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华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人类通过自己勤奋的劳动,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对智障儿童进行爱劳动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对他们以后走向社会和生活至关重要。
一、智障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劳动
智障儿童由于体质较弱需要通过劳动来锻炼,劳动能使智障儿童健康成长。劳动是智障儿童将来谋生的手段、生存的基础。教师要培养智障儿童热爱劳动、管理自我的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让他们意识到劳动的乐趣,为其之后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劳动能提高智障儿童的智力,有利于智障儿童的康复
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思维的物质基础,但只有这个基础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培养与锻炼才能产生思想和智慧。大脑的思维机能几乎全是后天养成的,是通过感觉运动器官的作用后,才能产生思维、智慧。因此,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做一些生活自理劳动和家务劳动。如系鞋带、缝扣子、洗碗筷、洗衣服、叠被子、扫地等等。经常动手操作,既可以使手指灵活,自理能力加强,又可以使人脑机能得到加强锻炼,从而促进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让智障儿童更加聪明起来。
三、对智障儿童进行爱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质
(一)教育智障儿童爱劳动,可以端正智障儿童的劳动观念,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通过劳动来逐步提高自理能力。 (三)通过劳动教育,使孩子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树立吃苦耐劳精神;感受科学文化的需求,形成刻苦学习、不断探索的精神。(四)通过劳动,使其体会到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果实,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父母的劳动,培养孝敬长辈的感情。还可以磨炼他们的意志和培养创造精神。(五)学会一定的劳动技能,为以后走向社会、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家长要根据各年龄段特点教育孩子爱劳动
(一)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要经常向孩子讲一些热爱劳动及劳动致富的故事,从小进行爱劳动启蒙教育。
(二)孩子在幼儿时期,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介绍一些劳动模范人物的事迹,使孩子产生爱劳动的意识。可以让孩子多动手,进行一些手工制作,通过多动手培养学生劳动能力,通过鉴赏学生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劳动情趣;通过让孩子自己洗衣、叠被、系鞋带,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小学生阶段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饭碗自己刷等。要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些劳动机会和环境,让孩子进行一些创造性劳动。如让孩子学会使用剪刀、刀、锤、钳、板手、镙丝刀等等常用劳动工具,也可以布置承一两盆花木栽培任务。在农村的学生家长可让孩子在房前屋后种点瓜果蔬菜、花草树木,或带孩子到地里一起劳动等。让劳动时刻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培养自理生存能力,养成常劳动、爱劳动的习惯。
(四)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如回家一起动手做家务,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具摆列的有条不紊,创造舒适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深受教育。
(五)让智障儿童多参加劳动实践。可以让孩子独自打扫房间,锻炼动手能力和独立完成劳动任务的能力。干完后,及时说他干得很好,卫生打扫得很干净,使他获得成功的喜悦。积极支持孩子到社区等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己是社會的一员,自己能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家长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经常分配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劳动中加强指导,多鼓励。长辈也可以与他们一块去做,互相帮助,使智障儿童知道劳动能够制造财富,能够创造生活,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能够使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