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作业疗法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手精细动作的影响

2023-11-03 03:39陈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镜像个体化偏瘫

陈泽

(泰安市中心医院分院神经内科,山东泰安 271000)

脑卒中又被称为中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患者多存在平衡障碍方面的问题,表现为站立不稳、行走不稳等,严重者甚至需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与常规康复训练结合的方式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肢体功能,但起效慢,且不同患者的疗效也存在差异,故临床还需不断探寻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2]。近年来,镜像疗法和个体作业疗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其中,镜像疗法是指通过镜像观察、模仿及想象,巧妙地将健侧活动的画面进行复制,使患者的大脑产生患侧肢也在正常活动的错觉,以增强损伤后大脑运动皮层及感觉皮层的可塑性,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3]。个体作业疗法则是依据患者自身运动情况,在日常生活及工作劳动中选取一些活动,对患者开展训练,有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并帮助其早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4]。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个体化作业疗法结合镜像疗法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40例。 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40~78 岁,平均年龄(63.38±7.25)岁;病程1~3 个月,平均病程(2.38±0.26)个月;病灶位置:右侧28 例,左侧12 例。 观察组中男20 例, 女20 例;年龄43~80 岁, 平均年龄(65.39±7.49)岁;病程1~3 个月,平均病程(2.29±0.15)个月;病灶位置:右侧27 例,左侧13 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本研究经泰安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经头颅影像学检查确诊;单侧肢体偏瘫;无精神障碍,可进行正常沟通;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病变累及大脑两侧半球、小脑或脑干;伴有骨关节肌肉类疾病,且对肢体活动产生一定影响;伴有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如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等。

对照组采用镜像疗法。 指导患者取坐位,小腿自然下垂,与大腿呈直角,将双手置于桌面上;将一面镜子垂直放置在患者面前, 并将镜面朝向其健侧肢体。嘱患者将注意力转移到患侧肢体,并按顺序依次进行肩外展运动、肘关节屈曲运动、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运动等。共训练5 组,组间休息1 min。镜像治疗20 min/次,1 次/d,5 次/周,共进行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作业疗法。 首先, 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治疗师评估患者的肢体感觉、兴趣爱好等,为其制定适合的训练方案。 之后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内容包括床上活动、自我照顾训练、家务活动训练、社会活动训练等。 可依据患者的功能变化情况及治疗需要,调整作业量及难度。 个体作业训练1~2 h/d,1 次/d,共进行4 周。

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肌肉酸痛、运动疲劳等表现,无法继续进行正常训练时,须立即停止运动并通过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并嘱其做适当休息。

1.3 观察指标

(1)上肢功能: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33 个项目,总分66 分,评分越低,上肢运动功能越差。 (2)手精细动作:干预前后,采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为6 分,评分越高,手精细动作功能越好。 (3)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BI)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4)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共包括6 个维度,本研究选取其中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2 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FMAUE 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依s)表示,采用t 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 表示,采用χ2检验。P约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上肢功能及手精细动作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FMA-UE、MA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干预后,两组的FMAUE、MAS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 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FMA-UE、MAS 评分比较[(x依s),分]

2.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干预后,两组的BI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 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BI 评分比较[(x依s),分]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SF-36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 见表3。

表3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干预前后SF-36 评分比较[(x依s),分]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可引发多种功能障碍,以偏瘫最为常见。 偏瘫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生活难以自理,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应积极探寻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6]。近年来,临床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多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及个体化作业疗法等方式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镜像疗法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对健侧活动进行复制,通过让患者想象,使其大脑产生错觉,认为患侧肢体也在正常活动,从而诱导患侧做出与健侧同样的动作,刺激大脑神经元系统,促进大脑重塑,同时还可抑制大脑中枢的功能区异常活动,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7]。 尽管镜像疗法在上肢功能重建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进步空间,故可考虑与其他干预措施联合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FMA-UE、MAS 及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这提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个体化作业疗法结合镜像疗法,可促进上肢功能及手精细动作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个体化作业疗法以患者为中心, 可根据其个人肢体功能情况,有选择性地开展作业活动,对局部损害的中枢神经运动系统进行刺激, 增强脑细胞产生的兴奋性,使患者在作业中锻炼肢体功能,使其心理、身体、家庭及社会参与等各个方面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8]。同时, 重复运动可使患者较易获得正确的运动感觉,通过对异常运动姿势及肌张力进行压制,从而引出正常的肌张力,使患者逐步掌握正常的运动模式,从而提高其注意觉醒能力, 最终恢复患者受损的认知功能[9]。 此外,在个体化作业疗法中加入各种日常生活训练,可使作业疗法更加生活化、家居化,激活患者的运动积极性,并通过不断的日常生活训练,增强其自理能力,为之后正常融入家庭及社会做好准备[10]。 将镜像疗法与个体化作业疗法相结合, 可发挥协同作用,通过不断进行个性化锻炼,共同促进患侧上肢功能及手精细动作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个体化作业疗法联合镜像疗法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上肢功能及手精细动作, 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镜像个体化偏瘫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镜像
镜像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镜像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