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与提升研究
——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为突破口

2023-10-30 11:27:36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比赛院校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

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坚持落实全国教育大会要求,以稳步持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实施路径。高等职业院校在依托“十二五”高职院校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坚实基础上,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持续强化提升办学能力建设,教育教学能力阶梯式稳步推进,不断挖掘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创新,特别注重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师信息素养作为职业院校综合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要素,是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国家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持续稳步提升教学能力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源源不断的生命源,只有抓紧生命源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天津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提供基础保障,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天津经验。

一、关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研究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创始于2010年,是教育部本着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组织开展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一项赛事,面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通过校赛、省赛和国赛的层层选拔比赛的机制,达到以赛促改、以赛促进的目的。2018年,连续举办8年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发挥了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积极作用。在教育部的主导下,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正式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弥补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无教师赛的遗憾,并于2019年颁布了全新的比赛方案。

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时代演进过程和教学能力比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明晰教学能力比赛分别对教材、教法、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改革的具体方向,教学能力比赛评审指标体系彰显了赛教结合的育人导向。高职院校开展“三教”改革,优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更新时代要求和完善产业需求的教材建设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新时代适应行业产业需求的重要载体,充分高效利用信息化手段、与时俱进的教法改革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主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部署为指导思想,以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为总体实施思路,以引导各地各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提高教师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根本目标,根本实施路径是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

二、天津市高职院校在全国教学能力比赛的现状研究

天津市高职院校自2012年首次参加教学能力比赛以来,市教委高度重视教学能力比赛,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将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作为提升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重要抓手和全市教师比武练兵的重要平台。天津市教科院职教研究中心充分落实市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充分研读分析比赛规章制度和竞赛专业文件,深入基层参赛院校调研校级比赛选拔工作,挖掘教学能力提供工作的疼点堵点,梳理总结我市工作经验,精心制订了各项方案,充分发挥科研教研指导的两手齐抓。市教委职教中心联合横向纵向相关院校和组织,针对历年成绩,梳理参赛院校参赛项目获奖经验,归纳汇总国家、市级专家评审意见和点评指导,积极配合市教委完成市国赛集训队相关工作,并凝练出从校赛、省赛到国赛的优秀获奖案例集萃,为确保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夯实基础。

在坚实的基础上,通过不懈努力,截止到2022年天津市高职院校在全国比赛中共有113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6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50项。获奖院校涉及我市23所高职院校中20所,占比87%。见图1。

图1 2012至2022年全国教学能力比赛天津市高职院校获奖汇总

值得关注的是,2012至2017年间我市高职院校获奖71项,其中,一等奖20项,占比28.17%;二等奖23项,占比32.39%;三等奖28项,占比39.43%。2018至2022年间我市高职院校获奖42项,其中,一等奖6项,占比14.29%;二等奖14项,占比33.33%;三等奖22项,占比52.38%。见表1。

表1 历年全国教学能力比赛天津市高职院校获奖统计表

通过对我市历年获奖数据的分析,在2017年我市参赛获奖数量最多,当年上报作品共26件作品,有21项获奖,获奖比例高达81%,不仅如此,在21项获奖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参加国赛现场评审项目为15项,占当年获奖的71%。而2018年,我市参赛获奖仅为12项,参加国赛现场评审作品仅为8件,且只有1件一等奖作品。

通过分析,教育部在2018年将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正式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此项改革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2018年是教学能力比赛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第一年,也是教学能力比赛的改革试点年。2019年是教学能力比赛执行新方案、新标准、新规则的第一年。

教学能力比赛通过对比赛项目设立、竞赛内容调整等方式,贯彻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更为有效地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综合水平。要求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要尽快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需要,教学能力比赛核心内容由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向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转型。即转型后的比赛不再单纯强调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更为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认知水平的全面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重点考察教学团队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的几个维度,课题组认为提升我市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突破口是完整的教学内容、缜密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实施和及时精准的教学评价反思。

通过研究分析检视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学能力现状,天津市高职院校存在着一些显性隐性问题,集中表现为要持续推进政策制度引领、加强教学改革创新、进一步坚持以赛促教、完善教师系统化常态化培训、强化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

三、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

标准模糊不清、激励推进机制不到位,难以整体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近年来,我市高等职业教育虽得益于“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原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的“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激励机制,院校和教师信息化水平和素养有了显著提升,但各种标准的模糊不清、激励推进机制的执行不到位,仍然是广泛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专业或专业群覆盖面不够广、主动提升的积极性不够高、信息化应用能力或素养参差不齐等重点方面。

部分院校在推进教学能力提升工作中,未充分意识到教学能力比赛的重要引擎作用,甚至是简单转发通知、匆匆组织校赛,缺乏对比赛方案的认真研读,教学能力考察重点理解不到位。更存在院校参赛专业的覆盖面、参赛教师的集中宣讲培训、信息化教学设备配备等相关问题。

教学能力比赛考察对象为2至4人的教学团队,教师在团队中分工明确,既为并行参赛也更需相互配合。院校缺少参赛团队的组队人员遴选办法,由教师自发组队参赛,缺少长期实际教学配合,直接暴露出院校专业教学教研抓手不实、教学团队配合不紧密等弊端。

四川大学周鼎“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的自白是真实的写照。在调研访谈中发现,教师晋级、职称评定、甚至教师评价中“唯论文”“唯课题”“唯著作”论比比皆是,科研成果的高占比变相激发了“轻教学实践”的现象。

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本是促进教学实践和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很大程度上能促进教学实践创新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正常且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是在踏实完成一线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提升教学能力水平的方法中梳理凝练而成,是一个长期积淀且反复实践总结凝练的过程。导致“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学实践的好与坏的衡量评价标准模糊不清甚至缺失。

四、提升策略

(一)加强政策制度引领

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要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深化文化育人的理念,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落实育人目标。更要不断调整思路,加强国家政策的下传力,要抓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关键节点。

教育教学要适应新时代要求,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策引领,持续推动高职院校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注重引导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向纵深推进。推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研究,深化研究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改进方式方法,要动态调整教师教学能力着力点,凸显教育改革创新,抓稳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全面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要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融入思想政治、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重要育人元素。

1.深入研究比赛规则,发挥比赛导向作用

一是依托天津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优质资源基础,充分挖掘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内在潜力,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先手棋,不断完善教师培养体系,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职业示范区整体做大做强做优。

持续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重视教学能力比赛的引擎作用,加强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制度引导,调动教科研部门、院校深入研究比赛规则,结合院校教学现状和教学优势,在全国教学能力比赛方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修订完善天津省级比赛方案,形成行政主管部门主导,教科研院所与院校交叉支撑的双引擎。

二是持续对标国赛方案和相关要求,提升比赛参赛材料真实性和应对性。持续认真研究国赛、市赛方案,梳理重点依据的政策文件,将国家、我市对高等职业教学发展的要求吃透。院校应反复对标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按期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标准化和个性化,强化教研团队建设,精心组织教学设计、规范编写教案、强化课堂教师言辞和仪表仪态,真正将教学能力比赛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以规范、标准的方式方法逐步引导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水平。

2.注重信息化保障作用,完善比赛成果转化

一是继续提升市级国赛选拔赛组织能力,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比赛赋能。以数字化信息技术强化赛事体系建设,依托大数据技术,逐步建立比赛专项平台,最终实现平台数据自动分类梳理统计、数据加工分析等功能,为教科研部门研究和主管部门制定引导政策提供依据。

二是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数据平台,为高职院校提供教学诊断改进信息系统,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成长记录数据库。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数据平台的应用,应贯穿高职院校教学的各个过程,包括职高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审定子系统、院校课程标准子系统、双高院校优势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教学信息化管理子系统、各院校教师电子教案子系统、在线资源课程子系统和教学能力比赛市级、校级评审子系统等,为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提供信息化保障,同时也是为教师发展提供有迹可循、数据共享、研究分析和持续反馈的数据化支撑。

(二)压实院校责任

院校是推进教学能力提升的第一责任主体,教育主管部门应压实院校责任,落实学校完成任务清单。院校要认真学习国家、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组织专项团队反复研究,吃透要求,梳理完成路径,制定监督督导机制。

1.创建教学实践共同体,推动协同专业化教学能力发展

在院校或二级学院(系部)内建立教学能力发展的常设专门机构,也是教学实践的共同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提升工作是具有非常强专业性、系统性的长期工程。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院校的综合能力,甚至影响所在省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行业企业的发展,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教师发展专设机构的建立是基于院校提高综合水平,尤其是以教师为发展重点路径上的关键举措。教师发展机构必须是专门机构,不能以教务处、人事处或督导处等部门代行职责。教师发展机构的主要任务聚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一揽子工程,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标准制定与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还应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校企合作、教学改革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教师专业咨询建设、教师发展路径规划实施等方面。

职业院校应从制度机制和组织构架上确保教师发展专设机构的确实良性运转。实际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专业性和情境性等都是决定教学能力水平体现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应用创新”和“研究发展”的新维度后,职业院校的制度机制和组织构架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实践能力应用创新性,能力发展的持续研究,都有助于补全教师能力提升的短板。

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发展应注重多个要素的协同发展。一是研究机构的专业引领,依托职业领域专业研究机构的科研优势,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二是行业企业的专业支撑,将行业企业的领军者、老师傅、老专家引入教师发展专设机构,为专业教师尤其是专业实训教师提供一线生产中的新技术转型和数字化应用的培训。三是要注重区域内职业院校间教师发展机构的共同体建设,形成以专业(群)为基础划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共同体联盟,促进相互交流沟通,并以项目制的形式进行协同建设。值得推广的是在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与省级教学能力比赛的层次中加入区域比赛层级,能更好地让参赛教师团队在区域比赛中找准短板,同时利用区域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制度机制保障,精准挖掘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借鉴共同体中其他教师发展机构先进做法,梳理凝练改进举措,迅速提升教学能力水平。

2.补全教师培训短板,制定系统化常态化精准培训制度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一项复杂繁重的持续工作,要注重教学实践的共同体建设,更应注重各阶段各层次教师的常态化系统化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具有项目制有针对性的联合精准培训。实施联合精准培训,必须注重推动能力发展的系统化和常态化。

一是“自上而下”逐级强化精准培训的整体构建和系统化设计,以项目制为主要培训载体,按项目模块细化培训内容,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师组成培训项目团队,结合教师能力提升目标和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展开常态化系统化培训学习模块。

二是“自下而上”细化制约教师发展的薄弱点,分析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深入挖掘问题形成诱因,理顺教师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点。结合教师专业成长数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专项主题学习内容,内容可以为讲座培训、教学资源或专项论著书籍等。

三是注重“横纵联合”持续推进精准培训的覆盖面。要关注精准性的教师培训与智慧生成性的教师实践协调发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鼓励教师团队联合形成培训学习资源,鼓励利用信息化技术协同完成教学能力发展的培训项目。强调教师团队协同发展的关键性,在各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引领下,不同专业相互联系,共同加强带动和引领教师参与培训,实现教师团队主动学习、敢于创新、积极赋予行动实践的培训模式。

3.开展微能力认证,实现能力评价的精细化和规范化

高等职业院校应利用好信息化诊断改进手段充分了解教师教学能力现状。杜绝简单地以科研分值、教师授课量和学生评测信息反馈作为对教师的评价依据。微能力认证是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种能力导向的评价评估机制,是教学实践场景中具体能力的细化表现。

微能力认证将教师教学能力按照类型和实践场景细化分解为多项若干微能力,针对每项微能力制定详细的评价考核方案并在全校公布,形成学校教师微能力认证机制。鼓励倡导教师针对每一项微能力进行专门学习研究,在教师认为微能力成熟后进行评估认证,并定期复检。若干微能力的认证在一段时期内形成教师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

微能力认证关注实践工作场景中的能力表现,是一种能力导向的评估。微能力认证将教师教学能力分解为若干微能力,倡导教师针对每项微能力以方案和视频等成果形式提供实践证据,从而对教师能力进行考核评价。

高职院校可参考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方案构建教师教学微能力认证体系,将比赛方案与实践教学中契合的环节细化,在教学实施意识与责任、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以及具体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中,突出创新性、可再开发性、可研究性和实践成效性等维度的能力考核。针对每项微能力制定详细任务清单、明确的教学实践任务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及标准化的认证流程。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比赛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发芽比赛
大灰狼(2019年4期)2019-05-14 16:38:38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智慧少年(2016年2期)2016-06-24 06:12:54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