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红梅
摘要:在新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2)》中,突出强调了未来的高考语文命题会以灵活多样情境式试题为主要构成。本文将梳理高考语文情境式试题的命题思路,并提出高考语文情境式试题命题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考语文 情境式命题 教——学——评
引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地对“情境”一词的含义给出了详细的解释,指出了“情境”即“问题情境”,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载体。在语文学科中,情境设计分为三种:个人体验情境、学习与认知情境以及生活社会情境。命题者要围绕这三个情境,让学生在用文字和符号构建的情境中完成题目所给出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成功地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高考语文试题命题评价
情境是围绕问题或任务而形成的活动区域,情境式命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难题,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往的教育理念往往只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语文试题也多以检验理论的题目为主,这样单一的命题思路虽然有效地促进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但对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部门对高考语文试题命题做出了情境化的具体要求。观察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状况,不难发现如今的试题命题更加偏向于情境设计,教育方向更加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1]
二、高考语文情境式试题命题的教学研究
在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过程中,命题者应围绕个人体验、学习认知、社会生活三方面来进行情境式试题的设计,运用文字符号为学生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利用自己掌握的语文知识,来解决题目中给出的任务。[2]下面将具体分析这三种情境的构造设计方法。
(一)个人体验情境的构造
个人体验情境是针对学生个人来设计的问题情境,主要侧重于学生个人对情境的体验。因此高考语文的命题者要遵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创设构建情境时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可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试题。[3]
(二)学科认知情境的构造
学科认知情境是指学习研究语文这一课程的具体过程,关系着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学科素养的培育。设计者在命题时构建学科认知情境,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语文关键能力的水平高低。例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第一道语言文学运用题,其中的三小问都是考查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语文本体知识,第一小题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成语,考查的是学生的成语积累;第二小题要求学生改写划线句子,考查的是学生的句子结构分析能力;第三题让学生分析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这三个问题皆立足于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构建学科认知情境,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水平,引导学生把学习重心放到语文基础知识上,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4]
(三)社会生活情境的构造
社会生活情境是指学生所熟知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要求命题者在进行情境设计时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例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写作主题为“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给出的材料内容为新冠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变以及医护工作者防疫抗疫的故事,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2020正值新冠疫情开始的一年,学生大多都看到了疫情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这一作文主题紧紧地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成功创设了社会生活情境。学生在进行该题目的写作时可以联想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写出更加优秀、更加真实的文章内容,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更加有效地检验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考语文情境式命题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终端的有效对接,真正落实新课程背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理念。情境式命题丰富了语文试题的内容和结构,提高了高考语文试卷的含金量。因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紧紧围绕个人体验、学科认知、社会生活这三方面创设问题情境,运用灵活多变的情境式试题来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着语文教学从理论知识走向实践能力的转变,促进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6]
参考文献:
[1]林江泽,齐腾达.高考语文试题的情境化设计特征及启示[J].语文建设,2022(21):43-47.
[2]於胜成,胡向东.高考语文情境化试题设计理论与实践刍议[J].中国考试,2022(10):47-54.
[3]马瑞媛.高考语文情境化试题分析及教学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2.
[4]冯渊.高考语文情境化试题命题思路与发展趋势[J].语文教学通讯,2022(13):63-66.
[5]林江泽,王思方,钱荃.高考语文情境化试题的发展趋势与特征——基于情境认知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20(09):61-66.
[6]赵漫铃.高考语文试题情境化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