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梅
(惠州开放大学, 广东 惠州 516001)
教育是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经济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育才功能不断加强, 育人功能却逐渐被削弱。 为了引导高等教育尽快回归本位,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强化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
2014 年上海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率先开启了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 成为我国最先实施课程思政的地区。 2016 年 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1]在2019 年 3 月的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0 年, 国家陆续下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和《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 等文件, 明确了高校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 在此背景下, “课程思政” 应运而生, 思政教育从几门思政课扩展到所有课程, 渗透到所有课堂, 充分体现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
开放教育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一直单纯依靠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两三门思政理论课程, 不受重视, 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有限。 “课程思政” 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要求, 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模式, 开放教育工作者应予以高度关注。
开放教育的学生是成人, 学生报读时主要考虑的是就业问题, 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没有太明确的取向。 许多学生把“关注点” 放在专业技能上,不太清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也不太关心时事政治, 不太关心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全球一体化, 网络和社交媒体难免会充斥各种西方思想, 使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偏离或缺失。 这些问题的解决, 仅靠几门思政课是非常困难的。 “课程思政” 要求各门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进行价值引领, 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2019 年香港发生暴乱, 港独分子欺骗、挑唆香港青年学生与香港特区政府、警察对峙、对立。 为什么会发生暴乱呢? 究其原因就是在香港回归后, 忽视了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司马光在 《资治通鉴》 里写道: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 ” 企业选拔录用人才时也遵循“有德有才, 破格重用; 有德无才, 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 限制录用; 无徳无才, 坚决不用” 的原则[2]。教师传授给学生的, 不只是专业知识, 更有职业素养、道德情怀、社会责任, 才能使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更高。 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才无德” 就会是“危险品”, 不被社会接纳。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技术过硬, 还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 增强社会责任感, 具有担当精神, 这些都是企业看重的素质。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开放教育改革的趋势。 要求开放教育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发展脉络, 培育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在此背景下, 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强化思想引领, 推进职业道德养成和社会责任感培育, 在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意向引导、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助力推进应用型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是成人, 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 文化背景、生活经验、思想观念等存在差异。 开放教育思政教育需要更加广泛的文化包容性。 成人学生三观基本定型 , 有别于普通高校全日制在读学生。 成人学生的功利思想比较突出, 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获得文凭、改善就业条件, 对一些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比较关注。 成人学生面临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和矛盾, 希望简化学习过程, 对政治理论学习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认为思政理论课都是空洞的说教, 脱离实际, 没有意义, 使思政教育很难实施。 如果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 润物细无声, 不会显得生硬刻板, 不会令学生排斥反感,学生通过对专业技能的学习, 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就完成了思政教育的教学迁移和接纳。
会计是一个特殊的职业, 工作中涉及大量的经济价值判断。 知识、欲望、阅历等因素会对人的认知施加影响, 进一步影响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正确职业判断[4]。 因此, 会计从业者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遵循会计准则, 恪守职业操守, 廉洁自律。 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 有助于学生在从业过程中做出正确的会计估计和价值判断。 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 不仅要为企业出谋划策、开源节流、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而且要不谋私利。 课程思政促使我们开放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知识、能力, 还要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坚持原则。 客观公正及奉献社会的职业素养、道德情怀、社会责任, 会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更高。
全日制普通高校教学, 以面授为主, 师生面对面接触的机会较多。 开放教育是远程混合式教学,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 同步进行, 师生在教学空间上的关系相对普通高校来说比较疏离。 但网络教学、网上形考、线上讨论等教学方式相比全日制高等教育更有灵活性, 可以随时进行, 更能够适应学生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思政教育需要开放大学的教师扮演更多的导学角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和互动, 使学生自主有序学习而不是自由无序学习。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泰戈尔也曾说,鹅卵石的日臻完美, 不是因为锤子的敲击, 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 开放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成人, 三观基本形成, 直接生硬的思政教育, 学生难免会排斥反感。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可以从亲和力角度切入。
思政案例不需要高大上, 日常事更接地气, 有亲和力。 “思想孕育于实践, 教育升华于实践”,思政案例一定要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脱离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陌生和疏远, 会大大削弱学生的期待和喜爱。 例如: 在讲解折旧这节课时,教师启发学生, 折旧不仅仅存在于企业的固定资产上, 我们的人生也存在折旧问题。 父母抚育儿女的过程中逐渐老去, 把青春转移到儿女的身上, 就是人生折旧的体现。 鼓励学生掌握会计这门一技之长, 将来立足社会, 让父母少操心, 这是一种爱父母的表现。 能够爱父母、自强自立的人一定是有责任心的人、有孝心的人。 融入情感元素, 赋予真情实感, 将“折旧” 知识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有机融合, 激发学生感恩之情, 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化成责任之感, 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感化作用, 比空谈奉献社会, 更有说服力。
思政案例可以引用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身边事, 真实可信, 使课堂更加生动, 引起学生共鸣。 例如: 华为在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全球领先,已经远远超越了西方科技发达国家。 2018 年12 月6 日, 美国为了遏制华为发展, 施压加拿大拘禁华为的首席财务官(CFO) 孟晚舟。 2021 年9 月24日, 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 孟晚舟以不认罪的方式获释, 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 回到祖国怀抱。 孟晚舟在这起突发的政治迫害事件中, 展现不卑不亢的民族气节。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在将来的会计职业生涯中, 也有可能面对大是大非, 在利益诱惑或者威逼面前都不应该迷失民族大义、家国情怀。
思政案例利用财经新闻事件、新素材体现世事国情的变化, 发生在当下, 又和专业相关, 让学生更加感兴趣, 增加亲和力。 2023 年3 月国际知名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在华融央企审计中出现严重问题, 没有透过财报数据洞察华融巨亏的经济风险实质, 被财政部处以罚款2.1 亿元人民币, 数额巨大, 史无前例。 诚实守信是会计师职业道德中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没有诚信作为基石,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公允性就难以保证。 教师利用新闻事件, 引领学生形成诚信观念和道德自我约束力, 遵纪守法。 对于独立客观、责任在肩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来说, 审计报告不是一对一的商品买卖, 不能因为某一方付了钱, 就投其所好, 迎合其潜在意图, 否则结果会冲击社会经济的安全稳定, 影响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 阻碍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教育学生在会计职业工作中保持维护公众利益的社会责任感, 求真务实、知行合一, 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和经济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能够培养人、教化人, 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血脉, 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通过对“立信会计” 品牌创始人、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的创业史; 我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创办者谢霖先生的奋斗史; 会计泰斗、会计教育家葛家澍教授90 岁高龄仍然为学生上课; 著名会计史学家郭道扬教授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 历时8 年完成巨作《中国会计通史》 等会计名人的介绍[3], 以“榜样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岗敬业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案例教学是课程思政最生动、最具生命力的载体之一, 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就传递了什么样的专业知识, 采取什么样的视角对案例进行解读就传递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会计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法需要结合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梳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确定思政教育目标, 通过合理的教学凝练和设计, 利用案例“穿针引线” 使会计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水乳交融, 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下面以开放教育会计课程为例进行案例教学探究, 为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做参考。
基础会计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思政尤为重要。 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第一门课程中开好局, 方能为其他专业课程知识、技能、思政教学打下基础。
1. 会计起源
开放大学的基础会计教材在介绍现代会计起源时, 总是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现代商业文明为起点, 导致学生误以为会计的起源地是意大利。 事实上, 全球的不同文明, 只要有商业活动, 就必然内生会计制度与文明。 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官厅会计” 制度, 专门核算周王朝的财赋收支, 乃至官吏业绩考核。 明末清初出现的“三脚账” “龙门账” 就是现在复式记账的初级形态。 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内生会计文明的发展史, 破除会计文明西方起源说。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会计文化、会计理论、会计制度、会计道路, 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增强民族自豪感。
2. 会计要素
利用会计要素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对于家庭、社会、国家的意义。 提出案例: 对于父母、社会、国家而言, 同学们属于什么要素? 有的认为自己是资产, 因为父母叫自己“宝贝”; 有的认为自己是负债, 因为父母有时会抱怨“上辈子我欠你的”;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所有者权益,因为父母说在给自己“打工”; 还有学生认为自己是一种费用, 即经济利益流出。 学生的回答都有一定道理, 教师顺势引导: 努力学习掌握会计这门专业技能, 服务社会, 未来可期, 就成为优质资产了。 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采用一些更具亲和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生动有趣地融入会计知识的学习。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一门承上启下专业核心课, 可以通过科大讯飞案例进行思政教学。 科大讯飞是一家近年来在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迅速崛起的高科技龙头企业, 产业链布局教育领域、智慧城市、政法业务、智慧医疗等。 科大讯飞之所以能成为行业翘楚乃至世界企业的佼佼者, 首先是因为该企业深耕研发和创新, 研发支出大部分资本化为无形资产, 在核心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其次在中美贸易摩擦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中, 企业依托祖国强大的实力, 建立以国产供应链为主的非美供应链体系; 再次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政府研发补助为企业提供了现金保障。 通过对科大讯飞案例学习, 引导学生了解研发费用和资本化的会计专业知识, 认识企业不断研发创新才能长远发展。 个人的成功也往往离不开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奋斗,只有经过自身投入长期的“研发费用”, 才能转化成为属于自己的“无形资产”, 创造自身价值。 当今社会“挣快钱” “赚流量” 等短视行为正冲击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 使他们在本应该认真学习的阶段心浮气躁。 因此, 在课程中有机地融入树立远大理想、注重长期学习积累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引导学生领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祖国母亲这一坚实后盾的支持,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有爱国情怀。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一门专业骨干课。 存货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国家储备粮案件” 进行思政教学。 国家储备粮体系大案、要案偶有发生。 这些贪腐案件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储备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 一直强调“粮食安全” 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 储备粮监管内控体系的完善就非常重要。 在各种监管措施中, 粮食质量和数量的盘点又是重中之重。 无论是在采购、销售过程中的贪腐还是粮食保管过程中的贪腐, 只要采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点相结合的方法, 迟早会被发现。 不仅要关注存货数量, 也要关注存货质量; 应当形成定期盘点和巡视制度, 将贪腐扼杀在萌芽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抵制职场诱惑, 坚定法律底线, 把遵纪守法的思政元素融入会计学习和工作。
税务会计是会计专业体系重要的课程之一。 会计教学中会涉及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印花税、消费税等。 税收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为公共医疗、教育、科技、国防、基础设施等提供资金保障。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 我国实施全民免费接种疫苗, 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人民实实在在地得到幸福。 引导学生感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 提高对纳税的认同。强调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接着结合时政新闻指出一些新兴行业如网络直播不能成为税收灰色地带。 2021 年税务部门依法对网红主播、明星的税收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让明星和网红们承担与其高收入匹配的社会责任。 通过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当下的案例,引导学生遵纪守法, 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和法治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审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对于保证企业的财务合规和防范经济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审计技术一直在不断推进, 从手工操作到电子化工具, 再到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漏洞, 并提出解决方案,使审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通过讲述审计技术的发展历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创新是审计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审计方法可能会被明天更先进的方法取代,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5],告诫学生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由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以便适应工作。 人工智能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 也会带来一些伦理道德问题。 例如, 如何平衡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与审计师的审计职责和专业判断; 如何避免通过人工智能伪造数据或使用不适当的算法恶意操纵财务报告; 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个人数据, 因此, 需要确保这些数据受到适当的隐私保护。 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教育学生敬畏法律、遵纪守法、珍惜声誉、不为名利所累。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的最后环节。 学生在职学习, 受工作家庭各种事务干扰, 很难静下心写论文。 出于功利目的, 不少学生花钱买论文; 许多高校教师、校长甚至还有院士卷入学术腐败、项目造假、论文抄袭事件, 违反学术道德, 导致学术失信, 严重影响职业生涯和声誉。在论文指导过程中, 这些案例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警示案例。 教师应该对学生加强诚信、创新、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教育, 培养学生学术诚信和遵守学术规范意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有部分学生开始使用ChatGPT 等工具辅助完成毕业论文撰写,也会出现一些新问题, 例如: 数据的可靠性和合法性、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 更加需要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
“课程思政” 思政是灵魂、专业知识是载体,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如图1 所示。暗线“立德” 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明线“树人” 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分析能力等, 案例是催化剂。 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认识、在教学中结合专业精心挖掘思政元素与提炼案例, 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 把爱国、诚信、敬业、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在知识、情感、价值取向上引发学生共鸣。
图1 协同育人方式
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 把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 如图2 所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案例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图片、音频、视频、新闻、影视作品、微课、文献资料等, 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让课程思政教育“入耳” “入眼”“入脑” “入心”。 学生可以基于教师给出的案例进行阅览、调查、思辨、讨论和分析, 建立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 开放大学具有体系办学的优势, 教学资源体系共享, 可以组建体系会计教学团队, 编写思政案例集, 共建共享。
图2 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图3 会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考察理论掌握情况,产生应试思维, 学生往往被动参与和抗拒学习。传统的学习评价主体也以教师为主, 比较单一,没有考虑学生互评和监督。 恰当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激发学习热情, 促使学生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而更加重视思政学习。 应建立合理的多维度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等,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 考核内容在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增加思政内容。 考核指标多元化包括: 视频学习、作业、心得体会、互动参与、在线讨论、章节自测、考勤签到、过程性形考、终结性形考、学习时长等。 评价方式由过程性和终结性两种方式结合,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态度保持持续关注, 并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加以鞭策和鼓励, 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和主动参与。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监督者。 但不少开放教育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意识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识不强,只是停留在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层面上, 缺乏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意识, 没有深入探究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没有收集积累案例和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忽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开放教育的学生是成人, 三观基本形成, 可塑性较弱,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要收集案例、筛选整理和课程知识点相关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 巧妙切入, 才能把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职业素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内化于学生心中, 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传授知识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思政的教学“功夫”, 是需要一定教学能力才能实现的。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待加强和提升, 要加强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学习, 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课程思政理念的把握能力、目标设计能力、案例收集和融合能力、思政方式方法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个人的能力和时间精力是有限的, 依托团队的力量可以事半功倍, 俗话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 思政教学改革的成功和持续推进, 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其他教师的配合。 缺乏团队协同支持可能会导致教师交流和合作不够。 教师孤立无援地开展课程思政, 缺乏团队力量的支持, 缺乏集体智慧, 无法充分利用不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无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考核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 目前开放教育课程考核内容比较单一, 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考核, 缺乏思政方面的考核。 如何考核就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应该变化, 体现在过程性考核或者终结性考核。 过程性评价也多是依据教师对学生的主观印象。
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往往侧重于教学工作量、课题成果、学术论文、专利等。 这些指标可以量化考核, 但是对思政教学质量很难量化考核, 缺乏评价标准, 不能简单地用应试教育的方法考评。建立配套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是推动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的职责首先是灵魂塑造其次才是知识传播。 课程思政改革首先要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 教师要加强政治修养, 提高政治站位,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信仰。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这句名言阐释了教育的哲理。 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成为老师, 行为端正的人才能成为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认真负责的态度、厚重的人文素养, 言行一致, 德才兼备, 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可以通过名师讲座、教研并行、校本培训、团建培训、听课交流、以赛促教等方式促进教师提高思政教学能力。 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利用好禹瑞、广东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等,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智慧教学, 加强师生互动, 让思政教育更有生机与活力。
全球一体化, 网络和社交媒体难免会充斥各种西方思想, 使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偏离或缺失。 开放教育教师要加强人文素养修炼, 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树立民族自信, 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理想。 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形成坚实的人文基础。 学校应创造条件、提供途径, 多渠道帮助教师成长, 提高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开放教育许多课程都有教学讨论, 并且由任课教师命题和计分。 这就为思政考核留下可以操作的空间。 任课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讨论内容, 把家国情怀、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友善等思政元素融入考核。 这不仅能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 也能反映学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 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考量评价。
国家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的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轨迹都有记录。 思政教学可借助学习平台后方的大数据, 记录、客观精准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教学是学校的工作重心, 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开放大学体系内组建教学团队, 老中青教师搭配, 打破专业壁垒, 可以由思政课程教师、课程专业教师、信息技术人员、班主任等跨专业组合。 团队协同可以促进教师交流和合作, 加深对思政育人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 团队协同还可以让不同领域的教师共同思考教学问题, 形成集体智慧, 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学校应该着力培养有合作意识, 能够密切合作, 愿意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的教师队伍。 教学团队中教师业务能力可以互补, 年龄有梯度, 老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 引领青年教师更快成长, 青年教师加入也会使教学改革更有活力。 团队教师群策群力共同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切入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
要建立多方位的评价机制, 实现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考评。 建立责任明确的督导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领导评价。 多角度评价可以让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减少单一评价的片面性。 科学进行教学评价才能真实反馈教学效果, 才能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师参与思政教改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制订科学的激励机制, 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 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奖励等方面体现, 给予表彰奖励。
思政育人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可厚望于某章节、某个知识点, 只有持之以恒、长期熏陶、不断探索才能收到效果。 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证明, 以专业知识为载体, 融入思政德育的内容, 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职业素养等, 也能为专业知识注入新的意义与活力,助推专业教学更上一层楼[6]。 本文以会计专业课程为载体, 探讨了思政案例的设计和思政元素的挖掘, 希望给开放教育的教学提供一些启发, 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