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长城,王学飞,张 鹏,张 帅,时志强
(1.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先进纤维与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2.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
超级电容器作为当下一种新型的绿色储能器件,功率密度比二次电池高,能量密度又比传统的电容器高,已经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安全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1-6]。超级电容器的使用不仅限于室温环境下,还包括高温、低温条件[7-12]。目前来说,市场上的主流电解液是以四乙基铵四氟硼酸盐(TEABF4)或三乙基甲基铵四氟硼酸盐(TEMA-BF4)为电解质搭配碳酸丙烯酯(PC)或乙腈(AN)等溶剂制备的有机季铵盐类电解液。商业化1 mol/kg TEA-BF4/PC 电解液在室温条件下可以实现2.7 V 的良好电化学性能,然而一旦环境温度降低,尤其是在-40 ℃,该电解液便会出现明显的结晶,无法在低温环境下工作。
为了实现超级电容器在低温下的应用,研究者们大多从以下2 种角度考虑[7-10,13]:①设计电解质,使用溶解度更高的电解质盐,或者直接采用离子液体与溶剂搭配,目的是通过提高溶解度来避免低温下的析晶,还可以进一步保证高电导率和低黏度;②设计溶剂,采用对电解质有更高溶解性的单一溶剂或者引入第2 相、第3 相共溶剂,多元溶剂的混合使用能够多角度地保证电解液的综合性质。
为了保证电解液在低温下能够实现更多的电子转移,保证足够高的离子电导率,以及进一步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双电荷电解质添加剂N,N-1,4-二乙基三乙烯基二胺四氟硼酸盐(DEDABCO-BF4),与TEA-BF4电解质按照一定比例制备了TEA-BF4+DEDABCO-BF4混合电解质系统[14-16]。此外,AN[17-18]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溶剂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中等的介电常数以及相对更低的黏度,其黏度比PC 还要小一个数量级,而且更重要的是,AN 对TEA-BF4和DEDABCO-BF4两种电解质的溶解度较高,胜过PC。因此,本文从溶剂设计这一角度入手,通过引入低温共溶剂AN 与PC 混合制备二元溶剂来提高对电解质的溶解度,以期避免低温下电解质的结晶析出,降低其熔点,实现其在-40 ℃的应用。
材料:无水乙醇、乙腈、乙酸乙酯,均为分析纯,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溴乙烷,分析纯,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三乙烯二胺、氟硼酸钠(NaBF4),均为分析纯,天津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产品;PC 和AN 溶剂,电池级,江苏国泰超威新材料有限公司产品;活性炭YP-50F,日本NKK 公司产品;导电炭黑VXC-72,美国Carbot 公司产品;粘结剂聚四氟乙烯(PTFE,60%分散液),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R2430 型纽扣电池壳组,深圳市永兴业精密机械模具有限公司产品;TEA-BF4,东莞市科路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仪器:Bruker Avance 500 MHz 型核磁共振波谱仪(MRI),美国Bruker 公司产品;METTLER TOLEDO S30 型电导率仪,广州易测仪器有限公司产品;Arbin BT2000 型电池测试系统,美国Arbin 公司产品;CHI660E 型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产品;Autolab 电化学工作站,瑞士万通公司产品;SC-15A 型恒温箱,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1)在烧杯中加入三乙烯二胺(11.22 g,0.1 mol),再加入适量无水乙醇搅拌使之溶解并转移到三口烧瓶中;在烧杯中加入溴乙烷(27.24 g,0.25 mol),再加入适量无水乙醇搅拌均匀并倒入恒压滴液漏斗,在室温条件下缓慢滴定;并于滴定结束时开启加热,于78 ℃回流搅拌5 h。反应完成后,冷却溶液并析出晶体沉淀,对混合溶液进行抽滤,并用无水乙醇充分淋洗滤饼得到粗产物。将粗产物溶于适量无水乙醇,加热至沸腾,澄清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充分结晶后再次抽滤,重复上述提纯步骤3 次,得到较为纯净的中间产物溴代1,4-二乙基-三乙烯基二铵盐(DEDABCO-Br)。将DEDABCO-Br 在60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 h,最终得到白色固体粉末。
(2)分别称取DEDABCO-Br(16.50 g,0.05 mol)和NaBF4(10.98 g,0.1 mol)加入至三口烧瓶中,再加入200 mL 乙腈,于82 ℃回流搅拌6 h。待反应完成后,抽滤除去不溶物,对清液进行旋蒸,得到固体粗产物。将粗产物溶于适量乙腈,加热至沸腾,澄清后加入过量的乙酸乙酯,搅拌并冷却静置,待到充分冷却且沉淀不再析出后进行抽滤,重复上述重结晶步骤3 次,获得较为纯净的目标产物。将提纯后的产物溶于大量乙腈,加入0.5 g 活性炭,室温搅拌48 h 进行吸附,然后用层析柱过滤,蒸发清液得到最终产物DEDABCOBF4,于60 ℃真空干燥48 h 得到白色固体粉末。
(1)活性炭极片的制备:将活性炭粉末YP-50F、导电炭黑VXC-72 和粘结剂PTFE(60%分散液)3 种组分按照质量比82 ∶10 ∶8 进行混合,混成橡皮泥状浆料后,在对辊机上辊压成一定厚度的极片,最后将极片与单面涂炭铝箔再次辊压复合。在冲片机上冲成直径为13 mm 的小圆片电极,于120 ℃真空烘箱干燥12 h后称重待用。
(2)电解液的配制:在室温和手套箱环境下,按照PC/AN 质量比分别为1 ∶0、3 ∶1、2 ∶1 和1 ∶1 称取相应质量的PC 和AN 加入到50 mL 样品瓶中,搅拌均匀。再依次称取4 组电解质盐分别加入到前期制备好的均匀溶剂中,配制成有机电解液体系,其中电解质盐TEA-BF4与DEDABCO-BF4的摩尔比为9 ∶1。为了方便呈现,将不同溶剂体系的电解液简化称为纯PC、PA31、PA21、PA11。
(3)对称电容器的组装:采用R2430 型纽扣电池壳组,在充满氩气气氛的手套箱中进行整个组装过程,组装好的电池静置12 h,待其充分浸润后方可进行测试。
(1)核磁共振:采用Bruker Avance 500MHz 型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测试,取少量电解质盐加入到核磁样品管中,加入氘代试剂,使其完全溶解,立即测试。氘代试剂为:0.55 mL 重水(D2O)和0.6 mL 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
(2)电导率:采用METTLER TOLEDO S30 型电导率仪进行测试,吸取3 mL 电解液加入到试管中,再将电导率仪的电极插入到试管中,保证电解液的液面没过电极上的金属小圆片,保持平稳状态进行读数,平行测量3 次后取平均值。测量-40 ℃下的电导率时,将电解液置于恒温箱中保温2 h 再进行测试。
(3)电化学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测试(CV)、恒流充放电测试(GCD)、电化学阻抗测试(EIS)来评价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CV 测试采用的是CHI660E 型电化学工作站,温度为-40 ℃,电压范围为0~2.7 V,扫描速率分别为10、20、50、100 mV/s。GCD 测试采用Arbin BT2000 型电池测试系统,温度为-40 ℃,电压范围为0~2.7 V,电流密度分别为0.1、0.2、0.5、1、2、5 A/g。EIS测试采用Autolab 电化学工作站,频率范围为0.01~100 kHz,振幅为5 mV。此外,高电压测试选取的电压范围分别为0~2.7、0~3.0、0~3.1、0~3.2、0~3.3、0~3.4、0~3.5 V。
图1 为实验室合成的DEDABCO-BF4的1H 和19F核磁共振波谱图。
图1 DEDABCO-BF4 的1H 和19F NMR 图Fig.11H and 19F NMR chart of DEDABCO-BF4
由图1 可知,1H NMR(D2O)δ:3.83(s,12H),3.50~3.55(m,4H),1.27~1.30(t,6H);19F NMR(D2O)δ:-150.02。由此证实,本文成功合成了DEDABCO-BF4,且纯度较高。
图2 为4 种电解液在-40 ℃下的状态图。
图2 4 种电解液在-40 ℃下的状态Fig.2 State of four electrolytes at-40 ℃
由图2 可以看出:纯PC 电解液出现了明显的析晶,这主要是因为PC 对TEA-BF4和DEDABCO-BF4的溶解度并不高,尤其是较大尺寸的双电荷电解质[15,19],在室温条件下对TEA-BF4的溶解度为1.1 mol/kg。对DEDABCO-BF4的溶解度仅为0.3 mol/kg,也就是说,纯PC 电解液在室温下就已经接近饱和状态,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质会大量析出。PA31 电解液出现了轻微的析晶,这说明,AN 的引入确实扩大了对电解质盐的溶解度,但由于AN 的添加量较少,还不足以满足电解液在-40 ℃下稳定而不析出晶体的要求。随着AN 的占比增加,PA21、PA11 电解液中没有观察到电解质的析出,呈现出澄清透明的均匀状态。
表1 所示为4 种电解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
表1 4 种电解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Tab.1 Conductivity of four electrolyt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由表1 不难发现,无论在何种温度下,纯PC 电解液的电导率是最低的,随着AN 的引入,电解液电导率逐渐增大,按照电导率大小排列顺序为PA11 >PA21 >PA31 >纯PC。在-40 ℃时纯PC 电解液的电导率仅有1.93 mS/cm,而PA31、PA21 和PA11 三者的电导率仍分别有4.49、8.69 和13.65 mS/cm,可见PA11 电解液在-40 ℃下的电导率比纯PC 电解液在25 ℃时的电导率还要高。由此说明,PA11 电解液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实现较好的动力学性能。
2.3.1 常规电压下的电化学性能对比
4 种电解液在-40 ℃、0~2.7 V 电压条件下的不同扫速CV 曲线如图3 所示,不同电流密度GCD 曲线如图4 所示。
图3 4 种电解液在0~2.7 V 下的CV 曲线Fig.3 CV curves of four electrolytes at 0-2.7 V
图4 4 种电解液在0~2.7 V 下的GCD 曲线Fig.4 GCD curves of four electrolytes at 0-2.7 V
由图3 不难看出,纯PC 电解液即使在较小的扫速(10 mV/s)条件下也不能呈现出类矩形形貌,容量最低。随着AN 的引入,CV 曲线的形貌逐渐规整,但PA31 仍不能呈现规整的类矩形状。PA21 和PA11 电解液变形程度较小,呈现类矩形形貌,展现了最优异的电容特性。此外,通过曲线的斜率可以判断出电容器内部的阻力情况,其变形程度越大,斜率越大,那么其阻力也就越大。纯PC 电解液在-40 ℃时已经严重析晶,内部阻力明显增大,无法实现好的动力学性能,而随着AN 的引入,对电解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从而可以实现畅通的离子传输,实现好的电化学性能。
由图4 可以看出,在使用相同质量极片的条件下,纯PC 电解液其充放电时间相对最短,说明其电容值最低,在较小电流密度下其充放电曲线就发生了变形,无法呈现完美的三角形形状,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压降。随着AN 占比的增加,电解液充放电时间增长,并且压降逐渐减小。图4(d)中PA11 电解液展示了几乎完美的等腰三角形形状,这说明其具有可逆的充放电特性和典型双电层充放电行为,而且几乎不存在压降。
图5 所示为在充放电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倍率曲线,温度为-40 ℃,电压范围为0~2.7 V。
图5 4 种电解液在0~2.7 V 下的倍率曲线Fig.5 Rate curves of four electrolytes at 0-2.7 V
由图5 可以看出,在电流密度为5 000 mA/g 时,纯PC 电解液的比电容已经完全降至0,这是由于电解质的结晶析出,严重影响了器件的电化学性能;PA31和PA21 电解液的容量保持率约为53.4%和55.6%;PA11 电解液的比电容值仍能保持在65 F/g,容量保持率为64.8%。这再次说明了共溶剂AN 的加入使得电解液在-40 ℃的低温应用成为可能,也大大提升了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阻抗图谱主要包括高频区和低频区2 个部分,随着频率由高至低的过程中,最先响应的是电解液、电极等纯内阻,其次是双电层电容和法拉第反应,最后响应的是扩散过程[20]。4 种电解液在-40 ℃下的电化学阻抗图谱如图6 所示。
图6 4 种电解液在-40 ℃温度下的电化学阻抗图谱Fig.6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 of four electrolytes at-40 ℃
由图6 可知,4 种电解液都具有较小且相近的内阻(Rs),随着频率逐渐减小,电荷转移电阻(Rct)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得益于良好的电导率和黏度,PA11 拥有最小的Rct,其次是PA21 和PA31,电荷转移电阻最大的是纯PC 电解液。这是因为-40 ℃下纯PC 电解液由于电解质盐的大量析出,导致离子传输困难、内阻明显增大。低频区的直线代表的是电容特性,直线与Z'轴的夹角越接近于90°证明其电容特性越好。不难发现,PA11 电解液在低频区的直线几乎完全垂直于Z'轴,这说明其电容特性较好,也再次说明了引入AN 能够有效降低纯PC 电解液体系的黏度,提高其电导率,展示出优异的电容特性。
2.3.2 高电压下的电化学性能对比
在1~2.7 V 常规电压下的一系列电化学测试表明,PA11 电解液非常有希望成为低温电解液。深入研究4 种电解液在-40 ℃下的耐高电压特性,其在不同电压下的CV 曲线如图7 所示,扫描速率10 mV/s。
图7 4 种电解液在不同电压下的CV 曲线Fig.7 CV curves of four electrolytes under different voltages
由图7 可见,无论在较低电压还是高电压下,使用纯PC 电解液的电容器的CV 曲线都无法维持类矩形形貌,电压一旦超过1 V 电流便开始快速下降,这是典型的“离子匮乏效应”。其原因是低温下大量电解质从溶剂中析出,而随着电压进一步升高,溶液内的离子数目不足以用于电荷储存,尽管库伦效率较高,但响应电流发生了急剧下降。PA31 电解液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离子匮乏效应”,这是因为AN 的引入提高了电解质的溶解度,减少了盐的析出,然而电压一旦超过3.2 V 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离子匮乏”。前期的低温测试表明PA21 和PA11 电解液在-40 ℃下没有发生析晶,这意味着它们能更好地实现低温应用;PA21 电解液可以在0~3.3 V 电压范围内实现良好的电容特性,然而施加电压一旦超过3.3 V,矩形形状开始发生变形。PA11 电解液系统在0~3.5 V 的电压范围内始终呈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不仅具有完美的矩形形状,接近100%的库伦效率,还不存在“离子匮乏现象”,这说明PA11 电解液有望实现-40 ℃下3.5 V 的高工作电压。
在0.1 A/g 电流密度下评估4 种电解液在不同工作电压条件下的充放电性能,结果如图8 所示。
图8 4 种电解液在不同电压范围下的GCD 曲线Fig.8 GCD curves of four electrolytes under different voltage ranges
由图8(a)可知,使用纯PC 电解液组装的超级电容器的GCD 曲线在2.7 V 下就出现较大的压降,随着电压升高到3.0 V,曲线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无法维持正常的线性形状。这是由于电解质结晶析出,内阻增大,且在3.0 V 电压下PC 持续分解,无法实现正常充放电。由图8(b)可知,尽管PA31 电解液也面临着电解质析出带来的黏度和内阻增大问题,但其至少实现了3.0 V 的工作电压。图8(c)和图8(d)分别为PA21和PA11 电解液的GCD 曲线,不难发现,这两种电解液相对前两者的耐电压性能大幅提升,PA21 电解液将电容器耐电压进一步扩大到3.3 V,且在0~3.3 V 电压范围内不仅具有等腰三角形形状,还几乎不存在压降,这说明在0~3.3 V 电压范围内PA21 电解液可以实现良好的可逆性,一旦电压超过3.3 V,曲线斜率发生明显变化,说明PA21 电解液发生了不可逆反应。PA11电解液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线性和对称性,即使电压升高到3.5 V,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结合CV 曲线和GCD 曲线,可以初步确定PA31、PA21 和PA11 电解液体系的各自最大工作电压分别为3.0、3.3 和3.5 V。
根据不同电流密度、不同工作电压下的GCD 数据绘制了倍率曲线,如图9 所示。并在电流密度为2 A/g条件下对4 种电解液组装的超级电容器进行了长循环稳定性测试,结果如图10 所示。
图9 4 种电解液在不同工作电压下的倍率曲线Fig.9 Rate curves of four electrolytes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voltages
图10 4 种电解液在不同工作电压下的长循环性能Fig.10 Cycling performance of four electrolytes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voltages
由图9 可知,纯PC 电解液由于电解质的大量析出所导致的大电阻、高黏度和低电导率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其动力学性能,表现出很差的倍率性能,当电流密度从100 mA/g 增加到5 000 mA/g 时,容量衰减为0,已无法实现电荷的存储。AN 的引入有效改善了电解质的溶解度、黏度和电导率,PA31 和PA21 电解液均实现了低温下的倍率传输性能,但容量保持率较低。PA31 电解液在本文不同工作电压下的容量保持率约为50%~55%,电压一旦超过3.0 V,则容量明显下降;PA21 电解液在本文不同工作电压条件下的容量保持率约为55%~60%;PA11 作为最佳候选电解液,无论在何种电压下均保持了优异的倍率性能,可以看出在较低的电流密度下,随着电压的升高容量逐渐增大,3.5 V 时,在100 mA/g 的电流密度下获得了110 F/g 的比电容,即使在5 000 mA/g 时也有65 F/g 的比电容。这说明PA11 电解液具备了超级电容器快速充放电的特性。
由图10 可以看出,纯PC 电解液组装的超级电容器比电容较低,但循环10 000 次后的容量保持率是4种电解液中最高的,而使用了AN 共溶剂的电解液虽能获得较高的初始容量,但衰减十分严重。在2.7 V 电压下纯PC、PA31、PA21 和PA11 4 种电解液循环10 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70.2%、60.2%、63.2%和56.5%;在3.5 V 最大工作电压下循环10 000 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60.33%、24.93%、18.75%和16.96%。由此说明,容量保持率随着电压升高而快速衰减,造成容量快速衰减的原因主要是AN 溶剂在高压下的持续分解。
图11 为纯PC 和PA11 两种电解液的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对比图,电压选取了常规电压2.7 V 和PA11的最大工作电压3.5 V。
图11 不同电压下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曲线Fig.11 Energy density-power density curves under different voltages
由图11 可以看出,在2.7 V 电压下,纯PC 和PA11 电解液组装的超级电容器分别获得了23.58 W·h/kg 和26.14 W·h/kg 的最大能量密度;随着PA11 电解液将电容器的最大工作电压增大到3.5 V,能量密度再一次增大,实现了47.87 W·h/kg 的最大能量密度,与此同时,也获得了5 850 W/kg 的最大功率密度。
本文成功合成了双电荷电解质盐DEDABCO-BF4,并将其作为添加剂应用于超级电容器有机电解液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向0.9 mol/kg TEA-BF4+0.1 mol/kg DEDABCO-BF4/PC 电解液体系中引入低温共溶剂AN,提高了溶剂对电解质的溶解性,提高了电解液的电导率,降低了黏度,实现了超级电容器在-40 ℃的低温应用。
(2)在2.7 V 电压下,PA11 电解液组装的超级电容器具有较小的电阻,实现了优异的电容特性和良好的倍率性能,容量保持率为65%;PA11 电解液可实现3.5 V 的稳定工作电压,获得了110 F/g 的比电容,进一步提高了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其最大能量密度为47.87 W·h/kg,最大功率密度为5 850 W/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