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3-11-03 17:08卢裕才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卢裕才

【摘要】对分层教学法加以研究,能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与优化带来支持.准确理解分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弄清楚数学分层教学在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习信心、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并围绕合理确定分层分组关系、分层设置教学目标、分层优化教学内容、分层开展教学活动等探索相应实践要点,能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水平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堂教学

分层教学法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从合适的维度将他们分为多个层组,并针对不同层组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分层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协调个性教学与集体教学,其既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又能充分适应当下教育实践中师生数量差异过大的客观事实,故而具有巨大应用价值.

1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作为著名的心理学家,其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即根据人的欲望将人划分为多个层次,人往往会优先满足底层级的需求,之后才会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同样如此,其往往需要满足学生最底层次的学习需求,然后才会满足学生其他的更高层次需求.在学生数量众多的情况下,优先确保所有学生都能通过教学活动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再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进阶提升与拓展进步.

1.2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心理学理论成果,其将学生现有能力水平与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之间的部分称作最近发展区.换言之,着重围绕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引导学生在现有能力水平基础上不断提升和成长,最终达到适合学生的目标能力水平,兼具挑战性与可行性.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与最近发展区理论有着密切关联.不同学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差异,他们的现有能力水平以及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均有所不同,相应的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存在差别.针对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情况,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引导和教育,正是从现状与目标层面落实分层教学的体现.

2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

2.1 改善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法作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并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其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往往都能做到高度贴合学生需求.这意味着教学活动充分适合学生,全方位体现在兴趣、性格、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维度,学生们自然能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相应的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明显改善,可切实解决因教学活动不适合学生而导致的教学问题.

2.2 培养学习信心

部分初中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会逐步丧失学习信心.一方面,数学课程本身对初中数学而言有着较大的学习难度,尤其体现在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上,学生很容易对数学课程感到枯燥与乏味,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动力与信心;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感觉教学活动不适合自身,尤其是一些数学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是难以在教学活动中有充足收获,难以实现数学素养以及数学成绩的良好提升,进而逐步失去学习信心.应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能以高度适合学生的方式增强学生们的体验感以及增加收获,促进教学质效提升,有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增强.

2.3 促进学生发展

基于分层教学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能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数学分层教学,能围绕各个维度尤其是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进而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们能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利于学生的日后成长以及终身发展.

3 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分层教学法加以应用的策略

3.1 合理确定分层分组关系

对学生的分层分组关系进行合理确定,是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前提与基础.教师需要深化对分层教学法的研究,掌握相应的分层原则,并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从合适的角度切入对学生进行分层,充分考虑师生数量差异、教学需求以及学生个体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尽可能保障分层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对学生分层一般应遵循可接受原则、可调整原则和激励原则.其中可接受原则指对学生们进行分层应当以学生可接受为前提,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同时保障教育平等,防止分层分组对学生造成歧视性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等.可调整原则是指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分层分组关系应当为动态的、可调整的,一般在阶段性教学活动结束后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以及学生们的成长发展情况对分层分组情况加以调整,从而动态化地保障分层合理性以及促进学生在自身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程度发展.至于激励原则,强调以正向与负向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层组学生进行适当激励,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热情等,促使学生不断向更高层级进步和发展.实践中具体进行分层时,教师则需要考慮多个方面的因素,通常包含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与动力、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兴趣喜好、教学大纲要求等,将学生分成合适的多个层组,为分层教学法的有效落实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 在教学“正数和负数”相关内容时,教师考虑到学生们刚进入初中阶段且自身对学生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同时该部分知识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便在运用分层教学法时没有关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而是着重关注兴趣喜好这一因素,围绕动物、植物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动物组”与“植物组”学生设置了完全一样的教学目标,不过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活动实施上分别融入了动物、植物元素,借助学生们感兴趣的元素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与热情,通过简单分层促进教学效果的切实改善.

3.2 分层设置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同时也是检验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关键.分层教学模式下,需要分层设置教学目标.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针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面向不同层次学生合理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能从根本上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切实避免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脱节.如果目标设置不合理,学生要么会觉得学习过程过于困难,要么会觉得学习过程过于轻松,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学习信心缺失、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尽量做到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前提下科学设置目标.另外,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设置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数学知识与技能本身,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通过合适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例如 在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层设置.课前,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从算式到方程”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日常表现,将他们分成了A、B、C三个层级.针对数学基础与核心素养较差的C层级学生,教师将教学目标设置为能合并同类项,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根据实际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式,发展数学运算素养等;针对数学基础与核心素养一般的B层级学生,教师将教学目标设计为能合并同类项,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根据实际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式,能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发展数学运算与数学抽象素养;针对数学基础与核心素养较为良好的A层级学生,教师将教学目标设计为能合并同类项,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实际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式,能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价值,能感受数学文化与数学之美、发展数学抽象与逻辑推理素养.通过设置层层递进、不断进阶的教学目标,教师既保障了低层级学生能顺利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基本素养,又确保了高层级学生能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拓展与进阶提升,另外还在不同层级之间留下了良好的可过渡空间,有利于学生通过分层学习不断进步.

3.3 分层优化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加以优化,是数学分层教学的核心与关键.内容是教学的基础和载体,只有确保内容高度适合学生,才能切实保障学生们的收获与体验以及实际教学质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优化应当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学生具体情况为参考,采取增加拓宽、重点凸显、改变呈现方式等手段加以处理,从而保障优化后的内容充分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

例如 在教学“立方根”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对分层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优化.教师根据之前学生们学习“平方根”的情况,将他们分成了A、B、C三个层次.面向对平方根相关知识的掌握有所不足的C层级学生,教师适当简化了教学内容,尽量以借助较为直观的图形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适当补充了无理数、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相关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以巩固基础为重点,确保学生们能充分理解平方根相关知识后再对立方根相关知识加以学习与掌握;面向对平方根相关知识掌握较为一般的B层级学生,教师将教学内容的优化重心放在了重要公式的推导上,引导他们通过公式推导、记忆和应用的方式,同时深化对平方根、立方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面向对平方根相关知识掌握较为良好的A层级学生,教师将教学内容的优化重心放在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关系推理以及立方根相关题目的拓展延伸上,助力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实现进阶提升.

3.4 分层开展教学活动

分层开展教学活动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应当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尽相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措施引导学生学习.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性,全面围绕教学方法、形式等進行创新与分层,尽可能为学生们创造不同的学习体验,让所有学生都能在适合他们的活动中良好学习与综合发展.

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相关内容时,教师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级,并针对不同层级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面向数学基础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C层级学生,教师运用了思维导图法指导他们学习,一边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内容,一边传授学生绘制导图的办法,兼顾知识技能传授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面向数学基础与自主学习能力一般的B层级学生,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法指导他们学习,不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点拨与帮助作用,学生们需要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学习,对三角形全等判定理论与方法进行综合把握;面向数学基础与自主学习能力较好的A层级学生,教师运用问题导向法指导他们学习,依靠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促使学生在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基础上拓展思考相应的应用价值、思维意识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应用分层教学方法是新课标背景下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进步的重要举措.教师应当全面加强对分层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既要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又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并坚持贯彻“以生为本”理念,进而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分层教学模式,打造高度契合新课标要求的优质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小成.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19):108-110.

[2]李国凤.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智力,2022(16):110-113.

[3]蔡琴.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2(12):102-104.

[4]梁万银.借助分层教学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试题与研究,2022(12):59-60.

[5]龚卫娟.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路径探索[J].数学之友,2022,36(07):17-19.

[6]南军锋.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15):128.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