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偶然变成必然
——记中国射击队教练员杜丽

2023-11-02 02:19张瀚文陈瑶怡姚若水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3年3期
关键词:射击教练员队员

张瀚文,陈瑶怡,姚若水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2021年8月2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50 m步枪三姿比赛中,我国射击小将张常鸿打破世界纪录,摘得该项目金牌。夺冠后,他激动地与教练杜丽相拥。师徒俩的眼中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温馨的一幕让人为之动容。在17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杜丽为我国夺得那届奥运会首金,这位金牌运动员如今以教练的身份扬帆筑梦,继续为我国射击运动燃烧着自己的青春。

1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对杜丽来说,与射击结缘是一件偶然的事。1994年冬天,周士兵教练来到杜丽就读的中学选材,当时对射击项目还不甚了解的杜丽参与了几项基础性测试,随后便被教练选入县队,开始自己漫长的射击征程。沂源县业余体校是杜丽训练的起点,回望那段遥远的时光,她笑道,“当时的条件很艰苦,场地就是10 m的走廊,尽头放上靶纸。能让自己在枯燥的训练和简陋的环境下坚持下来的原因或许就是不服输的性格”。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一开始训练成绩并不算亮眼的杜丽在一次次对抗和选拔中不断提升,直到站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作为一名运动员,杜丽曾4度代表中国队征战奥运。从雅典奥运会的开心新奇到北京奥运会的跌宕起伏,从伦敦奥运会的心急受挫到里约奥运会的珍惜留恋,12载光阴被4个时间节点划分,凝练成截然不同的关键词。每次代表国家站在聚光灯下,每次瞄准远处小小的靶心,熟练到一气呵成的动作,让她对奥运会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悟。“每次奥运参赛都不一样,如果我只参加1次奥运会,可能不会如此体会到奥运会的意义。”令杜丽尤其难忘的是伦敦奥运会的惜败。从当时的竞技状态来看,杜丽拿到奖牌并非难事,但结婚生子后备赛时间仓促,再加上奥运冠军的光环所带来的压力,让她的心态有些急于求成,最终没能走上决赛的竞技台。“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参加了伦敦奥运会,但我特别珍惜伦敦奥运会的失败。这次经历让我重新认识到比赛和奥运会的意义所在。”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与偶然结缘射击项目不同,杜丽在退役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两年后以教练员的身份站上赛场,更像是“命中注定”。“离开赛场的那段时间,我总觉得还有使命没有完成,也始终放不下对射击的热爱,感觉自己应在一线耕耘。”当国家队表示女子步枪项目需要她时,杜丽义无反顾地开启自己的执教生涯,重续与射击的缘分。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杜丽对身份的转变感触颇深。“做教练员前,我想得很简单,毕竟有4届奥运会参赛经历。但真正成为教练员后我才发现运动员和教练员实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职业。”相较于运动员的简单纯粹,教练员要兼顾和思量更多方面,杜丽尽可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时间,及时转变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如今已执教多年的她回忆起初为人师、累到说不出话的那段日子,颇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豁然。“过去几年的执教生涯我经历很多,尽管过程中很艰难,但给了我不断学习的机会。”

2 选才举能,因材施教

近年来,射击项目规则更新频繁,运动员的选材标准与培养方式也随之变动,这要求教练员敏锐地察觉其中的关键因素。早些年以基本功为主要选材标准,如今则更注重运动员的先天专业素质。“现在赛制的偶然性增大,以前基本功占80%,但现在可能只占50%,另外的50%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性格等,选材也要做出相应调配。”杜丽直言,基本功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不断打磨的,但有些基本素质是先天的,后天培养的可能性较小,因而选材上更加考虑选手的综合素质。

培养运动员,因材施教至关重要。“ 并非一种模式能训练出所有运动员,运动员有自己的优劣势,每个人的训练计划都要做相应调整。”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杜丽会采用不同的训练和沟通模式,如:对十六七岁的年轻运动员,她会采用更加严格的训练方法,“年轻的孩子没有自主性,需要教练帮他们克服懒散”;男女运动员的思维方式、技术侧重各有不同,几乎像两个项目,因而要在沟通话术、教学方法上做出调整。

相较于模板式训练,有针对性的培养更考验教练员的专业素养。正是杜丽对自己的高要求,才使她能及时察觉不同运动员的各异需求,在外界的高期待下仍能交出令人惊喜的答卷。

3 悉心执教,润物无声

4次征战奥运会的经历让杜丽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在执教过程中, 她将这些赛场经验转化成为切实的训练方法,为队员赛场把控、心态调整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执教过程中,不论是专业技术问题还是心态问题,杜丽都试图将自己代入队员的角色中,想象自己站在赛场上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进而为队员提供建议。

“射击更多的是看选手的稳定性,不是一二发子弹的精准度,要求运动员在特定的时间与场地中每发都能打出稳定的成绩。”因此,射击项目对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心态等都是极大的考验。射击项目赛制在不断更新,对表演性、发挥稳定性的要求更高了,在耐得住寂寞、虚心打磨基本功等“硬实力”之余,对运动员心态、策略等“软素养”的培养也成为训练的重要方面。

除在选材方面有所侧重外,杜丽也会在训练中调整方法,联动多方,潜移默化地培养选手的“软素养”。“有些选手缺乏自信,比赛中自我怀疑导致发挥不稳定,对此,日常训练中多安排一些简单的技术训练,使其循序渐进地完成小目标,增长信心。”同时,杜丽也联系家长、启蒙教练、心理老师等,共同对队员的心态进行调整。“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会和他们聊天,有效的沟通能纾解部分压力。”

现在的训练条件非常好,不管是备赛适应方面还是技术、硬件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射击队从北京奥运周期就开始科技助力,东京奥运周期是科技助力做得最好的。”目前,除专业技术方面的模拟训激光测试外,在体能方面也增加了更适合射击运动员的专业训练,队伍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团队、康复医生等,对训练效果有极大的助益。杜丽会将医疗、心理团队的老师纳入班组训练中,跟随队伍一起活动,“现在有了科技助力,我们就不是孤军奋战了,教练员单打独斗的模式无法长久”。

4 将心比心,亦师亦友

“有时候,我是他们的教练;有时候,我是他们的家长;但更多时候,我是他们的朋友。”杜丽平时非常关爱自己的队员,构筑队伍的凝聚力。日常训练中,每当队员出现情绪波动时,杜丽总能敏锐地捕捉到。为了更加了解队员的状况,杜丽还去学习手游,成为队员并肩前行的“战友”。“人若有心,无须多言”,观察到队员情绪低落时,杜丽会组织游戏局,帮助队员调节情绪,并在游戏中发现、感受、体会他们的思想变化。“一起打个游戏吧”,成为杜丽走近队员的独家秘笈。疫情期间队员需要封闭训练,这成为压在大家心头上的一座无形小山。为此,杜丽给队员购置了水弹,随着水弹的不断发射,队员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心头的小山也在逐渐土崩瓦解。

当队员面临大赛心神不宁时,身为奥运元老的杜丽总能一针见血地给出答案。正因为经历过,才能感同身受。“我经历了4届不同的奥运会,队员随便表现出来的一个动作或一句话,我都能判断出他们的状态。”正是做运动员时千万个日夜流下的汗水、泪水,无数场比赛前的忐忑不安,屡次夺奖后的激动、喜悦,才汇聚成执教后的从容淡定。队员很乐意与这位知心“大姐姐”分享自己的心事,会追着杜丽讨教成为奥运冠军的绝招,可成为奥运冠军从不是靠一句口诀、一个招式,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既往的丰富履历使杜丽训练中更易进入队员的心境,更快看出他们的问题,更明确地指出训练方向。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正在点亮莹莹之光,指引射击小将的征途。

“既然队员来到我的班组,我就要担负起教育他们的责任。”射击运动员大多年纪较小,从小就离开父母,日常训练之外,杜丽格外注重队员为人处世方面的培养,因为这是影响队员一辈子的大事。因此,所有进入杜丽班组的队员学到的第一课都是“无论运动成绩达到什么水平,在为人处世、团队意识、家国情怀上必须做到最好”。杜丽班组好似一股绳,力往一处发,劲向一处使,所有问题都是团队一起承担、一起解决,中国射击的薪火也在一代代年轻人中相传不息。

5 不惧困难,无私奉献

尽管是众人眼中的“金牌教练”,但杜丽的执教之路并非坦途。奥运冠军转型教练员,个中压力旁人无从感同身受,更遑论分担,唯有自己默然承受。

“奥运冠军的学生理应也是冠军。”从冠军运动员转型为冠军教练员,这是无数人对杜丽的期待,也成为困住杜丽的枷锁。奥运冠军给了杜丽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挤压着公众对她的容错空间。杜丽直言,在执教初期技术对她而言并不是难点,心理压力反倒更大。队员成绩起起伏伏,屡次与冠军失之交臂,而东京奥运会却近在咫尺,杜丽深感压力在身,常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我到底行不行?”杜丽一遍一遍地在心中问自己,可每每回想起一路走来经历的风霜险阻,她决定咬紧牙关坚持下来,“我作为运动员时经历那么多比赛都挺过来了,在教练员的道路上也肯定能走下去” 。

谈到家庭,果敢、坚毅的杜丽却犹豫了。“太难了,家庭与事业兼顾我真的做不到。”疫情3年,杜丽回家的次数两只手都能数过来。疫情初期,孩子姥姥带着孩子在家,结果家里的燃气突然没气了,杜丽没法赶回去,想到孩子和姥姥可能连饭都吃不上,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能焦急地打一通电话。最后,在一位跑腿小哥的帮忙下家里才恢复了燃气。还有一次,杜丽出国比赛,母亲发生急性阑尾炎,所幸在队友的帮助下,母亲及时进行了手术。当杜丽回国时,母亲早已出院。“类似的情况实在很多,我对家庭亏欠太多了。以前儿子小,我一走他又哭又闹,但后来次数多了他慢慢习惯了。”杜丽轻描淡写地说道,释然的话语里满是作为母亲的心酸、无奈与自责。“真的特别感谢家人的理解,毕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我从不后悔我的选择。”

“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对手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无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作为教练员,杜丽都深谙其中的道理。作为运动员,不练习会体现在成绩上;而作为教练员,不用心则会体现在运动员身上。“以心换心,方得真心”,杜丽认为“用心”是执教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每次指导运动员时,杜丽都迫切希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种迫切感催使她身临其境,为了解决问题,不断尝试、优化、完善,最后找到对策。“当教练员真的很累,只要用心,就一定会累。”正是对“用心”的执着,让杜丽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用青春书写中国射击的辉煌。

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尽管射击项目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杜丽始终坚信只要用心,就能将偶然变成必然。对于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杜丽充满期许。“运动员不仅要展现个人能力,更是国家的名片,向外展示国家的精神面貌,我希望他们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在赛场展示出中国射击人的风采,实现心中的梦想。”

猜你喜欢
射击教练员队员
画与理
为什么射击最高的成绩是10.9环,而不是11环
机枪射击十八式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实战化近距离快速射击方法初探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