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晓红
[摘 要]物流企业通过采用渐进式的、逐步发展的透明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打造多层次“看得见”的管理环境,快速整合资源、对市场作出响应,以实现更高效率、更高效益的发展,并获得更强竞争力。基于此,文章从管理基础及市场需求出发,着力开展“点线面”三结合的透明物流管理实践与创新,即物理节点数据透明、业务流程数据透明、风险管控数据透明,以供参考。
[关键词]透明信息化;物流管理;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6.037
[中图分类号]F259.2;TP39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6-0115-04
0 引 言
物流领域信息不对称,对物流经营服务手段、运作方式、组织形式的创新和发展,以及物流过程的各种决策活动都会产生较大影响。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日趋多元化,客户对物流运输效率、时间成本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整合、优化物流信息需要采集系统的支持,为收集与分析数据信息提供保障[1]。从管理基础及市场需求出发,建立一个新的、高效、快速的物流信息采集系统,理顺供应链管理流程,将货主、运输公司、承运商和司机无缝互联,形成一个基于核心流程、平衡、多赢的现代物流服务网,实现货物在途可视化及运输全程可控,这样才能给客户带来全新的管理体验,为内部运营管理、参与外部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1 “点线面”三结合透明数据管理
透明化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建立系统的行为逻辑和规范,使物流过程更加高效,物流企业的运作更加合理,优化物流产业的资源配置。透明化要求信息真实得到反映,并且是实时的[2]。通过物流要素的透明、业务网络的透明、资源分布的透明,以数据为基础提升单据流程效率和业务链条协同能力,以最低的成本输出服务,发挥资源配置的最大作用。基于此,公司提出了“点线面”三结合透明信息化管理目标:物理节点数据透明、业务流程数据透明、风险管控数据透明(见表1)。
把透明数据管理分为3个层次,通过渐进式的、逐步发展的方式,实现物流转型发展。通过立足于人、车、货的位置信息、状态信息,满足用户最基本的体验需求;通过单据流转透明、业务流程透明、业务网络透明,提升客户的物流服务体验;通过风险透明、安全管控透明,提升客戶的信任度,满足差异化服务需求。
2 物理节点数据透明
数据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也是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明显区别。企业首先要建立数据的标准与规范,科学进行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实现“有数据”,然后“用数据”。
2.1 物理节点数据透明的内涵
物流业是天然的数据制造业,如地理位置、时间、重量、尺寸、客户、设备、车型等随着货物的流动所产生的数据,以及道路、气候、环境等外部关联数据,构成了企业的数据池。物流数据管理的第一步即是通过物理数据节点透明实现企业内外部可视化,使各物理节点“可视化、可控制、可量化”。
面对海量、庞大的物流信息集群,我们将物流运作的关键数据归并为“人、车、路、货、环”五大要素。物理节点数据指参与物流活动的要素及作业节点信息,物理数据透明是指物流服务参与的车辆、人员及关联的环境、天气等信息透明。
2.2 物理节点数据透明的实现路径
2.2.1 车辆定位系统
车辆定位系统是以定位人造卫星为基础,结合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提供的语音、短消息和图像传输的数据通信,利用车载终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车辆在任何地方的准确位置、行驶速度、时间、方向等信息进行全天候连续实时的传输,实现对车辆的动态监控。
目前,车辆定位系统已经成为对运输时效和运输安全进行可视化管控的重要手段。通过车载终端、配套硬件设施与平台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人、车、货的物理信息透明及定点、定线、定时监控。对车辆运输过程中的位置、里程、速度、线路、周边环境、路况等信息进行采集解析后实时展现在电子地图上,并通过服务器对运输路段、速度限制、驾驶时长等进行判断,实现自动报警。
2.2.2 关键地理信息
在地理位置及实时道路状况的信息采集应用上,结合全国通用地图和近十年运输情况,对运营范围内的重要装卸货地、乡村道路等作业节点进行详细标注,针对货车、危化品罐车等通行条件采集风险点源,确认风险级别,设定运行规则,在车辆行驶到该位置前,自动语音预警,实现特定车辆在特定路段的安全运行。
2.2.3 手机App
人作为运行主体,在物流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反馈是物流运作的关键。驾驶员和现场管理人员分散在全国各地,开发驾驶员在线跟踪App,与公司信息系统自动进行数据传输与对接,实现数据互通,真正实现实时双向互动,将分布在几百个点的现场管理人员及驾驶员纳入可量化、可调控的管理圈,能针对单个员工进行沟通及管理。
3 业务流程数据透明
3.1 业务流程数据透明的内涵
物流的根本在于货物流、信息流和现金流的三流合一。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把正确的货物按照正确的价格,以正确的数量和状态送到客户手中,进行高效的物流运输[2]。要利用互联网思维、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产业,改变原始的物流运作模式,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在物理节点透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物流要素节点间的广泛连接。通过物流单据的流转,将关联物流要素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可以上下游协同、流程不断优化的物流管理链条,增强供应链运作的规范性和效率性(见图1)。
3.2 业务流程数据透明的实现路径
3.2.1 电子化业务流程链
企业需要推动所有流程数字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控制和優化流程[3]。整个物流过程会经过下单、出入库、装车、卸货、分拨、配送、签收等各个环节,以及货主、承运商、司机等多个主体。为了确保电子化业务流程链逻辑清晰、透明可控,公司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评估,调整职能模块,明确管理职责,再造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整合现有资源,以业务流程中的信息采集为基础,研发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从客户生产指令下达到运输公司任务调派、车辆执行、费用结算、成本核算、数据统计、报表输出等一体化闭环式信息管理,将生产运行、成本管控、结算管理、车辆维护等各环节整合到一起,变不可见为可见,达到工作效果最优化。
3.2.2 多元化互动载体
“互联网+物流”下的服务不仅是对线下物流现场的组织与管理,还需要注重社交媒体、移动端、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端等线上体验,通过人性化、优质、便捷的服务使客户实时掌握运行动态,实现线上线下一致的优质服务体验。
4 风险管控数据透明
4.1 风险管控数据透明的内涵
当前,国内物流企业非常多,竞争激烈,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差异化竞争十分必要。公司物流业务多为高风险作业,运输物资涉及油品、酸液、钻井液等危险化学品,运输道路也多种多样,可能是戈壁、荒漠等荒无人烟的地方或者人口稠密地区。
为了在众多物流企业中脱颖而出,公司需要从品牌价值角度出发,着力提高物流服务价值认知,提供更高效安全的物流保障服务,结合数据信息化应用,实现风险透明化管控[4]。将道路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变突发性应急处理为安全常态性管理,变原有的“事后惩治”为“事前预警”,促进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4.2 风险管控数据透明的实现路径
4.2.1 建立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笔者运用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人、车、路、货、环”5个维度的风险因子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按照风险综合评估结果,对其风险值进行排序,建立以“人、车、路、货、环”五大模块为风险辨识和评价主线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价体系(见图2)。
4.2.2 搭建石油道路运输风险预警信息化平台
目前,内部的安全管理系统多是记录违章、隐患事件,或是发布安全管理规定,驾驶员、道路、天气及任务的性质并没有纳入实时安全风险管控范围。道路运输风险预警信息化平台以建立风险因子指标电子模型为基础,根据评估目标和评估标准,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实时运行数据,对单趟任务、单车、单个驾驶员进行动态风险评级,对风险等级高的业务,自动发送预警提示,并制定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
道路运输风险预警平台从事前风险辨识、应急准备,到事中风险评级、应急处理,再到事后风险报告、结果分析,将数据采集、风险评级、风险预警、应急处理、事后处置等功能要素整合到一起,对风险进行全周期动态管理。这切实增强了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5 结束语
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动力,信息化是物流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核心要素。公司基于“互联网+”实施的透明信息技术升级,带动了物流方式与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级,取得了较好成效。
物流企业通过打造多层次“看得见”的管理环境,能够快速对资源进行整合,对市场作出响应,以获得更高效率、更高效益和更强竞争力。“互联网+物流”背景下的信息化管理升级不是物流信息化的简单升级,也不是简单的互联互通,而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对现有物流运作方式及物流理念展开全面变革,是物流业从传统物流发展到一体化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的有效途径。只有将“互联网+”与传统物流行业相结合,构建网络化、信息化物流平台,企业运用才能够长期处于良性循环中[5]。通过物流信息化,实现从传统的经验管理、手工管理向现代的以技术为支撑的管理方式转变,最终使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转型达到新的平衡。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会娟.基于大数据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10):58-60.
[2]张颖川.智慧物流发展路径与趋势:访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科学家房殿军教授[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16):19-21.
[3]房殿军,黄一丁,蒋红琰,等.智能物流数据治理与技术研究[J].网络与信息安全,2022(5):9-16.
[4]杨明.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及策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3(3):108-109.
[5]郭智勇.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6):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