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萍
(兰州文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10)
钢琴并不只是一门孤立的技能课程,而是与其他的音乐基础课程(视唱练耳、乐理、和声、复调等)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当前职业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已不再满足于技术的层面,而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分析和诠释的能力。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教师必须建立和强调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即在钢琴教学中,将曲式分析、和声、乐理等课程内容与钢琴教学紧密结合,让这些音乐理论成为钢琴学习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钢琴的学习也可以将其他理论课程的学习应用到实际当中,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从而建立起体系化的学习音乐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琴者才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分析音乐,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符合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诉求。
曲式是一种乐曲的体裁,即乐曲的结构形态。曲式是根据每个乐曲的主题来确定的,并且力求使其与主题相一致。《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讲解曲式结构(其中包含了乐思发展的原理、技巧等),使学生能够对作品进行较为完整的解析,并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
大家都知道,弹钢琴并不只是手指的训练,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要求学生充分利用音乐基本的理论知识,例如乐理,和声,音乐分析等,将这些课程内容有选择的与钢琴课紧密结合会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正确的认知,必然会有较好学习效果,而这种认知会对产生长久的影响,促进学生学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时,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将整首作品划分为若干个小部分来展开分析,要对作品的调式调性、织体、和声、旋律线条的走向、创作手法等方面展开分析。对所弹的作品进行分析,并养成分析的习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为相对感性的作品赋予理性的框架,更好地表达音乐;同时,它还能对学生更好的背谱加以辅助,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清晰的、逻辑性的音乐思维。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听觉的训练,这种训练强调积极主动的调动自己的听觉,用自己的听觉去判断所有的声音,包括作品的结构。从横向来看,用听觉判断旋律线条、音色、节奏,从纵向上讲,用听觉判断和声、和弦性质和色彩、调式调性等。而这一切,都是要依靠课程设置和合理的整合的教学理念来完成。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和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与相关音乐史的知识相结合,从而对作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听、读结合的方法,从听觉和理性认知上进行双重解析。
在高校音乐专业的曲式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对所分析的作品谱例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个历史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曲式发展和完善的高峰,作品的结构有普遍存在的规律。而且,这一时期的作品,也是学生们经常接触的,尤其是西洋器乐方向的学生,经过从小到大的对作品的积累,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对作品结构产生一种较为敏锐的感知能力,可以从声音中去体会音乐语言的呼吸、停顿和语气,去体会和声和调式调性的色彩,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作评的曲式结构。
在曲式结构分析中,读谱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它是以曲式学科中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为依据,展开的一种合理的划分,将作品中所包括的各种因素,比如动机、旋律发展手法、和声、调性布局、演奏技巧等,一一地展开详细的分析,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并与人的听觉感受相结合,从而划分出一个准确、合理的曲式结构图示,为听觉意义上的音乐作品赋予视觉意义上的结构演示。
在精确地画出曲式结构图后,依据图示,尽量详细地写出音乐作品中可研读出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图示中无法清晰表达的内容,以及判断划分图示的依据。
对于所表达的内容,可以根据音乐动机,乐思的发展,来判定旋律线的发展,乐句的发展,是对立还是平行;以音乐气息长短来判定构架的形状特征;根据创作材料来判断整个作品的中部是对比或是展开;根据和声的排列来判断乐段或全曲的终止方式,是闭合的或是开放式的。其他图示所不能表达的内容,可以重点对织体形态的分布、演奏技巧的标记、表情对比的程度、音区的分布、时代背景的特征、作曲的创作技巧等细节展开详细的剖析,给出较为全面的文字分析和补充说明。
在上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也可以配合适当的艺术实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音乐和学习音乐有相对准确的认知。
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循序渐进地将各种曲式结构的简单分析与钢琴作业结合起来,将会帮助学生构建出一种完整的逻辑结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逐渐让学生具备全面的认识能力,并了解每个环节在整个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从而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其中,乐汇,乐节、动机、乐句、乐段等是音乐作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钢琴课教学中,老师会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钢琴中分析上述组部分,要引导学生对旋律线及其走向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弹奏清晰的表达出分析的结果,从而强化对这些音乐元素的了解,最终加强对音乐的独立分析能力。当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沿着钢琴学习的轨迹,有意识的选择有代表性的谱例,从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到重要的带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再到复部曲式、奏鸣曲式等、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等。
对主修钢琴的学生来讲,所学习的曲目主要集中在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印象派和20 世纪的近代音乐这五个阶段。在每个时期,不同的历史时期必然会导致作曲家作曲手法和音乐风格以及曲式结构布局的差异,这也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和钢琴教学结合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引导学生对各个时期作曲家对曲式结构的不同的运用,会对学生学习钢琴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他们准确表达不同的音乐时期,不同的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当然,这对钢琴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习钢琴和其他所有乐器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需要针对某个内容反复练习,借此形成正确的、固定的肌肉记忆,那么反复练习的内容和方式就是最关键的,它直接决定了练习的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教学中首先要强调反复联系的内容要与作品的结构相关联,以乐段或乐句为单位进行练习,切忌不要将结构单位拆成碎片,这不利于学生树立乐句和乐段的概念,同时反复练习这样的碎片化的内容会导致“断章取义”的学习效果。背谱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对乐句、乐段、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等分别练习之后再组合起来,这个过程会帮助学生建立局部和整体的概念,会有亲手建立作品布局和框架的感受,学生学习的体验也会有很大不同,从而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升学习能力、背谱能力、分析能力、解释能力,从而全面提高音乐素养。
当前在社会文明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下,人们对于音乐文化的审美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从某种程度上讲,音乐既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展开直至最终完全呈现。同一首钢琴作品,不同的欣赏者、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人生经历,所感受到的音乐表现也不尽相同。语言和文字所能传达的情感比较直接、具象,而音乐所传达出的情感,则更加的抽象,怎样才能在音乐中感悟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就是要靠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来获得的,因此,提高自己的鉴赏力,也是目前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对于一个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音乐鉴赏能力需要通过各种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来完成,尤其是对音乐史、钢琴艺术史中大量钢琴作品用曲式分析的方法进行全面细致的解析,并结合音乐史脉络和不同音乐风格进行大量的视听积累。各个时期的音乐文献能使我们在音乐鉴赏的训练中了解作者的创作生涯与时代背景,为我们的学习提供真实而可信的依据。与此同时,要认识到曲式与作品分析并不是只学习作品的粗略的架构,还包括和声的功能、色彩;调式调性的布局;乐段与整个作品的终止;曲式结构与音乐体裁的关联,如声乐作品通常使用主体部分加附歌形式两个部分的曲式结构(AB),这是由声乐作品特有的创作语言及其发展空间决定的;曲式结构的形成与音乐发展的手法之间的关系,如变奏曲式即是依据一个简洁的主题或创作动机使用不同的装饰和填充、改变节拍节奏、倒影、反行、复调等创作技法不断派生出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段落;还要关注到曲式的形成与来源,如回旋曲式的结构形成源于欧洲古代宫廷流行的一种叫做“轮舞”的舞蹈音乐;而带有再现部份的三部曲式(ABA)单从其结构外形看便洋溢着对称的美学思想,不论是原样的再现还是经过变化的再现,都强化了呈示部分留给听者的主观印象,同时又与中部(B)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结构大概是不论规模大小各种器乐作品中最受作曲家青睐的结构了。看似简单的曲式结构中还蕴含着哲学辩证主义的思想,这就是曲式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结构之一——奏鸣曲式,也是高校音乐专业曲式分析课程的重点章节,也是交响曲、协奏曲等大型乐队作品的快板乐章常用的结构形式。古典时期代表作曲家贝多芬的32 首奏鸣曲是奏鸣曲式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奏鸣曲式通常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大部分构成,从结构外形看依然是ABA 结构为基础,但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在音乐性格(通常主部主题较为活跃,而副部主题较为歌唱)、调式调性(通常副部主题会针对主部主题调性进行从属调转调)等的对比,充满了戏剧化的矛盾冲突,展开部不论是使用呈示部中的创作材料还是使用新的材料,都会表现出不断转调、动荡不稳定的情绪,而再现部中虽仍然保持像呈示部中那样的主部与副部的对比,但再现部中副部主题在调性上的“回归”不仅为最终的完全终止奠定了基础,还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呈示部中矛盾与对立的统一。再加上连接部、结束部等附件部分的过渡、衔接,从局部到整体,使整个结构表达出对立统一的深刻而严谨的哲学辩证思想。值得一提的是,在曲式分析对钢琴学习的影响中也要用发展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在奏鸣曲式的发展过程中,大多表现出呈示部的调性布局仍然继承古奏鸣曲式的格局,在贝多芬后期作品中出现了三度关系的调性,到浪漫派成熟期还出现了二度关系的调性。近现代的作曲家在创作中虽然保留奏鸣曲式的某些特征,但并不一定遵守调性统一的原则。
通过这些较为理性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纠正碎片化的、缺乏逻辑思维方式的分析音乐的不良习惯,为看似感性的音乐作品注入理性的思考,进一步形成对音乐的正确的认识和学习音乐的合理的方法。对音乐的正确认知是本文多次提到的概念,学生在付出大量的练习和时间之前,能否首先建立对所学内容的正确认知,决定了是否面对正确的学习的方向,这是当前高校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课程教学乃至整个音乐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曲式分析课程及其他多种专业理论课程的指导,引导学生建立这种正确的认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钢琴,还可以促进作品分析的能力,从而促进对音乐的认识和解释能力,这也是钢琴教师和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