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育儿”真的有效吗?

2023-11-08 03:03李泽宜黄任之
妇女·女人观天下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天性育儿情绪

李泽宜 黄任之

“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如今,不少“不走寻常路”的80后、90后父母,打破传统的育儿方式,开始“反向育儿”。这种育儿方式是否真的有效?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反向育儿”要谨慎

一些年轻父母开始“反向育儿”,即父母通过模仿孩子的行为方式,来处理与孩子的关系。这类“反向育儿”的视频在网络上获得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次的播放量,也引发了网友的持续热议。

有些家长表示赞同。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学习自我管理,做父母的小帮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更好地体会父母的不易,在心理发育过程中会更容易产生共情。但也有家长表示担忧,这是不是会让孩子过早地失去童年,感受到親子关系的复杂?

“反向育儿”给孩子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但如何“适当、适度”使用,考验着父母的智慧。从儿童心理发育的进程来看,“反向育儿”要谨慎。如果用得恰当,不仅会让父母带娃轻松和顺利,还能让孩子学会关心家人。如果用得不恰当,使亲子关系倒置,孩子就会搞错心理界限,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天性、需求和冲动,去迎合父母和长辈,过早地进行心理催熟。

给家长的几点提醒:

1.不适合安全感匮乏的孩子

如果亲子关系融洽,父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反向育儿”会让孩子学着照顾别人,感到“被需要”,从而提高亲子间的情绪价值,加强依恋关系。但对于那些安全感匮乏的孩子,当家长“示弱”时,孩子会惶惑不安,担心如果做不好,父母就不喜欢自己了,从而产生情绪内耗和自卑心理,导致对未来缺乏希望和勇气。

2.把握好“示弱”的尺度

父母“示弱”,是想引导孩子塑造更多的积极行为,比如控制乱买东西的冲动,不任性,保持稳定的情绪,承担个人的生活小事等,让孩子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是符合孩子发展需求的。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身懒心不懒”,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表现,及时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和帮助。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天性善良,就把属于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情变相地交给孩子,彻底成为“甩手掌柜”。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中,一切以父母的情绪和满意度为准,就会变得患得患失,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缺乏自我独立性,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3.应以正面引导为主

“反向育儿”是在正面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实施的一种教育创新。家长要看到,“反向育儿”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比如托人照看孩子时,对孩子说“那个托管人身体有疾病,需要你照顾他,他才会乖乖的”,这可能会让孩子对托管产生恐惧心理,不敢和托管人交流,影响了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

所以,父母一人进行“反向育儿”,另一人需要正面引导“打配合”,创造温暖的家庭环境,通过正面引导来缓解孩子的精神压力,提供行为指导,让孩子不陷入心理困境。

猜你喜欢
天性育儿情绪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偷偷摸摸育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
情绪认同
育儿神器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