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 关注过程 有效评价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学—评”一体的实施路径

2023-11-06 03:15俞世燕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28期
关键词:教—学—评游览游记

□俞世燕

统编教材非常重视习作教学,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都编排了一个单独的习作单元。如何整体设计习作单元教学?如何指导学生把握习作重点、突破习作难点?如何检测习作单元目标的达成情况?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根据“以评导学、以评促学”的课堂教学变革方向,做到“教—学—评”一体。

一、任务驱动,激活表达动机

学习任务是支撑目标实现的载体。任务驱动是指把学生引入真实(或虚拟)的生活情境,让作文有明确目的、具体对象。学生是为了完成某项有现实价值的任务而进行习作的,其积极性必然大大提高。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有单元统整意识,依据学段目标、单元语文要素、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单元教学整体架构。要布置适切的习作任务或者与习作相关的任务和活动,比如让学生先行观察、思考,阅读教材内容,或者有目的地收集材料,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准备地进入单元学习。

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从逆向设计的角度去解读本单元的目标,学生最终的表现性学习成果是完成“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一个游览地方”的习作。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经历过四次与写景相关的习作:三年级上册《这儿真美》要求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景物;三年级下册《我的植物朋友》要求把观察到的跟感受到的写清楚;四年级上册《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求写推荐的地方的特别之处;四年级下册《我的乐园》要求写乐园的样子。这些练习都为这个单元“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写出印象深刻的景物特点”打下了基础。教学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设置了驱动性任务,旨在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带着自己真切的体验,与文本对话,向作家学习,统整单元内外资源,获得深刻的表达体验。

“十佳游记”征集令

各位同学,你一定喜欢旅游吧!从小到大,你游览了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现面向四年级全体同学征集游记,从中还要评选出“十佳游记”呦!

如果你的游记能按游览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写,且写出特点,让大家阅读之后产生迫切想去游览的兴致,那“十佳游记”就有可能花落你手了。期待你的精彩来稿!

这一真实性学习情境将本单元习作《游____》巧妙地融入其中,关联了学生的生活,激活了学生写作的动机。学生在这个富有生活性、趣味性及挑战性的情境中明确了习作的价值,懂得了写游记是表达自我、和他人交流的一种方式,体会到把自己游览过的地方记录下来与人分享的快乐。

在出示了“十佳游记”征集令后,教师播放了一小段视频,视频的内容包含国内的风景名胜和相应的文字介绍、身边的景点、学生跟家长旅游的照片、教师旅游时晒出的朋友圈、学生春游(研学)的图文等。随着视频的播放,学生的游览经历被唤醒,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出示习作准备单,帮助学生做好习作准备。

习作准备单

1.这次习作主题是“游_____”。我已经浏览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上面游览的地方,想一想哪个最值得写。请把题目写在下面(居中写)。

3.为写好这篇游记,我需要做以下准备(选择打√)。

把游览时拍的照片找出来看看( );回顾游览过程( );想一想游览时印象深刻的景物的特点( );查阅相关景点的资料( );再去游览一次( );读读本单元游记,找找写好游记的小妙招( );其他(若有,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

4.我重新设计了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习作准备单的设置,在于唤醒学生的游览体验,明确写游记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写出独特之美。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分享给同学、亲友。学生知道要想写好这篇游记,要做好相关准备。他们会认真阅读教材里的课文及习作例文,发现写游记的小妙招,比如:画游览路线图,有利于梳理行文顺序;看了一个地方后接着又看了一个地方,两景之间合理使用过渡句,能让景物的转换更自然;写作时抓住景物特点,把见闻、经历、感受结合起来,更容易把重点景物写清楚;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带有情境的驱动性任务,很好地点燃了学生习作的热情,激发了他们“一写为快”的兴趣。学生完成习作之后,对照目标自主修改,并与同学交换,互相评改。教师在班级主题墙上展出每个学生的游记,通过投票评选的方式评出“十佳游记”。这样将习作情境落实到位,使其成为现实,较好地延续了学生写游记的欲望。

二、关注过程,实施精准指导

教学习作单元时,教师通常会安排一节单元启动课,在单元启动课上会创设一个习作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内驱力。之后的教学要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仍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游____》为例,学生在写游记的过程中,发现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又包含了多个景点时,景点与景点之间的承接与转换有难度。怎么解决这个难点?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路径的畅通性,据此设计教学路径。习作例文《颐和园》中的过渡句运用得特别自然流畅,教师可以先教这一篇,让学生“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在交流中,学生发现每一个过渡句都勾连了前后两个景点,也就是说游览的时候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都是有迹可循的。教师出示《颐和园》学习单(如表1),然后让学生找找文中几个过渡句的写法特点。

表1 《颐和园》学习单

品读了《颐和园》中的过渡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七月的天山》中交代行踪的句子,通过比较发现异同。根据教师出示的《七月的天山》学习单(如表2),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发现,两篇习作例文都用了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不过过渡句的写法有所不同。自己记录生活、描写游览顺序时,可以学习文中过渡句的写法,做到巧妙自然。

表2 《七月的天山》学习单

之后,学生完成“初试身手”第一题,根据示意图,画出植物园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表达。按顺序表达,就涉及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过渡。学生可以仿照习作例文中过渡句的写法。如果部分学生仍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词语支架,如“穿过、沿着、拾级而上、绕过”等;也可以提供一些句子支架,如“出了纪念馆往西,经过北门,就来到了松林……”学生运用这些语言支架,就能相对顺利地把参观植物园的过程有序地表达出来。经历了“初试身手”后,写习作《游 》时,景点与景点之间的承接与转换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形形色色的人”。语文要素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为了记录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鲜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他(她)的敬佩、赞叹、感恩、同情等情感,教师以创编《与众不同的人物》专辑为单元核心任务,引导学生用一周的时间去留心观察学校里的老师同学、朝夕相处的家人、上下学途中遇到的陌生人等,然后选择其中一个写下来。对五年级学生而言,运用一种或几种刻画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学过程中,要把创编《与众不同的人物》专辑这个单元核心任务进行分解,使其有机地融入到单元阅读教学中,让读写共生。为此,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形形色色的人”学评活动框架(如表3)。

表3 “形形色色的人”学评活动框架

教师先将单元核心目标细化为四个叠加的目标组块,再适度重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和目标组块前后勾连。为了破解核心任务中的难点,教师设计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子任务,以便实现读写同步,使学生愿意写。这样,学生在学了一种写人方法后,即时练写,清除习作障碍。如此精准教学,学生的习作能力便会不断提升。

三、有效评价,促进能力提升

“教—学—评”一体的教学,是按照“制订教学目标—目标驱动教学活动—评估目标达成”的路径实施的。评价是习作单元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堂教学评价建议”部分指示“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因此,评价量表的设计很重要。设计时,要把握好单元习作目标和习作要求,对重点要求进行分解,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操作。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目标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提出的要求是:选择一种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写之前仔细观察,搜集相关资料作进一步了解,想清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写的时候,要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分享。依据单元目标和习作要求,师生共同设计评价量表。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本次习作要想获得成功,在介绍这种事物的时候,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地方?我们可以制定哪些评价标准呢?

生:单元导语里,叶圣陶爷爷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我觉得首先要看这篇习作有没有把这个事物说清楚、讲明白。

生:是的,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是最重要的。我们在介绍这个事物的时候,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介绍。就像《太阳》这篇课文,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让我们对太阳的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生:要想把事物介绍得更加全面和准确,我们会去查阅一些资料。我提醒大家,资料的选用要合理,不能用资料代替自己的习作。在写作时,还要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把事物介绍得清楚明白。

生:我觉得本次习作还有一个标准也很重要,就是让别人读了后对你介绍的事物产生了兴趣,还获得了新的知识,那不就成功了吗?

……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根据大家的建议,老师对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整合(出示表4),这份评价量表也是我们互评时要用的审稿单。

表4 《介绍一种事物》评价量表

学生完成习作之后,对照表4,能较快地发现自己在哪一方面有所欠缺,然后仿照课文或者习作例文进行修改,较好地达成习作目标。完成修改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组内分享自己的习作,对照评价量表发现习作的优缺点,并给组内的每篇习作打星。在集体交流反馈的时候,各小组推荐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在班内交流、共同修改,也可以推荐得星最多的作文进行分享,由全体学生点评,发现优点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一组推荐了《乌龟的自述》进行交流。在介绍乌龟的生活习性时,学生描写了乌龟的生活环境、饮食、行动等。针对其中一句话“我们行动缓慢,几乎可以和蜗牛一拼了”,有学生建议可以结合查找的资料,用举例子、列数字的方式把这方面的内容写清楚。作者查找资料后这样修改:“我们家族中,体型最大的陆龟是加拉帕戈斯象龟。象龟的平均体重为200 公斤左右,行动速度很缓慢,一小时只能爬行300 米左右。爬行几步还得打会儿盹,能量消耗极少。”这样就把乌龟行动缓慢的特点清楚地表达出来了。依托评价量表,以评促学,学生在一次次的修改中逐渐掌握了习作方法,提升了修改文章的能力。

总之,要想做到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学—评”一体,必须立足学生立场,以单元核心目标为导向,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引导学生依托评价量表提升习作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教—学—评游览游记
来,一次游览七个世界
游览乘法大观园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美术馆游览指南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超市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