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雅》校点本商正三十四则*

2023-11-07 02:52陈波先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校点书名号引号

陈波先

(豫章师范学院 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3)

《埤雅》是一部名物训诂专书,北宋陆佃(1042 —1102)所著。陆佃,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今本《埤雅》二十卷,分为《释鱼》二卷、《释兽》三卷、《释鸟》四卷、《释虫》二卷、《释马》一卷、《释木》二卷、《释草》四卷、《释天》二卷,共释名物297条。校点本《埤雅》于2008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此校点本校点质量上乘,备受学界重视,见藏于各大图书馆,也是时贤研究《埤雅》的重要参考版本(1)《埤雅》校点本亟需修订,因为该校点本在学术界影响较大,许多论著都引用《埤雅》校点本。然而,《埤雅》校点本校点商榷之处较多,以致引用《埤雅》校点本的论著偶见出现论点错误,例如李涛、李金闯《陆佃〈埤雅〉的科学价值论析》(刊于《宋史研究论丛》第十九辑)正是引用了《埤雅》校点本出现校点错误的句段作为论证材料,致使这篇文章的结论基本上是不准确的。,比如201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涛教授的《〈埤雅〉译注》就参考了《埤雅》校点本。笔者在近十年研读《埤雅》的过程中,一直使用《埤雅》校点本,在对《埤雅》校点本进行反复整理分析后,发现还有三十四则校点之处可作进一步订正。笔者不揣浅陋,特提出来向方家及同行请教,期为当今学者研究《埤雅》使用此校点本时提供些许学术参考,也期为《埤雅》校点本的修订提供学术参考。

一、引文失误

《埤雅》校点本的引文失误包括当为引文内容而不引,不为引文内容而误引两种,兹对《埤雅》校点本中的引文失误分析如下。

例1:《释兽·麕》:《诗》曰:“野有死麕,白茅包之。”言昏礼不以死物,故其生挚用雁,而饰羔雁者以缋。今取死麕,更以白茅包之,则皆非其礼矣。虽皆非礼,然犹愈于无礼,故《序》云:“恶无礼也。先曰‘死麕’,后曰‘死鹿’;先曰‘包’,后曰‘束’。言被文王之化,知恶无礼,其俗有隆而无杀。”[1]23

按:《诗·召南·野有死麕序》:“《野有死麕》,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2]98据此可知,只有“恶无礼也”句是《序》文,因此校点本宜把“先曰‘死麕’,后曰‘死鹿’;先曰‘包’,后曰‘束’。言被文王之化,知恶无礼,其俗有隆而无杀”句移出引号之外,这是陆佃所述。

例2:《释兽·猴》:猴善候,其字从侯。《白虎通》曰:“侯,候也,楚人谓之沐猴。”[1]37

按:《白虎通》卷一:“侯者,候也。候逆顺也。”[3]8显然,“楚人谓之沐猴”非《白虎通》文,宜移出引文之外。

例3:《释兽·豕》:今俗谓之“腥肉”。盖豕有米肉如星,则其臭腥而肉不可食,故其字又通于“腥”。而《内饔》辨腥臊膻香之不可食者,曰:“豕肓视而交睫,腥也。”郑云:“‘腥’当为‘星’。肉有如米者似星,不知所谓息肉似星者即‘腥’,其实一也。”[1]45

按:郑玄注《周礼·天官·内饔》“豕肓视而交睫,腥也”句仅云“‘交睫腥’,腥当为星,声之误也,肉有如米者似星”[4]92,并无“不知所谓息肉似星者即‘腥’,其实一也”句,这句是陆佃自述,宜移出引号之外。

例4:《释虫·蛇》:《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中德也,其行委蛇,是以其德在刚柔之中。大史曰:“大直若屈,道固委蛇。有是哉!”此之谓也。……《述异记》曰:“凡珠有龙珠,龙所吐也;蛇珠,蛇所吐也。”语曰:“蛇珠千枚,不如一玫瑰。”言蛇珠贱也。[1]96

按:这段话有两处引文失误,分别论证如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5]2726据太史公所言,并无“有是哉”句,当移出引文之外。“有是哉”是陆佃之言,与后面的“此之谓也”相连。“有是哉,此之谓也”句是根据太史公的“大直若屈,道固委蛇”评论上句“其行委蛇,是以其德在刚柔之中”的感叹。

《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蛇珠,蛇所吐者。南海俗谚云:蛇珠千枚,不及玫瑰。亦蛇珠贱也。”[6]92又《汉语大词典》“蛇珠”词条义项二“蛇吐之珠。谓贱物”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蛇珠,蛇所吐者。南海俗谚云:蛇珠千枚,不及玫瑰。言蛇珠贱也。玫瑰亦美珠也。”[7]881据《述异记》原文及《汉语大词典》引《述异记》可知,“语曰:蛇珠千枚,不如一玫瑰。言蛇珠贱也”亦为《述异记》所有,宜移入引号之内。

例5:《释虫·寒蜩》:今雌蝉亦哑,陶隐居所谓“哑蝉,雌蝉也,不能鸣者。”然与寒蜩初瘖又异矣。[1]107

按:“不能鸣者”句之“者”字宜移出引号之外,非陶隐居文,此“者”字,是代词,用在“哑蝉,雌蝉也,不能鸣”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物。《本草纲目》卷四十一《虫部·蚱蝉》亦引陶弘景“哑蝉,雌蝉也,不能鸣”句[8]2306,亦无“者”字。

例6:《释马·騋》:騋之字从来,言进于马矣,宜有来而无往。《易》曰:“知进而不知退,亢龙也。”[1]122

按:《易·乾》:“《文言》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9]23-24据上原文可知,“亢龙也”句非《易》文,宜移出引号之外,是陆佃阐释《易》“知进而不知退”。

例7:《释木·梅》:亦梅至北方多变而成杏,故人有不识梅者,地气使然也。传曰:“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亦华信风之类。”[1]127

按:此《传》文盖是汉代应劭《风俗通》的佚文,《太平御览》卷九七○引《风俗通》此句:“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又其霖霪,号为梅雨,沾衣服皆败黦。”[10]4299据上所述,我们认为“亦华信风之类”宜移出《传》文的引号之外,这应该是陆佃所述。

例8:《释天·云》:《诗》曰:“洽比其邻,昏姻孔云。”传曰:“云,旋也。言幽王之时,小人有酒食以洽比其邻里,周旋其昏姻。”[1]192

按:《诗·小雅·正月》“洽比其邻,昏姻孔云”,毛传:“洽,合。邻,近。云,旋也。是言王者不能亲亲以及远。”[2]716从毛《传》原文可知,“言幽王之时,小人有酒食以洽比其邻里,周旋其昏姻”非《传》文,宜移出引号之外。

二、句读误断

《埤雅》一书所释名物众多,事件错综,因此句读误断也偶有出现,具体论证如下:

例9:《释鱼·鲎》:(鲎)在海中群行,辄相积于背,高尺余如帆,乘风而游。其藏伏沙上,亦辄飞跃,常远行迹数步,如兔摆踪。[1]16

按:“常远行迹数步”句之“迹数步”宜下读,与“如兔摆踪”为一句,即“迹数步如兔摆踪”。这里是指“鲎”的爬行踪迹如兔摆踪,是比喻句的本体,不宜割裂开来。本书《释兽·鹿》“兔性跳踯,故其迹迒。今兔将伏,辄跳踯摆迹,人反以此得之”可为佐证[1]20。

例10:《释兽·犀》:犀性绝躁,似豕,一管三毛,有鸩处必有之。形似水牛,大腹卑脚,脚有三蹄,黑色。[1]21

按:“似豕”宜上读,与“犀性绝躁”为一句,即“犀性绝躁似豕”,此处是说明犀与豕一样,性刚躁。本书《释兽·豕》“牛顺,羊很,豕躁,有豕白蹢,则又其躁者,故《诗》以况夷狄横滑难制之强”可为佐证[1]44。

例11:《释鸟·桑扈》:《释鸟》云:“桑扈,窃脂;鳭鹩,剖苇。”此桑扈之一种也。“桑扈,窃脂;棘扈,窃丹。”此桑扈之一种也。盖对剖苇言之,则窃脂者所谓“青质,觜曲食肉,好盗脂膏者”是也;对窃丹者言之,则窃脂者所谓“素质,其翅与领皆莺然而有文章者”是也。[1]85-86

按:“好盗脂膏者”句和“其翅与领皆莺然而有文章者”句中的“者”字,似宜移出引号之外。“者”字,代词,指代物。且这两个“者”字与文中“窃脂者”“窃丹者”之“者”字相呼应,作用相同。又郭璞注《尔雅·释鸟》“桑扈,窃脂”言:“俗谓之青雀,觜曲,食肉,好盗脂膏,因名云。”[11]308亦无“者”字。

例12:《释虫·蠓》:小虫,似蜹,乱飞者也,一名“醯鸡”。[1]106

按:“似蜹,乱飞者也”当一句读为“似蜹乱飞者也”,这是为了说明“蜹”的习性和“蠓”的习性相同,即“乱飞”。本书《释虫·蚊》“盖蜹喜乱飞,似蚊而小,望之如雾”可为佐证[1]111。

例13:《释草·菼》:《诗》曰:“予所捋荼。”传曰:“荼萑,苕也。”[1]164

按:“荼萑,苕也”句读不妥。《诗·豳风·鸱鸮》:“予手拮据,予所捋荼。”孔颖达疏证《传》文“荼,萑苕也”言:“此为萑苕,谓薍之莠穗也。《出其东门》笺云:‘荼,茅秀。’然则茅薍之莠,其物相类,故皆名荼也。”[2]516据孔氏之言,《传》文的句读应是:“荼,萑苕也”。

例14:《释天·虹》:夫水气之在天,成虹,又天之淫气尔,尚且恶之如此,而况于人乎!所以痛止夫奔也,故曰“蝃蝀止奔”也。[1]203

按:“蝃蝀”是《诗·国风·鄘风》的篇目,宜加书名号。《诗·鄘风·蝃蝀序》:“《蝃蝀》,止奔也。卫文公能以道化其民。”[2]204据此,“蝃蝀止奔”似可断为:“《蝃蝀》,止奔也。”

三、注释考辨

《埤雅》校点本有《凡例》七条,摘录三条如下:“1、本书校点的底本为《四库全书·经部·埤雅》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本《丛书集成初编·五雅全书·埤雅》本,简称《五雅本》;参校本《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经部·埤雅》本,简称《珍本》。……4、仅《五雅本》或仅《珍本》与《四库本》不同,在注释中说明如:羆,《五雅本》作‘熊’。……7、本书对部分引文与原文有差异的,在注释中说明如:见《诗经·小雅·出车》,原诗为: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根据校点本的《凡例》,《埤雅》校点本有的校点之处需要出注释,但是校点者未出;有的虽然出了注释,但是似不妥,需要辨析。

例15:《释鱼·龟》:龟,旧也。外骨内肉,肠属于首,广肩无雄,与蛇为匹,故龟与蛇合,谓之“玄武”。○校点本于“广肩无雄”句出注释:疑“肩”为“腰”之讹。《博物志》:“大腰无雄。”[1]9

按:“肩”非“腰”字之讹,“广肩”,即宽肩。陆佃此句,出自《说文》。《说文·龟部》:“龟,旧也。外骨内肉者也。从它,龟头与它头同。天地之性,广肩无雄;龟鳖之类,以它为雄。象足甲尾之形。”因此校点本于“广肩无雄”句无需出注释。

例16:《释鸟·燕乌》:《释鸟》曰:“燕,白脰乌。”《广雅》云:“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雅乌’;白项而群飞者,谓之‘燕乌’。”燕乌,白脰乌也;雅乌,鸒也。[1]80

按:“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雅乌’;白项而群飞者,谓之‘燕乌’”句不见于今传本《广雅》(2)通过查检钟宇讯整理的《广雅疏证》点校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发现并无以上引文。,却见于《小尔雅》。《小尔雅·广鸟》:“纯黑而反哺者谓之慈乌。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雅乌,白项而群飞者谓之燕乌。燕乌,白脰乌也;雅乌,鸒也。”据此,陆佃大概是误记,把《小尔雅》当成《广雅》,校点本宜出脚注。又据《小尔雅·广鸟》的原文,“燕乌,白脰乌也;雅乌,鸒也”宜移入引号之内。

例17:《释天·雨》:《雨无正》曰:“雨,自上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1]191

按:此句应有脱文,“雨,自上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并非《诗·小雅·雨无正》的诗文,而是《雨无正序》文,故校点本可加脚注说明。

例18:《释草·荇》:王文公曰:“菨余,《诗》虽以比淑女,然后妃所求皆同德者,则菨余惟后妃可比焉。其德行如此,可以妾余艸矣。”[1]148

按:“可以妾余艸矣”句,《五雅本》作“可以菨余艸矣”[12]379。根据校点本《凡例》第4条可知,此处《五雅本》与《四库本》不同,宜出注释说明。

四、文字讹误

《埤雅》校点本出现的文字讹误,应该是校点者疏于校勘所致,因为这些文字讹误能从上下文意中细细推敲便可知晓。还有的文字讹误,是校点者选用的校点底本所致,两个明代的参校本《珍本》、《五雅本》都要优于《四库本》,校点者却选用版本较差的《四库本》。

按:“盖麇性迷惑”句之“麇”字讹,当为“麋”字。“盖麇性迷惑,故其迹躔而不解”句是承上“《尔雅》‘麋’曰‘其迹躔’”而言的,因此“麇”字讹。又核查校点本的底本《四库本》[13]37、参校本《五雅本》[12]52,皆作“盖麋性迷惑”(3)另一个参校本《珍本》(第277页),此句字迹模糊不清。。

例20:《释虫·蜻蝏》:赋云:“涂青蚨而还钱,埋蜻蛉而变珠。”说者以为五月五日取其首,正中门理之,皆成青珠,故《类从》曰:“青蛉之首,瘗而为珠也。”[1]110

按:“正中门理之”句之“理”字讹,当为“埋”字。从上文“埋蜻蛉而变珠”和下文“青蛉之首,瘗而为珠也”两句句意可推“理”字讹。《四库本》[13]192、《五雅本》[12]282、《珍本》[14]334皆作“正中门埋之”,不误。

例21:《释虫·鼠》:《尔雅》曰:“东方有比目鱼焉,……中有积首蛇焉。”[1]112

按:句中“积”字讹,当为“枳”字。有“枳首蛇”,无“积首蛇”。枳首蛇,又叫歧头蛇,两头蛇,枳,通“枝”,歧出。《四库本》[13]196、《五雅本》[12]288、《珍本》[14]336均为“枳首蛇”。

例22:《释虫·易》:旧说晰易呕雹。盖龙善变,蜥易善易,故乾以龙况爻,其书谓之“易爻”者,言乎其变也。(第113页)

按:显然,“晰易”之“晰”字讹,应为“蜥易”。《四库本》[13]196、《五雅本》[12]289、《珍本》[14]336不误,作“蜥易”。

例23:《释木·杨》:盖杨性坚劲,虽生楝,不挠。《齐民要术》曰:“白杨性劲直,堪为屋材,宁折,终不曲挠。榆性懦软,久无不曲,比之白杨,不如远矣。”正言“枯杨”,义取诸此。《彖》曰:“大过,楝桡,本末弱也。”(第132页)

按:此段中的两个“楝”字皆讹,应是“栋”字。校点者于《彖》下有脚注:“见《周易·大过》,原文为:《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校点者所做的脚注是“栋桡”,正确的,但是于文中写作“楝”字,应是“楝”与“栋(棟)”形近而讹。《四库本》[13]229、《五雅本》[12]338、《珍本》[14]349正作“栋”字,是正确的。

例24:《释木·桐》:桐有三辈,青白之外,复有罔桐,即油桐也。生于高岡,今亦谓之“岡梧”。盖梧性便湿,不生于岡,故此桐有“岡”之号、《毛诗传》曰:“梧桐不生山岡,太平而后生朝阳。”陶氏云:“桐有四种:青桐叶皮青,似梧而无子;梧桐色白,叶似青桐而有子;白桐与岡桐无异,唯有华子尔;罔桐无子,是作琴瑟者。”[1]139

按:“复有罔桐”和“罔桐无子”两句的“罔”字,是错字,应为“岡”字。校点本的底本《四库本》[13]241,参校本《五雅本》[12]355-356、《珍本》[14]353皆作“岡”。又从“生于高岡,今亦谓之‘岡梧’”句可知,当作“岡”。校点本作“罔”,盖为该字与“岡”字形近而讹所致。

例25:《释鸟·黄鸟》:盖立春之节,初五日,东风解冻……次榖雨气,初五日,萍始生;次五日,鸣鸠拂其羽;后五日,戴胜降于桑。凡此六气一十八候,皆春阳布发生之令。[1]75

按:“次榖雨气”句之“榖”字讹,当为“穀”字。从上下文意可知,这是说节气,有“穀雨”。又底本《四库本》[13]133、参校本《五雅本》[12]195、《珍本》[14]311皆作“次穀雨气”。“穀”“榖”两字形近而讹。

例26:《释木·枌》:榆性扇地,所扇各与木等,故其阴下五榖不植,而古之人就以息焉。《东门之枌》一章曰:“东门之枌,宛邱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1]143

按:校点本“故其阴下五榖不植”句之“榖”字,是一种树,似误。从这句的句意仔细推敲,当为“五穀”,泛指农作物。底本《四库本》本作“穀”[13]248,是正确的。

《诗》“宛邱之栩”句之“邱”字,正是源自底本《四库本》[13]248,然而参校本《五雅本》[12]366、《珍本》[14]355皆作“丘”。又据十三经注疏所刻《毛诗正义》作“东门之枌,宛丘之栩”[2]440,因此,该《诗》句的“邱”字可改为“丘”。

五、标点符号失当

《埤雅》校点本的标点符号失当还有以下八例,兹论证如下:

例27:《释鱼·鼍》:晋安《海物记》曰:“鼍宵鸣,如桴鼓。”[1]12

按:“晋安”宜移入书名号内,作“《晋安海物记》”。胡耀飞的《南唐陈致雍〈晋安海物异名记〉佚文辑证》一文引《埤雅》此句时出脚注:“其中王敏红标点为‘晋安《海物记》’,似以晋安为人名,误。”[15]333-352此言可从,该文辑佚《晋安海物记》八条。

例28:《释兽·狼》:《诗》曰:“织文鸟章。”“举鸟章则陂行”,陂,易野也。易野以车为主,元戎十乘以先启行,所谓以车为主也。[1]33

按:“元戎十乘以先启行”与“织文鸟章”均出自《诗·小雅·六月》。《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2]636既然校点本“织文鸟章”加有引文表明出自《诗经》,那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也宜加引号,表明这是引文,来自《诗经》,且中间宜加逗号隔开。

例29:《释虫·鼠》:传曰:“穷鼠啮狸。”盖鼠穷则斗也,故兵法曰:“归师勿遏,围师必阙。”[1]111

按:“归师勿遏,围师必阙”句应出自《孙子兵法·军争》[16]198-199,故此“兵法”宜加书名号。校点本《释木·枫》亦引《兵法》,有书名号[1]128,是正确的。

例30:《释木·桐》:杞棘,刚木,故《诗》以况令德。椅桐,柔木,故诗以况令仪。[1]139

按:据“故《诗》以况令德”可知,“故诗以况令仪”之“诗”应加书名号。

例31:《释草·薇》:薇,礼豕用焉,然微者所食,故《诗》以《采薇》言戍役之苦,而草虫序于蕨后,喻求取之薄。[1]178

按:“草虫”宜加书名号,是《诗·召南》中的一篇。

例32:《释草·蕨》:草虫,大夫妻之德也;采蘋,大夫妻之本也。[1]178

按:“草虫”“采蘋”均出自《诗·召南》,为独立的《诗》篇,宜加上书名号。

例33:《释草·白华》:《诗序》曰:“白华,孝子之洁白也。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陔,戒也,故曰“相戒以养”。《诗》曰:“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言夫妇之微以仁相和柔,以义相缠,固本如此,今以之子之远于道,故“俾我独兮”也。又曰:“英英白云,露彼菅茅。”言夫妇之微,为上所覆露本如此,今以遇“天步艰难”,故“之子不犹”也。[1]186

按:“南陔”“白华”均是《诗·小雅》的篇目,宜加书名号。又《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2]926-927校点本引以上《诗》句,独“之子之远”没有加引号,故宜加上引号为:今以“之子之远”于道,故“俾我独兮”也。

例34:《释马·駽》:“在公明明”,则礼所谓“在明明德”也。“夙夜在公,在公明明”,于是饮酒以载燕,则亦以有道故也。《鹿鸣》之道,和乐而已,非君臣之道也,故《六月》之序至言“四牡”,然后曰“君臣”,缺矣。[1]121

按:“在明明德”出自《礼记·大学》,故“则礼所谓”之“礼”是指《礼记》,宜加书名号。又《诗·小雅·六月序》言:“《六月》,宣王北伐也。《鹿鸣》废则和乐缺矣。《四牡》废则君臣缺矣。”[2]631据此,“故《六月》之序至言‘四牡’,然后曰‘君臣’缺矣”似可标点为:故《六月》之《序》至言《四牡》,然后曰“君臣缺矣”。

以上三十四例校点之处,宜订正。校点古籍,常读常新,这三十四例是笔者近十年反复阅读《埤雅》校点本时近期所发现,希望对读者阅读《埤雅》校点本有所帮助,也期望为《埤雅》校点本的进一步修订提供学术参考。

猜你喜欢
校点书名号引号
引号的用法
“咕咚”为什么加引号?
古籍校点方法举例
《开元占经》称引《史记·天官书》考校
《包龙图断歪乌盆传》校点失误举偶
引号和书名号
《石郎驸马传》校点失误举偶★
小知识:书名号的用法
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要使用顿号
"书名号"让我挑起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