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艳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肝癌是致死率第二的恶性肿瘤疾病,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胀、肝区疼痛、乏力等[1]。手术是治疗肝癌最常用的方法,能迅速切除病灶,预后疗效好,但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术后疼痛以及癌因性疲乏等,为此有必要进行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康复[2-4]。我院对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82例肝癌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分析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男性为29例,女性为12例,患者年龄为47~73岁,平均为(60.76±2.36)岁。对照组男性为26例,女性为15例,患者年龄为46~72岁,平均为(60.43±2.25)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其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具备根治性手术相关指征,无手术禁忌证;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未发生转移;术后心、肺、肾等其他重要脏器未发生严重功能障碍;意识清晰,无智力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疾病,可正常沟通交流;可接受家庭、电话随访;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晓,同意参与本研究;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排除标准:转移性肝癌、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者;伴有意识障碍、认知障碍、严重精神疾病、交流障碍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伴有心、肺、肾等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存在既往射频消融术或肝动脉化疗栓塞史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健康指导等,待其出院后实施常规延续性护理。叮嘱患者在出院后第1年的前6个月每月回医院复查1次,并在患者出院后的第1、2、4周分别进行1次电话随访,之后每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
1.3.2 观察组 开展多学科联合协作延续性护理。
1.3.2.1 组建多学科联合协作延续性护理团队 护理团队由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疗科、麻醉科、介入科、检验影像科以及营养科等多学科医护人员构成,并划分为两小组,管理组负责根据患者病情制订护理方案,监督护理工作落实;实施组负责贯彻落实护理措施,发现问题及时与管理组反馈,以便完成护理目标。
1.3.2.2 多学科联合协作延续性护理方案的制订 ①第一阶段:出院前1 d,综合评估患者身心状况和社会行为,与患者和家属积极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想法和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制订延续性护理方案,进行出院指导。②第二阶段:出院后,积极通过多种途径随访,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和康复情况,并科学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1.3.2.3 多学科联合协作延续性护理内容实施 ①建立微信群:建立微信群,群的交流内容主要为自我护理以及肝癌康复相关健康知识,每日晚上1~2 h集中回复患者咨询,并进行针对性指导。鼓励群内正常的交流分享,使患者积极乐观面对疾病,增强信心。②电话随访:根据护理方案的时间安排电话随访,并积极记录患者出院随访单。③家庭随访:共进行两次家庭随访,并详细记录。全面评估患者身心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习惯和社交行为,并分析原因,针对发现或潜在的问题进行科学指导。④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每月由专家举办1次健康教育讲座,组织患者和家属参加,并进行现场答疑,引导患者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和感受,使其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心。
1.4 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状况。分别采用SAS量表、SDS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SAS、SDS评分分别超过50分、53分即可判定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且随着分值的升高,焦虑、抑郁程度逐渐加重[5]。使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从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4个方面开展患者自护能力的评价,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1~4分),最高分172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护能力越强[6-7]。采用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从功能区域(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和症状区域(疼痛、疲劳、恶心呕吐)两个区域共8个领域开展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每个领域评分根据公式进行0~100分转换,功能区域评分越高,症状区域评分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佳[8-9]。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
注:护理前两组相比,t=0.503、0.918;护理后两组相比,t=10.160、9.835。
2.2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各项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患者自护能力评分变化分析(分,)
表2 护理前后患者自护能力评分变化分析(分,)
注:护理前两组相比,t=0.535、0.652、0.407、0.596;护理后两组相比,t=6.338、7.540、4.116、8.036。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护理前后评分分别为(48.06±5.43)分、(60.57±4.14)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7.28±4.79)分、(52.64±3.36)分。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护理前后评分分别为(52.04±5.78)分、(62.26±4.62)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1.37±6.40)分、(56.51±3.45)分。观察组患者情绪功能护理前后评分分别为(45.66±3.32)分、(57.44±3.35)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4.70±3.41)分、(48.72±4.72)分。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护理前后评分分别为(48.07±6.02)分、(61.37±5.26)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7.96±5.67)分、(52.08±5.31)分。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护理前后评分分别为(43.46±5.31)分、(55.54±3.76)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2.47±3.63)分、(46.43±3.27)分。观察组患者疼痛护理前后评分分别为(45.89±4.65)分、(29.24±4.67)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6.52±4.53)分、(36.54±4.44)分。观察组患者疲劳护理前后评分分别为(55.21±5.21)分、(41.25.±5.36)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4.13±7.28)分、(48.28±6.82)分。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护理前后评分分别为(51.38±4.04)分、(36.18±3.45)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2.26±3.26)分、(44.87±4.12)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疼痛、疲劳、恶心呕吐各领域评分无明显差异(t=0.437、0.716、0.895、0.103、1.038、0.696、1.112、0.972,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7.102、6.135、8.732、9.016、9.104,P<0.05),疼痛、疲劳、恶心呕吐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要低(t=7.335、6.914、8.832,P<0.05)。
常规护理没有针对性,因此效果难以保证。多学科联合协作延续护理自院内护理延伸到院外护理,贯穿患者康复全过程,该护理模式重视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改善,通过全方面、持续性、专业科学化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缓解负性情绪,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10-12]。并通过微信群给予患者及时科学的指导,增进护患及病友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电话随访配合家庭随访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改善患者、患者家属的不良行为方式及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加快康复[13-15]。
研究得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多学科联合协作延续性护理对肝癌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护能力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延续性护理。另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疲劳、恶心呕吐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要低,可见多学科联合协作延续性护理还有助于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肝癌手术患者应用多学科联合协作延续性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