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导思 促能

2023-11-06 08:49陈伟平
成功密码 2023年2期
关键词:流程图导图知识点

陈伟平

一、研究缘起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已经进入新课标、新教材的“双新”阶段,对该学科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实际上,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低效率、重理论、轻思维等问题依旧存在,主要表现有: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

随着信息技术新版教材的使用,理论知识所占比重增加,教学难度较大,究其原因是理论知识深奥枯燥,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理解知识困难。加之,信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教材的时效性、教学平台及教具未能及时跟进,使得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从而造成教与学相背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渐渐失去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二)教师偏重知识传授,忽视思维培养

由于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容易“越俎代庖”: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进行操作,教师的讲授与示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索,表面上提高了知识传授的速度,但事实上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索与实践,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思维能力也很难提升。学生在教学中仍处于从属的地位,灌输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理论实践脱节,无法学以致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应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先讲解理论知识,后上机操作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这导致学生缺少实践体验而不能真正弄明白理论知识的精要,而在操作技能训练时,又无法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本文将通过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图示工具,来有效管理知识,辅助学生快速理清知识链路,搭建起知识结构,并进行交流表达,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实施策略

(一)巧用组织结构图归纳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教学中理论知识庞杂、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教师可以使用图示工具中的组织结构图,改进传统的单纯讲授式教学方法,利用该图形将很多理论概念按照层次进行排布,再配以合适的颜色或图案,制作成层级图以辅助教学。这样的图形结构不仅能让学生明确知识的网络层级架构,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建构概念的意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梳理各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架构,强化知识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在浙教版七年级第2课《信息处理工具》一课时,学生面对众多的计算机软硬件名词,会感觉到内容庞杂,分类记忆困难。笔者采用组织结构图的形式记笔记帮助学生记忆,把杂乱的知识分门别类地系统化,结构清晰,并贯穿整个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将概念名词整理成计算机系统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使得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明了,更易于学生理解记忆。

(二)利用思维导图实现图文并茂,增加学习兴趣

图示工具中的思维导图是基于脑科学的全脑学习理论,以文字、图像、色彩为主要元素,并使用这些元素实现图文并茂的效果,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使得原本内容繁杂且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考虑到本课程教学内容知识点较多,而课时数较少,学生理解记忆困难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分类梳理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并实现记忆。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2课《信息处理工具》中的应用软件和七年级下册第1课《认识多媒体》中的文件类型时,常见的应用软件和文件类型很多,学生记忆困难。这时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在中心关键词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填写。如图2、图3所示。

如此,通过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利用该工具的种种特性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原有的学习经验和新的联想及感悟将教学元素进行排列、组合,直到形成清晰、适宜的可视化教学设计以图示形式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流程图激活思考方式,提升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中同时提出:“从生活实例出发,理解算法的特征,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流程图作为一种帮助我们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将人的思维从文字转化为图形,它可以训练发散性思维、逻辑推理,从而帮助我们解决思维可视化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图示工具软件可以制作出问题解决的流程图,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算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再进行程序代码实现,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初学编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时,学生对于每个步骤的先后顺序和包含的内容条件不能明确掌握。在教学中,可采用鱼骨图对编程解决问题步骤以图示的方式进行创作,将各步骤填入图形中。如下图4所示:

如上所述,运用图文并茂的创作手法,把各个步骤的相互关系用图示表现出来,并利用主题关键词建立链接,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可视化,激发大脑思考力的潜能。

如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枚举算法》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窮举循环的方法来解决,也就是通过对未知数可变范围的穷举,验证方程在什么情况下成立,从而得到相应的解。因此,需要使用前针对while循环和for循环进行比较选取。采用流程图方式对两种循环方式进行比较,如图5和图6所示:

使用流程图比较,使学生明确while循环和for循环的区别,使用两种循环结构进行程序设计,体验不同的思维方式。再使用流程图的方式展示程序执行的过程,以“百钱买百鸡”问题为例(如图7所示),通过绘制与填写该问题的算法流程图,让学生对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思维理解可视化,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展现了问题解决过程中主题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演绎过程,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程序设计的思维有迹可循,促进其计算思维的发展。

(四)妙用组织构造图实现知识迁移,做到学以致用

从查阅的文献资料上来看,图示工具应用于各个學科及各个领域,有许多的学者进行着实践研究。但无论是在哪个学科、哪个领域,学生只要掌握应用的方法,就能做到各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和知识间的迁移。教师让学生通过组织构造图,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家庭出游前要准备的必需物品按类整理好,进行归纳。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教材的知识中走出来,将其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做到学以致用。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7课《传感与识别》一课时,传感器是重要的知识点。关于传感器,学生会感觉种类繁多、无从着手。教师可依据工作原理、制作材料、制造工艺、用途、输出信号等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制作组织构造图(如图8所示)。这样,学生不仅对于传感器的种类可以分门别类地清晰记忆,更可以结合所学的物理学、化学等知识相结合,做到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五)使用思维导图培养思维习惯,有益终身学习

使用思维导图并将它作为学习习惯坚持下来,将是一件受益终身的事情。笔者向本校信息技术教师和他们所教班级的学生下发了两份调查问卷,根据教师和学生反馈的结果来看,教师对这种图示工具软件的认可率达到100%,同时有92%的学生愿意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并逐渐成为一种学习习惯。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可主要是喜欢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再是机械式地死记硬背,他们可以找到容易入手的关键点,并探讨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知识进行理解、归纳和重构,而在绘制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思路更清晰,思维更敏捷,在没有刻意记忆的情况下,记忆的效果得到提高,这些都是他们能获益终身的能力。

三、研究成效

(一)增进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借助思维导图等图示将课本上概念性知识内容变灵活,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考过程,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兴趣。图示工具的样式形象直观,使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学生在制作图形的过程中,思维一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随着图形的完成,学习的成就感会油然而生,自信心也会随之增长,真正体会到“乐学”,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增加知识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中庞杂零散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利用思维导图、组织结构图等形式记录关键词,将图形和色彩相结合,调动左、右脑同时思考,将分散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成知识框架,使得学生能够厘清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激发创作潜能,促进思维发展

从一个中心知识点开始,图示利用层级解析和分支相连等方式,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联想,使得知识图谱的结构更清晰、层次更分明,创作的设想及创意的发掘更加充分。同时,思维导图在个人自主学习时可以整理设计者自己的设计思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可用于设计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协作的成果。这样采用对关键词和图形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记录的方法,使得小组内成员之间传达设计想法更加直接,组员间产生的设计想法还可以与中心知识点相互融合,产生更多设计创意灵感,促进了思维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科技作为一门以培育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的课程,将图示软件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知识结构与相互联系的讲解,在中心思想的指引下,培养发散性思维。通过知识点之间逻辑链接,探究其中关系,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知识框架,获得对知识全面、系统、整体的认识和把握,激发学习兴趣、引导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

猜你喜欢
流程图导图知识点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