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路径探析

2023-11-08 02:09李爱琴刘嘉媛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城市

李爱琴 刘嘉媛

摘要:新时代积极开展城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实践,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力体现,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需要,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此,加快城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需完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保障措施,推动城市居民形成绿色消费习惯,建立多主体协同的培育模式,不断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广泛形成提供支持。

关键词:城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X24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3.05.012

当前,许多城市实施了与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相关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时代背景下,绿色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推动城市居民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发挥城市居民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形成推进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推动城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的意义

城市作为减碳的主阵地,推动城市居民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双碳”目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

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是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要实现人与自然的积极互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种具有持续性的现代绿色文明理念,强调在绿水青山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又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和普及,有利于人们在与自然友好相处的过程中进一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满足人们追求优质生态环境的需要,这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不谋而合。另一方面,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使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行为助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要求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做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友好相处,以可持续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助力。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需要

碳排放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大量聚集,城市居民生活成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双碳”目标下,城市居民生活的绿色低碳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绿色低碳生活蕴含着许多生态智慧。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双碳”目标,从而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开展减碳绿色行动。例如,垃圾分类行动、修建城市慢行步道、老旧小区改造等。另一方面,双碳目标的落实,阵地不仅在城市,亦在乡村。从生态环保意识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程度上来说,乡村某种程度上滞后于城市。因此,要求“城市低碳化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发挥率先引领与示范作用”。[1]但绿色减碳,人人都是建设主体,需要以实际的绿色低碳行动作为支撑。随着进一步的城乡融合发展,在城市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会带动和丰富乡村居民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以城市和乡村的合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正能量。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生态环境治理,城市是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用地的快速扩张、城市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人们日益增长的优质环境需要得到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化是重要的发力点,以有效的手段引导城市居民主动将绿色生活方式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城市绿色发展。采取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将持续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进而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适宜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城市绿色发展,离不开城市居民的关注和支持。城市居民作为城市发展的利益主体,既有权利享受城市绿色转型所提供的绿色友好的人居环境,亦有责任参与解决城市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故此,推动城市居民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契合城市绿色发展的需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是进一步化解城市环境治理问题的现实需要。

二、推动城市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对策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都需要贴合人的需求,才能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城市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也需要从现实需要入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居民把行为自觉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有效途径营造绿色低碳生活的良好城市氛围,将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贯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此达到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目的。

●完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保障措施

推动城市居民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满足城市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需求,需要为城市居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供引导和保障。

一是发挥政策对绿色生产的导向作用。受到收入水平提高、收入结构优化和消费趋势转型升级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绿色消费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影响着供应链的绿色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政府政策的实施方向对于企业参与绿色生产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完善政府对绿色生产的补贴激励机制。对绿色技术的创新进行专项补贴,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引进。让真正专心于绿色技术创新的企业能够劳有所得。这样既有助于企业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强化企业在绿色发展中的社会担當。其次,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通过硬性的约束,增强企业的绿色环保意识。因此,在政策上增加环境约束的强度,有利于激励企业降低碳排放,生产出更多数量和质量并重的绿色产品,助力居民享受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二是健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激励机制。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养成,既需要自我的内化,也需要外部的引导力量。完善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居民对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推进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居民在参与绿色低碳生活实践时,实实在在的好处会有效提升居民的参与度。例如,积极推广个人碳账户建设,居民可以从个人碳账户中了解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碳减排情况。精神激励可从激发居民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入手,如一些地区通过“文明家庭”“绿色家庭”“节约之星”的评比,树立榜样典型,把先进评比同绿色低碳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家庭利益激励广大家庭参与进来。其次,注重激励和约束并举。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既需内心的自觉,也需法治的硬性约束,两者需要协调开展。2021年4月出台的《反食品浪费法》,从日常生活中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倡议变为规范化的法律条文,进一步规范人们的行为,既为居民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又对居民的行为进行了外在的约束。倡导培养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需要探索更多的激励措施,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实践。

三是开展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选择上,“仅靠单个人对自我的要求是不足以支撑整个社会绿色低碳生活的”。[3]需要凝聚社会共识,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其中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首先,发挥新媒体优势。在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充分融合新媒体,利用新媒体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丰富等优势,普及绿色低碳知识、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和绿色消费理念,鼓励践行绿色低碳行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把握不同群体的日常生活习惯、消费偏好、个体偏好等等,为不同类型的居民制定更适宜的引导方案和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不断提高绿色低碳生活宣传教育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其次,及时总结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践行的先进人物、特色做法,通过宣讲会、公共宣传板等进行广泛宣传,为绿色低碳生活的推行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榜样人物的良好社会形象,鼓励更多的城市居民发挥个人的能动性。通过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良好的培育氛围,在绿色低碳生活的实践中强化责任意识,形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合力。

●推动城市居民形成绿色消费习惯

随着物质条件不断丰富,文明健康的绿色消费越来越重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需要倡导绿色消费习惯。

一是增强生态保护意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需要思想观念的转变。生态保护意识是人们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思想基础,对居民参与绿色低碳生活实践产生着积极影响。培育增强城市居民生态保护意识,有助于提升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选择的自主性。首先,应持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理念,发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主观能动性。近年来,得益于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但仍面临诸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设,带动人们积极做绿色低碳生活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其次,应畅通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渠道。居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是相关部门了解群众关切的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形式。人们在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监督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感,同时也与其他监督主体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让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之风吹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二是提升绿色消费意愿。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热点,是绿色低碳生活的一种表现。城市居民的消费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培育居民的绿色消费偏好,是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发挥价格机制对居民消费偏好的作用。通过适当的补贴政策,居民能够直观感受到补贴政策所带来的价格优势,基于此,带动消费者优先选用绿色低碳产品。例如,采取乘坐公共交通优惠活动、购买新能源车享受补贴等等,通过实施一系列调节价格机制的制度和措施,积极培育居民的绿色消费习惯,体会绿色低碳生活所带来的舒适感、幸福感和獲得感。其次,拓宽对绿色低碳产品的认知水平。例如,让绿色有机的概念为更多人所熟知,人们在购买时会更倾向于绿色有机产品。但绿色有机产品只是绿色消费的一种选择,其他绿色产品也需要得到消费者的识别和青睐。因此需要通过引导企业进行绿色产品认证,并为绿色产品作出明显标识;开展绿色产品公益宣传、推广绿色产品优秀案例等等,进一步对绿色产品的概念以及优势进行宣传推广,畅通居民了解绿色产品信息的渠道,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不断推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

三是养成绿色消费习惯。人民群众在绿色低碳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养成绿色消费习惯,就需要落实到居民吃穿住行用等方方面面,推动绿色消费观念同绿色消费实践的良性互动。首先,在垃圾分类方面,城市居民要自觉主动参与,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做到不乱扔垃圾。其次,要坚持绿色饮食习惯。自觉遵守《反食品浪费法》,按需点餐,积极参与“光盘”等节约行动;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等等。再次,要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出行。在出行方式上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条件充足时还可选择步行、骑行等出行方式,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为减碳出一份力。最后,要坚持节约用水用电。在日常的家电使用中,要考虑能耗。例如,夏季使用空调选用节能模式,温度不低于26度;电器不使用时随走随关;生活用水可一水多用等等。除此之外,居民可以通过坚持绿色居住,装修时尽量采取绿色材料;还可以通过义务植树、保护野生动物、选用节能型产品等方式坚持绿色低碳生活,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者、践行者,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建立多主体协同的培育模式

推动城市居民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需要将家庭、学校和社区联动起来,为城市居民养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创造良好条件,让城市居民在生活实践中随时接受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培育。

一是发挥家庭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中的示范作用。社会由一个个家庭组成,要广泛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需要重视家庭的功能,依托无数个家庭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同时,大力开展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离不开家庭的育人环境。首先,要重视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重视行动和语言方面的引导,要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要求融入到日常的交流和互动过程中,为孩子做绿色低碳生活好榜样,推动家庭成员认同并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其次,要共筑主动参与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家庭风尚。每一个家庭都是组成社会的单元,良好的家庭风尚对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绿色低碳生活的家庭风尚是新时代的优良风尚,要把绿色低碳生活家庭风尚的共筑作为抓手,让每一个家庭成为绿色低碳生活实践的实验场地。

二是发挥学校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中的渗透作用。校园是传播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育人场所。因此,要紧紧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扎实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创造好的育人环境,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校园蔚然成风。首先,以校园实践活动为载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聚焦绿色低碳生活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进行教育引导。例如,借助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节日开展主题活动、绿色低碳科普竞赛、绿色低碳生活宣传展览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使绿色低碳生活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同,并将实践活动的过程进行记录,成果进行宣传,不断增强绿色低碳生活校园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其次,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校园建设。重视校园绿化工作,增加校园的绿化覆盖面积,美化校园环境;同时校园改造时要注重绿色环保,提高使用绿色清洁能源比例。例如,更换太阳能路灯、新楼建设采用绿色建材、完善垃圾分类设施、采用智能化节水设备等等。不断推进校园绿色低碳化建设的探索,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引导师生形成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共识,争做绿色低碳生活的宣传员和行动者。

三是发挥社区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中的助推作用。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要重视社区的功能,以推动绿色社区的创建为重要发力点,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绿色宜居、美丽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空间。首先,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效果紧密相关,同时也体现着一个城市对于人的关怀程度。因此,社区在进行小区环境以及小区周边环境改造时,无论是公共绿地、公共安全,还是水电等配套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等等,都要同保护自然环境相结合,同绿色低碳生活的要求相结合。例如,社区要合理配置电动汽车的充电桩,方便选用新能源汽车的居民出行,以基础设施的完善来保障绿色低碳生活的参与便利性。其次,社区要努力培育绿色文化。开展宣传教育和发挥示范效应,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文明理念渗透到居民的生活之中。绿色文化作为一种价值取向,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将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内化于居民心中。因此,社区还要积极举办绿色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绿色文化的浸润,发动居民参与到绿色低碳生活实践中来,真正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新时代城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培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之策,是推动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深入探索城市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培育路径,教育引导人们形成对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共识,不断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实践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

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乡村绿色低碳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22YJA710012);2022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黑龙江省公民环境行为研究》(22SHE414);2023年黑龙江省高校智库开放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黑龙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路径研究》(ZKKF202218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贡献研究》(2572022DA01)。

参考文献

[1]高国力.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战略方向[J].城市问题,2023,(01).

[2]坚定信心 保持定力 稳扎稳打 善作善成 推动雄安新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N]. 人民日报,2023-05-11.

[3]黄华婷,董雪旺,智瑞芝.双碳背景下城镇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浙江省的调查数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

作者简介

李爱琴,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

刘嘉媛,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 王宝珍

猜你喜欢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城市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株洲市绿色低碳物流配送仓储基地项目可行性分析
肥胖青少年开放式运动减肥模式的理论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浅析电网绿色低碳化运行发展的方式
绿色低碳生活背景下的服装设计探究
绿色低碳背景下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规划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