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张敏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认识自己学习上的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在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高效提问呢?
一、精心设计提问内容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备课。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做好引导者。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个“引导者”,提问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提问内容要有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例:在教学《拾贝壳》一文时,文中出现了两个比喻句,如果我简单地提问:“作者把贝壳比作了什么?”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也许只停留在了简单两个事物比较上。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为什么作者说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骨扇?”学生的焦点投注在两者的相似点上,由此也明白了比喻句的两种事物是有相似点才能进行比较的,这样对以后他们深入学习比喻句是有好处的。
(二)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应用题:“粮店运进大米 40 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 3 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教师可作启发性提问:要求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趣味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 《 圆的认识 》 时,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有趣,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四)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来。教师应有效地建立旧知与新知的联系,作好铺垫。如教师C选择的教学内容为NSE B6 Module 9 Unit 1,这是一篇精读课,她先与学生一起复习了动词的过去式,而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Did you ……?”等句型的问答,为后续的阅读教学作了较好的铺垫,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如在上课初期,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这时多提一些回忆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当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多提一些说明性、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当学生思维处在由高潮转人低潮阶段时,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和非教学性问题,这时,可以重新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应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那么,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是提问技巧。
(一)提问形式要多样
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2.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提出一些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去进行思考。
3.梯度设问,化难为易。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
4.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同时,为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可进行探索式的提问;为了深化知识,不妨变换形式或采用反问;为了纠正错误的认识,又可设陷而问。总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由于不同的需要可以设计出许多类型的提问。
(二)提問语言要明确
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学科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如老师问:“20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三)课堂候答时间要把握
课堂候答时间指的是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等待3秒左右为宜,这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 10秒。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四)提问态度要自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际距离,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老带微笑、用期盼与鼓励的目光则能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思路清晰,回答准确优美,从而更加喜爱老师及该项课程。
五、有效处理提问结果
在提问时,教师要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评价的方式包括:重复学生的回答,表示予以确认;强调学生的观例证,使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归纳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以对某一问题进行延伸或追问,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对学生的回答补充新信息,提见解;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对某一问题的回答。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善教者,必善问,一个成功的教师可以通过高效的提问创造出高效的课堂。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只有慎重对待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