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也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新闻杂志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传播现实: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都是新闻报道的传播平台,声音、文字、图片、短视频等都是传播手段,掌握一手信息的新闻杂志社竞争和发行压力越来越大,受众新的信息需求呼吁传统单一的新闻报道形式必须变革。新闻杂志既要让传统纸质杂志的长处“更长”,又要及时“拐弯”,用好互联网媒介,成为各方信息的集聚、发散平台,适应新时代新闻传播的需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传播者。
新闻杂志需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积极进行创新,与网络媒介联动,通过相互融合,推出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新聞产品,打造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让杂志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让读者获得更好、更新、更方便的信息服务体验。
刊网并重
杂志是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目前的新闻杂志中,周刊较多,包括记者采访稿件和作者约稿两种主要稿件来源,既保证了稿件的时效性,又保证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完整度。
过去,新闻杂志由于掌握了新闻信息获取的渠道,能够权威、快速、准确地向读者传递信息,从而保证了杂志的发行量、可读性、影响力。但近几年来,新闻杂志的传播优势受到弱化。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推送、自媒体等多种形式使新闻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渠道更广、互动性更强、平台更新颖、影响力更大。
近年来,随着媒体市场的变化,反应较快的新闻杂志抓住了时代机遇,通过不断摸索,积极主动与互联网媒体融合,走出了杂志和互联网并重的新路。
第一,在传统纸质杂志方面,继续坚持出版纸质杂志,维护品牌,为作者提供发声平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以专题报道、主题报道、深度报道等形式,增加图片等有别于文字的传播形式,印刷更加精美、版面更加新颖的杂志,强化编校质量,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第二,在互联网媒体方面,新闻杂志建立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APP、短视频号等,实现新闻报道在线生产。利用互联网平台,新闻杂志可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从而开创出更多全新的发展思路,更新自身定位。
第三,通过举办公益活动、互动直播等,新闻杂志实现互联网和纸质杂志并重,信息传输提速,满足分众化时代用户的个性化需要,创造出迎合读者口味的信息传播形式,形成了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1+1>2”的态势。
发现与发布提速
对于媒体来说,有影响力才能发展,“活跃”才能获得关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信息是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过去,新闻杂志的报道素材来自对政府、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采访,由于当时大众媒体准入门槛较高,新闻杂志能够掌握独家信息。但融媒体时代,每一个参与社会实践的个体都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生产者、传播者。因此,一些新闻信息往往不是通过传统大众媒体被大众所知。加上新媒体具有传播更快、更广、互动性强、简单直接等特点,其新闻信息更容易发酵、引发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杂志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新闻杂志一方面要坚持传统新闻发现途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另一方面,新闻杂志需广泛应用各种媒介,尤其是互联网,全时间段、无死角地对新闻信息进行“扫网”。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消患来源和信息素材呈爆炸式发展,新闻报道写作也越来越方便,微信朋友圈的一条动态、微博上的几句闲言碎语、直播视频都能成为新闻来源。杂志需要及时通过互联网发现选题,将所有渠道变为新闻“富矿”。这就要求杂志建立系统化的新闻信息发现数据库,制定信息发现流程和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使众多渠道有序高效地为杂志提供新闻信息。
同一条新闻,哪怕只是晚一两分钟,所得到的关注度就可能天差地别。融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不受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这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再次被强化。科技进步推动了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传播速度决定了市场先机,决定了“流量”大小。及时发现新闻选题后,预先设立的专门的新媒体团队应快速反应,对新闻信息进行符合互联网传播特点的制作,快速通过互联网媒体进行发布。
但在及时发现新闻信息、抢占发布时效阵地的过程中,核实信息来源反而更加重要。近几年,新闻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新闻传播的快速、交互、共享.新闻稿写作突破了传统模式。但在追求快速、高效的同时,新闻报道可能出现“标题党”、低俗化,甚至可能出现虚假新闻等问题。
为此,杂志利用互联网进行新闻传播时,应核查新闻信息来源,如查询官网等权威渠道、记者对权威人士进行采访等,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多种形式打造服务平台
创新采访形式
过去,杂志从业人员多采取面对面采访、用笔记录或利用采访对象提供的新闻素材等进行新闻稿写作。但在融媒体时代,采访形式朝着多样化发展,比如视频、语音回复、直播、线上采访等都可作为采访形式。与传统采访有所不同的是,这些采访形式要求杂志从业人员掌握多媒体技术、提升应急反应能力、提高采访效率、维护采访形象,甚至报道推出后,网络媒体后台实时评论互动都可能成为记者采访的渠道。
创新报道形式
过去,杂志的新闻报道基本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杂志团队更多是文字工作者,编辑部日常更多精力集中于新闻文字能力的提升。但在融媒体时代,多种传播平台都是新闻报道的传播渠道,声音、文字、一图读懂、短视频、直播等都可能是杂志需要利用的传播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杂志新闻报道形式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需要掌握的能力越来越庞杂,需要的人员结构也越来越丰富。杂志融媒体发展,需要根据备种传播方式的特点,进行合理编排。而记者的概念内涵也正在发生变化,除了写手,记者可能同时还是主持人、图片处理师、直播能手等,融媒体时代要求记者要转型升级。
创新信息服务模式
融媒体时代,新闻杂志应该成为信息服务平台,而不是单纯的新闻报道媒介。除了编辑传统新闻稿件,杂志还应该通过开展包括公益路演等在内的对外活动,既进行新闻主题宣传,又向受众宣传自身品牌,将新闻信息更加灵活地传递给受众。这样就可以通过包括新闻报道在内的多种形式向读者传递信息,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服务,为杂志制作新闻产品进行“反哺”。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为依托
内容是媒体发展的王道
无论什么时代,内容仍是新闻产品的根本。但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内容制作也需要创新。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越来越成为社會生活的基本组成元素,但新闻报道写作不是“为了出新而出新”,也不是“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在融媒体时代,无论信息如何丰富、复杂,新闻报道写作仍需记者提高新闻敏感度,从纷繁复杂的互联网消息中发现新闻点、新角度,从新闻信息的同质化中脱颖而出,以特色吸引受众。
抓住新闻标题
在新闻写作中,标题是对新闻稿件的综合性概括。在融媒体时代,由于新闻传播平台不再是传统的一张报纸上的版面,而是可能要在不同传播平台上传播,这就要对标题采取分类处理。一股来说,传统媒体仍应坚持适应平面化阅读习惯设计标题,但同样的稿件,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滑动式阅读中,新闻标题要摆脱“四平八稳”,更接地气、更直击要害、更切中热点,语言上也要更加符合互联网受众的阅读心理,提高对同样的新闻事实能够采取不同加工方式的能力。
全方位报道和深度报道
记者能够根据传播平台的不同,采取合适的新闻传播形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满足广大群众对新闻的多元化需求。一般来说,杂志的互联网平台要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信息,以快速、简单、直接为特点,不用面面俱到,只要让读者第一时间知道新闻的“梁柱”。纸质杂志具有集纳、深度、综合、史料收集的特点,但时效性较差,因此,可以对互联网平台发布的新闻信息进行策划,确定读者关心的角度,以主题报道、连续报道、专栏、专刊为形式,从政府、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多角度,通过记者采访、署名文章、大事记、观点声音集纳等形式,让新闻信息“有血有肉”、更具深度、更有思考价值,让读者对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有全方位的了解、思考,指导实践,“更解渴”。
提升杂志编辑能力
另外,由于新闻信息来源繁杂,这对杂志的新闻信息编辑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采编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杂志要能在获得各种信息后,在第一时间内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整理,并找到特色报道角度,使零碎信息成功成为新闻作品的“可用之材”。比如当某个新闻事实出现后,可将过往杂志各平台对于该新闻事件相关的报道重新梳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当前新闻。
利用大数据技术
杂志还可利用互联网媒体的大数据分析,精确找到读者关注点,为新闻发布时间点的确定、新闻标题的制作、新闻形式的优化、新闻内容贴近大众需求等提供帮助,聚焦热点、重点和难点,通过与读者等互动,提升杂志舆论引领能力。
融媒体时代,面临信息化、互联网势不可挡的浪潮,传统媒体仍然有自己的天然优势,尤其是新闻杂志,其集纳、深度、综合、史料收集的特点仍然为一些受众所接受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更深、更全、更多就成了一种必然选择。尤其是对于特定受众而言,他们希望从新闻杂志上获得一个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历史纵深,希望获得包括政府、专家、企事业单位、群众、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声音,增强自己的了解、思考,从而避免因为“盲人摸象”而无法更好地指导实践。
但拥抱、接受、利用网络媒介也是新闻杂志的必然选择。网络媒介与传统纸质媒介一样,都是一种工具,网络(移动互联网)媒介具有交互、短平快、直接的传播特点,可以使新闻报道形式更加灵活。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可以使新闻产品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从而增强新闻杂志的晶牌度、影响力,因此,关键不在于是否做新媒体,而在于如何去做。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媒介手段真正融合、互为依托,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就显得极其重要。虽然目前很多媒体既有传统纸媒,又有网络媒介,看似热闹,其实是两张皮:有的网络媒介是纸质媒介的“复读机”,有的纸质媒介与网络媒介相互割裂、各管一摊,有的完全主做网络而浪费了纸质媒介的资源。
在融媒体时代,人不能被传播手段控制,而应该成为传播手段的主宰者,根据受众、市场、新闻规律将各种传播手段融会贯通,实现选题策划、新闻采访、稿件写作编辑、出版的全链条转型升级,打造新的媒体形态、制作新的新闻生态、满足新的传播业态,成为真正的综合性新闻信息服务平台。
这给新闻杂志的人才队伍建设、流程制度再造,兼顾快速、权威、新颖、丰富等多种因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提高人员质量。新闻杂志的融媒体发展对人才要求更高、更全面,人才往往要一专多能,兼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思维,尤其要有思维转换能力,既能够发扬传统纸质杂志的长处,又能适应互联网传播趋势,综合运用多媒体表现形式打造新产品,实现内容升级和创新。这样的人才往往需要合适的岗前培训、上岗后的实践和不断的学习,以承担新闻传播的巨量任务,打造高质量新闻产品。二是优化新闻制作流程制度。比如,传统媒体为了保证新闻编校质量,确立了“三审三校”的制度,对于新闻杂志举办的互联网平台来说,“三审三校”制度该如何落实,如何既不影响互联网新闻发布时效,又保证质量,人员如何调配,如何通过明确责权利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都是媒体融合需要具体研究的。三是坚守底线。融媒体时代,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出现了“空对空”新闻、不到一线采访、根据网络信息“制造”新闻、创造虚假“舆论环境”问题。对于正规新闻杂志来说,如何保持权威性,如何制作出个性化、可读性强的新闻作品,如何为患者提供深度报道,将是无法回避的、决定生死存亡的大事,这样打造的新闻信息服务平台才能具有长久、坚如磐石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健康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