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暴露后预防的效果研究

2023-11-04 05:07徐佳琪杨娟张军
淮海医药 2023年5期
关键词:艾滋病服药依从性

徐佳琪,杨娟,张军

随着艾滋病防治领域科技的不断进步,以抗病毒药物为核心的生物医学干预措施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是一种利用抗病毒药物阻断艾滋病病毒暴露后传播的生物医学干预措施,其通过降低或消除高危因素来保护易感者,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目标[1-2]。艾滋病暴露后的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时常焦虑,情绪不佳,为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疾病应对能力,增加患者治疗信心,进行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3]。心理干预通过与艾滋病暴露后患者深入沟通交流缓解其不安情绪,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通过心理调节、精神分析、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干预措施带动患者身体机能等改善,为患者战胜疾病建立信心,加速患者康复[4]。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暴露后患者30例,探究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暴露后预防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9月收治的艾滋病暴露后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心理组,各15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5]中艾滋病暴露的诊断依据;(2)临床病历资料完整;(3)认知、意识清晰;(4)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本研究并签字确认。排除标准:(1)沟通认知障碍、精神病者;(2)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其中常规组男7例,女8例;年龄21~67(43.41±10.32)岁。心理组男8例,女7例;年龄20~66(42.11±10.22)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号[2021]2021-02号。

1.2 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暴露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记录患者体温、脉搏、血压、神志等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有无肺部、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黏膜等感染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积极解答患者疑问,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提供用药指导,嘱咐按时用药,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药物副作用情况;定期检查,监测患者体重、血红蛋白的变化,提供安静、舒适、温度适宜的环境;饮食方面搭配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清淡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虾、蟹、蛋等诱发食物,鼓励饮水,每天饮水量>2 500 mL;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清洁,减轻口腔、外阴真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不适。

心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措施。干预由专业护理资质人员执行,所有人员在干预前均进行心理治疗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培训,并考核通过,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同时护理人员应让患者认识到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以接纳、尊重、理解、同情、积极关注的态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遵循保密原则,干预场所进行隔离,以免出现交叉感染。护理前,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换位思考,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计划。(1)沟通交流: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寻找共同话题,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桥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尊重患者,维护其个人隐私。在寻找共同话题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性格特点。部分患者愿意与他人交流,在沟通过程中护士可轻松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但部分患者由于性格或其他原因,不愿与人交流,对此,护士应采取迂回的方式,可通过与患者家属或朋友交流,或细心观察患者,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而掌握其爱好。(2)心理干预:通过建立共同话题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倾听患者言说内心的想法、感受,让患者在言说中自然宣泄内心的情感。针对不同的负面情绪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结合注意力转移和认知矫正干预,改变患者固有的不良疾病认知,把患者注意力转移至感兴趣的事情上,从而在短时间内解除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树立勇于面对疾病的信心。使用SF-36量表对患者所承受的精神刺激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针对性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利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进行评价。针对伴有焦虑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相应的放松疗法,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针对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通过散步或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帮助其消解悲观情绪,缓解抑郁状态。(3)健康宣教及用药指导:为患者分发艾滋病暴露后预防(PEP)手册及健康促进手册,在患者病房放映宣传视频,针对不同程度、不同时间、不同状态患者开展实时对应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使患者了解具体治疗措施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增加其治疗热情,解除心理上的紧张感、恐惧感及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定点服用相应药物,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2组均干预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护理前、后采用美国医学研究组研制的SF-36量表[6]对2组患者生理、健康、情感、社会功能四个维度进行评分,共36个条目,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7]评估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2个量表总分均为56分,由经过培训的2名评定者对患者进行联合检查,一般采用交谈与观察的方式,检查结束后,2名评定者分别独立评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3)服药依从性。根据患者服药情况分为完全依从(定时定量服用)、部分依从(定时或定量服用)、不依从(未定时定量服用),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4)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该问卷信度为0.8~0.9,效度经过专业医生认可且经过SPSS系统验证,信效度良好。包括护理认可度、护理出错率、护理态度认可度、护理熟练度、护理指导5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85~100分为很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很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生理、健康、情感、社会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心理组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n=15)

2.2 2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心理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n=15)

2.3 2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心理组服药依从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n=15)

2.4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心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15)

3 讨论

HIV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常见于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积液及乳汁中,可通过性、血液、母婴途径传播,人感染艾滋病毒后,可引起免疫缺陷[8-10]。PEP即接触某种病原体(如某种病毒)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预防性治疗,可防止病原体所致的感染或疾病。艾滋病暴露分为职业暴露(OPEP)和非职业暴露(NPEP),暴露后应尽早(不超过72 h)服用特异性抗HIV药物,以降低HIV感染的危险性。艾滋病暴露后预防为HIV高风险人群提供了紧急的阻断机会,有助于降低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风险,当前,该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11-13]。有研究[14-15]显示,在暴露后进行阻断操作的成功率达80%以上,阻断成功率与首次服药的及时性及服药依从性密切相关。在服药开始后,每日按时按量服药的效果要优于经常漏服,对此,通过心理干预以按时服药叮嘱等多种方式可提高阻断效果,恢复患者的治疗信心,缓解患者负面情绪[16-18]。

心理干预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依据,通过护士的语言、表情、态度及行为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促进患者康复。对患者负面情绪问题和心理压力开展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及患者之间的治疗经验交流,可增强患者的归属感,降低患者的孤独感,继而逐步消除烦躁不安、恐惧及绝望的负性情绪,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的依从性[19-21]。心理干预被广泛应用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的治疗中,由于艾滋病是一种以性传播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很大,而在艾滋病暴露后,有研究[22-24]显示,大多数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如睡眠时间短、易醒和嗜睡,这主要是由负面情绪引起。这些负面情绪会降低治疗的有效性,对此,进行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心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措施,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生活质量方面,护理后,心理组患者生理、健康、情感、社会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可能是心理干预措施中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密切关注患者各方面情况,在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下随时调整患者状态,使患者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心理状态方面,护理后,心理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说明通过监测患者心理状态,并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心理组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说明通过按时服药叮嘱、健康宣教等指导患者用药,保证了患者定时定量服药,提高了预防的有效性;同时,心理干预措施制定具有针对性,及时应对心理危机,通过精神分析等方法有效倾听患者心声,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培养患者积极治疗的心态,树立控制疾病的信心,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本研究通过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暴露后患者的预防,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后续临床中应用与推广。但本研究在研究对象、观察指标以及专业操作上存在局限,需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并增加相关指标使研究结果更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

猜你喜欢
艾滋病服药依从性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服药禁忌
《 世界艾滋病日》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服药先分阴阳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