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孝泉,施渊吉
(1.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00095;2.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2019 年2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启动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1]95-99。随后,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意见中明确将“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作为“双高计划”的重点建设任务之一[2]42-46。
在《2021 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校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占35%,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占43%,合计占78%,其它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仅占22%,数据分析后发现占全国高职院校总量的90%的地方高职院校,服务贡献仅占总量的22%。[3]44-56地方高职院校服务贡献不足与其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水平息息相关,而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高职院校技术服务的“堡垒”,其建设水平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4]225-226。以“双高”院校深圳职院为例,校内建设省市级技术技能创新平台60个,年均1.58亿科技研发经费。地方高职院校要加快建设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以技术推动改革、创新引领发展,在院校内打造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具备资源共享、产出高效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增强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贡献量[5]9-12。
地方公办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兼并了一些科研院所。这些院校在兼并初期,对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及成果转化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创新要求越来越高,研究所长时间未能引进科技研发人员,地方高职院校内的科研院所实力被进一步削弱,导致平台缺乏领军人物,科技创新水平低下,未能很好地实现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的任务[6]38-41。
地方高职院校现有平台主要集中在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较少。少量地方高职院校建设了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但由于管理经验不足,相关政策未配套,最终导致技术技能创新人才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技术技能创新人才流失。
地方高职院校目前发展阶段仍以教育教学为主,学校建设经费主要投入教育教学,由于技术技能创新“反哺”教育教学机制未确立,技术技能创新投入经费不足,导致平台建设、运营、管理等经费不足。
地方高职院校以现有生产实习、实训中心结合相关专业平台、人员团队等基础,结合专业建设,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开展平台基础建设。最终完成以专业相关产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为中心,输出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及创新服务的,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教融合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中心。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为中心,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为纽带,加强校企深度融合,积极探究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产教融合相互间关系,拓宽产教融合渠道,探究技术技能创新“反哺”教育教学途径,构建出相应的新机制。
以平台为依托,引导师生加入创新团队,充分运用技术技能创新“反哺”教育教学方法,打造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教师团队,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提高教师团队及人才培养综合水平。基于平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领军人物,打造一支由学生、教师及校外专家组成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团队。
首先,通过与生产性实习、实训中心结合,获得校内或政府相关建设经费;其次,通过对地方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获取研发与运营经费;再次,通过申报科研项目,人才项目获得政府项目经费。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西省教育厅直属高职院校、江西省模具工业协会理事单位,拥有艾溪湖、上海路、丁公路(江西省机械科学研究所)3个校区,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7个,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42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0 多万元。建有国家级模具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1 个、国家级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1 个。国家骨干专业2 个,省级优势专业1 个,省级特色专业1 个。2020 年学校获批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004 年11 月,江西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并入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接受学院的管理,保留研究所的牌子,继续从事科研和产业化生产活动。院所合并多年来,院所互惠互利,相互支持,形成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共同发展的模式。由于江西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具备良好的科技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因此,学校在此基础上建设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具备先天优势。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瞄准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智能制造专业大类学科发展方向,以系统原理为指导、企业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为中心,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输出为纽带,重点开展中心建设与运营机制的研究,打造一支具有教学、科研及产业转化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团队。中心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协调运行的管理模式,以“优秀人才集中、包容整合”的建设思想,实施封闭式管理和开放式运行。
中心依据省内产业发展布局,融合校内科研平台及教学平台资源,凝练科技创新方向、整合科技创新队伍,以江西省优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为核心,辐射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设计等装备制造相关专业,打造有特色的装备制造类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中心,力争将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1.团队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补齐中心科技创新人才短板。重点引进金属材料表面处理、CAD/CAM/CAE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3D打印等领域的领军人才与骨干。人才内部培养,选送有潜力的研究人员赴国内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选派部分研究人员赴海外交流。
2.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中心资源,积极联合企业,加强精密制造专业群专科及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本科学生培养,构建基于技术技能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图1所示)。其次,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科研协作及人才培养方面的联系,持续做好江西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坚持研究生培养与团队科研项目、研究方向相结合。
图1 基于技术技能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框图
3.平台规划与制度建设
做好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内部交流与科研训练、财务管理及研究生指导等相关制度,进一步发挥中心带头人优势,促进中心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好中心的场地使用、设备管理与开放服务等工作。
中心依托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主任负责制,科研事项学术委员会评审制,教学事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评审制。充分利用学校二级单位平台资源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技能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为学术指导机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教学改革指导机构。中心下设行政办公室、研发办公室、成果转化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包括:实验室、综合部;研发办公室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领域的三个研发小组;具体组成结构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技能创新中心组织结构框图
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都由校内校外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议科技研发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的重大学术活动、年度科研工作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议教学改革目标、任务及专业发展方向,审议的重大教学改革活动,年度教学改革工作等。
行政办公室下设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负责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执行、设备的维护,协助科研人员做好科研实验及数据提取工作。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设1-2 名实验员。综合部负责落实学术委员会决议、日常管理和对外联络协调接待工作;其次,制定并落实中心管理制度,负责中心各研究小组的管理、科研、学术交流、内外联络和后勤保障等事务。综合部设1-2名科员。
研发小组办公室下设三个研发小组:拟定模具表面工程技术开发小组开展模具关键部件涂层制备理论与方法研究,开展涂层材料设计及离子渗氮和激光熔覆作用下模具表面/界面行为的基础研究,研发涂层制备工艺及模具磨损修复工艺;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小组开展模具性能预测、结构设计以及虚拟制造的应用研究;复杂型腔与精密模具制造技术开发小组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复杂型腔与精密模具制造集成技术的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研究国家、省、市及学校关于科研成果转化政策与制度,并负责与校科研处、政府机关及其它高校对接,负责与有技术需求及合作意向的企业对接,探讨合作方案,负责协调科研成果转化为专业教学资源事宜,促进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2020 年校内研究所与山东汇嘉磁电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委托研发协议,对其公司生产的高端软磁粉芯成套模具进行表面复合强化工艺的研发。研究目标是在保持模具工作带尺寸精度的前提下运用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提高模具工作带的耐磨性,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课题组经过多次深入企业及相关领域研究所调研,确定运用离子氮化+PVD 涂层工艺对模具表面进行复合强化。在后期方案执行过程中,通过校内专业实训课程观察及挑选,一批积极向上,勤奋努力,且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加入研发团队。在科研团队教师的指导下,这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项目的研发工作,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研发效率,缩短了研发周期。最终,通过半年时间,项目各技术指标达到企业要求,模具表面摩擦系数由0.5降低到0.32,磨损率由1.52×10-15m3/Nm 降低到0.33×10-15m3/Nm,模具使用寿命提高一倍以上。项目研发成功直接成果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收入5.6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间接成果包括:2020年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金相技能比赛获全国一等奖1 项、二等奖2 项;2021年,以该项目为背景,由课题组教师带领项目参与学生参加江西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因项目科技含量高,学生参与度高,成果得到了转化,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该项目在比赛中获“特等奖”。2021年全年获政府或企业研发经费共计100 万余元。2022年“航空关键构件激光复合增材制造技术领跑者”获江西省第十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地方高职院校要切实剖析校情,以地方产业为基础,结合学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整合校内外实验、实训平台,校内遴选或引进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师资,在校内打造科技创新为引领、社会服务为导向、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学生竞赛为驱动、校企协同为依托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人才培养作出有益的尝试,探索了地方高职院校建设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