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加大碳减排力度,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碳审计对于企业实现碳减排目标、提高绿色竞争力、获得碳减排认证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究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问题与对策。通过分析现阶段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碳审计制度和准则有待完善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碳审计质量制度及准则等策略。以期提升碳审计的质量及效率,为推动碳减排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低碳经济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5.006
[中图分类号]F23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5-0024-04
0 引 言
严控碳排放增长是我国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碳审计是指对企业或机构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核实、计量和审核的过程,在碳排放及碳交易市场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当前,随着碳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碳减排需求的不断增加,碳审计面临着一系列的质量保障问题,探究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问题与对策极为重要。本文分析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碳审计制度与准则、构建碳审计主体协同机制、加强大数据技术在碳审计中的应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建立稳健的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促进碳审计的作用在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
1 现阶段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碳审计制度和准则有待完善
完善碳审计制度和准则是加强碳审计质量保障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当前,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碳审计制度和准则建设有待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缺乏统一的碳审计标准和准则:各地的碳市场和碳交易平台都存在各自的碳排放计量方法和碳审计准则,标准和准则不统一。在不同的碳市场和碳交易平台之间进行交易时,存在不同的碳排放计量和核查标准,难以保证碳交易的可比性和可信度。第二,缺乏统一的碳审计监管制度。缺乏统一监管制度的情况下,碳审计机构可能会根据自身判断和估计获取数据,这样会面临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的问题,极易导致碳审计质量参差不齐。此外,碳市场和碳交易平台的监管也存在着跨国界、跨行业的复杂性,难以保证碳交易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1.2 碳审计主体协同机制尚待建设
碳审计是指对企业或机构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核实、计量和审核的过程,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碳交易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2]。缺乏健全的碳审计主体协同机制是加强碳审计质量保障面临的困境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碳审计主体间缺乏合作,主体之间责任划分不清。碳审计涉及的主体包括碳审计机构、被审计企业和监管机构等。碳审计过程中,各个主体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相互合作,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但现实中,受各方利益诉求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碳审计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碳审计主体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清,导致在出现问题时无法追究责任,碳审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第二,碳审计主体之间信息共享不足。碳审计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而此类数据和信息涉及各方的商业机密和隐私。碳审计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致使信息共享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影响了碳审计的质量。
1.3 碳审计的技术方法较为滞后
要保障碳审计质量,必须加强碳审计技术方法的研究和发展,提高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现阶段,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碳审计的技术方法较为滞后。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较为简单。目前碳审计的数据处理技术和工具的应用较为有限,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有限,主要依赖企业提供的数据,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难以满足碳审计的需求。第二,碳排放权核算和交易技术有待提高。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依赖企业自主申报和交易,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技术支持。同时,碳排放清单核算方法主要基于企业自我申报和抽样调查,缺乏针对性和精准性。缺乏技术支撑的核算方法难以实现对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产业的碳排放特点进行充分了解,难以量化和核算企业的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和交易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1.4 碳审计主体的业务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碳市场的快速发展,碳审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可。然而,碳审计主体的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对加强碳審计质量保障造成了一定阻碍,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升。碳审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如环境科学、化学、物理、统计学、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碳市场的新兴性和碳审计的专业性,许多碳审计主体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保证碳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二,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有待提升。碳审计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排放数据、能源数据、环境数据等。部分碳审计主体缺乏相关技术和设备操作能力,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处理。第三,实践经验不足。由于碳市场的新兴性和碳审计的专业性,许多碳审计主体缺乏实践经验和案例积累,无法针对特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有效的审计,影响碳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推动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策略
2.1 完善碳审计质量制度及准则
随着碳市场的逐步成熟和碳交易的增多,对碳审计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须从完善碳审计质量制度和准则两方面,推动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1)完善碳审计质量制度。在推动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完善碳审计质量制度是关键的一步。具体做法包括:第一,建立审计机构的准入制度。建立审计机构的准入制度是保障碳审计质量的前提。要求碳审计机构必须符合一定的资质要求,例如具有国家认证的资格、拥有一定数量的注册会计师等。第二,建立资质申请制度。审计机构提交申请资料后,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核查其是否符合准入标准的要求。申请资料应包括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资质、专业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第三,建立评估机制。评估内容包括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技术水平、诚信度等方面。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审计机构,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直至撤销准入资格。第四,建立碳审计结果监管制度。监管机制包括对碳审计机构的资质认证和评估、对碳审计结果的抽样检查和监督、对不合规行为的处罚等,以确保碳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制定碳审计准则也是保障碳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制定要点如下:第一,碳审计准则的制定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符合国际惯例和行业标准,如《企业碳排放核查指南》《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技术规范》《ISO 14064》《GHG Protocol》等,以保证与国际接轨。第二,制定碳审计准则。碳审计标准应涵盖碳排放量的计量、数据收集和处理、质量控制和报告编制等方面的内容。不同行业的碳排放特点不同,制定碳审计准则应该考虑到各行业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第三,制定碳审计准入标准。审计机构准入标准应包括机构的专业能力、行业经验、服务质量、人员素质等方面,确保审计机构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碳审计服务,根据准入标准,明确审计机构需要满足的各项条件,包括组织架构、人员素质、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保险等方面,确保审计机构的准入符合法规和规范。第四,建立碳审计数据收集准则。碳审计的质量取决于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制定碳审计准则应考虑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可比性,以及数据的来源和披露。第五,建立碳审计报告编制准则。碳审计报告编制准则包括报告内容、格式、单位、
范围、时间和数据质量等要素。此外,需要不断对碳审计准则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形势下低碳发展的需求和要求,保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企业和社会实现低碳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2.2 构建碳审计主体协同机制
碳审计主体包括碳审计机构、碳交易平台、碳咨询机构和碳金融机构等。构建碳审计主体协同机制可以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明确各主体在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角色和职责,确保各方协同作用的充分发挥,提高碳排放的管理水平和减排效率。构建碳审计主体协同机制的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明确参与碳审计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这些主体在碳排放管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参与范围及参与方式。第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是构建碳审计主体协同机制的关键环节。各主体应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政府部门可以提供碳排放政策和法规的最新信息,企业可以提供自身的碳排放数据,专业机构可以提供碳排放评估和监测的技术支持,社会组织可以提供环保监督和公众监督等方面的支持。第三,建立标准和规范是构建碳审计主体协同机制的基础。各主体应当参考国际标准和国内法规,制定碳排放数据的统一计量和评估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应当建立碳排放数据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碳排放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第四,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监督和反馈机制是构建碳审计主体协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主体应当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碳排放数据的错误和不实,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政府部门应当建立碳排放监管机制,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监督和管理。社会组织和公众应当积极参与碳排放监督和反馈,加强公众监督和社會监督的力度。
通过建立碳审计主体协同机制,促进各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加强碳审计质量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3 加强大数据技术在碳审计中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碳审计中可以提高碳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促进碳审计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建设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数据技术在碳审计中的应用。
第一,应用大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碳审计机构更快速、准确地采集、处理大量的碳排放数据。建立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是确保碳审计结果真实可靠的关键。采用大数据技术辅助碳审计机构在数据的抓取、清洗、处理、存储等方面实现自动化、标准化,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第二,应用大数据进行碳排放量计算。碳审计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计算企业的碳排放量。应用大数据技术帮助企业更加精准地计算碳排放量,减少误差,降低核算成本。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碳排放预测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的碳排放情况,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估算碳排放量。第三,应用大数据实现数据可视化,获取碳足迹。大数据技术可以将碳排放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帮助碳审计机构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的碳排放情况。通过对碳排放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更加清晰地显示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帮助企业和碳审计机构更好地管理碳排放。第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建立碳排放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共享和交流,促进碳审计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进步。
2.4 加强碳审计业务培训,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
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是加强碳审计质量保障的基础,加强碳审计业务培训,培养具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极为重要。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碳审计专业知识培训。建设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需要碳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碳审计专业知识,包括碳排放量计算方法、碳足迹评估、碳减排技术、碳交易等方面的知识。因此,碳审计机构需要为审计人员提供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培训,并设定考核方式,制定考核标准,通过证书等方式对其进行评价与认证。第二,审计技能培训。审计技能是评价碳排放情况的核心能力。因此,碳审计机构需要为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流程、调查技能、报告编写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活动。通过实践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第三,碳交易知识培训。碳交易是碳审计的重要领域之一,从事碳交易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和金融知识。碳审计机构应为审计人员提供有关碳市场和碳交易的知识培训,使其了解碳市场的基本情况,掌握碳交易的基本规则,提高碳交易的操作技能。第四,技术应用培训。随着技术的发展,碳审计机构需要掌握一些技术工具和软件的应用方法,如数据处理工具、可视化工具等,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碳审计机构需要为审计人员提供有关技术应用的培训,使其掌握碳审计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第五,跨学科知识培训。碳审计需要跨多个学科领域,如环境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因此,碳审计机构应该为审计人员提供跨学科知识培训,帮助其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提升,建立复合型碳审计人才团队,提高企业环境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保障碳审计业务的质量和公正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稳健的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对推动碳减排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有关部门应坚持通过构建碳审计主体协同机制、加强大数据技术在碳审计中的应用、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等方式提升碳审计的质量,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保障。随着碳排放问题的持续加剧,须不断探索加强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方昌健,张璐,赵琛,等.我国碳审计的发展现状及技术路径分析[J].审计观察,2022(9):20-23.
[2]陈泉.“双碳”背景下我国碳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大陆桥视野,2023(2):45-47.
[收稿日期]2023-01-22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 2023 年度立项课题“‘强省会战略背景下碳审计质量保障体系研究”(XSP2023GLC073);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三高四新战略下碳审计制度构建研究”(21C1365)。
[作者简介]陈东升(1981— ),男,湖南长沙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碳审计和高职会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