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2023-11-06 06:41孙新雨郎艳茹尹安春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异质性检索肢体

雷 宏, 孙新雨, 郎艳茹, 尹安春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护理部, 辽宁 大连, 116011)

卒中指的是由于脑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引起的脑部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进而造成神经功能缺失的急性脑血管疾病[1]。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出卒中正出现群体年轻化趋势[2]。中青年作为家庭、社会的中流砥柱,脑卒中后的各种不良结局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需要用有效的方式治疗卒中。针灸作为卒中的一种治疗方式,由于其操作相对简便,治疗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3-5]。针灸不仅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而且可以改善卒中后病人常见的抑郁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为了更加全面地探讨针灸对卒中患者的功效,本文通过Meta 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旨在为针灸在临床中的运用提供基于循证的护理证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①研究内容:促进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卒中患者抑郁情绪,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文献语言限定中英文;②研究对象:符合卒中诊断标准,并通过影像学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③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④结局指标:以肢体功能,抑郁,生活质量为主,评价工具不限;⑤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

1.1.2 排除标准:①非随机对照研究;②重复发表文献;③存在研究数据不完整或无法获取到全文的文献。

1.2 计算机检索策略

通过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等数据库关于针灸应用于卒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3 年4 月10 日。中文检索式:(“卒中”或“脑卒中”或“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或“脑血管疾病”或“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或“脑出血”或“脑溢血”或“脑栓塞”或“脑梗塞”或“脑梗死”)和(“针”或“针灸”或“针刺”或“穴位”)和(“随机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或“随机”)。英文检索式:(“stroke” 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OR "ischemic stroke" OR "hemorrhagic apoplexy" OR "cerebral hemorrhage" OR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OR "ischemic apoplexy" OR "cerebral infarction")AND(“needle” OR "acupuncture" OR "needling"OR "acupoint")AND(“randomized control” O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R "randomized" )。

1.3 文献筛选

两位研究人员根据检索式及纳排标准独立检索文献,经过初筛、复筛等筛选流程,确定纳入文献,若对结论存在分歧,由第三名研究人员做出最终决定。

1.4 数据提取

数据提取内容包括:①一般信息:第一作者、发表时间;②研究内容:样本量、干预内容;③研究结果:结局指标、测量工具等。

1.5 文献质量评价

根据Cochrane 5.1.0 手册,由两名独立的研究人员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涵盖随机分配、分配隐藏、盲法、结局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道研究结果以及其他偏倚。文献质量共分为A、B、C 3 个等级。若对评价结论存在异议,由第3位研究人员做出评定。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使用RevMan 5.4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由于本研究结局指标仅有连续性变量,故测量工具相同,则采用加权均方差(MD)进行分析,若采用不同测量工具,则采用标准化均方差(SMD)进行分析。若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1,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1,I2>50%,则通过敏感性分析等方式,确定异质性来源,在排除临床异质性后,再选择对应的随机效应模型。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对相关数据库进行初步检索后获得相关文献1023 篇,采用End Note 20 软件去重后获得文献968 篇,经过两名独立研究者的初筛、复筛,最终有13 篇文献[6-18]纳入研究,共1124 例,其中观察组562 例,对照组562 例。文献检索流程见图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本研究纳入的13 项研究均为B 级。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肢体功能:本研究共有5 项研究[7,12-15]评价了针灸治疗对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包括428 例患者,由于测量方法一致,故采用加权均方差(MD)进行分析。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72,I2=0%,选择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情况更好,合并效应量具有统计学意义[MD=6.86,95%CI(5.63,8.08),P<0.01],见图2。

图2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2.3.2 抑郁症状:纳入的研究中共有6项研究[8,9,11,16-18]评价了针灸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包括522例患者,由于测量方法一致,故采用MD进行分析。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01,I2=98%,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具有统计学意义[MD=-6.95,95%CI(-9.32,-4.57),P<0.01]。因异质性较大,进行敏感性分析,去除任意一项研究,异质性变化均不大,结果较稳定,见图3。

图3 两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2.3.3 生活质量:纳入的研究中共有7 项研究[6-12]评价了针灸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包括542例患者,由于测量方法不一致,故采用标准化均方差(SMD)进行分析。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86,I2=0%,选择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合并效应量具有统计学意义[SMD=1.83,95%CI(1.63,2.04),P<0.0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生活质量更好,见图4。

图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针灸能促进卒中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卒中作为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病,由于神经系统受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19]。针灸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护理技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脑组织内血液灌流量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20],由于其经济性、方便性得到有效运用。本研究发现,与常规治疗护理相比,针灸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这与高妍亓等[21]发现针灸能够进一步改善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结论相似,显示出针灸这一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

3.2 针灸能改善卒中后抑郁情况

卒中后产生的抑郁症状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对患者及其家庭均造成了负担。临床上常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但由于药物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讨论,针灸所具有的安全、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更加凸显[22]。本研究发现,针灸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这与李思等[23]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似,针灸可以改善以5-羟色为代表的神经递质分泌,来达到抗抑郁的效果。

3.3 针灸能提升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卒中后患者由于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本研究发现,采用针灸的治疗方式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比,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这与丁渊等[24]研究结果相似。针灸治疗可以促进神经突触的生长和重建,修复损伤的神经元,而且还可以调节以血清cAMP 及cGMP 为代表的代谢物质水平,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25]。

综上所述,针灸可以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抑郁情绪,提升生活质量。但由于本研究检索数据库有限,可能造成文献检索不全。且大部分文献未提及对研究结果测量者实施盲法,可能导致方法学上的异质性。今后还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论证针灸对卒中患者的有效性,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更多的高质量证据支持。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异质性检索肢体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