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芯苑 徐晶
随着科技发展,传统展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交互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展示传播中的应用是行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从交互技术能呈现全面信息并赋予展品新生命、超越时空限制与真实性的融合、多纬度的展示与人性化的技术结合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运用于会展传播中的基本特征,然后结合当下热门展览场景分析了其中使用的交互技术,最后,本文探讨了交互技术应用与展示传播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背景
艺术与科技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根据国家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该专业知识构成分为空间设计、展示艺术、互动媒体技术三大模块,强调的是学科交叉,旨在打通科学、设计、艺术三者之间的关联,加强传统设计的数字化技术性变革,推动艺术与科技的融通关系。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将围绕这三大模块进行专业交叉训练。其中互动媒体技术模块关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各种静态和动态界面设计,一方面从传统的空间设计和版式设计中汲取基本理念和技能,另一方面以数字图像等信息数据、用户界面交互反馈为重点,借助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兼具优秀设计审美与优异用户体验的信息交互产品。
交互可能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观众通过按键或者触发感应器,然后电脑或者机器发生预设好的反应,也可以是展品通过精神层面反应作用于人。观众也可以参与进他人设计的展示中,也成为展示的一部分内容。当代艺术策展人的作用是选择艺术品,确定他们的陈列方式,撰写展签、展览书册等解释性的材料和新闻稿,在这个过程中,策展人是艺术家、展示机构和观众三者之间的联通角色,交互性将会改变展示选择的方式,观众不必再完全跟从策展人心目中的想法和别人认为值得展示的内容,观众的兴趣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时,观众与展示内容的互动能够创造出某种新形态,有助于群体智慧的激发,在精神层面展示了策划者和观赏者双方的互动,促进了积极性的提高,从而使得个体参与的持续度会得到更有效的加强,展示行为从一个实验或者一个现成展品变得“值得展览”,从而使得会展设计行业本身获得新的活力。
特征
互动技术融入展示传播的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形状或者体积方面,还包括代码带来的可能性,它可以是一个大型投影、一个多用户的环境等等,这些形式都呈现了所要表达的传播内容,也是观众先看到的作品的展示形式。
呈现全面信息并赋予展品新生命
传统的展览总是简单地告诉观众展品是什么,而对为什么创造、什么样的背景下创造的、展品对当时造成的影响等却因为各种因素难以呈现,交互技术的使用使得这些展品不再是孤零零的扁平化的对象,可以使展示的信息在最大范围内进行传达,打破传统设计在限定時间和空间内,以文字、实物或者图片等手段简单传达的束缚,完善对信息的整理归类,通过各式各样的手段对展示信息整合和分析,并重新分类,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呈现给观众,通过对光效和环境色彩的灵活运用,可以放大展品的艺术感染力,赋予展品新生命。而观众和展览的互动产生的内容和数据,本身也会成为展示的一部分,观众甚至会成为作品从无形到有实体的关键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观众的再生产行为是一种正反馈。
超越时空限制与真实性的融合
交互技术在展示传播中可以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进行分析和解构,可以使观众超越身处的物理环境,认为所展示的空间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对其进行联想,进而达到更好的沉浸感,通过交互技术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在光里看、声里听,甚至闻到、触碰到,使观众真实感受空间呈现的一切,这些更为直观的感受可以使观众有更深的参与感,更容易深刻地领悟展示空间。而时间的交互体现在跨越历史与现实,将过去的场景以各种手段重现,打破线性的时间,使观众从走马观花式的观看模式走向更多参与感的体验模式,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性。
多纬度的展示与人性化的技术结合
交互技术应用于展示中最大的意义在于扩充了展示传播的信息量,提升了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从更多维度满足不同观众获取信息的兴趣。观众可能对互动的媒介要比对展示的艺术品的创作媒介更为熟悉,因此,交互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只能在艺术史语境中看懂的作品被更多的观众了解。通过多个空间分类对视频、音频、图像等资料进行展示,催生了空间结构、形式、逻辑的新表现形式,对展览本身而言提升了丰富度,从观众角度出发,获取信息的方法更多样和直接。因此,复杂的技术需要更人性化的展出方式,这意味着需要将交互设计的硬件输出以符合观众使用习惯作为出发点,结合软件时也需要更为直观和便利,避免复杂的操作而使观众难以专心于展示内容本身。
技术及应用场景
随着交互技术在空间展示传播中的不断应用,现代的展览馆已经打破传统的展板、展柜和一些文字叙述方式,而逐渐形成更数字化、科技化的展示传播模式。常用的技术包括互动技术、幻影成像、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实现兼具优秀设计审美与优异用户体验的展示传播设计。
多媒体交互
跨越多媒介的交互是最近热门的展示方式。在新街口德基八楼的美术馆举办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就将交互融入文物数字化中,如图1所示,以“人物入画,实时跟随”互动观展模式,运用高精度定位系统让观众走进《金陵图》,观众在门口通过APP扫码领取手环,手环里配备定位系统,领取成功后就可以进入数字展的手机端交互界面,走进场馆里,是长达110米的270度巨幅大屏以数字化的方式展示着清代画家仿制的“宋院本金陵图”,观众先在手机端选取一个角色,APP里提前预设好九个不同职业和性别的角色,选择好后,等到展厅大屏画面入口处生成选取的角色就可以开启互动体验了,当触发NPC或者打卡点的剧情时,手环就会发出震动提醒,这时候手机端就会自动进行语音加文字讲解,观众就可以听取宋代南京生活的交谈场景或者《金陵图》上代表性的景点,还可以进行一些互动游戏,更好地了解当时南京的生活和民俗文化。这样的一个交互展览,可以让观众获得更沉浸的体验,避免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同时,更深的互动体验会带动展览文创周边的经济。
幻影成像
地面投影是一种新的投影显示方式,使用高流明投影仪在普通地面上投影图像,这些图像可以是水面、落叶、雪等常见最观,当有人经过投影区时,地面图像会根据位置进行一些奇妙的变化,地面投影技术主要依靠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图像采集设备采集人像信息并传输给计算机,利用数字图像分类识别完成对信息的记录和处理,并驱动图像相应的变化,就可以实现人和数字图像的互动了,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展示的一些抽象内容转变为具体可操作的内容,这样的一种交互性就是让观众对模拟环境内物体可操作,并且能够从环境中得到反馈,达到人机交互的效果,增加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和参与性,让观众充分了解展品的信息,体验真实感,不光观赏展品本身,并能与之交互,增强展示方式的多样性和内容本身的吸引力。
虚拟现实
互动技术带来了沉浸式体验的可能性,让人们能从过去阅读纸面、屏幕上的文字或者观看视频转变到另一种虚拟空间的维度上去,观众可以在虚拟空间里看见、听到、感知、互动。《FUI Magic》以未来世界的星空为主题,将互动光雕投影融合魔术表演,展示空间的装置外形为一个大面板展台,结合了LED灯条、投影膜等电子设备,当魔术师触碰到面板时,会透过感测器及光雕投影进行图像的实时控制,搭配魔术手法,呈现虚拟与现实间来回穿越的数位魔术效果,并将星空场景投影在身后的环境墙,营造出沉浸式的氛围,带给观众创新的视觉盛宴。此外,我国许多博物馆正在通过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更多沉浸式展览,如图2湖北省博物馆,博物馆推出了AR眼镜的租赁,当观众戴上AR眼镜后,每件文物的详细信息和其他支持信息就会显示出来,同时,这些眼镜还配备了音频解说,让观众在参观中学习。虚拟现实技术除了具有一般计算机所具有的视觉感知外,还提供了听觉、触觉等,使得观众能够拥有与现实世界同样的感知,以增强真实感。
大数据技术
有交互就免不了产生数据,因此,大数据技术也被广泛使用于展示传播中,作品《黑沙洲股市天文馆》呈现的是将“星星”投影到小型天象馆状穹顶顶部,驱动这些星星进行运动的是国际股票市场的实时数据,这样的技术使用使得展示空间持续注地呼应实时数据,并且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增加和修改,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维动画技术
三维动画技术将展示的实体或者场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成虚拟的实体模型,通过模拟材质达到实体的纹理、质感;通过灯光技术和物理原理模拟真实光照效果;通过命令使得模型符合物理运动规律,设计模型的运动轨迹;通过特效命令形成动画效果,最终形成一个仿真虚拟的世界,通过结合计算机图形、仿真学、建模等技术,设计出具有沉浸感的、符合展览内容的、有艺术效果的动态影像片,使得观众可以直观感受还原的场景。
面临挑战
将交互技术融入展示传播中固然是大势所趋,从展示的形式到传播的内容也因此加入了新鲜血液,迸发出新的设计灵感,但是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交互方式、技术之“新”和展品尤其是历史艺术品之厚重的融合值得探讨,对策展人、艺术机构尤其是传统博物馆以及观众耐心方面都存在着考验。
对策展人的挑战
在当下的传播体系中,用户作为传播主体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任何人不需要太多的相关知识或者专业训练,都可以从在线文化生产内容库中筛选出合适的内容,生成观众对新艺术的检索,这种筛选式的行为曾经是策展人或者艺术家的专属行为,现在变得更加大众化,交互技术的融入使得这种行为更加便利,艺术家作为原创者、策展人作為讲解员的身份都受到了挑战。而就展示本身而言,互动展览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的展示时间,这种参与式的展示,或者使用了比较贵重设备的展示,展示的时间就需要格外注意,否则维护的成本会提升,也会加大展览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对观众耐心的考验
互动技术的使用会使观众对展示的内容产生更深的兴趣,但往往会出现只有一个观众能点击鼠标或者通过别的交互设备进行互动,其他观众只能看着,这样会打乱作品本身的审美,而对于使用的观众而言,其他等待中的人投来的眼神也使得使用者难以沉浸在其中。此外,交互的使用实际上是创造了一个固定的策展路径,观众必须沿着路径走,才能完成对作品的体验,这反而会喧宾夺主。而且,大多数的观众对这些展示的兴趣和注意力只有很短的时间,一些复杂的装置或者交互方式无疑会影响观众对作品的预期,此外,对于机构或者展厅来说,长时间的参与带来了参观者人数管理的问题,因此,复杂的技术需要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展出,这意味着交互设计的硬件输出需要以符合观众使用习惯作为出发点,结合软件时也需要更为直观和便利,避免复杂的操作导致观众难以专心于展示内容本身。
对机构技术的考验
博物馆作为保存历史的场馆,他们倾向于保守的展示方式,而不是追逐科技的风潮,在这样的场馆,策展人需要不停地琢磨展示的边界,他们面临的是展品长期的展示定位,如果他们陷入交互等技术的新潮当中,很可能前一个技术还没消化完,就被动地推到下一个交互技术和呈现方式中,因此,对博物馆之类的机构来说,在展览和收藏方面能远远领先市面上的其他机构,但是对交互技术的使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他们需要对“改变”和
“实验”开放态度,在和“针对展品提供历史性的科普和连续性”之间寻找平衡,因此,往往最终不会为了适应新鲜技术而把传统成熟的展示方式抛弃。
交互技术在展示传播中的应用改变了对于当代展示行为状态的理解,这正是因为它转变为关于互动和观众参与的文化形式和传播内容当中,也就是说,加入交互技术的展示传播与众不同之处,正是因为这样的行为状态呼应着当下我们所处的技术时代的行为状态。当前,国内外对交互技术融入空间展示传播中已经有了很多成功案例,但仍然有来自对机构、对策展人、对观众耐心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