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供销社生存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3-11-03 05:25邢冰洁
村委主任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存现状发展建议

邢冰洁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供销合作社系统主动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新形势和农民群众新需求,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经营机制,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基层供销系统的生力军,许昌市建安区供销社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供销改革的决策部署,努力做到为农服务更完备、市场化运作更高效,以期为基层供销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许昌市建安区;供销合作社;生存现状;发展建议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4-013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721.2      文章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直接关乎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高质量实现。基层供销合作社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许昌市建安区供销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社工作的重要指示,努力开创福建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1   许昌市建安区基层供销系统现状

许昌市建安区环抱许昌市主城区,面积809km2,人口74万,建安区供销社下辖13个乡(镇)基层社,帮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社71家、农村经营服务网点389个,2022年实现营收19.9亿元,在册职工610人。近年来建安区供销社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的服务导向,不断提高内生动力,切实增强发展活力,使合作经济进入良性发展通道[3]。

1.1   完善供销组织体系

一是培育新型合作农业经营主体[4]。明确领办标准、领办范围,围绕各乡镇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发挥供销系统在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领办创办各型农民专业合作社56家,培育了富源牧业、农科种业等一批新型合作农业经营主体,夯实了为农服务基础。二是加强农村中心社管理。按照自愿申报、逐级审核等步骤,对照管理、服务等标准对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社进行综合认定。全区共评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社五星级3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15家,提升了农村中心社服务能力。三是开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制定实施《关于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方案》,以陈曹乡万庄村为试点,发挥生产、供销和金融的互助作用,积极探索建立以生产为基础、流通为主导、金融为支撑的综合协作模式2021年7月,建安区被河南省供销社确定为“三位一体”综合改革试点培育县(区)。

1.2   提高资产创效水平

一是理顺制度。成立了建安区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优化配置、组织实施社有资产合理流动,加强对基层社、社企财务监督管理,完善社有资产投资、运营等保值增值指标考核体系[5]。二是清产核资。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按照不动产、动产和全资、控股等不同类型进行清理登记,建立信息化社有资产台账,已完成全区8家直属企业、13个基层社、6个农村中心社逐一资产普查,共清理土地412 000m2,房屋面积126 000m2[3],确保全区供销系统资产安全。三是放活资产。以建立的社有资产台账为索引,梳理出全区资产点位实际运行情况,因社、因企专题研究做活思路。全区通过资产整合放活,新启用仓库3座,联建商超8家,特别是小召乡基层社利用荒废厂院新建自营面积达2 200m2的中心超市,年销售额突破1 000万元[3],实现了社有资产效用最大化。

1.3   建强物流配送网络

一是建立区级物流配送中心。组建了6家区直营配送企业,依托区联社仓储配送设施,加大对乡镇社企和村级服务网点的连锁配送,通过对日用、农资物品等的集采、集配,打造了全区供销系统集约高效的配送服务平台。二是扩面连锁。通过自建、股权合作、开放办社等方式,整合基层社现有土地、厂房等有效资产,发展连锁商超15家,构建了基层社方便快捷的流通中枢。三是升级农村服务网点。通过“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等方式,提升全區农村服务网点近400个。2022年全区基层经营网点80%的商品实现了连锁配送,初步形成了以区联社为枢纽、乡镇为节点、村级网点为终端的物流服务体系。

1.4   拓展为农服务领域

一是培育为农服务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整合农技、农机、农资等有效资产资源,建立乡镇为农服务中心13处,开展咨询、培训、托管等服务,为发挥联农带农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创新服务模式。率先以陈曹乡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为试点,整合区域内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农机具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作业,为周边6个村庄733.3hm2土地提供耕、种、收、贮“一站式”服务。三是延伸农业合作链条。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特色农业经营实体为承载,走生态农业合作发展道路。桂村乡桂东村“五福农场”,在区联社的引导下,流转土地18.7hm2,发展彩虹西瓜、阳光玫瑰葡萄、中油蟠桃等高端果蔬种植,获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并积极开展采摘、观光等延伸服务,打通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   许昌市建安区基层供销系统存在的现实问题

2.1   管理落后

2001年随着建安区基层社资产全面清算、农民股权退出,基层社转变成“自主经营”的法人企业,基层社员成了社有资产的经营者、管理者和决策者。随着联社工作人员全部转为“参公管理”,工作重心逐渐转向行政事务,而非组织生产经营,造成全区供销系统经营与管理机制部分脱节。

2.2   人才匮乏

全区供销系统现有在册职工610人,平均年龄53岁,且均为中专及以下学历,拥有高级职称的仅有2人,初级职称的21人,供销系统队伍年龄普遍较长,存在“一高三低”(年龄偏高、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低、管理水平低)的现象,专业人才缺乏。

2.3   资金短缺

随着专属经营权的取消,社企利润大幅下滑,部分基层社由于观念落后、经营不善,出现了亏损,背负债务。同时由于职工分流、安置补偿占用大量资金,造成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2.4   资产缩水

早期基层社企改制后经营难以为继,为偿还债务和资金周转,部分优质资产被处置。随着城镇新规划出台和商业街区变迁,基层社偏远闲置资产增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区供销系统社有资产的普遍贬值。

2.5   服务弱化

建安区受人员素质、服务观念等影响,部分基层社为农服务中心服务效率不高,难以发挥扎根农村、联系农民、服务“三农”的示范带动作用[6]。部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经营理念落后、专业人才缺乏,出现合而不作,服务滞后现象。

3   许昌市建安区基层供销系统问题成因分析

3.1   经营与管理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乡镇基层供销社作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它根植于农村、服务于农民、直接联系着农业生产,既履行一定公益性的社会责任,又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利润,其经营状况和服务能力决定着全区供销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区联社作为政府直属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行使着基层社社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能,负责基层社人、财、物等的管理运营,在管理基层社的方式上多为利用行政手段对上级的决策决定进行部署和传达,而对基层社的经营发展创新谋划不足,难以形成为农服务的有效合力。

3.2   各型人才梯队难以形成

全区基层供销社为提高市场生存竞争能力,积极推行基层社门店经营场所承包制经营,部分技能型骨干人员流失,现有职工年龄老化、綜合素质偏低、思想保守僵化,对现代农业技术、科技信息掌握较少,经营能力不强,工作没有积极性,导致基层社发展没能跟上市场化发展的节奏。

3.3   基层供销社盈利能力不足

全区基层社实行“自收自支”经营政策后,为保持基层社正常运转,各种维护管理等费用支出增多,加大了基层社财务负担;由于管理观念落后,部分基层社盈利能力减弱甚至亏损,造成社企信用度降低,融资成本增加。

3.4   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滞后

部分基层社在对外承包租赁基层社门店、房产等有效资产时缺乏科学论证,造成当前承租价格相对较低,收益减少,无形中造成社有资产流失。

3.5   基层社为农服务功能减弱

在已建成的乡镇社和村级中心社为农服务中心,一方面由于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对现代技术、科技信息等掌握较少,自身服务能力有限,与市场服务形式和发展节奏脱节;另一方面受经营范围、产权场地,配套设施等的影响,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精细化服务的需求,难以提高基层供销社的综合效益。

4   许昌市建安区基层供销系统发展建议

4.1   推进政事分开、社企分开

推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区联社行使社有资产所有人权利,享有对社有资产投资、监督和管理职权,社有资产经营主体承担社有资产运营主体职责,切实将“社”的管理监督职能与“企”的经营服务职能分开,解决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联社职能不能充分发挥的弊端,着力构建行业指导与经营服务合作共赢体系,从而形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的“双线运行机制”。

4.2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大力实施“人才兴社”战略。通过省市人才市场招聘一批农技、财会、营销、电商、物流等专业的大学生,为基层社和联社机关输送一批“新鲜血液”,并努力加大培养力度,切实为其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激活用人机制,在全区行政序列内公选一批懂管理、善经营、年轻有为干部到区联社岗位,在系统内竞选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年富力强人才到基层社主任岗位,激发供销系统生机和活力;制订中长期培训计划,建立区、乡、村三级联动培训机制,打造一支对合作事业有热情、高素质的供销人才队伍。

4.3   多渠道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土地集中优势,建设一批经营场所,以房产、使用权入股等方式,进行租赁或合作经营,以获取长期资金收益;打造“银社共建”平台,利用国家赋予的“供销农资贷”“惠农贷”等支农金融产品为抓手,加大基层社、涉农企业等资金需求申请力度,破解基层社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架设市场化投资、融资平台,通过向上级社申请、社有资本投资、基层社增资扩股等方式,优化融资渠道,解决基层社资金短缺问题;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一批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经营实体标杆,统筹各关键要素和必要环节,促进农业与供销、金融等领域资源共享,为农村资金互助模式集思广益。

4.4  规范管理,提升资产效能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产权明晰的社有资产管理公司,对区、乡、村三级社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企业资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每一项资产的构建、转让、变卖等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由区联社监事会审议,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规避资产运营风险;按照不良资产、可开发闲置资产、优良资产分类建档,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理置换,对闲置资产进行合作开发,对优良资产进一步挖潜增效,通过对社有资产科学规划利用,实现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4.5   切实增强为农服务功能

以基层乡镇为农服务中心为统领,聚焦重点产业,每个基层社培育有实力、有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在做实、做强、做优上下工夫,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实体;做强“土地托管”服务,联合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整合农业各生产要素,在耕种、灌溉、植保、收割、储存、销售等关键环节为农户提供系列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努力在细化服务标准上做文章。同时,要以建安区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龙头企业的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合作农业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走三产融合发展道路,进一步延伸合作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为农服务综合效益。

5   结束语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下,加强农业发展、服务农民,迫切需要打造中国特色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长期以来,基层供销社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组织体系完整、经营网络健全、公共服務完备,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要密切基层供销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提升为农社会化服务水平,必须进一步推进县(区)域供销系统改革向纵深发展,把基层供销社打造成为与农联结更紧密、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使基层供销组织服务“三农”能力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0-09-24)[2020-09-24].https://www.gov.cn/xinwen/2020-09/24/content_5546699.htm.

[3]许昌市建安区人民政府.建安区:供销社生存现状及发展建议[EB/OL].(2023-04-04)[2023-04-04].http://jianan.gov.cn/jrja/001003/20230404/19d22021-1ecd-4757-afc9-ca958fb78756.html.

[4]仝志辉.构建“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5]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09-11-20)[2009-11-2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9-11/20/content_3575.htm.

[6]张健.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演化[D].烟台:鲁东大学,2022.

猜你喜欢
生存现状发展建议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基于城市盲人组织生存现状调研的大学生纪录片创作
东台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民办高校秘书工作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当代民族室内乐发展的宏观思考
浅析湖南花鼓戏的生存现状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虎牙藏族民歌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