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

2023-11-02 08:38黎虹伶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530022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19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课赛融通

黎虹伶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530022)

新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旨在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职业教育法的目标相吻合。该模式将企业岗位核心技能与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赛事培训、行业证书认证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内涵解读

“岗课赛证”融通职业教育模式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落脚点,主攻方向是增强融合育人,核心依托是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旨在提升职业学校毕业人才的社会地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基于“双高考”的“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从“双高考”职教升学考试视角出发,探索实施路径。中职学校根据企业岗位标准深化专业课程改革,精准促进“岗课”融合;举办高水平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推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创新“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岗课赛证”相结合的四维评价模式;优化教材建设机制,打造融合“岗”“赛”“证”的新型融合专业课程,以满足中职学生升学要求。

二、“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对培养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人才的重要意义

1.“岗课赛证”融通教育目标与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教育目的相一致

“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旨在推进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课程的高质量发展,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标准制订教学计划。其重点在于培养岗位核心技能,核心依托是课程教学质量,标杆则是竞赛激励,评价方式涉及相关企业证书。这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此外,“岗课赛证”育人模式创造了融合“岗”“赛”“证”的新型专业课程,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学习目标聚焦于学生在接受教育后获得的实际能力,从而激励教师创新相应的教学模式。

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聚焦于培养从事民族音乐表演、传承和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岗课赛证融通”教育目标与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课程教育目标相吻合,即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民族音乐舞蹈市场需求为指引,以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图1 “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

2.“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促进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岗课赛证”融通教育将企业与学校联合起来,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根据市场工作需求来分析职业面向,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并开展相关赛事,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创新和学习乐趣。这一模式通过内容实现学科应用,注重探究技能和知识,建立在实践主义理论上,强调学习理解和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二是“岗课赛证”融通教育理念与“双高考”面试和笔试内容要求相融合,不断完善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做出最佳学习选择,并根据教学计划开展适合自身的自主学习之旅。这既有助于学生实现个人目标,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和职业技能。

三是“岗课赛证”融通教育理念通过内外结合、典型引领和外部牵引,激励更多中职生走上技能成才和技能报国之路,制订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以“双高考”考试内容和职业就业为依据,确定课程体系。在这个课程体系中,既充分体现升学和就业岗位的共性需求,又突出层次差异,侧重升学特点。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并不断适应新环境,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三、“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下培养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人才的有效实践

1.建立“双高考”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学生最终学习成果

“岗课赛证”融通教育的学习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育。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应重视建设“双高考”课程教学体系,以学科体系与能力指标之间的清晰对应为依据。能力指标通过民族音乐与舞蹈特定的专业技能课程支撑,每门专业技能课程都应有其相应的贡献点。建立完整的“双高考”教学体系对实现学生最终学习成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教学大纲,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构建。要建立以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运用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育系统,注重实习,使学生更好理解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的内涵。教师可以设计新的课程结构,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与任选课程”“行业实践与创新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五个层面。在以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为中心的基础上,加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双向联系,构建专业的“双高考”核心课程,以民族音乐与舞蹈综合应用能力为导向,打通不同课程间的壁垒,构建民族音乐与舞蹈集成实践平台,确立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图2 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课程体系

2.“岗课融通”,强化产教融合深度和校企合作水平

高质量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前景是学校培养应用型高等人才的重要支撑,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发展拓宽渠道。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具体学校的教育形式,可进行针对性项目提升。

例如,设置笔试、实训、总结等层次化的考察就业管理形式,从理论到实操进行综合性业务提升,帮助学生尽快了解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的从业要求和未来就职基础工作。

通过对企业市场进行调研,可以了解到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包括教育行业和艺术行业。同时,通过对往届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得知本专业主要从事群众文艺工作者、艺术培训工作者以及民族歌唱演员等岗位(如表1)。

表1 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对应职业岗位

在了解相关就职基础工作后,企业应为学校制定相应的人才需求规范。中职学校应坚持“工学结合、顶岗学习”的教育理念,根据企业提供的人才规范设定专业课程,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引入先进思想,调整专业结构,并共同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

此外,中职学校还应建立以“精品课程+校企协同实习”为架构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新体制,将实践教学内容调整为核心课程教学、技能课程实践、创新创业、毕业实习实训四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育。这样的体制能够推动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的培养能力目标实现,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3.以竞赛为切入点,加强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训练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教学理念,竞赛教学手段更加契合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根据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等总目标,将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个维度。强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水平。

为了让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拓宽专业领域,增强实际操作技能,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如校园歌手大赛、中国原生民歌大赛、十大歌手竞赛、民族音乐专业人才大赛等,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训练。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进程的理解。教师应根据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了解其专业能力缺陷和职业教育薄弱环节,适时调整培训计划和教学计划,实现“以赛促学”的目标。

通过学校、省级、国家三个层次的选拔和培训方式,创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竞赛支持和创业选拔机制,开展一系列优质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开展“1+X”证书制度下的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的“1+X”认证体系是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紧密结合的一种重要机制,可以有效推动校企在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师资培养和教材开发等领域展开有效协作。目前,学生可以获得众多证书,如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证书、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考级证书、中央音乐学院器乐考级证书等。

在“1+X”证书体制基础上,中职学校应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教师改革为根本,指导学生参加初、中、高级资格证书考试,建立“双师”职业教育系统;借助教科书教学改革,与行业内各企业单位合作,开发符合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活版教科书,并制订新教学大纲;以教学方法变革为突破口,以学生为核心,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培养以技能为导向的技术技能人才。

5.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首先,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结合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力量,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进行学生评估。同时,建立教育质量监管制度,由校督导、二级学院督导、系、学生等组成的教学质量监管小组全程监管专业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维度分析教学质量,及时反馈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将学生评教和同学评议纳入教师考核体系。

其次,还应完善学生实习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监督实习过程。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确定培养目标是否实现。同时,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并吸纳实习单位等多方考核意见,建立“岗课赛证”融通教学评价体系,从学生学习情况、师生座谈会、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竞赛表现以及学生取得的证书等多方面评估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

最后,通过对社会需求、校外评价、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评价等指标的收集,综合考核学生技能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6.建立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确保学生最终学习成果

“岗课赛证”融通教学的终极目标是确保每位学生都取得最终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学习进程应为阶梯式递进过程,明确每一年课程任务,确保学生取得最终成绩。根据职业资格证书规定,民族音乐与舞蹈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呈现不断完善的“双循环”格局。外循环主要以市场宏观需求为基础,构建定期的学生学情反馈跟踪和社会评价体系,实时掌握市场行业对民族音乐与舞蹈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与企业进行沟通,从多角度分析,整合评价信息,为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内循环以中职学校评价为基础,按照学校的目标、教育思想和教育对象进行持续改进方案。在专业和学院层面,建立对教师的教育质量和课程体系的内部监管和定期评估制度,建立学校、专业层次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对教学行为的调整和改进,提高学生学习成果的水平。

四、结语

“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将企业的工作岗位、职业技能认证标准、技能竞赛及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

中职学校应意识到其重要意义,将其与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课程相结合,强化产教融合深度和校企合作水平,以竞赛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知识技能训练,开展“1+X”证书制度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课赛融通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