,以个人健康档案管理为基础,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技术之上的一种个体化的健康事务管理服务。健康管理师是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卫生部在2005年新设立的卫生行业特有国家职业。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要促进健康产业与其他行业如养老、旅游、互联网等融合,形成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推进健康产业的发展[2]。目前,构建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体系、高效能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高水平的公共健康人才培养体系是必然要求。可见,在健康服务新业态下健康服务行业出现了很多新岗位,因此健康管理人才需求量大增,这对高校培养优质的健康管理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许多高职院校开设食品营养与健康等相关新专业,以期培养与健康管理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2 健康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及人才需求
2.1 健康管理相关岗位
我国目前健康管理行业有三种基本模式[3]。一是健康管理服务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公司包括健康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健康咨询公司等,是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独立公司,依托于医院的健康体检等为客户提供服务。其服务业务主要有健康平台的维护,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产品的销售,以及健身、膳食指导等。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浙江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以健康体检为主要手段,为客户提供体检之后的咨询服务,开展健康教育,同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以及专项健康管理服务。二是医疗机构附属的健康管理平台。依托医院的医疗技术和大型综合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体检、健康指导、健康检测等一系列的健康管理服务。以医院设立的体检中心为典型代表。三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的健康管理中心模式。主要是针对社区内的慢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等进行合理的运动和饮食的干预,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基于以上三种模式,目前的健康管理相关岗位主要有营销和运营岗位、医生助理、健康咨询岗位、产品销售岗位等,这几类岗位适合高职类学生就业,也是主要的校企合作单位。
2.2 岗位能力分析
针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健康情况进行仔细和全面的监测、评估以及分析,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是健康管理的过程。健康管理的核心是在采集了健康信息之后,对健康风险因素的管理。换句话说,就是对需要对客户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之后再进行干预和管理的过程。该岗位不仅需要健康管理学和基础的医药卫生类知识,也需要一些关于保险、营销、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管理的重要部分,从业人员普遍认为除上述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心理学知识。在目前的健康管理师岗位技能中,健康风险评估能力、常见疾病管理技能、常见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能力均较为重要。沟通技巧是工作岗位所需职业素养。以上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获得最后还需要融入课程思政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以目前发展较好的健康管理公司为例,健康管理从业人员的工作任务为健康信息采集与管理(体检报告的解读等),建立与维护健康档案;识别健康危险因素,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教育、培训,健康指导和咨询;健康干预方案实施、随访、效果监测与评价,体检套餐设计与咨询,解读体检报告;体检顾客接待,与健康管理师的核心技能相似。由此可以得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有健康信息收集能力、健康风险评估能力、健康指导与干预能力、健康档案管理能力、健康体检服务咨询能力。近年来,健康管理新模式又对健康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管理人才还需要具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知识与技能,需要根据实际的岗位工作內容进行课程设置,使学生毕业后进入单位就可以胜任岗位工作的要求。
2.3 健康管理人才现状
健康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我国,随着慢性病对人群危害日益显著,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国家提出健康中国计划,越来越重视国民各方面的健康,对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开始急剧增加[4]。我国目前健康管理师人数不多,仍然存在着一定量的人才缺口,现在健康管理师中有一大部分是经过短时间培训的无相关健康管理知识背景的人员,甚至还有一部分是没有取得任何相关专业背景也未取得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5]。此外,健康管理服务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目前从业人员的职业态度水平好,但是知识厚度不够,专业的发展能力较为欠缺,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日益增长的人群健康需求和多角度、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要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无法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真正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仍然以健康体检为主,客户体验感受一般。健康服务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健康管理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该行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具有创造力的专业人才,而目前具备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健康管理理念、健康管理学知识、熟悉健康管理与服务的技能、沟通协作能力良好的综合型人才仍然欠缺。由此可见,在健康管理相关的专业建设中,基于职业能力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培养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前相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方向。
3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3.1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标准的建立
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6],因此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最大限度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课程教学标准的建立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还需要突出该课程展现的职业性,开拓健康管理相关课程的宽泛度,结合企业、社会大环境、职业、学生等不同因素的多方面影响。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健康管理与服务”,主要内容源于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健康信息采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教育学、生活方式管理、重点人群与疾病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旨在丰富学生的健康管理理论知识,为后续培养学生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等健康管理后端服务打好基础。
将职业资格标准中规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入学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称为“课证融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而不应该过深、过多。职业资格标准体现出岗位对能力的需求,“课证融通”就是基于职业资格标准的深入分析来设计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融合起来,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考核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考核内容对接,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进行教学。在构建“健康管理与服务”课程标准时,要将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起来,将健康管理师等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中的考核内容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接,最终得到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匹配的目标进行教学,确保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学生。“健康管理与服务”课程标准应基于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工作任务流程进行能力要素划分,每个能力要素的描述应明确并且具体,每个能力要素应细化为技能操作标准,能力要素要体现出岗位技能标准,同时结合课程知识做出要求。在课程学习中端正学生日后的工作态度,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其职业能力,提高其职业素养。
3.2 课程案例与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
健康管理与服务较为常规的教学是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安排进行知识内容讲解,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一般兴趣都不高。传统的课堂缺少时间技能的培养,并且与健康管理实际的工作岗位联系较少,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为了加强健康管理与服务课程与健康管理公司的健康管理服务中工作岗位的联系,以健康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为依据,打破章节限制,并将这些教学内容按照公司的实际健康管理工作中涉及的流程进行模块化整合和实训设计。整合后共有五个学习模块:健康管理的概述,健康信息采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促进、健康干预和咨询指导,健康管理知识拓展。基于岗位流程将課程模块化整合,可以真正使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健康管理工作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健康管理工作岗位的了解,加强职业认同感,同时理论和实操知识可以更好地进行融会贯通。
以“健康风险评估”课堂教学实施为例,教学内容为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流程及意义。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采用健康案例分析法,讲授完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之后,给出案例。某先生,男,67岁,原北京市机关干部,退休9年;身高170cm,体重84kg,腰围101cm,血压160/97mmHg。退休前工作压力大,常熬夜加班,睡眠严重不足;晚餐多为餐馆饮食,口味重,常常饮酒(平均每日饮白酒150~200ml),吸烟,体力活动很少。退休后,饮食起居规律,喜食动物食品,体力活动少,戒烟2年。近一个月,某先生自感乏力、眩晕、嗜睡、腰酸背痛腿抽筋、便秘。其父有高血压史,其母患糖尿病20年。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说出作为该客户存在的健康风险因素,评估患哪些疾病的风险比较大,从而确定健康干预的具体任务,模拟实际的工作岗位场景。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很好地将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干预按照流程呈现出来。在所有课程内容结束后的课堂实训中,每个人选择班级任意一位同学(全班同学都要相互选,不能重复选择),将该同学作为健康管理工作的第一个客户,为该客户进行健康管理。
3.3 教学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教学评价不再以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和考勤成绩组成,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过程性考核。在教学模块化整合后的实训小组化教学中,通过不同的评价权值进行综合评定,主要进行组内、组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其中,组长对组员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是组内评定主要依据,实训项目完成情况是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综合组内评价结果,期中、期末汇报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对学生在实训课程上的参与情况、实训进度控制、个人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工作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对反馈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总结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情况,根据反馈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才能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高速发展的时代相适应。此外,毕业生跟踪调查还能够反馈出专业的课程建设与健康管理实际工作岗位存在相脱节的问题,应该持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使课程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相一致,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4 结语
在20世纪90年代,健康管理开始传入我国,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现在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发展慢慢开始进入快车道,主要是因为国家对国民健康和健康服务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健康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实训内容也需要不断地优化,才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目前健康服务行业的需要,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保障健康管理服务行业不断发展的强大支撑,在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发展中形成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岗位职业能力,能够反哺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借鉴健康管理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证内容和健康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对“健康管理与服务”进行课程案例与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实施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能进一步培养与高职健康管理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蔡琳,罗赛男. 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7,7(5):39-44.
[2]郭宝云.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医学院校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7):267-268.
[3]张颖,张秀娟,赵凌波,等. 健康中国背景下基于职业岗位的高职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卫生职业教育,2020,38(5):30-33.
[4]周肖英,俞茹云,林莉莉. 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现况调查及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3):130-132.
[5]樊玛琍. 健康体检行业中健康管理专业人才胜任力现状研究[D]. 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9.
[6]王艳霞. 健康管理概论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初探[J]. 卫生职业教育,2017,35(9):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