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导读:幼儿心智还未发育完全,难以长期集中注意力学习相应内容。通过有趣生动的游戏活动能高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快乐玩耍中发展与学习。基于此,本文对现今幼儿园教育暴露的问题开展深入探讨,分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价值与作用,同时推出游戏化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策略,给幼儿的成长带来帮助,期望为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借鉴。
幼儿园课程教育活动中引入游戏化模式可以高效实现教育目标。幼儿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思想,但对游戏有较高的兴趣与热情。在组织集体活动过程中应牢牢把握幼儿的这一特征,从幼儿的天性着手,合理有效地组织各类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吻合的游戏,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提升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推动幼儿的综合素养发展。教师不仅要科学运用游戏,还要将其渗透进学科教育活动中,体现寓教于乐的价值,给幼儿提供锻炼机会,使幼儿积极开展学习与共享,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一、课程游戏化概念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指的是将幼儿的教育目的、内容、要求渗透到各类游戏活动中,让幼儿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形成完整人格。游戏是幼儿的基础活动,是对幼儿的发展最具备作用的活动,是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活动,也是幼儿最愿意参与的活动。所以,游戏也应成为幼儿园落实次数最多的活动。幼儿园教育与游戏密不可分,游戏化表明着游戏不仅是教育方式,还是学科的关键组成。游戏能为教育提供帮助,教育也应为游戏提供服务。
游戏化课程是一类混合学习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活动与游戏活动相融合,依靠虚拟的游戏体验讲解知识点,使幼儿通过差异化的方法感受与学习知识,充分提升学习成效。首先,它更具趣味性,能使幼儿更深入了解学科内容,提升创新能力,更好地落实教育目的。其次,可以将学习内容生动清晰地传授给幼儿,帮助幼儿运用视觉与听觉吸收信息与提升记忆力,通过更直观具体的方法开展虚拟实验,感受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再次,可以帮助幼儿养成分析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参考游戏角色性格与环境特征解决各类难题,提高头脑风暴能力,开发全新的思考模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可以帮助幼儿构建科学的三观,培养责任感、忍耐力与审美能力,鼓励幼儿坚持到最后,不断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社会道德感。总之,游戏化课程可以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热情,提升幼儿学习效果,加强幼儿学习能力,提高分析思辨能力与想象能力,促使幼儿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价值与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智力与认知水准
幼儿年龄小、认知能力不足,同时活泼好动,对全部事物充满探索欲望。首先,落实幼儿教育学科游戏化能满足幼儿智力与认知水准,有助于提高幼儿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其次,依靠科学设计的学科教育,将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能培育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言行举止,促使幼儿形成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师长等良好的道德素养。最后,游戏化教学能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和谐、有效、趣味性十足的气氛刺激幼儿的学习热情,促使幼儿集中学习注意力,全身心参与学习活动。
幼儿具备旺盛的精力与好动的情绪,思维非常活跃,处于成长发育的时期。采用常规的教育方法开展教育,幼儿没有兴趣倾听讲解,更期望到操场动一动、跑一跑。如果转变常规方法,将教育渗透进游戏活动中,幼儿便会产生浓郁的兴趣,以饱满的情绪循序渐进地学习、探讨、掌握知识内容,让好奇心、求知欲获得成长,让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有助于推动幼儿将来更好地发展与进步
幼儿的发展必须得到教师的良好教育。我国仍然有很多幼儿园更关注知识积累,过度提倡记忆能力培养,依靠重复训练促使幼儿机械化学习与朗诵知识点。这一教育形式只是为了实现提升幼儿考试成绩的目标,彻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导致幼儿难以开展自主思索和学习活动,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目标,对发展没有任何积极的推动价值。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设计游戏元素,首先可以不断提高幼儿学习热情和效果,推动幼儿自主探索,掌握知识和道理,为素质教育提供帮助。其次,新时代大部分家庭中,幼儿均为独生子女。家长非常宠溺,对幼儿的期望较高。幼儿很少接触同龄人,极有可能形成自我中心思维。游戏化课程可以提升幼儿人际沟通能力,帮助幼儿掌握良好沟通技巧和相处原则,养成与人为善、共享物品、换位思考、帮助他人的道德品质。最后,幼儿园海量的户外运动性游戏能满足幼儿爱动的心理,促使其开展各类肢体活动,加速血液循环,推动新陈代谢,提高机体能力,使动作更协调,为机体发育提供支持,提升对外界环境转变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
三、游戏化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制定课程游戏教学方案
学科是教育活动的内容承载,游戏化是幼儿园学科应具备的基础特征。幼儿园应将游戏看作关键的学科组织媒介,增强游戏化学科体系构建,促使其成为园本学科的体现模式,这要求教师具备突出的学科研发与构建能力。学科游戏化提倡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融入,这一学科形态不是对已有学科体系的打破,而是在全部学科活动中展现自主、自由、创新、快乐的游戏精神,这是游戏化学科构建要掌控的方向。此外,掌控幼儿游戏模式上的生活性,在环境构建与材料运用上秉持开放性。不论任何模式与内容的游戏活动,均要求以幼儿的日常经验与兴趣为基础,侧重幼儿的活动感受与自主探究,同时做出合理优化,规避过度运用统一与量化的指标评估幼儿。
比如,组织幼儿阅读绘本《彩虹色的花》,激发阅读热情,大胆展开想象。这样开放与富含生活气息的游戏活动能将教育目的与幼儿发展需求充分结合,推动幼儿的长期稳定成长。
(二)创设趣味游戏教学情境
幼儿学科游戏化构建是一个成熟的系统项目,教师应将教育措施贯彻到具体的操作环节中,运用各类教育方式设计适当的情境,激发幼儿游戏热情。游戏必须有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支持,活动区域毋庸置疑属于硬件构建内容。幼儿园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大局观和自主精神,科学根据幼儿园的实际特点合理应用游戏环境与游戏材料,保证游戏稳定进行。在游戏区域构建环节中,所有教师必须参与其中,根据游戏活动内容、园所资源条件、幼儿实际学情的差异,针对性营造游戏环境,选择游戏器材,尽可能刺激幼儿游戏兴趣,落实教育设计,提高游戏操作效果。
比如,中班幼儿游戏活动“拉小猪走”要求园所提供一块方形场地、呼啦圈若干、小猪头饰若干,游戏材料简单。全体幼儿划分为两组,每一个小组中一些幼儿扮演小猪并佩戴头饰,另一部分幼儿则作为“拉猪人”。“小猪”必须蹲着走,被拉入呼啦圈,看看哪一个小组最先实现“拉猪”的工作。教师参考实际情况,仔细设计呼啦圈的摆放讲解实际操作流程。游戏开始后,幼儿迅速动起来,整个环境下游戏氛围十分浓郁。教师尽可能运用场地条件,为幼儿安排竞技类游戏活动。幼儿参与积极性强烈,证实游戏设计具备突出的适应性,可以帮助幼儿实现学习知识点与身体锻炼目标。总之,教师要对学科内容深入整合优化和游戏化设计,将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对讲解的内容开展合理运用,构建适当的游戏情境,推动幼儿的学习。值得一提的是,游戏情境设计要和幼儿发展特征紧密结合,严禁盲目构建。
(三)创新课程游戏教育方式
在常规幼儿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教师沿用固定的教育方法。长此以往,幼儿容易感觉枯燥无聊,对学习产生抗拒。教师要尽可能体现教育能力,将集体教育与学科游戏化充分融合,使两者的优势与缺陷得到体现与解决,构建自由自在的教育环境。此外,应尊重幼儿的意见,细化教育步骤,参考幼儿的性格特点,使班级成为多样化的集体,体现每个幼儿的优势,提升集体教育成效,使幼儿自主学习,协同发展。
比如,在音乐学科教育活动中,基于绘本《牙婆婆》编创歌曲,依靠趣味讲解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引导幼儿将故事依靠情境体现出来,在演绎环节中逐步了解歌曲旋律和歌词大意,对作品有全新认知。此外,引导幼儿参考爱好自由组织队伍,构成小团队,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合作演绎歌曲。借助这一教育方法,使幼儿在集体中最大化体现价值与作用,在游戏化学科的支持下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实现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
(四)重视幼儿游戏参与体验
幼儿园学科教育游戏化的重点在于将教育内容与游戏活动相结合,提升幼儿的参与体验。幼儿是学科教育游戏化的核心,在学科与游戏设计环节中,教师要深入思考幼儿的学习感受。幼儿喜爱颜色多样的物品,喜欢与伙伴交流沟通,期望获得教师的认可与鼓励。教师要尽量使用鲜艳的颜色,擅长观察幼儿的优势,指导幼儿开展团结合作,及时认可与赞扬。
比如,在講述绘本《小猫钓鱼》的过程中,设计游戏化情境。首先,对幼儿开展科学指导,询问幼儿日常做事时会不会仔细认真、会不会分心。其次,讲解故事,使幼儿深入认识做事要仔细,不然难以成功。最后,将两只小猫的行为进行比较,鼓励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加强对故事的认知与了解。将这一原本不是游戏活动的学科教育开展情境构建,能提升课堂趣味性与丰富性,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的学习热情,帮助幼儿形成情感共鸣,培养积极主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科游戏化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还是学科的关键组成之一。游戏在为教育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在充分发挥着价值,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基于此,深刻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作用,对提升幼儿智力和认知水准、推动幼儿发展与进步十分有利。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创设趣味教学情境、创新课程教育方式、重视幼儿参与体验感等策略都可有效提升游戏化课程运用效果,为幼儿的成长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