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湘琳,李 磐,马红红,马兴旺※
(1.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91;2.农业农村部西北绿洲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农业科技,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科研院所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是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1]。农业科研管理是农业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各类农业科研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它肩负着农业科研活动相关的各类管理、服务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文章以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科研管理工作为例,全面总结了该所的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1.1.1 项目过程管理
开展项目申报(申报准备、申报书形式审查,申报书存档)、立项(任务书形式审查、任务书存档等)、中期评估检查、年终汇报总结、验收监督(验收提醒、指标完成情况审核、验收报告形式审查、验收材料存档)、科技报告审核(科技报告形式审查)、科技成果整理、科研经费追踪、执行进度监督和项目合作情况等项目全过程管理;同时开展部门间沟通、协调等工作。
1.1.2 信息上传下达
接收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类科研通知及信息,包括科研上项信息(申报指南、申报通知等)、科研进展、评奖信息、意见建议征集等。仔细阅读通知及信息,分类后准确、及时地传达给科研人员。将上级部门需要的信息及数据在时间节点内完成报送,包括以下两种信息:(1)需科技人员填写的材料,由科管室下达填写要求,通过催缴收集材料后汇总、核实、检查,提交所领导审核后盖所章报送上级部门;(2)需科研管理人员填写的材料,科管人员按照通知要求填写后进行核实、检查,提交所领导审核后盖章报送上级部门。
1.1.3 撰写科研年度总结和编制科研计划
撰写半年、全年科研总结(为所科研总结和所重点工作总结提供数据基础)。编制第一批和第二批科研与推广项目计划。
1.1.4 科研档案管理
项目任务书、项目过程文件、项目验收材料等纸质版建档保存。项目成果如论文、著作、专利、软著、标准、规程、成果登记、成果评价、奖励、技术服务合同、可研报告、荣誉证书、推广应用证明等成果的纸质件、电子件的收集、汇总、存档及管理。申报成果、组织报奖、成果推广转化等相关档案保存。专家个人信息存档。
1.1.5 其他
(1)相关制度的修订,科研管理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的修订,学术委员会相关制度的修订等。(2)科研会议准备,学术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议、年终科研总结大会等会议准备。(3)辅助性工作,辅助办公室做好职称评审、量化考核、岗位聘用、人事档案等工作。
该所在职职工53 名,聘用人员21 名,所内配2名科研管理人员。2人无明确分工。
1.3.1 基础性
农业科研管理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的基础工作,是农业科研人员和农业科研管理者基础信息存储、提取的中心部门,是重要、基础科研档案的存放地,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1.3.2 服务性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主旨是更快、更好地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协助科研人员完成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成为农业科研人员科研过程中的“小助手”。
1.3.3 多元性
由于缺乏系统的农业科研管理培训,农业科研管理者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老员工和年轻从业者呈现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思路,工作过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1.3.4 包容、接纳性
日常工作接触的人员较多(上级管理部门、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沟通协调量大,需要紧急处理的事务较多。工作时间不固定(有紧急通知需要立刻进入工作状态)。工作内容琐碎,难以总结量化。工作程序化,难以突破,鲜有创新点等。因此,这些日常工作需要农业科研管理者在工作中体现很强的包容、接纳性才能将工作顺利地开展。
2.1.1 农业科研管理者方面
从业者利用最落后的方法即人工和手工方式录入、统计、整理科研数据及成果[2],具体涉及工作有项目情况、经费到位情况、成果汇总等工作。此种工作方式非常原始,具有工作量大、效率低、耗时长、重复率高、劳动力成本高和人为操作错误率高等缺点。由此可见,爆发式增长的农业科研数据无法满足高效农业科研管理要求,不仅对农业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还对农业科研管理效率有很大的影响[3,4]。
2.1.2 农业科研人员方面
农作物生育期期间,农业科研人员在田间地头调查,无法立即提交农业科研管理急需数据。因此,农业科研管理人员收集数据、资料难度加大,催缴信息次数多,汇总上报数据耗时长,总体效率低。
2.2.1 管理者方面
对科研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此项工作无技术含量,事务性工作较多,无创新性。
2.2.2 岗位工作者方面
大部分人员不愿意从事科研管理工作,认为是在给别人做“嫁衣”。由于农业科研管理者经验不足,认知不到位,将科研管理视为一般意义上的上传下达,主要呈现“业务完成式”“机械式”的表面服务模式[5]。从业者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料进行数据挖潜、分析,缺乏自我提升的工作热情,不主动关注农业科研动态和农业政策,工作处在被动状态。
2.2.3 科研人员方面
存在不重视科研管理工作的情况,认为科研管理工作耗时、耗力,疲于应付常规科研管理工作。表现之一是在时间充足情况下不积极提交科研管理相关报表和数据,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反复催缴,呈现“保姆式”“催促式”工作模式[5]。
2.3.1 科室管理
科研管理工作没有设置独立科室(归属办公室管理),无独立办公室,与档案资料室、图书室、文印室合并办公,办公环境嘈杂,来往人员较多,此举对于农业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及科研管理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
2.3.2 人员管理
(1)招聘农业科研管理人才难,人员流动性较大。农业科研管理岗位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有涉农专业学习背景,有农业领域的宏观和专业知识储备和一定研究基础[6]。实际情况却是:具有涉农专业的高学历人群大部分不愿意从事农业科研管理工作。原因:①从事此类工作对于职业发展、职称晋升、岗位聘用、收入等有很大影响;②日常事务性工作多,内容琐碎难量化,职业成就感低,职业体验感不佳。现有的岗位工作人员如果有机会选择做科研工作多数会放弃科研管理工作。因此,岗位人员流动性大,有部分人员辞职或换岗,曾一度面临无人愿意到此岗位工作的局面。部分涉密岗位人员不符合要求,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和风险。
(2)农业科研管理人员配备存在较大缺口。由于农业科研管理人员不受重视、人员招聘难等原因,农业科研管理岗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53 名在编职工加上21 名聘用人员,仅依靠2位成员维持整个科研所的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配备存在较大缺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管理质量的提升,影响科研管理工作效率,甚至阻碍了农业科研工作的正常、快速发展[7]。
(3)农业科研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现所内2 名农业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参加过培训、交流,缺少相关专家指导,有“经验主义”“闭门造车”的不良现象。工作仅限于信息的上传下达,按部就班完成规定动作,无突破创新。
(4)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边界模糊。对内,农业科研管理岗位上无独立的负责人,分工不明确,难以区分个人成绩,考核难度大,无法激励及追责,从而降低人员积极性、责任感。对外,岗位职责不明晰,边界模糊,工作中不但包括科研管理,还要兼顾科技服务、科技合作、科技宣传等工作。办公室职称评审、量化考核、岗位聘用也分配到科研管理工作中,有时给单位充当临时秘书的角色。
因从事日常事务性工作,鲜少有科研成果,即使有少量的科研成果,其排名也较后,无法与科研人员相比,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收入等方面处于劣势,影响了农业科研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8]。
初步工作设想如图1 所示,“农业科研管理基础信息系统构”(以下简称系统)中间部分为此系统的核心部分。核心部分的模块是通过两部分重要工作的指标提取组成:第一批、第二批计划、半年、年终总结表格、科研管理数据指标和量化考核指标(科研部分)等。通过系统,推动科研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发展。
农业科研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功能性模块、随时更新数据系统。系统为上级下达的各类工作提供便捷地检索、提取等操作,从而提高科研服务效率和质量。科研人员通过手机APP 端口进行项目资料的采集上传,也可随时查询自己需要的项目信息。采取一人一账号,终端不上网的方式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科研人员通过系统与科管人员可随时交流,确保有效沟通,打破科研信息壁垒,切实提高项目质量,提升科研硬、软实力[9]。农业科研人员可根据自己的工作条件灵活调整工作时间,自行完善基础数据上传工作,将工作化整为零。农业科研管理人员需要数据时可随时提取。系统中如有资料未及时上传、提取内容没覆盖到或者项目到验收时间时,可自动启动平台安装的定时提醒系统,避免人为反复提醒、催缴,省时省力。
管理者方面,加强对科研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视,充分体现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性、服务性、多元性、包容性、接纳性等特点。从业者角度而言,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动摇,具备奉献精神,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只有思想转变了,激活了内驱力,才有积极性去提高专业水平。
图1 农业科研管理基础信息系统
制定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农业科研管理人才岗位要求进行招聘,按照农业科研档案保密要求设置办公区域,防范农业科研管理工作隐患。根据科研单位规模配备合理数量的农业科研管理人才。明确农业科研管理的岗位职责及分工,做到职责明晰,分工明确,奖惩分明。
通过聘请同领域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参加培训班、鼓励自学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农业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农业科研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农业科研管理水平。
专项制定适合研管理人员职称晋升的评价考核指标,给予他们更多晋升职称的机会。通过合理地考核和职称晋升增加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确保队伍的长期性、稳定性[7]。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既是农业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农业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不断改革优化农业科研管理机制,加强农业科研管理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待遇,才能促进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