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佳昊
读了老师学生时代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年少的我们,那个曾经如我般年纪的老师,她酷爱读书的样子,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
饭桌上、沙枣树下那个醉心于收听名著联播的、图书馆借书的老师让我心生敬仰,原来“读书”是可以有很多种形式的,只要一直和书在一起,让它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手起眉落处,就是一种快乐和幸福。
在广播逐渐淡化的今天,电子书、网购书已经成为主流,我们随处随地都能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和途径,但总觉缺少了点什么,似乎少了老师文章里描述的那种阅读的状态和感动。那些读过的书,或清晰或模糊的情節,都被我们以“快餐式”的阅读方式一览而过,没来得及静下来心里细细揣摩思考,和文字里的人物做灵魂的对话,故而也少了很多的感触和亲近,更无法达到像王国维说过的那种“读书三境界”。
老师说,读书,心就会平静下来,然后安静地进入下一个阶段。虽然我还不知下一个阶段是什么,但我似乎渐渐明白,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讲效率,树目标,要的是明确的结果导向和强悍的执行力。而读书则应是非功利的,让书中的智慧慢慢地浸润到生活中来,让我们成为一个博学、明理、达观的人。
记得《重返狼群》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走的太快了,应该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在书中,作者李微漪带着自己从小养大的狼崽回到草原,充当“狼妈”,一步步教小狼生存的技巧。“城市的喧嚣让狼退无可退,狼应该回归自然,人也是。”草原上人母狼子的故事令人动容。同时,大自然也以它独一无二的静谧缓解了人们浮躁的心绪,更让升入初中却未能及时进入状态的我不再一味地向前赶路,而是放慢自己的脚步,关闭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和干扰,静下心来让自己反省和思考,去回味那些曾经读过的书、见过的人、走过的路,摸索和分析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欣赏大自然的馈赠,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友善,书中那些优美的文字和动人的故事便在我的脑海里缓缓流淌出来,愈加清晰,给我滋养和指引,让我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积蓄力量。
再读书时,我常常让自己沉浸其中。《红岩》里那个英勇斗敌、舍己为人的许云峰,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的江姐,出身豪门却毅然投身革命的刘思扬……他们的故事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无比崇敬。今年春天,学校组织研学去渣滓洞白公馆参观,当我的双脚站立在监狱门前那片空地上,反动派架起机关枪屠杀革命烈士的地方,我似乎能真切地看到先烈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看到他们的血液染红了脚下的这片土地,感到他们的英灵在升腾!
当我走进牢房那一瞬,强烈的感受到先烈们就在我身边,我小心翼翼地触碰狱中的墙壁——那被先烈们所触碰过的、染上他们血液的墙壁,我真的触摸到了多年前先烈们的点点滴滴:温热的血书,铮铮的誓言,坚定的目光,不渝的信念……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带给我巨大的震撼与感叹。
生活里,我努力将书影照进现实。读《人世间》,我能感受到周秉昆娶郑娟时的果决,也体会到友人卧轨后他的无力与落寞……但周秉昆所拥有的那种跨越几十年的友情和手足间无条件的关爱,却是我这个十几岁的独生子所不能理解的。直到有一年春节,我们一家人回到老家,看到我的父亲与他30多年的朋友一起谈笑,相互鼓励、帮助,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亲密无间、冷暖有加;听他们讲年轻时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从农村的初中老师,一步步努力奋斗,成为各个行业的精英,一种对父亲的敬意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也瞬间理解了书中年节时周秉昆家的欢聚。而他们为彼此的不如意叹惋、为对方的成就欢呼时的心情,该是和父亲他们此时的心情是一样吧。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和知识的积累,我觉得自己的世界开始大起来,心胸也开阔起来,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让书影照进现实,不让自己沉浸在狭小的认知里,无论是诗歌还是杂谈、历史或者哲学,只要让自己沉浸在一本书里,就像驾起了一艘小船,可以环游世界,可以去到许多个远方,让自己重新找到力量,继续前行。
所谓开卷有益,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常与书为伴,心有猛虎,细嗅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