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针对各级各类学生的美育也逐步纳入日程安排。2019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美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在党中央号召和教育部的安排下,高职院校也行动起来,设置了一些美育类的课程或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高职院校美育成效是否达到了设计目标呢?
美育即关于美的教育,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促使人们树立美的理想、形成美的情操、拥有美的品格和素养。近代以来,我国教育先驱们就注重美育。1912年2月,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的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美育和世界观教育在内的“五育”,与当今之“五育”虽不尽相同,但有颇多相通之处。就美育而言,蔡元培先生后来明确界定,“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与今之狭义美育的内涵基本一致。在大力提倡开展美感教育的同时,蔡元培先生还亲自为学生开设《美学》课,把美育作为其“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从“富起来”发展到“强起来”阶段,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美育工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美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开展的教育。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讲话为高职院校开展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高职院校开展美育,可以使大学生警惕功利主义、金钱至上、以丑为美、以怪为美等错误观念,以美育人,以美培元,提高审美能力,塑造高尚灵魂,完善健全人格。
笔者以“高职美育”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查找到743篇相关文献。以“高职德育”为主题进行搜索有1195条相关文献。以“高职体育”为主题词找到2705篇文献。以“高职劳动教育”为主题词则有1308篇文献。可见,在“五育”中,关于美育的研究仍是一个短板。从发表年份看,知网收录情况为2018年34篇,2019年55篇,2020年66篇,2021年83篇,2022年88篇,呈逐年递增态势。在已有研究中,陈磊就高职院校美育工作协同机制的构建与创新进行了探讨;郭朝红介绍了“五级美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经验;另有不少文章结合具体课程谈开展美育的方法。
笔者设计了关于美育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对天津市七所高职院校师生进行了调研。收回学生有效问卷1926份,教师有效问卷56份。从调研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师资力量不足
几乎所有学校都缺少美育专业教师。开设美育类课程仅凭一些具有艺术类爱好的教师支撑局面。甚至有的学校让一些毫无艺术教育经验的教师顶岗教课,无法满足学生对美育学习的需求。有42.11%的学生在美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后选择查找资料自己解决,仅17.24%的学生选择向老师请教。
2.提供的课程种类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调研中,无论是被调查的学生还是教师,一致建议多开设一些艺术门类的课程(见图1),但目前情况是学校开设的此类课程很少,甚至有的学校连一门美育类必修课都没有。第二课堂美育实践活动更是开设不足,呼吁开设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达81.2%。
图1 学生希望开设的美育类课程
3.亟须开展“课程美育”建设
在教师问卷中,支持开展“课程美育”的达85.71%;在学生问卷中,呼吁开展“课程美育”的为93.77%。可见,结合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开展“课程美育”势在必行。在教师问卷“您认为以下哪种因素对学生美育成效的影响最大?”问题下的五个选项:①学校的重视程度②学生的学习态度③师资的专业程度④场地、设施的完备程度⑤美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被调查者选择的比例分别为17.86%、19.64%、17.86%、5.36%、39.29%。选择“美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的最多,也证明了“课程美育”开设的必要性。
4.教材不能满足需求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开设了艺术导论课程,但教材使用情况并不理想,三年内新编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很少,可选择性不强。在使用的教材中,存在诸多错误,找不到好的版本。每每上课第一件事是和学生订正教材中的错漏之处,严重影响“一课之本”在学生心目中的公信力。
5.教学方式需改进
因课时有限,内容较多,有些教师为赶进度,在授课时依然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课堂上缺少互动。长篇大论介绍艺术史或艺术理论,缺少课前学情分析,不顾学生感受,讲台上教师自我陶醉,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更遑论“课程思政”建设、工匠精神培养等等。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硬指标,加强所属院校的美育建设。高职院校党委和领导班子要提高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建章立制,带动学校教职工共同摒弃忽视美育的旧观念,采取多种措施,坚定地推进美育改革。在搞好专业建设、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不可忽视美育工作的潜移默化的效果,不可忽视对学生审美取向的培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能仅仅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因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经验尚可以在将来工作实践中去获取和提高,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却是难以在工作中得到提高的。
高职院校要加大对美育师资培养及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首先,场地设施的完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设美育广场、艺术沙龙、艺术工坊等提升美育的硬件设施水平,为美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第二,教师团队的培养。高职院校可通过招聘艺术专业毕业的硕士生、选拔教师队伍中有艺术专长的教师、培养有志于从事美育的年轻教师、与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合作等途径,充实、打造一支能够满足美育需要的、专业搭配合理、业务素质过硬的美育教师队伍,通过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创新美育实践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美育环境和美育文化氛围,提升教学质量。第三,扭转学生对美育的态度。可以通过设置必修课等方式把美育课成绩和学生的毕业要求挂钩,让学生认识到美育学科的重要性。同时,切实提高美育的内容质量,让学生对美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使学生通过对艺术的了解、对艺术精品的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以美培元,提高审美水平的教学目的。
立德树人是开展美育的宗旨,在美育中引入课程思政,可以使学生在接受美育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如在讲解绘画部分,可以介绍近年来在中小学教材的插图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绘画相对于其他艺术种类的作用及不当使用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再比如,在介绍电影中交叉蒙太奇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引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刘洪飞马营救芳林嫂的片段。通过观影,使学生明确电影中交叉蒙太奇的概念,同时重温红色经典,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熏陶。又比如,在“文学美”诗歌部分,重点选择杜甫进行介绍,突出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及他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可贵品质,使学生感受他身上凝聚的中国诗人自屈原以来一直传承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增进对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解。
此外,还可以参照“课程思政”开展“课程美育”,从各专业学科课程中挖掘美育元素,实现美育与专业课的紧密结合,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达成美育的目的。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真切认识到学校对美育的重视,更能让学生在美育大环境之下,接受美的熏陶,形成对美育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标准,提高师生审美水平。
身处信息时代,互联网各种搜索引擎及专业数据库已是00后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高职美育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和智能化特点,创新教学模式,为高职学生营造5G时代的教学环境。现在的00后学生都是“手机不离身”,开展美育工作时可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把课堂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围绕学生们的兴趣关注点,在教学软件平台上发布相应案例、视频等教育资源,开发“美育微课”“手机课堂”“线上作业”等新教学模式,可以开发建立美育微信公众号、美育微博公众号,甚至可以让学生制作相关微课,尝试开展“翻转课堂”“课堂革命”。
美育从来不缺少趣味性。从文学、雕塑、音乐、建筑、绘画、舞蹈、戏剧、影视、书法到生活中的工艺品、大自然的山川河流,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有太多的美好可以诉说,有太多的智慧值得去品鉴。教师授课时可以像一名导游,引导学生去探幽访古,介绍熔铸着先民智慧的艺术品:半坡彩陶、四羊方尊、C形玉雕龙、汝窑的瓷器;欣赏凡·高的《星月夜》、庚斯博罗的《蓝衣少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罗丹的《思想者》、天坛的祈年殿、古琴曲《流水》《平沙落雁》、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比如在“文学美”导入部分,可以提问:“我国古代诗人中被称为诗仙、诗圣、诗鬼、诗佛的都是谁?”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唤醒学生的文学记忆,引出对中国诗歌史的介绍。教师授课时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把自己艺术实践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这可以达到语言难以达到的效果。
高职院校的美育内容若想适应时代的需求,就要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创新。高职院校的美育内容应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加强学情分析,结合学生专业技术特点和发展要求,在引导学生学习美育知识、欣赏美的作品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工匠精神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观念培育等领域的知识和内容,使美育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的知识广博、充满趣味性,通过学习,裨益身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做好知识面拓展,做好“加法”及“加法”和“减法”的结合。所谓做好“加法”,即主动寻找、补充符合课本教学内容的素材,既拓展学生知识面,又增加趣味性。例如,在讲解“书法美”一章时,教材内容颇为庞杂,罗列了从汉字的萌芽至明清书法的几乎整个中国书法史。面对以工科为主的高职学生,如何在有限的2个课时里介绍中国书法,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从而掌握书法的要点呢?可以从介绍“书圣”王羲之来引入教学,介绍其生平逸事、他之所以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至高地位的原因、他的书学成就等,以此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热爱。
再比如,在讲解“影视美”一章时,教材篇幅不长,却涉及电影和电视两大门类,必须补充一些详细内容。在介绍对比蒙太奇时,可以引入电影《长津湖》(2021)片段,通过3分半视频的展示,使学生了解镜头是如何在冻土豆和烤火鸡之间反复跳跃,对观众的视觉感官形成巨大冲击,从而表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艰苦的条件下,依旧无畏冲锋的强大精神力量,加深了对对比蒙太奇的印象。
所谓做好“加法”和“减法”的结合,就是要抓住重点,善于取舍增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讲解“茶之美”时,教材内容详细介绍了“茶的名称之美”“茶的形态之美”“茶的色泽之美”“茶的香气之美”“茶的味道之美”,如果逐一讲解,时间不允许,而教材内容没有介绍茶具、干茶席、湿茶席等生活中实用的内容。可以把这些内容加上,而对于教材讲解较详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及线上作业自学,这样,教学效果更佳。
美育第二课堂指美育课堂教学之外的实践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学生书画社、艺术沙龙等美育社团活动,学校主导开展的美育讲座,与博物馆及美术馆等场馆合作的志愿服务活动,配合团委、学工部门参与的艺术类比赛等。可以作为学校美育课程的实践课内容,要求学生全员参加,在学期间要达到一定次数,方可认定成绩。通过开设第二课堂,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审美实践中来,与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相呼应,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促进校园美育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提升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审美水平。
在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中,针对“您认为以下哪类教材形式更适合目前高职院校美育类课程?”这一问题,回答的情况为:规划教材41.07%、校本教材12.5%、活页式教材46.43%,其中,选择活页教材的教师最多。在目前没有理想教材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熟悉高职学院学生培养标准和所在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师,编写活页教材,满足教学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更新。
目前,高职院校美育的考核多是采取结业试卷的形式。这种考核评价的方式必须要加以改革。根据调研,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结业作品三种形式中,64.95%的学生选择开卷考试,而教师选择最多的则是结业作品(67.86%),因而,在考核方式上,除了重视过程考核以外,可以为不同的课程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有些艺术类的课程(如书法班)不妨尝试一下以让学生交结课作品的形式进行考核,使学生在较小压力下达到美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