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2023-12-09 16:39代津榜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三个务必中国式斗争

代津榜

(1.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2.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2260)

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发出了“三个务必”的时代号召,要求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务必”是党站在社会历史发展高度,结合新时代发展特质,对“两个务必”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党以自我革命的勇气,为应对新征程上各类风险和挑战,对全党提出的根本要求和现实指引。在“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生成中,准确把握“三个务必”的内在关系、科学内涵以及实践要求,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对更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之力,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前行有着重要意义。

一、历史逻辑:“三个务必”是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的深刻启示

怎样在历史演进逻辑中把握“三个务必”的内在关系?“三个务必”源于历史、反映历史、高于历史,是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的深刻启示。“三个务必”不仅在继承“两个务必”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素,并且三个理论要素内部相互贯通、相生相成,形成了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党的根本宗旨,是贯穿党百年奋斗历史的主线,明确“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指引着“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方向和归宿;“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彰显着党的优良传统,明确“靠什么”的问题,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重要保障;“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明确“怎么做”的问题,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具体实践。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贯穿党奋斗历史的主线

近代以来,曾经的辉煌在侵略者的枪炮和腐朽的制度中没落,无数国人为中华之崛起奋起奔走,其核心都是为了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接过了历史接力棒,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不同时期,党肩负不同的历史任务,开展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工作,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但其核心实质总结起来一句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强调人民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这也是贯穿党的全部奋斗历史的主线,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指明了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近现代以来内外双重压迫,国家蒙辱、人民蒙难,党的历史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毛泽东同志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1]633党把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百年不懈的奋斗目标。多年的浴血奋战,党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2]1094-1095,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社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3]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人民的期盼,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4]265,并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伴随着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进入新时代,党的历史任务是继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在中华大地上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一个都不掉队”成为全面小康的标志性成就。党始终不忘对人民的承诺,人民的需要就是党奋斗的方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以后,我们在“强起来”的目标上取得初步成就,并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出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必经阶段和重要基础。这一目标的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提供了更加厚重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党将继续带着人民的期盼上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历史上,历来强调谦虚、苦干的精神。如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谦为众善之基,傲为罪恶之魁。”心中若是装满骄傲,则万事难成。《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孙中山先生认为,“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党的优良作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弘扬光荣传统和优秀作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永远在“赶考”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风险和挑战的回应,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必然要求,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供重要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论面对胜利还是革命受挫,党始终保持不骄不躁、苦干实干、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主要表现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精神形态,为实现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艰苦奋斗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1939年,毛泽东在《新中华报》上发表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一文中指出,“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5]1438同时提出,进京“赶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踏上建设新中国之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内外双重交困,特别是需要面对国际上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党正是依靠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创造了“两弹一星”的惊人伟绩,拥有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尊严的定海神针。改革开放后,面对改革和开放的双向挑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建党几十年来最好时期的传统,就是要艰苦奋斗,谨慎办事,兢兢业业。”[4]259要求全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继续坚持党的优良传统,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江泽民同志也强调“经济好了,更要提倡艰苦奋斗”[6]321。一旦放弃艰苦奋斗,骄傲自大,纵容腐败,纵容官僚主义,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群众的信赖,失掉党的执政根基。在新时代,面对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党更加自信,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只有坚持自信而不自满,苦干实干而不倚草附木,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7]248一旦将发展的基础立于他国之上,纵有巍巍高楼也有坠毁之时。进一步明确了在新征程上,党就是要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前行。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百余年奋斗的经验总结

慎战,一直是中国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思想。慎战思想早已渗透到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次,成为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成为民族的心理共识和思想特质。强调慎战,不主张绝对的斗争,但慎战更要重战。《孙子兵法·谋攻篇》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强调在战争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战术选择,要善于斗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党回望厚重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对全党提出的要求,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提供了具体实践路径,明确回答了斗争是党发展壮大,赢得胜利的重要武器。“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早期一度放弃斗争,党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尝试,奋起斗争,给出了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中国革命的正确答案。在斗争策略上,党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斗争方针,各条战线取得胜利;在斗争路径上,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针对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斗争新路径,彻底解决党内思想路线问题,夯实了全党奋进的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建国初期的困局,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对外粉碎了美帝的阴谋,国内开展“三反”“五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等,巩固新生政权,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时期,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如社会主义价值观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斗争、坚决反腐与腐败是改革润滑剂主张的斗争等种种争论,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斗争的观点与“以人民为中心”结合在一起,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对人民坚决反对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物进行坚决斗争,找准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着力点;以人民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斗争的标尺,找到评价斗争成效的现实标准。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的风险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8]190党从制定与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开题破局,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主线开展伟大斗争,开辟自我革命斗争新路径。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不断丰富斗争策略,提升斗争本领,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使党内风气焕然一新。在经济、外交等其他领域,面对外部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的风险,党保持战略定力,以自信、从容、谦逊、务实的态度积极开展斗争,敢于亮剑,从容斗争,捍卫国家利益。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把握伟大斗争新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二、理论逻辑:“三个务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如何在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中理解“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整体来看,“三个务必”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两个务必”一脉相承,是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和对政党目标的清醒认知。就单个逻辑来说,“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从马克思为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而努力,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奋斗,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使命始终体现着人民性这一本质属性。“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现实应用,是对“两个务必”的直接继承,是党百余年奋斗历史的经验总结;“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强调斗争原则基础上,对斗争能力建设有着天然内在需要,是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方法路径。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

从理论逻辑上来讲,党的初心使命源自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崇高理想,是人民性的本质体现。作为唯物史观的核心,人类解放学说将全人类的解放标定为最高目标,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人将实现全人类解放作为最高目标,将近代以来国人共同的愿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向全党的发出的时代号召,强调牢记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向着全人类解放的目标不断前行,彰显着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

一方面,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初心使命的表达。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党是为实现人类的解放而诞生的,消除束缚、压迫自身的力量,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就是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要实现最终的彻底的人类解放,不仅需要现实途径的指引,还需要现实力量的支撑,而被剥削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只有在解放全人类的过程中才能解放自己。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9]42。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代表,始终和无产阶级站在一起,冲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前列。共产党之所以能坚定的与无产阶级站在一起,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9]44。共产党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共产党人的利益始终属于创造它的广大人民群众。

另一方面,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时代任务和时代内涵,但核心本质始终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团结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内涵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深入思考,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是党奋斗的目标,党的初心使命是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中,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过上富裕的生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分析国内国际局势,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7]1。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践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根本体现,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10]5只有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裕,才能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现实应用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谦虚谨慎源于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规律的清醒认知和把握;艰苦奋斗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认为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要在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用实践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现实应用,强调艰苦奋斗是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根本前提条件,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越是丰富,党越是要保持清醒认知,以谦虚谨慎的态度,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获取更大成就。进京“赶考”之际,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就是站在社会历史发展高度,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指出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以清醒的理论认知和对现实的准确把握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一方面,现存事物必然灭亡是谦虚谨慎的认知基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11]22辩证地认识世界,要从对事物否定的角度展开,从事物必然灭亡的角度展开。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立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握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规律,保持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敬畏之心,不以现存事物的发展成绩而骄傲自满,不以现存事物的毁灭而放弃奋斗。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掌握了事物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他们懂得辩证法,他们看得远些”[12]1468。但他并不认为掌握了社会历史规律就万事可成,反而认为,越是了解马克思主义,越应当保持理论清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7]227,我们党才能始终赢得人民拥护,保持历史主动。汇集强大历史合力的重要前提就是对理论的清醒认知和把握,只有不断强化理论认知,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才能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审视当下,更好地赢得未来。

另一方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是实现发展的前提条件。列宁从革命的视角提出,“从来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一种革命,保险不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可能充满重大牺牲的斗争”[13]308,艰苦奋斗是革命成功的前提条件。在政党层面,毛泽东同志强调艰苦奋斗是党的政治本色,但“只是片面地提倡艰苦奋斗的观点,是错误的”[2]912。应当考虑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斗争的物质条件,而改善斗争物质条件的目的是更好地进行艰苦奋斗。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势必会带来一系列诱惑和陷阱,邓小平同志指出,只有保持艰苦奋斗、谨慎办事的作风,“才能抗住腐败现象”[4]290,一旦放弃艰苦奋斗,纵容腐败,就会脱离群众,失掉党的执政根基。新时代,面对取得的巨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8]49强调不能安于现状,要有忧患意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行。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方法路径

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矛盾运动的过程,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斗争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固有特质,就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指导无产阶级斗争中形成和成熟的。斗争同样是有章法的,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运用斗争策略、提升斗争本领、丰富斗争方法,是取得斗争胜利的关键。“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方法路径,就是强调坚持以斗争保持先进性,不断提升斗争能力,更好地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一方面,社会在矛盾运动中前进,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马克思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14]127实践是运动在人类社会形态上的具体表现,社会生活本身是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7]12。绝对运动带来矛盾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对立带来斗争的必然。从社会历史维度来说,绝对运动带来社会矛盾的无限性,社会矛盾在斗争实践中得到解决,而社会矛盾的一次次化解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演变,斗争也成为社会形态演变的绝对动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等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斗争是串联历史和未来的主线,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9]31。社会历史就是矛盾在斗争中不断被克服、解决的历史。

另一方面,提升斗争本领,开辟新的斗争路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那种简单片面、粗暴过火的所谓批判,以及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处理方法,决不能重复。”[4]47在坚持斗争观点和斗争原则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提高斗争的本领。针对斗争的能力建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7]227对于斗争的路径,毛泽东同志提出:“共产党内的矛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15]311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那些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或物进行坚决斗争,在坚持斗争观点和斗争原则基础上开辟斗争的新境界。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成就时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深化了马克思斗争思想,为新征程上取得斗争胜利找到了新的方法路径。

三、现实逻辑:“三个务必”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客观要求

如何把握“三个务必的”实践要求?“三个务必”是党继“两个务必”后,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以及当前西方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挑战,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实现给出了现实指引。“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坚守初心不褪色,方能保证使命不动摇,才能更好地赢得历史主动,为新征程锚定奋斗的基点。“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要求党要树牢居安思危的意识,发扬埋头苦干的作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开拓进取,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化作强大动力,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锚定新征程的奋斗基点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无限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需要应对的风险与挑战更加复杂。“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要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前行路上应对风险与挑战的力量源泉,不改初心、不易使命,始终为人民而奋斗,这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所在。

一方面,坚守初心不褪色,方能肩负使命不动摇。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与生俱来的优秀“基因”,党的初心不仅来自对人民的朴素感情、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更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之上,党的初心始终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具有恒定不变性。党的历史任务作为党的初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体现,有不同的时代任务和时代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据国情和时代特点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具有阶段渐进性。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党只有坚守初心不褪色,才能更好肩负使命不动摇,才能赢得人民,赢得历史。

另一方面,不忘初心使命,方能赢得历史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早已揭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是呈现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百余年来,党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熔铸于血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党提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求全党时刻坚守初心本色、铭记使命重担,以自我革命的勇气保证初心使命不褪色、不变质,坚持初心使命不动摇,以历史自觉牢牢把握住历史的主动,赢得社会历史发展的先机,画出最大同心圆。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品质,是“两个务必”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赶考”70余年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始终是党矢志不渝坚持的优良作风,正是如此,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与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深刻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为继续破浪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现实保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发展已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多重风险因素相互交织下,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有随时发生的可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的历史进程,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经济围堵,只有常怀忧患意识,时刻保持理论清醒、政治坚定,勤勉务实,以自我革命补短板、强弱项,丰富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库,提高应对风险与挑战的能力,坚定不断奋进的决心,才能扫清前进路上的一切阻碍。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百余年来,党带领人民取得的每个胜利,都是无数共产党人不畏辛劳、艰苦奋战的结果。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但任何成功都不是轻易得来的,唯有苦干实干,方能取得最终胜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现代化。愈接近这一目标,面对的各类诱惑也将越来越多。党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际,提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是号召全党自觉抵制前行路上各种可能的诱惑,以自我革命精神审视自身,筑牢防腐、防贪、防变的思想防线,永葆想干、能干、干成的工作状态,朝着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前行。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根据自身国情特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自身发展,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实现和平发展,就必须放弃幻想,以斗争维护自身尊严和核心利益,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气魄充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动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面对百年变局的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以及中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的变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了正确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抵达的目标,也是更好丰富、拓展和巩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前提和必然要求。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内在差异,不同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物质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以物质生产劳动为前提,强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以生产力的发展带动社会整体进步,是高效的现代化。从道德正义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以平等、共赢为基础前提的现代化,是正义的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对西方现代化的文明超越将是必然趋势,但历史提醒我们,崛起和超越的过程也必然会面临各方的阻力。新兴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引起国际格局的大变革与大调整,而在国际格局变动的过程中,往往充斥着大国之间的博弈,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为新兴大国崛起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充分彰显了党的历史警醒和政治清醒,要求全党在面临重大考验时,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以历史警醒自身,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气魄,在斗争中磨砺本领,在斗争中实现发展,自信自立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中国式斗争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中国式民主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