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陈,邓阳阳,殷春阳
(咸宁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湖北 咸宁 437000)
癌性疼痛,是指由肿瘤累及或侵犯身体组织和器官所引起的疼痛,主要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的钻痛、刺痛、烧灼感或压迫感[1]。研究表明[2],癌痛直接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迅速帮助患者缓解癌痛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一般采用WHO提出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方案”[3]来缓解癌性疼痛,但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阿片类止痛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便秘等不良反应,且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安全性欠佳[4]。本研究自制的消癌痛膏,包括细辛、延胡索、冰片、乳香、没药、莪术、血竭、蟾酥、花椒9种中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通过中医外治法[5-6],使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将中药分子导入皮肤,起到定向透药、靶向治疗的目的,可有效避免内服中药的胃肠道反应和西药止痛剂的药物成瘾性,以充分发挥消癌痛膏镇痛抗肿瘤之效。
本研究将通过对比消癌痛膏联合中医定向药透疗法与单用止痛药的临床疗效,以期提供临床参考。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的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KPS评分≥50;年龄50~90岁,估计生存期为3个月以上;有正常表达能力,能客观评价自身疼痛及生活质量;患者自愿参与相应的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无法确诊或病理诊断不明确者;无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无其他原因所致疼痛;正在进行放化疗或放化疗结束未超过1个月者。
本项目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60例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疾病类型:肺癌7例,胃癌4例,肝癌5例,结肠癌6例,其他癌症8例;平均年龄(67.54±7.84)岁。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疾病类型:
肝癌6例,肺癌8例,结肠癌4例,胃癌5例,其他癌症7例;平均年龄(65.35±8.4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项目为咸宁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已获得咸宁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3.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予以WHO推荐的癌痛三阶梯止痛方案,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予以不同止痛药,如曲马多片、羟考酮片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剂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消癌痛膏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2次/d,治疗周期为4周。
消癌痛膏制备:细辛5g、延胡索20g、乳香15g、没药15g、莪术12g、血竭12g、蟾酥10g、冰片10g、花椒3g,共9种中药成分,共研细粉,用醋、蜂蜜调成膏状。治疗步骤:将消癌痛膏均匀涂于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特制电极片上;设置仪器参数:温度选用5档(约37℃);作用时间:25min;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不适,随时调整治疗强度。
1.3.2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评价。采用WHO疼痛疗效评价标准[7],结合NRS法双重判定,具体如下:①完全缓解(CR):完全无疼痛,NRS减少到0分;②部分缓解(PR):疼痛较前明显减轻,睡眠不受影响,NRS评分减少1/2~3/4;③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明显疼痛,NRS评分减少小于1/2;④无效(NP):疼痛与给药前比无减轻,NRS评分无减少。
NRS疼痛评分[8]:采用疼痛数字评定分级法(NRS法),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中痛醒),10剧痛。
(2)止痛药用药减少率。记录治疗前后患者服药情况,记录观察结束日使用止痛药药物剂量,与首日给药剂量对比,计算药物减少率=(首日剂量-观察结束时剂量)/首日剂量×100%。
(3)KPS功能状态评分[9]。对患者症状、体征及生活自理方面进行评价,评分标准:KPS评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1.1 WHO疼痛缓解率评价
根据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观察组总缓解率(CR+PR)为86.67%;对照组总缓解率(CR+PR)为63.33%,两组疼痛缓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缓解情况对比[n(%)]
2.1.2 NRS疼痛疗效评价
根据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RS评分,结果表明:观察组NRS评分平均下降(4.92±1.53);对照组NRS评分下降(3.94±1.62)分,P<0.05提示两组在疼痛控制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NRS 评分下降值(分,
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止痛药使用剂量,结果显示,对照组止痛药剂量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止痛剂量降低,P<0.05提示观察组能有效减少止痛药的消耗量,减少率为(36.11±2.24)%,减少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阿片类药物减少率
记录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对比评分变化情况,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KPS评分平均升高(12.65±7.49)分;对照组KPS评分平均上升(8.21±7.68)分(P<0.05),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功能状态方面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KPS评分提高值(分,
传统中医药可通过多途径的方式缓解癌痛,不仅能通过内服中药改善症状[10],还可运用外敷膏药、中药熏蒸、针刺艾灸等诸多中医特色疗法[11-13]。其中,中医外治法能够有效的避免止痛药的成瘾性,通过体表吸收中药的方法,扩张血管改善局部缺血、淤血情况,抑制中枢神经对疼痛的反应,有效缓解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简、便、效、廉”的治疗特点[14]。本课题组所研究的自制消癌痛膏,方中以制细辛、延胡索为君药,取其行窜之力强、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止痛之功效;取蟾酥、莪术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取乳香、没药、血竭活血止痛之功效,而蟾酥、莪术、乳香、没药、血竭、花椒又有一定抗肿瘤作用,同时花椒有较强的麻醉作用。该方联合中医定向药透疗法与三阶梯止痛药法,具有“提高疗效、降低副反应”的协同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疼痛效果评价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能降低NRS评分、有效缓解疼痛,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表明消癌痛膏联合中医定向药透疗法能有效的缓解肿瘤细胞浸润、压迫机体所导致的疼痛。而止痛药消耗方面,观察组有效的减少了止痛药的剂量,表明中医外治疗法起到了协同增效抗肿瘤、止癌痛的治疗作用;KPS功能状态评分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安全性高,不易产生恶心呕吐、精神障碍、过度镇静等不反应。
综上所述,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自制消癌痛膏定向导入癌痛患者体内,可有效缓解肿瘤患者的癌痛,减少止痛药的剂量,提高患者的止痛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