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回顾与展望

2023-11-08 16:56:19刘国胜
关键词:时代化中国化中国共产党

刘国胜

(中南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是一个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历史过程。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就必须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自我发展、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将这个规律性的东西用于实践,解决我们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就是一个规律性的现代性新文明形象,就是中国共产党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的内在的重要标志,就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动力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从“马克思主义行”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二者之间蕴含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逻辑。所以,科学认识、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现代社会的民族独立、解放和自由运动,总是以该民族自主知识体系为基础的理论兴起和发展为前提的。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变革充分说明,有没有马克思主义、有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中国当代的历史面貌是大不一样的。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首先有必要回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这个问题上来。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名字1899年第一次以汉字出现在中国的报刊上,是在当时现代化和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然而,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内,作为科学的马克思学说并没有在社会思潮运动中得到较为系统的译介,从而也就没有引起当时社会的普遍关注。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体系真正地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社会从近代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标识,是与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巨大变动连接在一起的,是作为重大历史事件呈现出来的。我们不能只是从西学东渐文化和启蒙的视角去理解,而应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这个大历史来认识。没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这个历史与逻辑前提,党的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就无法理解。

要实现民族解放、人民自由和国家富强,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重新发现和组织中国现代社会的变革力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1470毛泽东这一科学论断,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之间的历史与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一般的科学总结。它不仅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而且也指明了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现实任务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欧洲,但它是属于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学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的思想武器,也是历史的必然。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民主”和“科学”为思想启蒙的主题,广泛宣传、传播西方近现代先进的理论和学说。马克思主义就是从这一运动中脱颖而出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从当时西方各种理论和学说中胜出,就在于它不仅能解释中国当时的实际问题,而且也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问题。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觉醒了的先进中国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巨大的社会效应和世界意义,从而由宣传、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理论和学说转变到主要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五四爱国运动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与传播,而且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历史产物就是中国共产党。正如毛泽东后来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所说:“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3]796从“最好的真理”到“最好的武器”再到“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与逻辑再清楚不过地表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构成了中国现代性社会进程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整体。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就失去了行动指南;没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就无法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就是从这一历史逻辑出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化时代化”的形式实现的。

二、重视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想传统

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认识要与党史的学习和研究自觉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4]539理论上建党和思想上建党、组织上建党、制度上建党、作风上建党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体系。中国共产党人非凡的思想智慧和理论勇气表现在,始终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要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把科学理论中的真理变为现实生活的指针。这实质上就是理论创新。从百年党的理论建设历程来看,重视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想传统。

1.建党前后,党的早期领导人就十分重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教育中进行理论探索。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对马克思主义作了高度的概括:“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有二要点:其一是关于人类文化的经验的说明;其二即社会组织进化论。”[5]27在这里,李大钊根据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将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看作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础构造;社会组织随着生产力的变动而变动。陈独秀在《马克思学说》一文中则对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作了阐述:“马克思社会主义所以称为科学的不是空想的,正因为他能以唯物史观的见解,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法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所以成立所以发达所以崩坏,都是经济发展之自然结果,是能够在客观上说明必然的因果。”[6]355李大钊和陈独秀这些重要思想,虽然总体上还属于“传播史”和“接受史”范畴,但是,他们结合了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结合了当时社会发展要求,在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进行了理论上的初步探索。可以说,这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理论创新,这种理论探索和创新无疑对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和进步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加入党组织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28年的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的实践活动中探索了一条“两个结合”的真理之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优良学风。毛泽东在总结党内学习方法时说:“许多同志……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3]797毛泽东由此提出,要改造全党学风,变“单纯的学习”为“有的放矢”。“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3]801毛泽东这些精辟论述,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要具体化、中国化的重要思想,也就是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通过这个“具体化、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就有了中国形式、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从而中国的社会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变化。

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探索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传统。“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7]267,面对农业合作化、工业化等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毛泽东提出了进一步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首先,要在新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全党都要注意思想理论工作,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7]200-201其次,也要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是这样。”[7]230毛泽东在谈到辩证法问题时,对列宁提出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需要解释和发展”就作了明确的论述:“解释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要解释,我们现在解释太少了。还要发展,我们在革命中有丰富的经验,应当发展这个学说。”[7]192从这一认识出发,毛泽东不同意斯大林和苏联理论界对矛盾的理解,“苏联一些人的思想就是形而上学”[7]195。在这个基础上,毛泽东对矛盾作了新的论述:“按照对立统一这个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对立面是斗争的,又是统一的,是互相排斥的,又是互相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7]194毛泽东这一科学思想,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探索中注重理论创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基本原则,所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虽然历尽艰辛和曲折,但是并没有完全沿袭“苏联模式”,而是在实践和学习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成为“辩证法发展的国家”[7]291。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这个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来看,理论创新是共同的思想主题和形态特征。邓小平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政党,如果自己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研究,不按照实际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而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论断的水平上,“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8]143。“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9]42这一重要论述,实质上就是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创新。江泽民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上的理论创新传统与本质精神。“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察觉和研究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吸取营养,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10]37胡锦涛进一步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理论创新是前提。“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有力制度保障、良好文化氛围。”[11]409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仅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传统,而且重视理论创新成果在实践中的指导和运用。

5.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并在实践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理论创新,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推出新的理论,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12]232习近平这一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传统和逻辑关系。在这个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新时代理论创新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智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判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历史变化,全面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间的现实演化,将党的理论创新传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又一原创性的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必须科学把握其创新逻辑的内在本质,从而为实践创新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

可见,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一部党的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13]这一科学认识就是对党的理论创新传统的历史总结和基本要求,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史的内在逻辑和革命传统。所以,在实践中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两个结合”,就是坚持党的思想传统,就是坚持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核心命题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理论上讲,是因为我们不仅选择了一个科学而正确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而且也走出了一条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理论创新的科学道路。

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建设的特点是守正创新。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守正的旨归。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照搬照抄不是守正,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性。马克思主义不是某种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理论或哲学学说,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严密而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既是对人类有史以来全部历史活动的科学总结,也是对现代社会工人运动的高度概括。这是其他任何思想理论所没有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蕴含了普遍真理的科学认识,也彰显了人民解放的时代声音。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实践的发展的理论和学说。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求变革现存世界、现存社会,而且还要在这个社会变革的实践中发展自身。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本质属性表明,我们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变成工人阶级的“宗教”,变成束缚工人运动的“枷锁”,否则,必然背离了作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这一本质属性。创新,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思想理论的生命力和活力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思想理论就能抓住事物的根本,而这个根本就是人、主体性。所以说,创新不仅是实践的必然逻辑,也是理论的自身要求。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必然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任何理论离开实践、离开创新,就必然失去其鲜活的生命力,失去其应有的思想意义和方法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展和创新是其鲜明特质。不可否认,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从根本上讲,这和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有关。毛泽东就此作了说明:“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3]796中国共产党人是善于认识、勇于探索的马克思主义者。随着中国革命实践活动的历史性的展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两个结合”,表达了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7]533所以,我们不能抽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离开中国的实际问题、离开中国革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否则,就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精华,哲学是渗入民族灵魂和血肉的东西,是不能以引进自然科学和技术那样的方式从国外‘引进’的。它必须与本民族固有的哲学传统相嫁接、相同化、相融合,才可能为本民族所接受,在本民族的土壤里存活。”[14]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毛泽东将这一理论创新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其历史和逻辑发展中又不断增加时代性内容,从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完整的科学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发展规律,归结起来,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核心命题。我们什么时候抓住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核心命题,什么时候就能实现党的理论的重大创新,反之亦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核心命题出自毛泽东《论新阶段》一文。毛泽东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一问题出发,在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批判教条主义错误的过程中,科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性:“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15]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实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与发展,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实际问题以及贯穿整个现代化过程的时代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两个因素简单相加,从中抽取出两者共同的抽象的“果汁”,而是创造出具有一种新的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和具有世界性的马克思主义的区别仅仅在于:它符合中国实际,表达了人民心声,体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本民族语言形式,能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为中国广大人民所信仰和实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真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又注入了时代的中国问题、赋予了中国语言的形式,这种既继承又发展的辩证关系,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实质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建设中走出了一条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科学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重大命题,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科学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一般规律。

第一,党的理论创新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所以,围绕“站起来”这一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是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解决温饱问题、走向富裕生活,所以,围绕“富起来”这一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新时代,党的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是决战决胜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围绕“强起来”这一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四个全面”等重大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党的理论创新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之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理论服务人民、理论为了人民的基本立场。一方面,党的理论创新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中实现的。人民的历史活动既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实践,也是创造思想的生动实践。党的理论创新要从这个历史活动出发,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智慧和现实力量。另一方面,党的理论创新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党的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才有意义、才有必要,所以说,党的理论创新的价值逻辑既蕴含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总的历史指向,又面向历史过程中人民群众对现实根本利益的合理需求。

第三,党的理论创新必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6]社会实践是变革现存世界的基本方式。历史上一切不合理的东西都在社会实践以及对社会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中国历史的决定作用都是以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展开的。社会实践从来不停留在历史上的某个特定的时代;反之,实践总是不断批判自身、超越自身。辩证法是实践的本性。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实践,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辩证法。在这个辩证法的历史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实现了高度的结合。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社会实践的发展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四、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学说,也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实现了“两个结合”,也必然在实践中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党的理论新的重大创新。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新的历史任务和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有机统一,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1.坚持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新的飞跃。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坚持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深入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首先必须坚持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表现在:(1)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社会实践不是单个人或少数人的活动,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历史活动。一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民史。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就是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文明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未来的观点,这既是科学实践观的表达,也是科学历史观的表达。(2)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的事情,不仅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而且也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办。这是实事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而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正是在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既科学对待本国的实际情况,又充分发挥中国人民的实践智慧和创新精神,自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地蕴含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高度统一。(3)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本质上表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辩证法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做到“三个不动摇”,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1]20;另一方面又抓住时代问题,敢于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以新的创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从而实现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4)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不是理念的外化,也不是公理的演义。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实践的语言。任何真正的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和表达这一时代的重大问题,是理论产生、发展和创新的历史前提。问题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也要在问题发展逻辑中实现自我创新。所以说,问题导向原则科学表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5)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无论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外部世界,还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都离不开辩证法思维。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永恒发展的观点认识对象、观察事物,才能把握其内在规律。系统观念不是单一的、局部的思维方法,而是蕴含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全局性、综合性的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科学思想方法。(6)必须坚持胸怀天下。面对全球性问题愈来愈严峻的变化趋势,为了维护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维系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文明成果,世界各国人民必须采取共同行动,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人既着眼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也秉持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理念,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了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性贡献。这种天下观,科学表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历史观和世界历史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必须以此为基础,实现新时代实践对理论提出的创新要求。

2.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摸索和集体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上作出了创新性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现代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逻辑,是历史运动的时代主题。现代化本质上是社会的现代转型,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因此,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权力发展现代化,或者说,现代化不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特产或遗产。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科技的实力,获取了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并利用这一优势建立了一个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体系和殖民统治结构。只要西方主导的现代化体系和结构不打破,其他后发型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就只能是依附型或从属型的现代化。在这样的现代化历史运动中,所有的现代化理论都是对这一历史本质的反映,都是西方意义上的理论学说,从而也就不可能实现理论上的重大发现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行”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从人类历史运动中发现了无产阶级这一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从而将真正的现代性社会建立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一文明社会形态上;“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就在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从中国近现代历史运动中发现了中国人民这一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不仅走出了中国革命道路,而且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而将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建立在现实可能的前提下。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基于中国国情的实际创造。中国式现代化和其他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要实现14亿多中国人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这在世界现代化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先例。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还体现在其内涵上和现代化先发国家有着本质性区别。一方面,从现代化的内容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分别从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三个基本方面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内容和方向,从现代性本质上和西方现代性区别开来,彰显了中国现代性的文明特质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就在现代化的起源和发展方式上进一步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现代性文明区分开来,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于我们的实际国情和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是立足于真正的文明发展、文明创新的现代化。

因此,只有从中国式现代化出发,深刻反映和总结其发展规律,才能提出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并用以指导新的现代化实践,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性、文明性、开放性,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理论创新,实现“实践中的中国”和“理论中的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和“马克思主义中的中国”的辩证统一。

3.自觉建构新型现代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当代中国实践所要完成的重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地承载了这一实践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实践的展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当代中国人民最广泛、最丰富、最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方式,不断改变社会面貌,推进文明进程,书写中国的现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建构中国新型现代性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人民自由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17]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必须将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的新课题上升为理论新主题,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范式、方式、方法和话语,总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实践新鲜经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在实践基础上构建属于当代实践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实现“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内在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主题的历史根基和生命力之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现代性的单一建制的神话,以中国式现代化回答了后发国家如何成功实现现代化的批判和超越的重大问题,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在西方现代性之外建构新型现代性文明的可能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多样化途径,开辟了一条成功通向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道路。我们现在处在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比任何时候更切近中国人民走现代化发展、繁荣、富强、自由之路的百年梦想。随着新时代美好社会的历史展开,中国又迈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24这一重大战略构想和宏伟蓝图表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是为马克思恩格斯所描绘而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实践的伟大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现代化新的实践性格和中国属性。

总之,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世界所处的具体情形发生了深刻改变,时代问题也以新的形式出现。马克思主义必须面对新的实践、新的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实现新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理论创新的最新形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回顾和展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就要在实践中坚持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中国化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2:00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商(2015年51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