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芹 安茂顺
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小学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良好心理特征、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他们受益一生。树人先树德,育人先育心。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帮助学生积聚心灵正能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老师,我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夯实健康教育基础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总是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放在第一位。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发展入手,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要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充分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决定,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在教学中,要一视同仁。在发现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时,要及时地采取措施。其次,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班风,积极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鼓励学生像自己一样充满自省精神,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只有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时处处做到正确恰当,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尊重每一个学生,做老师就要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像太阳普照万物,让万物按照自己的样子生长,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独特的个人特质,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要努力看到事实的真相,做出公正的判断。要不吝赞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班主任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到语言充满正能量,永远鼓舞学生的上进心。
二、提升学科教学能力,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师傅不明徒弟拙”。学科学习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并且也影响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是每一个班主任老师都要重视的问题。為了让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深入钻研教材,努力让知识的内在联系清晰明了,根据新旧知识精心设计教案。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合理分读,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课堂学习活动,发挥班级优秀学生表率的作用,在自主探究问题、交流学习成果、实践应用等环节抓落实,抓全体。为了培养学生持续发展能力,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健康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不仅存在于课堂之上,道德教育理论唯有结合实践才能发挥其功效。因此,课堂教育之外,我探索加强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促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得感悟,积极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一)召开主题班会。通过图片、视频、绘本、心理小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学会了感恩父母、珍惜生命、回报社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二)开展社会实践。例如,结合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我是志愿者”和“文明出行”等活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从中获取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责任心,使学生形成“对社会讲公德”的美德,成为现代文明情操与道德行为基本一致的社会人。(三)引导学会反思。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会反思一个人才会更强大,更自信。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反思,我在班上带领学生展开了“多一双眼睛看自己”的系列反思写作活动,内容包含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学习中的困惑,与同学的交往,与父母老师的关系等等。对于一些优秀的反思材料,我在班内进行交流展示,供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学习。这让我真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解决了一些心理问题,学生也在这样一个反思写作活动中积累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方法。
四、家校合作共育,搭建健康教育平台
家庭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环境之一,教师需要和学生的家长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并和家长形成默契的配合,积极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了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多年来,我始终坚持与家长的合作交流,指导家长学会陪伴孩子。首先,建立互助小组。充分利用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的授课机会,帮助家长形成互助小组,交流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其次,拓宽交流渠道。助现代化交流工具,例如微信群、钉钉群等,与家长建立多渠道联系,分享育儿知识,共商育人良策。最后,时刻倾听家长声音。有的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家长无法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实际状态,孩子也缺乏和家长进行沟通,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我积极做好家访,时刻倾听家长声音,帮助家长科学认识自己的孩子,掌握更科学的家庭育儿方法,助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