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策略提高卧床患者雾化吸入规范性及有效性研究

2023-11-07 01:39陈雪余丽纯陶秀林李侨华周赛萍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雾化器规范性卧床

陈雪 余丽纯 陶秀林 李侨华 周赛萍

雾化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1]。但雾化吸入治疗在临床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卧床患者的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不高、雾化吸入装置容易松脱、雾化吸入过程中因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等,碍于传统管理手段对患者提升操作规范性及治疗有效性影响较低,因此容易导致患者接受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频频出现不良反应及不适感,降低整体治疗效果[2]。为有效提高雾化吸入质量,选用适宜管理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PDCA 策略提高卧床患者雾化吸入的规范性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无严重心肝脏器病变者;③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非妊娠及哺乳妇女;⑤年满45 岁;⑥雾化吸入自理能力低。(2)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者;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以2022 年12 月-2023 年2 月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卧床患者70 例为对照组,以2023 年3 月-2023 年6 月收治符合研究要求的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卧床患者62 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40 例,女30 例;年龄48-82 岁,平均年龄(67.98±2.55)岁;气道病变类型:支气管哮喘11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33 例、支气管扩张症2 例、重症肺炎15 例、Ⅱ型呼吸衰竭9 例。观察组中男39 例,女23 例;年龄47-83 岁,平均年龄(66.98±2.95)岁;气道病变类型:支气管哮喘10 例、AECOPD23 例、支气管扩张1 例、重症肺炎16 例、Ⅱ型呼吸衰竭1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资料具有可比性。另选14 名护士参与研究,年龄23-45 岁,平均年龄(26.88±1.06)岁;中专文化2名,大专及以上12 名。

1.2 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手段。告知患者雾化吸入法的基本操作及配合方法,并协助取舒适体位;配制药液,设定雾化时间、调节雾量;放置口含嘴或面罩;雾化后,协助患者擦干面部、漱口;指导或协助患者排痰等。(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雾化吸入指导基础上,用PDCA策略雾化吸入指导干预。Plan(计划):①提升护士雾化吸入操作规范性,由护士长授课《雾化共识解读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3],并对护士进行雾化吸入操作规范考核,以提高护士雾化吸入规范操作程序;②改善经气管插管、气切套管雾化的连接稳定性,可运用8 字型法橡皮筋巩固连接;联系雾化吸入装置厂家,设计适用于人工气道的雾化吸入器,初步设想获得专利;④改善患者雾化吸入时间及体位处置,增强患者雾化吸入有效性。DO(执行):①患者评估:卧床患者身体状况欠佳,在实施雾化吸入治疗前应重视患者认知能力及个人意愿情况,尽可能选择没有配伍禁忌的两种雾化药物,以便同时纳入储物罐,不额外延长雾化时间;同时进行环境评估,保持患者接受雾化治疗环境安静整洁;②体位处置: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完全卧床患者床头摇高30°,保证呼吸道通畅;③药物配制: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配置雾化吸入药物,常用的有异丙托溴铵、复方异丙托溴铵、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等;使用无菌注射器将药液吸入雾化器储物罐中,通过雾化器面罩或雾化器口含嘴进行氧气雾化,雾化时氧流量调至6-8 L/min,持续雾化时间15-20 min 后及时取下雾化器,并调节至雾化前的吸氧流量;上呼吸机的患者严格按照呼吸机回路方向接雾化器于患者吸气端,避免接入螺纹管或出气端;④雾化吸入的过程中教患者慢而深的呼吸,以促进气溶胶颗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⑤雾化结束后指导患者漱口或棉签清洁口腔,避免药物颗粒遗留在口腔内,同时回收雾化器,流动水下冲洗,晾干备用;⑥对认知功能良好及意识清晰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规范操作指导,告知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以提高患者雾化吸入操作的依从性[4]。Check(检查):①检查患者临床用药信息、雾化吸入装置、用药剂量、雾化吸入时长等方面信息并认真核对,以防用药不当或雾化吸入时长不正确造成病情恶化;②检查患者个人口腔卫生清洁情况,要求患者口鼻无异物,并在雾化后及时漱口;③护士对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并及时与医生沟通。Action(处理):①操作者治疗前后洗手,减少病原菌传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配置药液应准确无误,并实行双人操作,保证雾化时间合理;②对卧床患者抬高床头30°,对躁动患者给予陪护,协助完成雾化治疗;③监护患者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的生命体征、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和通告医师;④对意识正常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1)护士对卧床患者接受雾化吸入治疗规范性操作情况如体位规范、药物配置,卫生规范、存放正确、雾化时间准确、正确咳嗽咳痰、疾病及雾化认知等。(2)干预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①显效: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及1 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改善占总例数的75%;②有效:PaCO2水平以及FEV1/FVC(%)改善占55%,③无效:PaCO2水平以及FEV1/FVC(%)改善占≤25%或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占比之和。(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胃肠道反应、支气管痉挛、胸闷、头痛头晕等。

2 结 果

2.1 两组护士雾化吸入操作规范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雾化后肺功能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护士雾化吸入操作规范情况比较[n=14,例(%)]

表2 两组患者雾化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雾化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FEV1/FVC(%)64.50±7.24 57.48±5.52*例数(例)70 62 PaCO2(mmHg)45.88±2.25 42.18±1.60*

2.3 两组雾化后临床效果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雾化后临床效果比较[例(%)]

2.4 两组雾化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雾化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雾化吸入治疗是通过雾化装置将药液或药液混合物雾化成直径小于5 μm 的微小颗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而药物附着在雾化颗粒上,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雾化吸入治疗可直接将药物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效果,且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雾化吸入装置主要包括雾化器、面罩、氧气驱动或雾化机。其中,雾化器是将药物或药液进行物理混合形成雾滴或颗粒,通过面罩、口含嘴或呼吸机回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呼吸道粘膜上,使药液在黏膜表面形成药雾状气溶胶,通过患者的呼吸达到治疗目的。

卧床患者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由于长期处于不活动状态,对疾病产生焦虑,加之无人陪伴、躁动不安、姿势不耐受等原因,使得患者对雾化吸入治疗产生抵抗感,因此在雾化吸入过程中较难配合治疗。同时,由于卧床患者长期处于卧床状态、身体免疫力低等因素,导致其雾化吸入治疗有效性下降。传统干预方面仅对患者实行雾化吸入治疗常规干预,并未看重患者个人雾化吸入操作规范性及治疗效果,使卧床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顺应性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而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常常会忽视患者对雾化器使用方法的学习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导致其不能有效配合治疗;因此选择适宜雾化吸入管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PDCA 循环常用于各大企业管理中,也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6]。该管理观念为任何事物都可以从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中循环上升,不断发展;也适用于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护理质量管理过程。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患者操作规范性及治疗有效性是影响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而通过PDCA 循环也可提升该目的[7]。本研究在PDCA 运行下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时,通过对护士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雾化吸入技术及方法;其次,通过制定护理方案并组织实施检查,对护士的工作进行及时检查和监督;最后,通过对护士考核,对其工作效率、质量进行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的雾化吸入操作规范情况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总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更低,提示根据PDCA 管理策略可有效提高卧床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规范性及有效性,提高雾化吸入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雾化器规范性卧床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雾化器在聚氯乙烯糊树脂生产中的应用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雾化器晾干装置的制作与使用
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作为非规范性学科的法教义学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我国知识产权判例的规范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