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2023-11-02 07:47詹绍文
决策咨询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旅文化产业耦合

◆詹绍文 杨 靖

一、引言

目前文旅产业融合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初步探索阶段,2009 年国家原文化部、旅游局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并提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1];在产业融合阶段,基于国家“宜融则融、能融则融”的思路,2014 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作为培育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2]。

在深度融合阶段,数字经济开始推动文旅产业向新的发展方向融合。从整个社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社会经济发展逐渐走向智慧化。原有的经济活动伴随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场景应用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纵深推进,使得数字化信息为代表的数据资源成为新兴且重要的社会生产要素,随之改变的就是以网络协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社会生产活动,最终催生了数字经济。凭借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智能化应用设施,利用大数据完善数字体系并推动数字经济基础化建设,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整合数字化环境中人才和技术的支持等,使得数字经济更有效的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产生出新兴的数字文旅市场。2017 年,数字经济被写入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3],并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以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品牌”。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成为助力文化和旅游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数字技术创新也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整体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期,在此背景下,研究数字经济驱动和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探索数字经济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比较匮乏,大多是对数字文旅的融合提出理论探索、政策建议和路径研究,未从实证角度进行宏观分析。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是什么?其背后的互馈机制是什么?数字经济如何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上述问题的回答,从短期来看有助于发展数字经济、助推数字产业新业态与传统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启示;从长期来看,有助于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全国大市场环境下,推动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文化产业转型、区域文旅融合、实现数字经济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实证支撑。

二、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的作用机理

(一)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中国学界对于“文旅融合”的影响因素研究,形成了“理论话语”和“实证话语”共同推进的研究路径。

“理论话语”路径将文化产业理论与旅游产业领域的研究相结合找出影响文旅融合发展的因素。如徐虹[4]提出,影响文旅产业融合的主要因素包括技术、产品、市场以及制度等。阎友兵、谭鲁飞等学者[5]认为区位、经济、社会行政和人力是影响文旅产业融合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文旅产业联动的7 大原则。具体来说,从意识形态来看,傅才武[6]认为文化认同是文化行业和旅游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在结构优化角度,戴斌[7]在行业监管与公共服务维度提出在数字文旅时代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司法—行政—市场”合作机制。而王秀伟[8]认为文旅融合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资本博弈和权力争夺,只有通过优良的组合方法和完善的组织结构模式,才可以使得局面避免让经济人的资本掌控,进而使得文化类资源和资本的良性积累,从而构架出科学有效的文化和旅游融合生态系统。

“实证话语”路径主要基于多种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周春波[9]基于31 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FGLS 研究方法,发现消费需求、技术创新、政府规制是推动我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石燕,詹国辉[10]通过对文旅融合发展指数影响效应进行建模,提出个体收入、经济发展和交通便利等显著影响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指数。近年来的实证分析多体现在耦合理论中,吴理财和郭璐[11]从价值、效能和路径三方面的耦合程度分别论证了文旅融合的合理、合法和可行性。

综合学者的研究,发现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不同区位、不同发展程度、不同产业结构下的文旅产业融合影响因素不同,但文旅融合发展下区域一体化的深入研究仍尚有欠缺,充分考虑研究区域的本身特性成为未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的重要板块。同时,在当今的大数据背景下,缺少数字化产业或数字化经济对文旅融合程度的相关实证分析,应拓宽科技赋能、数字化时代文旅融合的研究深度。

(二)数字经济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

Tapscott[12]通过分析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普及之后所产生的新经济体制,提出数字经济的概念。数字经济是指在大数据体系下,以知识为基础打造信息数字化形成的一系列经济性活动。通过对数字资源进行精确识别、对应选择、信息过滤、分类存储和有效利用的过程,使得信息化资源能够进行快速且优化性配置,最终实现经济活动的高质量发展。

王娟娟和佘干军[13]认为数字经济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主导产业高度关联。在文化产业方面,范周[14]提出数字经济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技术从消费端向生产端渗透,实现了产业全要素升级,并催生出文创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在旅游业方面,杨勇和邬雪[15]认为数字经济推动包括5G 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发展,而旅游产业与数字经济具有天然的适应性,在旅游业的发展逻辑方面,数字经济成为提升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推器”。

在文旅融合视角下,蔡尚伟和丁锦箫[16]基于产业融合的理论框架,从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和业务融合三个方面审视其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现状,从政策、市场和人才三方面提出建议。周锦、王延信[17]基于数字经济下的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提出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综合学者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推动作用,数字经济对不同产业推动作用不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影响力也不尽相同,找准影响因素以实现全要素升级。因此未来在进行数字经济对产业影响因素分析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研究产业融合发展程度,拓宽研究深度。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疫情影响,2020 年后的数据缺失值较大且对模型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选取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因样本数据缺失,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样本数据暂未涵盖)在2012~2019 年的评价指标数据作为分析对象,由于数字经济评价指标的测度尚无统一的权威标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基于综合视角构建数字经济监测评估指标的体系有欧盟发布的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DESI)、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字经济评估体系、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指数等等,但不同指标体系构建和测度方法可能得出差异性的测量结果。基于综合体系分析和数据可得性,本文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主要由基础化建设(硬件设施和网络资源)、数字产业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数字化(数字金融和通信服务水平)和数字化环境构成(人才和技术支持)(见表1);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数据主要源自于各年度《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级官方统计网站数据。从基础规模和经济贡献两个维度对文化产业综合水平和旅游产业综合水平进行分析(见表2)。个别缺失数据已采用线性插值法补齐,为了增加可比性,部分数据经过二次计算得到。

表1 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表2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二)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分析

1.耦合协调度计算。根据数据特性,为保证各项指标具有可比性,需要对不同量纲单位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研究采用极差标准化进行无量纲处理,设:Xij(i=1,2;j=1,2,…,10)为第i 子系统的第j指标,i=1 代表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子系统,i=2 代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子系统。Yij是极差标准化后的第i 子系统的第j 指标。为了避免结果出现0 值无意义,对每个数据加上0.01,由于各指标均为正向,所以标准化过程的计算公式为:

本文采用熵值法估算各指标的权重。继而,结合文旅产业数据,通过加权测得31 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以下用U1 表示)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以下用U2 表示)的综合发展水平,其中U1、U2∈[0,1],且U1、U2的值越接近1 表明其发展水平越好。2012~2019 年各省文旅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2012~2019 年各省(市)文旅产业综合发展水平

如表3 所示,2012~2019 年总体而言,基于行业聚合和上下游的联动发展,旅游业作为变现能力快和有基础性产业规模的行业,产业发展能力强,全国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略高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文旅产业的发展从具体省份来看,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有安徽、河北、河南、江西、甘肃、西藏等地区,该部分地区文化底蕴深厚,但因地理区位、旅游产业链、政策导向等原因导致旅游产业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有海南、辽宁、广东、湖北、上海、福建、江苏等地区,该部分地区主要为东部地区,旅游景区资源最为丰裕,拥有全国34.8%的旅游景区资源,同文化产业发展相比较为快速;而天津、湖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文旅产业发展一致性程度较高,说明该地区文旅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基本同步。自2018 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成立,文旅业开始高度融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通过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互促。

文旅产业的融合度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测算,借鉴容量耦合概念和耦合系数模型,将系统耦合度值记为C,且取值为[0,1],C 值越接近1 表明文旅产业的耦合互动程度越高。由于文旅产业综合发展水平通过线性加权求和法测得,则耦合度函数可以表示为:

2.耦合协调度分析。构建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公式:

式中D 为耦合协调度,D 的取值为[0,1]且反映文旅双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C 为耦合度,T 为文旅产业的综合协调指数且取值为[0,1]。a、b 为待定系数,本文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视为同等重要,结合专家赋值法,a、b 同取0.5。

结合耦合协调度等级进行分析。基于相关研究,将D 分为如下不同阶段,如表4 所示,相关测度结果如表5 所示。

表4 耦合协调度类型

表5 2012~2019 年各省(市)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值

近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如表5 所示,在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方面,近十年来采取的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成效已逐步显现,我国整体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度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区域发展不协调现象逐年收敛,但在近十年来的文旅产业发展中仍较为严重,从2012 年的0.372 增长到2019 年的0.467,已经从轻度失调发展阶段提升至濒临失调发展阶段。从文化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来看,主要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阶梯递减的特征,2012~2019 年期间,东部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最高,为0.507,高于中部地区的0.412 和西部地区的0.327,其主要原因在于东部地区的旅游产业生态完善兴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较多,已进入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尚处于旅游产业的标准化阶段和发展阶段,在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文旅产业上下游配套、文化资源挖掘和旅游资源完善,以及旅游互联网等多方面尚有不足和完善的空间;从耦合协调度变化幅度来看,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协调度增长最快,主要基于西部地区文旅产业在前期发展起点低,且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加之国家对西部文化和旅游开发政策的大力扶持,多方面条件促使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增长迅速,2012~2019 年协调度增长幅度为27.9%;东部地区次之,增长幅度为26.5%;中部地区协调度的增长幅度为22.5%。

我国区域文旅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近十年逐渐得到改善,但是“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整体格局仍存在。东部地区的文旅产业在政策扶持和配套、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产品的丰富度和服务水平、数字化文旅产业的建设和智慧旅游行业的配置方面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在中西部地区长久以来拥有的较好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天然的文旅产业发展基础,未来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会打破中西部地区受限于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实现文旅产业生态的智慧化发展,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更好的推动全国文旅产业区域化一体化发展,打造国内文旅产业数字化、高层次、高质量融合发展。

3.文旅产业耦合协调空间分异特征。为探究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省域之间的差异特征,利用arcgis10.8 软件,选取2012,2016,2019 三年的文旅产业耦合协调数据为典型研究样本分析文旅产业耦合协调空间格局。

2012 年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因样本数据缺失,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样本数据暂未涵盖)文旅产业融合协调程度多处于失调状态,尤其是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处于失调等级的有10 个(除四川的勉强协调和云南的濒临协调之外的其他省份),中部地区处于失调等级的有4个(山西、吉林、黑龙江、江西);东部地区多处于濒临协调和勉强协调状态,其中处于失调等级有1 个(海南)。表明2012 年的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

2016 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结构优化明显,与2012 年相比,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等级空间差异稍有收窄,东部地区协调度更加优化,广东省由初级协调优化为良好协调,原先的勉强协调转变为初级协调的省份有2 个(山东、浙江),协调等级不断增加;中部地区的江西省也由原先的失调提升至濒临协调,从濒临协调升至勉强协调的省份有2 个(河南、湖南);西部地区的陕西省由失调转变为濒临协调。这一变化与当时国家经济平稳增长,且在国家“宜融则融、能融则融”的思路下出台一系列相关文旅融合政策相关。

2019 年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因样本数据缺失,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样本数据暂未涵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协调程度进一步得到优化。同2016 年相比,东部地区协调等级逐渐提高,中部地区处于失调状态的省份明显减少,2012 年至2019 年期间,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整体呈现出区域性差距,具体表现在南、北部地区差距仍比较显著,尤其是以东北地区、新疆地区和内蒙古地区为代表的北部地区较广东、上海为代表的华东地区的区域文旅产业发展差距较大;而东、西部地区差距逐步缩小的特点较为明显,随着我国产业发展向中西部的转移,政策扶持下中西部经济的增长、消费能力的崛起和交通便捷程度的提高,区域差距逐渐收窄,中西部失调状态的分布格局已有所收敛。从区域文旅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在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水平均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区域均衡化格局逐渐显现。

四、数字经济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

为探寻数字经济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设定模型中的文旅产业融合的耦合协调度D 为被解释变量,设定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通过对部分宏观经济变量如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以及相关文旅产业发展变量如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投资等数据进行控制变量的选取,设定回归模型:

其中,degreeyit为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digieconit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Ingdpit为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gdprateit为经济增长率,Ininvestit为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对数,Intourismconsumeit为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对数,Inincomeit为国内旅游收入的对数,Intourismconsumeit为入境过夜游客人均天花费的对数,α0为常数项,wit为随机误差项,i 表示地区,t 表示年份。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degree),以文化产业综合水平和旅游产业综合水平进行产业耦合得出的各省份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来表示。

2.核心解释变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digiecon)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分别为基础化建设(foundation)、数字产业化(industrialization)、产业数字化(digitalization)以及数字化环境(environment),分别建立维度指标体系分析数字经济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

3.控制变量。①地区生产总值(gdp),以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来表示。②gdprate 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表示。③invest 为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对数来表示。④cultureconsume 为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对数来表示。⑤income 为国内旅游收入的对数来表示。⑥tourismconsume 为入境过夜游客人均天花费的对数来表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6。

表6 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表7 是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四大维度下数字经济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回归结果。数字经济在1%的统计水平上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证实了数字经济显著推动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化数字技术的智慧化应用提高了文化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并通过数字化创新增加了文旅融合的发展进程。数字经济加速了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催生了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优化了文化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并重构了文化产业价值链。

表7 数字经济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得分回归结果

从数字经济各细分维度来看,数字化基础在1%的统计水平上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科技创新是驱动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新基建为数字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提升数字装备的制造水平,是挖掘数字问率发展潜力的关键;数字产业化在1%的统计水平上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数字化产业给予文化和旅游更便利的信息传输和网络能量的发挥,利用各类新兴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产业数字化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不显著,随着产业数字化步伐的加快,各类新型数字应用不断涌现,相应的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和法律法规尚未适应新的挑战;数字化环境在1%的统计水平上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数字化环境主要体现在人才和技术的支持上,数字技术渗透在文旅产业开发、生产、体验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推动文旅产业链不断延伸,丰富文旅产业生态系统。新的产业实践提高了数字文旅人才在专业知识储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通过提高在线培训能力、升级在线平台功能和加强数字化营销等手段,顺应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数字经济推动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创新,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2 年至2019 年间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因样本数据缺失,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样本数据暂未涵盖)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文旅融合的基本情况和空间分异演进规律,分析了数字经济及其各个维度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协调度近年来逐步得到优化,不同省域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现“东—中—西”阶梯递减的特征。从区域文旅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在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水平均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区域均衡化格局逐渐显现。数字经济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中,数字化基础、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环境等维度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得益于数字时代下文旅产业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改革,基础化建设为数字文旅提供了保障,以大数据和数字化洞察需求,并对需求及时设计产业转型。但产业数字化维度则对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不显著,产业数字化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挑战。

(二)政策建议

当前,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应该基于数字时代背景,加强数字文旅产业顶层设计;创新数字化转型,创新文旅产业相关活动;加强区域合作,打造数字文旅产业链群,以促进各省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1.基于数字时代背景,加强数字文旅产业顶层设计。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近年来,文旅深度融合相关政策文件纷纷出台,但在数字化文旅产业顶层设计上仍有优化空间。首先在政策导向上,应同多领域的政策进行跨界、互动、贯通,以推动数字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聚焦以数字化推动传统文化发展同旅游业相结合,推动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数字经济格局中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其次,赋能公共服务和文旅行业监管部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是推动文旅产业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数字技术使得文旅产业的智能化管理成为可能,识别差异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需求,从而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最后,加强科技赋能数字文旅产业,强化数字经济模式创新驱动,推动数字文旅产业的互馈机制。

新一轮数字经济正重构文化和旅游产业新格局,打造“数字文旅融合生态系统”刻不容缓。但由于目前尚未形成数字文旅的行业生态群落,使得文旅数字平台和数字文旅行业规范性条例难以统一,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延续城市文脉,数字赋能的核心是强化文化产业在文旅融合中的占比地位,保留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核和当地文化精神,以更好的实现数字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数字技术打破产业边界,数字经济也是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的重要推动力。

2.创新数字化转型,创新文旅产业相关活动。文旅产业由最初的资源过度开发,“靠山吃山”的单一发展模式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到开放,从浅文化到深体验,从资源特色升级为文化主题,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和产业、文化、旅游的“三位一体”,打造新兴文旅成为协调区域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兴文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化、智能化文旅产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大规模文化和旅游产业生态;二是文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通过数字化对文旅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重塑,尽快构建起新的区域协调化的文旅产业链系统,更好地迈向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云文旅”时代,加速数字化、虚拟化和智能化进程,推动我国文旅产业区域化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通过对数字进行编码、加工、运输、存储、应用等步骤,再逐步应用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催生出智慧文旅新业态,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已由“互联网+”向“数字+”转型升级,并催生出数字经济所涵盖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核心维度要素。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旅消费需求逐渐从景观性、普适性向体验性、独特性转变,数字技术生产方式、社会生活需求和居民消费偏好的转变共同催化文旅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创新。

数字经济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增强文旅产业线上线下联动,借力数字化技术优势,打造智慧平台并联通线下渠道,形成服务闭环,基于物联网、5G、AR、VR 等科技手段赋能文旅产业,创造文旅新场景、新体验。当前文旅产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飞速增长阶段,在升级产品形态、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商业模式方面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数字化为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助燃剂。

3.加强区域合作,打造数字文旅产业链群。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强区域间自我发展能力极为重要。但区域内各级政府囿于行政区划,各自为政,区域内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联系不足,难以发挥各省文旅产业的区域优势。所以文旅产业向新型产业组织形态——“文旅产业链群”的更新与升级,是推进各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文旅产业的组织形态亟需调整,需加快建设文旅产业的链网群集,推进文旅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

通过数字技术革命带来数字文旅产业化创新和文旅产业数字化的转型,数字经济不仅重构了文旅产业双产业组织的生态体系,数字文旅新业态也应运而生。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以当地文化产业资源禀赋和旅游资源为依托,推进文旅产业链优化、价值链增值、供应链拓展和创新链升级的多链融合路径和模式,进而形成文化产业链群组织结构[18]。在后疫情时代下,不仅仅需要当地独有的文化产业支撑,还需要同数字旅游、智慧旅游结合起来,形成数字文旅产业链群生态系统,推动文旅产业链与文旅产业集群生态化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文旅文化产业耦合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