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原凤
[摘 要]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预算管理是保障其良性运转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到位、监督不力等。因此,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至关重要。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是一个长期而烦琐的工作,但它对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意义,指出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就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预算管理;事业单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志码:A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优化是提高运营效率和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随着社会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合理编制预算、科学执行预算以及有效监督预算执行,成为事业单位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至关重要。通过优化预算编制与执行机制、建立健全的预算绩效评估体系、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等,可以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提高其运营效率和财务稳健性。因此,有必要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以适应时代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1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1.1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内涵
事业单位主要是以社会公益性为经营目的,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成立或者其他国资办负责成立的社会服务机构和组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可以定义为对事业单位财务收入和支出进行规划、编制、执行和监督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内涵包括以下四个要点。一是预算规划与编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首先需要进行预算规划,明确预算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包括确定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并确保其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实施性。二是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执行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它要求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各项支出,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进行预算控制,确保支出与收入相匹配,防止超支或闲置资金。三是预算监督与审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需要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机制。内部监督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绩效评估,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外部审计则由财政部门或独立审计机构对预算使用情况进行审核,以确保财务合规性和透明度。四是绩效管理与评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需要将绩效管理纳入其中。通过制定绩效评估指标和考核机制,对事业单位的运行状况和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估,以促进绩效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总体而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一种全面、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活动,旨在确保事业单位的经济稳定、财务可持续发展。它涉及预算规划与编制、预算执行與控制、预算监督与审计、绩效管理与评估等方面,需要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协同合作,以实现事业单位的财务健康和效能提升[1]。
1.2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资源合理配置。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够对财政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分配,确保各项支出符合组织目标和社会需求,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二是运营效率提升。通过预算管理,事业单位能够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各项活动和项目进行量化评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作绩效,推动组织整体运营效能的提升。三是财务稳健与透明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强调财务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通过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确保财务状况的稳定和财务目标的实现。同时,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提高财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四是决策支持。预算管理为事业单位提供了决策的依据和参考,能够通过预测和分析财务状况,为组织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决策。五是资金筹措和使用效率优化。通过预算管理,事业单位能够合理筹措资金,优化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保证财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运营效率,确保财务稳健和透明度,支持决策的科学性,通过预算管理把握单位整体支出收入,严格落实预算管理环节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从而帮助单位有效控制成本。
2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五方面。一是缺乏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性。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可能存在盲目性、主观性或基于经验的做法,导致预算不够准确和可行。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些单位可能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机制,导致预算的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不符。二是预算信息不透明。部分事业单位预算信息对外部和内部利益相关方不够透明,可能存在信息垄断或不公开等问题,导致难以实现对预算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有效评估。这可能影响单位内部的合理资源配置以及利益相关者对单位财务状况的信心。三是预算执行缺乏灵活性。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过于刻板,缺乏对变化情况的灵活应对。这可能导致预算资源无法在最佳时机、最有效地得到利用,限制了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的能力。四是绩效考核与预算脱节。有些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与预算管理脱节,绩效考核指标与预算目标不一致。这可能导致预算目标与实际绩效评估的关联度不高,降低了预算管理的动力和有效性。五是预算参与度不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干部职工,但一些干部职工对预算管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参与意识。这可能导致部门间协作不充分,资源分配不公平,影响整体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
3 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3.1 强化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单位内部的员工对于预算管理有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吸收新的思想和理念,逐步深化预算管理工作。具体可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培训和教育。通过组织预算管理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向员工传达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新的思想和理念。培训可以包括预算编制原则、预算执行过程和预算管理工具的使用等方面,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预算管理观念。二是强调信息共享和沟通。提供清晰、透明的预算管理信息,与员工进行定期的沟通交流,让员工了解预算管理的政策、目标和预期成果。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团队合作和预算管理的参与度。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设置与预算管理目标对应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或认可。这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促进预算管理的深化。四是建立预算管理跟踪和评估机制。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估。通过定期的预算管理报告和绩效评估,对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五是推动技术应用和创新。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和精度。综上所述,逐步深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信息共享、激励机制、跟踪评估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推动预算管理不断深化,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3]。
3.2 细化预算编制工作
为细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详细的预算编制指南。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预算编制的指南和操作手册。指导员工在编制预算时遵循固定的程序和规则,确保编制的预算符合标准和要求。二是明确预算编制责任。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预算编制责任,使每个相关人员明确自己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形成预算编制的责任链条。同时,建立预算编制的协调机制,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畅通。三是制定清晰的预算编制流程。制定一套清晰的预算编制流程,包括数据收集、预算目标确定、编制方案制定、预算表编制等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关系,确保预算编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四是强化预算编制数据的准确性。确保预算编制所依据的数据来源准确可靠。建立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同时,更新和审查数据的可靠性,及时修正可能存在的错误或不准确信息。五是设置合理的预算指标和指导性目标。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情况,设置合理的预算指标和指导性目标。这些指标应当具有可衡量性、可操作性,能够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绩效水平。设定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指导预算编制的方向和重点。六是加强预算编制的监督和审批。建立预算编制的监督机制,对编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数据进行监督和审查。严格的审批程序能够确保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同时防止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滥用和不当操作。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实现预算编制工作的细化和规范化,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加强沟通协调、明确责任、确保数据准确和设置合理的指标,有助于使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统一、高效和透明。
3.3 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预算经主管部门批复后,必须严格执行,充分体现预算的刚性和权威性。事业单位提升预算的执行力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有效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确保预算执行情况得到及时、准确的监测和反馈。可以设立预算执行跟踪系统,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对策。同时,建立追责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不达标的责任人进行追责,增强责任意识。二是加强沟通和协作。促进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执行部门和各层级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制定的预算方案能够合理导入各执行部门,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鼓励各层级员工参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讨论和决策,提高执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设立激励机制。给予预算执行者合适的激励和奖励。可以制定激励政策,与预算执行目标设定相关的奖励措施,如绩效奖金、晋升机会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预算执行的动力。四是为预算执行者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预算执行的方法和技巧、财务分析能力的提升、团队合作等方面,以提高预算执行者的专业素养和执行能力。五是强化绩效评估和结果导向。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对预算执行者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结果导向的管理方式,激励预算执行者将预算执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提高执行的效果和质量。六是确保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共享和透明度。向相关人员提供及时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数据,让他们了解当前的执行情况以及进展情况。倡导公开透明的预算执行,促进各方的监督和参与,强化预算执行的效果和合规性。通过上述措施,事业单位能够提升预算的执行力度,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4]。
3.4 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化
實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确定信息化目标。明确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和需求,确定信息化的范围和重点。例如,是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还是加强预算执行的监控,等等。二是系统规划与选择。根据信息化目标,进行系统规划和需求分析。评估现有的预算管理流程和信息系统,确定是否需要引入新的系统或是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选择适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可以考虑预算管理软件或集成预算管理模块等。三是数据整合与共享。建立预算管理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业务领域,需要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的衔接和共享,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四是流程优化与自动化。优化预算管理流程,结合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实现流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自动化执行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和报告等环节,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五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利用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对预算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和报表功能,提供预算管理的实时监控和决策支持,帮助管理层更好地把握预算执行情况和项目进展。六是培训与推广。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培训和推广工作,提高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技能。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培训材料,推动员工熟练使用信息化系统,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的普及率和应用质量。七是安全与风险管理。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保护预算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系统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等风险。通过以上措施,事业单位能够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优化资源分配和决策支持,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绩效。
4 总结
综上所述,应该意识到预算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制定预算、严格执行预算、持续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和精确分析预算偏差,可以实现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同时,还需要注重加强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公正性,防止资金的滥用和浪费。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对预算管理的思考和改进,才能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基础。
参考文献
[1]顾瑞兰.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问题和建议[J]. 财政科学,2020(5):90-94.
[2]张淼.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以Z单位为例[J]. 经济管理文摘,2020(8):104-106,110.
[3]陈锦霞.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析[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4):18-19.
[4]张戎. 浅谈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交通财会,2018(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