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旋后牵引手法复位小夹板前臂旋后位外固定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尺桡骨中段双骨折

2023-11-01 08:44:00曹谦成勇峰潘晓曹慎杨韵琴
中医正骨 2023年9期
关键词:成角夹板前臂

曹谦,成勇峰,潘晓,曹慎,杨韵琴

(1.湘潭市中医医院,湖南 湘潭 411100;2.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 湘潭 411100)

尺桡骨中段双骨折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1-2],大多由间接暴力所致。由于前臂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易发生骨折端重叠、旋转、成角或侧方移位,故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术后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及感染、骨坏死等并发症的概率较高;而近年来采用较多的弹性髓内针内固定[4-8],虽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依然存在麻醉意外、感染、针尾激惹、骨折延迟愈合等风险。非手术治疗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方法不一[9-13],由于骨折移位情况复杂,各种方法的疗效并不一致。为探索更好的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治疗方法,2015年2月至2022年12月,我们采用杨氏旋后牵引手法复位小夹板前臂旋后位外固定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者172例,并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72例患者,均为湘潭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男104例,女68例;年龄1~16岁,中位数7.5岁。骨折端均有移位,前后移位39例,移位>1/2者31例;侧方移位38例,移位>1/2者34例;前后方或侧方成角移位49例,成角7°~78°,中位数38°;旋转移位合并前后方、侧方移位46例,移位均>1/2。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重物砸伤7例,平地滑倒伤157例,高处坠落伤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0.5 h至3 d,中位数4 h。

2 方 法

2.1 夹板制作治疗前根据患肢周径和长度预制夹板。掌侧及背侧夹板宽度约为患肢周径的1/4,尺桡侧夹板宽度约为患肢周径的1/6;掌侧夹板长度自肘横纹至腕横纹,背侧夹板长度自尺骨鹰嘴至腕横纹处,桡尺侧夹板与背侧夹板等长。另制备1个直角托板,上臂部至上臂中上段,前臂部至手背掌指关节处。准备方形棉垫2个。见图1。

图1 尺桡骨中段双骨折固定用夹板

2.2 骨折复位固定采用杨氏旋后牵引法手法复位骨折。患者取坐位,患侧肩膀自然下垂,一助手双手把住患肢上臂远端。术者一手端住患肢前臂,一手握住腕部,轻柔地将患肢摆放至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后90°位[图2(1)],然后与助手同时沿前臂纵轴方向缓慢持续牵引患肢[图2(2)],在维持牵引的状态下于掌背侧对向挤压骨折端纠正整体力线[图2(3)],复位即告完成。骨折端外敷蜜带(用煮沸的蜂蜜浸泡绷带制成)后用绷带包裹,然后在骨折端的掌背侧分别放置一个方形棉垫[图2(4)],并注意保护肘腕关节处。先放置掌背侧夹板,再放置桡尺侧夹板,扎带捆扎固定[图2(5)],捆扎松紧度以扎带结头提起后上下移动距离在1 cm左右为宜。最后用直角托板固定患肢于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后90°位[图2(6)]。

图2 尺桡骨中段双骨折复位固定方法

2.3 骨折复位固定后处理复位固定完成后检查患肢远端的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患肢掌指功能锻炼(每天不少于200次)。固定1个月后拆除直角托板,开始在前臂夹板的保护下进行患侧肘腕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及前臂的旋转功能锻炼;固定6~8周后,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拆除前臂夹板并继续进行肘腕关节及前臂功能锻炼。

2.4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前臂外观和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据Anderson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分级标准[14]评价疗效:优,骨折愈合,肘或腕屈伸活动范围丢失<10%,前臂旋转功能丢失<25%;良,骨折愈合,肘或腕屈伸活动范围丢失<20%,前臂旋转功能丢失<50%;可,骨折愈合,肘或腕屈伸活动范围丢失>30%,前臂旋转功能丢失>50%;差,骨折不愈合。

3 结 果

本组172例患者,失访2例,17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中位数6.5个月。170例随访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6~56 d,中位数 46 d;复位固定后,28例骨折达到解剖复位,27例骨折前后移位残留>1/2,30例侧方移位残留>1/2,43例侧方成角残留(成角5°~20°,中位数11°),42例前后及侧方移位残留均>1/2。5例患者出现压疮,经局部换药处理疮面愈合。复位固定后3个月,患肢外观均无明显异常,依据上述标准评价疗效,170例患者优142例、良23例、可5例。典型病例图片见图3、图4。

图3 左侧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杨氏旋后牵引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前臂旋后位外固定治疗前后图片

4 讨 论

杨氏骨伤科为湖南省六大骨伤流派之一,学术思想鲜明。杨氏旋后牵引法是杨氏骨伤科几代传承人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治疗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有效方法[15]。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骨骼的塑形能力较强[16],故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尺桡骨中段双骨折不必强求骨折解剖复位。杨氏旋后牵引法复位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重点在于纠正前臂整体力线,复位时将前臂旋后可纠正骨折的旋转移位,牵引可纠正短缩和侧方成角移位以及大部分前后方成角移位,最后通过挤压可以纠正残留的成角移位,且挤压手法有分骨作用可纠正侧方移位。本组病例中复位固定后大部分骨折未达到解剖复位,但无论骨折残留前后、侧方还是成角移位,骨折均愈合并获得了接近解剖形态的塑形,患肢外观均无明显异常且前臂旋转功能未受到大的影响。前臂旋前肌群的肌力明显强于旋后肌群,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多为旋后障碍,且前臂旋前障碍主要为骨间膜挛缩所致[17],大多可通过功能锻炼恢复。故骨折复位后我们将前臂用小夹板固定于旋后位,以利于前臂旋后功能的恢复。

杨氏旋后牵引手法复位小夹板前臂旋后位外固定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有创伤小、操作简便、临床医师容易掌握的优点。但由于该方法不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甚至复位固定后由于肌肉的牵拉尺骨断端会向桡侧成角、移位,故治疗前须与患者及家属深入沟通、充分告知,可向其展示成功病例的完整塑形过程,以取得其理解,增强其信心。

本组患者治疗结果表明,杨氏旋后牵引手法复位小夹板前臂旋后位外固定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前臂外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成角夹板前臂
专利名称:一种钼丝夹持电磁退火炉
中国钼业(2024年1期)2024-03-13 02:45:26
基于DFAD-FBS的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设计
包装工程(2023年24期)2023-12-27 09:17:36
例说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或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方法
肩关节、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
成角近段旋磨对严重钙化成角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价值
错在哪里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