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珠
导读: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也逐步受到重视,交出了更优异的成绩。众所周知,幼小衔接已经成为中国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小衔接中阅读区是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旨在从幼小衔接的视角探索如何有效利用阅读区提升幼儿学习品质。
当前中国社会教育中存在幼儿教育和小学初等教育的差异。其中,幼儿园主要以游戏课程为主,教师陪伴幼儿游戏,在此过程中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非常丰富。与幼儿教师相比,小学教师有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大多停留在课堂上。这些不同点充分说明利用阅读区提升幼儿学习品质来开展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幼小衔接的意义分析
教育工作者不能将幼小衔接片面理解为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另一个教育阶段。幼儿教师必须遵循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帮助幼儿完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过程。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进入小学课堂之前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和思考能力,学会使用基本工具。幼小衔接的主要功能在于缓冲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使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成为一个整体,既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又能培养幼儿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一定不能将一年级所学的全部内容都传授给幼儿,而要科学运用新的教育模式,懂得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健康、稳定心智的关键。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园注重培养学习品质与兴趣爱好,小学注重培养学习能力与习惯,全面开展幼小衔接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在日常活动中也可以合理要求幼儿按照小学的标准规范自己,培养珍惜时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尽快适应小学课堂学习模式。
二、幼儿学习品质与阅读的作用
幼儿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学习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素养,对一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取得成就至关重要。正确培养学习品质,是终身发展的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一节明确指出,早期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对于学习有兴趣、有积极性,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勇于尝试与创新,樂于想象”。鉴于幼儿的这一特点,学习品质培养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特殊性。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幼儿的成长规律,认识到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性,探索适合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养成的措施,实现家园共育,有效促进幼儿蓬勃发展。
阅读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早期阅读可以让幼儿的听说习惯更稳定,现在市场上的儿童读物通过层层筛选审核,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幼儿生活。幼儿会自然而然产生阅读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听说能力会有很大提高。此外,阅读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其他图书相比,儿童图书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情节积极,阅读难度较小,更适合幼儿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幼儿的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都会逐渐形成,作品蕴含的哲学和处事方式也会在幼儿的成长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幼儿的综合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阅读活动能让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精神集中度、知识储备等逐渐提升,对成长十分关键。
三、幼小衔接视角下提升幼儿学习品质的阅读区组织相关策略
(一)优化阅览区布局,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图书种类与数量决定了阅读区的质量,同时影响着幼儿的阅读兴趣。以往的阅读区设计中,教师往往根据经验选择具体的图书。但幼儿与教师的视角不同,教师选择的书籍未必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先要了解幼儿的阅读能力,再根据具体差异选择不同难度的书籍。
针对这种特点,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投放适当的绘本、故事集、科普读物等阅读材料。为了避免书籍难度过高而使幼儿产生畏难感,应及时调整图书种类及比例。幼儿年龄小,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差。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书中的内容。幼儿天性活泼,很难静下心阅读书籍,可以将工具材料放入阅读区。例如,在阅览区幼儿经常将书弄坏,可以组织幼儿修复破损的书,通过合理有效的互动逐渐形成保护书籍的意识。一些科普类图书字多图小,幼儿难以理解,可以放入相应播放器来辅助阅读。在环境创设上,教师应从色彩、空间、装饰性三个维度切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审美特征。色彩在幼儿认知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将冷色作为主色系,与其他颜色搭配,可以最大限度使幼儿安静下来,迅速融入阅读环境。不同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点存在差异,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性格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划分公共区域,如安静阅读区、前写作区、试听区等,这样幼儿就可以阅读喜欢的绘本,不会有任何干扰。在装饰性方面,合理的装饰可以提高阅读区的使用率,提高幼儿阅读效率。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在阅览区放置各种动物玩具及模型。通过合理点缀,幼儿将逐渐形成阅读兴趣,选择合适的绘本。
(二)加强师幼互动,重构幼儿教育理念
教师创设阅读区后,幼儿就会从具体的阅读活动中感受到绘本和文字书籍的魅力。从幼儿理解的角度出发,教师应不断优化教育理念,通过合理有序的提问帮助幼儿快速理解绘本内容。
例如,当幼儿读《一粒种子》时,教师以种子的视角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有一颗种子睡在泥土里,醒来后发现外面的世界是温暖的,于是就探出头来看。那颗种子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幼儿快速浏览绘本,回答道:“种子看到了广阔的农田。”教师接着说:“为什么种子能在田野里发芽,而不能在国王和富翁的照料下破土呢?”“国王、有钱人、商人和士兵都有自己的目的,而农夫只是将这种神奇的种子当作普通的种子,结果就开花了。”通过一系列师幼互动,幼儿可以大胆复述绘本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将其记录在阅读表格中。经过数名幼儿的阅读记录,最终形成一本自制书籍。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幼儿读完绘本后都会产生自己的认识。为了提高幼儿阅读体验,教师应充分发挥经验,帮助幼儿从多元问题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此外,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设计具有教育性的阅读活动,还要借此机会让幼儿自主挖掘。
(三)挖掘書本内容,实现多种表达方式
虽然幼儿表达能力有限,表达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互动中,教师需要根据书本内容设计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幼儿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通过动作、手势、姿势、表情和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幼儿园的阅览区不仅提供给幼儿讲故事的机会,也提供给他们讲故事的平台。一般来说,阅览区都会摆放一些与文字书籍、绘本相关的道具。通过沙盘、软板、玩偶等道具,幼儿可以代入故事情节,实现对绘本、书籍的深入理解,并在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活动中展开师幼互动。
例如,针对《不跟陌生人走》提出问题:“如果有人说他是你父亲的朋友,想将你带回家,你该怎么办呢?”在讲解绘本之前,教师鼓励幼儿结合实际情况分享观点。经过一系列讨论,幼儿表示不会跟陌生人一起走。此时,让幼儿根据绘本内容延伸思考:“陌生人让你带路,你要帮忙吗?陌生人要给你好吃的,你想吃吗?”幼儿根据绘本内容总结出很多生活经验:“不轻易给陌生人带路,不轻易送陌生人回家,不轻易接受陌生人递来的食物。”教师鼓励幼儿分组还原狐狸与雪莉、灰熊与小猪、松鼠与约翰之间的对话。依托生活演绎,幼儿逐渐将绘本内容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教师越来越认识到自主阅读意识在幼儿中的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表演区与阅读区结合起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再现等多种实践活动,使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开展诵读活动,塑造幼儿学习品质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知识吸收能力存在差异,知识需求也不同,教师在选择经典阅读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尽量保证针对性和合理性。
例如,大班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知识,逻辑思维慢慢完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应选择一些经典材料,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三观,如国学典籍《示儿》。故事体现了作家复杂的思念之情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对塑造幼儿优秀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了作者临终时仍牵挂祖国统一,教师可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幼儿爱国情操,让其认识到国家统一的不易。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古文短文,让他们感受古文文化,不断提升文化情趣,提高爱国主义修养。幼儿具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特征,需要更具体的事物才能激发思维和阅读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强行灌输国学经典知识。抽象的内容既增加了学习难度也降低了阅读兴趣,甚至会让幼儿产生抵触国学经典的不良情绪。教师应综合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引入能调动幼儿阅读兴趣的故事元素,使幼儿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身传统阅读,这是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
(五)开展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好的行为产生好的习惯,好的习惯激发好的行为,幼儿的人生正是从思想、行为培养开始的。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在幼儿期扮演重要角色。教师要重视家庭协作,引导家长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例如,教师积极与家长交流,了解家庭环境、文化水平、教育方式,家长主动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对什么课程更感兴趣、更喜欢做的事情等。双方及时沟通,培养默契,成为幼儿各方面的“搭档”。教师可以向家长发出《培养良好的习惯——致家长的一封信》,使家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让家长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运用各种德育方法积极培养幼儿的习惯,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全面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教育学家认为,在家庭生活中要引导幼儿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培养自控能力、延迟满足感、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并适当鼓励和表扬。通过家校共育能极大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为小学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六)引导幼儿探究,巩固幼儿学习品质
在幼儿园时期培养学习品质非常重要。幼儿必须具备综合分析能力,能将各种事物联系在一起观察、对比、分析,以某种方式证明自己的猜想。教师要给幼儿一定的时间探究,耐心等待幼儿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坚持自己的观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例如,对幼儿进行《弟子规》教学,将其和实际游戏结合起来,利用情境使幼儿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教师可在活动间隙播放《弟子规》歌曲,使幼儿耳濡目染,效仿吟唱,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是重要学习品质,一方面,教师要创造心理安全探索环境,建立平等的探究关系,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究时间和自我纠错机会。另一方面,要主动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动手操作、完整体验,鼓励幼儿抓住生活中每一次探究机会,不要刻意设计专业科研活动。
四、结语
幼儿阶段是学习品格培养的关键时期。要想为小学教学夯实基础,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设计相应培养对策。此外,学习品质训练也需要家长积极配合,规划有效的训练方法,达到良好效果,为幼儿未来成长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