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娜
【摘要】课堂教学目标圆满达成,学生能够学足学好,是高效课堂的显著特征.学生课业负担繁重,既有显性因素,也有隐性因素.显性因素是作业数量多、质量低,隐性因素则是课堂教学效益低.“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标本兼治,既要优化作业设计,也要构建高效课堂.文章以初中数学低效课堂的形成原因为切入点,分别从“学情诊断、教学方法以及达标练习”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并探究了建构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旨在以建构高效课堂为着力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确保学生在课堂之中学足学好.同时,助力“双减”政策在数学课堂全面落实.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 言
“双减”政策意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低效课堂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的一个主要原因.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的判断不太准确,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缺乏实效以及课堂达标练习未能够起到夯基固本的作用等,则是初中数学低效课堂的重要原因.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实效性不强等,是低效课堂的显著特征.鉴于此,教师应采取“细化学情诊断、优化教学方法、强化达标练习”等策略,引领学生学足学好,构建高效课堂.
一、细化学情诊断,明确教学方向
高效的课堂应以学定教,即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确定教学的方向、内容.因此,教师应从“知识掌握状况、能力发展状况和习惯培养状况”三个方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
(一)分析知识的掌握状况
准确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教师设置课堂知识目标的前提,也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参考.在课前,教师可设计一些诊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作业.之后,教师可通过检查、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有较为准确的了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一些关于诊断、了解学生对“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等知识掌握情况的练习题目,并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之后,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了认真检查、细致评价.通过检查、评价,教师梳理、归纳、总结了学生作业中凸显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对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准确,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掌握不熟练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的方向,如在课堂预热环节、复习环节等,应该重点引领学生回顾、复习哪些知识,应该如何启迪学生自主梳理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关系等.
(二)分析能力发展状况
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计算能力等,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为了更好地立足课堂,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应深入、细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
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设计了一些关于“平行线判定”的练习题目,并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从学生完成这些练习题目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等判定方法的运用仍然不够熟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学生不能通过细致的观察,探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所以导致他们对判定方法运用不熟练.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有待进一步发展.
通过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教师可清晰地发现学生在能力发展方面凸显的优势与存在的短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三)分析习惯培养状况
教育,归根结底是习惯的培养.数学学科重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乐于质疑的习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教师先应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习惯培养状况.
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课前,教师设计了一些需要运用勾股定理相关知识解决的问题情境,并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的大部分错误,都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思考习惯.如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学生对问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认识比较模糊,未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只是生搬硬套地运用勾股定理.此外,教师还发现:学生缺乏善于总结的习惯,具体表现为: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解决与勾股定理相关的数学问题.
基于此,教师能够较为清晰地发现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能够进一步明确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方向.同时,通过了解、分析学生的习惯培养状况,教师也能够更深层次地发现自己在培养学生习惯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思考、探究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一些有效方法.
二、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
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及学生的发展需求,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让学生以更加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学习数学知识.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
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联系实际生活、利用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长方形的窗户、长方形的门、长方形的地砖、长方形的游泳池、菱形的中国结、菱形的衣架、正方形的田地、正方形魔方面”等.因为这些事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会特别高.如此,学生也會逐渐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习惯,以及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习惯等.
巧妙、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拉近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深度思考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同时,学生会学得更加扎实,学习效果也会得到较大幅度提升,课堂也会从低效走向高效.
(二)运用分层教学法
不同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课堂中,如果教师设计、组织、开展目标相同、内容相同、形式相同的教学活动,那么,通常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进而导致所有学生在课堂之中学不好、学不足.鉴于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进行分层教学.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这部分内容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教师分层设计、分层开展了一些教学活动.活动一:针对一些已经扎实、牢固掌握“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学生,教师组织他们参加了一些运用正比例函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活动.活动二:针对一些对“正比例函数概念”理解不透彻、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则设计、开展了一些绘制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教学活动,以及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梳理其中的正比例关系,并写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教学活动.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所设计的第一项活动,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拓展运用相关知识的需求,解决学生“吃不饱”的问题;教师设计的第二项活动,能够满足学困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需求,解决学困生“吃不好”的问题.这样的分层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学足学好.
(三)运用合作学习法
在课堂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为了着力提升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效益,教师应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自主结合为学习共同体,或让学生以“一帮一结对”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
以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学生进行了合理分组.之后,组织各小组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深入探究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对于基础知识厚实、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掌握、运用这些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但是,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无法准确理解这些判定方法.而通过合作学习,那些基础知识厚实、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指导、帮助这些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如此,学生之间因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学习效果差距就会逐步缩小,课堂教学目标也能够更为圆满的达成.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法能够增进生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让生生之间互帮互助,提升学习的效益.与此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都得到发展.
三、强化达标练习,提升练习效益
精讲多练是数学课堂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多练并不等同于机械重复式的练习,而是有选择、有层次、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练习.本着强化达标练习、提升练习效益的目的,教师应设计少而精的练习内容、采取多而趣的练习形式以及开展细而实的练习评价.
(一)练习内容少而精
课堂达标练习的内容在精,而不在多.过多的练习,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少而精的练习,既能够达到助力学生学以致用、夯基固本、拓展延伸目标的,也能够达到引领学生学足学好的目标.
以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锐角三角函数”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设计了一些旨在引领学生深度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概念,运用锐角三角函数概念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达标练习.在解决问题类达标练习中,教师也精心选择了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目.不仅如此,教师还严格控制了练习题目的数量、难度.同一类型、同一难度的题目,只有一道,让学生在准确解答某一道题目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梳理归纳解答此类型题目的模型,以此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以及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精而少的课堂达标练习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练得轻松、学得高效,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内,探究、梳理、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以精而少的课堂达标练习为抓手,可促进学生分析、对比、推理、歸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练习形式多而趣
同样的知识内容,往往会因为不同的练习形成而产生不同的练习效果.面对单一的、枯燥的练习形式,学生参加练习的积极性会明显降低.因此,教师应围绕练习内容设计多元且有趣的练习形式,以此增加课堂达标练习的趣味性,提升课堂达标练习的实效性.
“看图时的错觉”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部分内容.在课堂达标练习环节,教师采用了“观察、猜想、验证”的形式,组织学生感知、体会“看图时的各种错觉”.因为错觉的潜在作用,所以学生往往会认为两条原本相等的线段不相等,认为两条原本平行的线段不平行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产生运用各种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如用尺子测量两条线段,以此验证两条线段是否相等;或用尺子测量两条线段之间的距离,以此验证两条线段是否平行等.
在观察、猜想与验证过程中,学生亲历了看图时的错觉,对“看图时的错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因为课堂达标练习的形式比较多元、较为有趣,所以学生完成课堂达标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达标练习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更加显著.
(三)练习评价细而实
细致、真实的评价,能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达标练习.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在提升课堂达标练习效益方面的作用,教师应将评价标准融入达标练习题目要求之中,对学生完成课堂达标练习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而真实的评价.
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围绕课堂达标练习的目标,设计了评价标准,并将其融入题目要求之中.如:解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是否完整?步骤是否清晰?书写格式是否规范?答案是否准确……为了拓展评价视角,提升评价效益,教师可采取多元主体评价的形式,如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通过对学生在课堂达标练习中的实际表现进行细致且真实的评价,能够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助力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达标练习,使学生在达标练习中内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通过细致入微地诊断学生的实际学情,与时俱进地优化教学方法,以及适时适度地强化达标练习,能够较为显著的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能够确保学生在课堂之中学足学好.如此,学生的课余负担也就会明显减轻,“双减”政策就能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李贵平.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和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20):32-34.
[2]林美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华夏教师,2022(17):45-47.
[3]彭瑞娜.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2(0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