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贵,李笋南,赵雪同
(1.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挖掘“三大球”项目文化。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以“三大球”等群众基础较好的运动项目为突破口,打造重点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示范工程。篮球文化的倡导是篮球运动的生命线[1]。中国篮球协会颁布的《中国篮球文化建设纲要》是我国首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球队文化建设是篮球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国际著名篮球评论员弗兰·弗拉施拉(Fran Vlaschla)表示:“任何一个成功的球队都有成功的球队文化,它源于球队主教练,融入球队助教、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最后到达球员心中。教练员要善于构建球队文化,这种文化使球员确信,遵从于球队可使他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球队角度都能取得成功。”[2]美国教练教育计划发起人雷纳·马腾斯(Rainer Martens)[3]表示:“由于缺乏团队文化的意识或发展团队文化的能力,相当多的教练员未能达到他们的目标。”
现代领导者领导作用的发挥逐渐由刚性转向柔性、从显性转向隐性。柔性化、隐性化领导力的实施需要教练员提供方向、建立团队文化、灌输价值观[4]。教练员需要建立有助于实现团队目标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即商业领域的“企业文化”。建设良好的球队文化,对内可创造有凝聚力的内部环境,对外可创造有竞争力的外部环境。
育人深处是文化,文化具有天然的育人功能。只有充分发挥教练员对球队文化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球员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积极影响。球队文化是有形的外在要素和无形的内在要素的综合,篮球教练员要建设好球队文化首先应了解球队文化的构成要素。根据学者[5]提出的文化结构“四层次说”,从文化载体的角度可将文化领导力划分为物质文化领导力、行为文化领导力、制度文化领导力和精神文化领导力。球队文化的营造亦可从这4个层次入手,故本研究将篮球教练员文化领导力划分为4个二级维度,即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各维度释义如表1所示。
表1 文化领导力二级维度内涵释义
3.1.1 创设训练环境
训练环境是文化展示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训练场地,充足适宜的训练器材能为日常训练和比赛提供基本保障,是教练员达成训练目标的物质依托。因此,教练员有责任对训练场地的硬件设施、训练用具等进行常规细致的检查,确保为队员提供一个安全的训练环境。教练员有责任提醒队员爱护训练器材和装备,确保训练器械摆放位置的恰当性。教练员通过多种方式孕育“球队场所精神”,激励人心的口号标语、优秀队员的宣传海报、精心布置的荣誉墙等都可引导队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美国佐治亚大学教练汤姆·柯林(Tom Crean)在《执教团队篮球》一书中谈到:虽然图画和标语是用来展示球队价值观的一种廉价方式,但可强化梦想。当球员一走入训练馆,展示球队历史和荣誉的宣传栏即映入眼帘,刚开始球员只是看一看、读一读,不久后,便会认可和接纳这些标语的内容,最后,在球场内外会展现出这些价值观念。
3.1.2 开发象征标识
象征标识是球队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队服、队徽、队旗、队歌、吉祥物及其他可感知的形式。这些象征标识充分展现了球队的精神风貌,更加直观地传递球队的文化精髓,从而让球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美国男篮队服前胸“USA”字样采用醒目的红色,而后背的球员姓名却采用不显眼的淡色,通过醒目程度的不同强有力地向球员传达“牺牲小我,建立强大集体”这一理念。多次获得橄榄球世界冠军的新西兰全黑队,球衣几乎从未改变过,球衣的原始设计是球队核心价值观的神圣象征。美国佐治亚大学男篮主教练汤姆·柯林(Tom Crean)将球队的象征标识——一支垒球棒比作球队的“路杖”,它代表“坚强、无私”的球队精神。
3.1.3 组织团建活动
球队的各种业余文化活动是球队文化在物质层面的体现[6]。高质量且有意义的团建活动对创建持久的球队文化至关重要,其根本出发点是增强球队的凝聚力[7]。作为团结球队的一种形式,团建活动能让每名队员自然地找到在球队中扮演的角色。团队建设是一项持续不断的日常工作,建议教练员定期专门组织团建活动或在常规会议中留出一些时间进行团队建设,以加强沟通、增进感情。中国女排功勋教练郎平在其自传中谈到,她在安排训练计划时会有意识地穿插一些有益的、丰富多彩的活动。除了安排由队员主导的团建活动外,教练员也可借鉴有创意的活动方案进行团建。团建活动包括集体聚会、表彰仪式、退役仪式、知识竞赛、社区服务等多种类型。无论何种类型的团建活动都需要球队成员精心准备、明确主题,避免形式主义,让队员有强烈的情感体验。
3.2.1 培养球队作风
队风是运动队经常表现出来的群体行为取向,是运动队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很多有成就的教练员把队风培养和建设放在首位。郎平将队风形象地比作人的脊梁骨,“站得挺不挺、直不直,就看骨气硬不硬”。优良的队风虽然不具备有形规章制度的强制性效力,但“好的队风,好的环境,是出人才的土壤。有了良好的土壤,尖子队员才能更好地成长”。队风培养是球队所有工作的保障:训练比赛作风好的球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顽强拼搏;生活作风好的球队,队员会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自律的生活习惯;学风浓的球队,队员会主动自觉地完成学习目标。
球队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教练员如何要求。首先,需要外部刺激,让队员建立无任何借口的执行意识。同时,需要思想教育作保障,建立责任感、荣誉感和担当意识。此外,卓有成效的教练员还善于树立行为典范[2]。教练员在扮演角色榜样的同时,在球队内部有意识地培养模范球员。模范球员是教练员领导球队的纽带和桥梁,是队伍中行为和表现的正面典型。
3.2.2 打造技战术风格
技战术风格是一个球队在运用技术和战术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与众不同的行为特征。技战术风格的形成需要千锤百炼。在打造球队技战术风格的过程中,教练员要正确处理博采众长与以我为主的关系,不能因为学习先进技战术而丢掉本队的特点和风格,也不能因为坚持本队的特点和风格而拒不吸收先进的技战术。在经历充分的个性发展后, 不同球队的技战术风格呈现出渗透融合的发展趋势。
3.3.1 制定制度
家有家规,如果将球队比作“大家庭”,则更需要家风、家规。严明的队规队纪是球队通向成功的必备条件,没有严明的纪律,球队不可能获胜。教练员不能指望队员自觉遵守规定,队员需要知道什么行为是不可接受的,违反规则的后果是什么。“禅师”菲尔·杰克逊(Philip Jackson)曾说:“倘若没有规章制度而经常批评球员,就会导致教练员和球员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有了明确的规章制度就可减少冲突,这时的批评是对事不对人。”
篮球队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生活、队务、训练、比赛等各项制度。队员参与是制定制度的重要原则之一,队员参与可能会使制度制定变得复杂,但一定会为日后制度的执行扫除障碍。具有可操作性是制度制定的重要原则,制定出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应被束之高阁,而应保证制度在比赛、训练和日常生活中能被成功地执行,否则就失去了制定制度的意义。
3.3.2 执行制度
制定制度本身相对容易,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因为制度的执行本质上是在规范和改变队员的各种行为习惯。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或制度执行不严,都会影响球队的建设和发展[8]。为了使球队日常管理条理化,教练员在为球队制定一套纪律严明的规章制度后,应坚决地贯彻执行,让球员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切从球队利益出发,极力打造纪律严明的“铁军”。被誉为“俄罗斯篮球之父”的亚历山大·戈麦尔斯基(Alexander Gomelskiy)表示:“一支优秀球队必须制定严格纪律并加以执行,特别是要管好队内的尖子球员。”
赏识教育是制度执行的正强化手段,惩罚教育是制度执行的反强化手段,二者都不可或缺。赏识教育立足于正向引导,使队员自觉地去执行,优越性更强,可多用;惩罚教育在短时间内会有成效,但容易造成对立情绪,要慎用。“史上最伟大的篮球教练”约翰·伍登(John Wooden)很少在训练中惩罚队员,也很少当众惩罚队员,对队员实施的最大惩罚是剥夺训练权利。当队员违反球队规则或做出不当行为而让球队利益受损时,就要像去触碰一个烧红的火炉一样,受到“烫”的惩罚,管理学将这种惩罚称之为“热炉法则”,其特点在于,即刻性、预先示警性、适用于任何人和彻底贯彻性。教练员进行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时,无论是对老队员还是对年轻队员、无论是对主力队员还是替补队员都应一视同仁,不因人而异。
3.4.1 培育核心价值观
做任何事都要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原则,卓有成效的教练员始终将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2]。洛杉矶湖人队原主教练帕特·莱利(Pat Riley)认为:“一个球队的核心价值观是球队成员为了球队成功而必须认可和坚守的盟约和信念。”他将合作、友爱、勤奋和全心关注球队利益作为球队的核心价值观。美国男篮原主教练迈克·沙舍夫斯基(Mike Krzyzewski)表示,在为北京奥运会做准备的过程中,以确定球队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会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在执教杜克大学期间,将信任、集体责任、关爱、交流和自尊作为球队的核心价值观。加拿大温莎大学篮球队主教练钱塔尔·瓦利(Chantal Valleé)在某场重要比赛前毅然决定不让几名行为方式与球队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的主力球员上场,虽然这场比赛输了50分,但通过向球员传递不会为了比赛胜负而牺牲核心价值观的举动最终换来了球队连续5年获得加拿大冠军的成绩[9]。一项对5年内将战绩平平的球队带成冠军队的10名美国大学教练员的访谈表明,所有教练员都将快速成功归因于为球队灌输了与球队文化相一致的核心价值观[10]。
教练员可采用以下策略培育球队的核心价值观:(1)通过各种沟通渠道反复强调所期望的核心价值观;(2)在日常小事上为球员做出表率,言行必须与所维护的核心价值观一致;(3)优先选用符合球队核心价值观的队员;(4)实施奖惩制度,强化积极向上的行为,纠正与球队核心价值观不符的行为;(5)塑造团队精神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团队精神的塑造源于高水平的执教,各级别的教练员都必须遵循团队至上的原则。
3.4.2 建立执教理念
执教理念是核心价值观的产物,描述了如何履行教练员职责,以及如何确保自己忠于核心价值观[11]。优秀教练员建立明确的执教理念至关重要,执教理念的建立往往会经历3个阶段,初步认识和启发、感悟验证和完善、确定并指导行为。篮球执教理念是教练员在长期运动实践和学习研究中结合执教球队的具体情况对篮球运动所形成的个人观点和理性认识,随着对篮球运动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发展更新。运动员只有充分理解教练员的执教理念才能贯彻执行,教练员需要向运动员潜移默化地传递执教理念。篮球教练员的执教理念在内容上大致包括篮球的教育作用、队员的训练态度及获胜的信心、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系、队伍组建及训练指导思想等方面[12]。
3.4.3 确立执教目标
一旦建立了执教理念,教练员就要将执教理念转化为球队建设的具体思路,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执教目标。执教目标由球员目标、球队目标和教练员目标共同构成,各类目标的设定可参照SMART原则。其中:S即明确地知道目标内容;M即目标达成度是可测量的;A即目标具有挑战性,但不能过度困难;R即目标可通过个人行为达成;T即目标要在一定时间内达成。具体而言:(1)球员目标的设定。目标难度刚刚超出运动员现有能力,在教练员的鼓励下可完成,正中运动员学习的“甜点”。研究[13]发现,运动员的近期目标必须比现有能力高出5%~15%,这样就有90%以上的自信心实现目标。(2)球队目标的设定。运动员与教练员拥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望是球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身处同一支球队,有很多东西能够共同分享,其中最重要的是你们的共同目标。”球队目标的设定需要让每个成员都参与进来,让每个人都感到与自己有一种切身的关联感,为实现球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3)教练员目标的设定。成功的教练员在不妨害运动员身心健康的情况下会努力实现他们的个人目标。个人目标的设定可帮助教练员在一段时间内将主要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