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黄瑞敏
摘 要:道路工程材料课程因其特有的“理论+实践”特点,是应用型人才高校道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从实践性和实用性两个方面来看,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该课程是以培养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起点,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角度,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道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道路工程材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84
0 引言
在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的更高层次的背景下,道路工程专业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着许多问题,需求趋势是多元的,但道路人才的培养目的和质量还没有与产业的需要相匹配。当前,我国道路工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多,大学对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教育。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以“基础+应用”为主要核心,持续更新培养高等人才的宗旨,专业课程倾“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以培养出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创新性人才。
1 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现状分析
从2023年之前提供的数据中,我们能看出,已经有200多所大学设了专门的道路工程材料的课程。孙凤英等研究人员认为,应从道路工程类相关的实际工作出发,对其所需要的专业素养和特点来论证,并改进了传统的道路工程类课程的培养模式和教学观念,在确保学生的职业质量和兴趣偏好的基础上,对多个专业大类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归类,建立了一个新的专业类别。袁炎清等学者认为,道路工程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应重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并指出“创造性”教学的核心是“创造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以“创造性思维”为“实践者”服务。王琳等探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高校与一般综合性大学在培养模式上存在的差距,并建议应用型高校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我国高校在道路工程专业教学课程模式。
道路工程材料涉及不同的路面材料,其中包含岩石、有机结合料和无机结合料。其具备理论性与逻辑性强的特性,因此,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内容没有什么兴趣,理论知识也很单调,知识中的图解也不够生动。许多大学的老师进行了课程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彭宁等在大学化学课堂上,从课堂形式、课堂方式、课堂内容三个层面上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朱晓萍把网络与大数据融合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因此,本文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
2 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
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变革,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增加人才培养标准的多样性,增强实践性和针对性,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从而达到构建我国道路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1)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不匹配。
在传统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使用的课程教材,它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由大学老师编写的教材,适合于研究类的学生,它的内容大多是与理论有关的推导原理,它的理论性很强。二是由职业学校的老师编写的,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使用,主要是关于建筑过程中的材料使用和质量管理,实用性很强,难度也比较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这些教科书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而且现有的材料规范标准与参数都已经得到了更新,但是在教科书中,它们仍然使用着传统的规范。与此同时,在传统的道路材料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着学习时间短、老师与学生互动不频繁、教与学脱节严重等问题,且与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不相符,人才质量与行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2)课程完成后,将进行考核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老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估,一般的考核以试卷作答为主,最终的总分为“平时分数30%+考试分数70%”。
平时分数由出勤次数、课堂的表现和课后习题交付情况组成。而考试的题目,一般都是以常规材料性质、用途为中心来展开的。如果学生想要获得高分,一般都要将大量的知识点记住。这种考核与评估方法比较单一,老师的评估标准更多的是将学生的最终考试结果作为重点,而忽视了对学生在实验课时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必须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在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标准、选择评价方式和评价的执行过程中,都要将推动学生的发展作为最终的目的,还要注重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化。
(3)课程教学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公路交通的建设,同时也推动了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更新,在此情况下,现行的课程内容与实际需要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在学校里授课老师除了讲课之外,还有教研、科研项目任务要完成,甚少时间关注现实的实际工程信息与进展,所以在课程教学与实际操作之间会存在某些问题,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不能将课内所学知识运用起来。与此同时,虽然在过去,专业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着先修与后修的前后关系,但是,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依然是相对独立的,这就导致了缺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应用以及对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不足。
(4)授课时课上老师与学生互动频率较低。
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要合理地进行师与生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在这门课中,所包含的实验内容都是與现实的项目紧密相关的,所以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会花上很多的时间,这就造成了在课堂上缺少交流的机会,老师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很难提高他们的发现性和解释性,因为教师授课理论知识有些抽象,因此单一的授课模式要对学生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程度深浅有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增强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在教师授课之前,准备好教学“三件套”,即教学教案、授课计划及工作手册为基础,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采用了以实际项目为例题授课,然后在实践授课基础上讲解理论知识,从而形成“理论+实践”的授课模式。
3.1 掌握教学重难点
以增强教学效果为基础,进一步对该专业的授课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突出教学要点,以提高其教学效果,最终达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道路工程材料课程的内容与工程实践紧密相连,而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能否取得道路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以及从事相应的工作,因此,在讲课时,老师要根据这些问题,对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其分为几個部分。尤其要重视对与材料质量控制有关的重点与难点的授课方式,即先以实际项目的具体要求为例题,抛出疑问,同学们通过相互讨论、研究,得出的答案才能印象深刻,铭记在心。同时,还采用了学生自学和小组团队合作的方法,对关于材料质量管理采取理论知识授课模式。
3.2 创建新型教学方式
(1)利用高质量的互联网平台,将理论知识放在线上网站教学,将课程的实验操作放在线下实验室进行,形成“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
实践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与实践有关的理论知识。本课题所述的创建新型教学方式,强调了“理论+实践”模式,在进行基础实验的过程中,要以教学内容与道路工程的具体工程特征为依据,将课上授课的知识与工程实际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训过程中,以实际项目对材料的需求为依据,开展材料性质的实验,让学生意识到在实际项目中对材料所要考虑的有关问题,并对实验过程有一个初步的理解,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综合施工技术。
(2)教学手段的设计。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将相关道路工程资料的网站与同学们分享,运用微信、QQ等新的媒介交流方式,进行课外辅助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交流经验。通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内外的互动,创造一个开放、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对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进行科学设计。对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出的思政元素和教育资源的方式进行了归纳,并要与课程的特色相结合,重视对学生的交流与指导,从而对学生的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进行了培养。
3.3 优化课程考核环节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建立线上和线下综合考评的模式。与此同时,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针对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其考评要求也会有差异,要重视多方面的评定。对实训成果的评价采用了量化指标,以每个阶段的实训目标为评价依据。也可以教学目标、过程、方法和评价对学生是公开的,让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更多的互动,更好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激励式的教学方式,在对课程考核指标进行量化的时候,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考核内容,并运用实际工程案例讲解、实验操作示范、举一反三等各种方法,来充实课堂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充分的激发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收获和提升。
在传统的考试中,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重点,但在当前的考试中,应该重视学生对实验操作掌握情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在课程考核环节可分考核基础理论知识占分值40%、综合分析占分值60%两个方面。综合性分析强调的是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来解决有关问题。课程考核详细方案:
(1)单项任务成绩。
首先,以同学们做好的任务为依据,并以学生、教师等为主要评估对象,形成了一种多样化的评估模式。在实验作业环节,按照沥青材质实验规程,制作实验考核量表。在每一阶段的工作结束后,以学生的工作成绩为依据,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评估。
(2)综合任务成绩。
判断综合成绩的重点在于实验流程的遵守程度。首先把学生分为4~5人一组,选出一个小组的队长,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制订一个实验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会互相交流;然后分配好各自的工作,共同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提交任务时,各组把自己所做的PPT演示给大家看;最后相应评价成绩。
3.4 “适时思政”贯通教学过程
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把我国道路方面技术创新和运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和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等与专业课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中,使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先进的教学效果。从专业知识的内容形式和应用实践两个角度来考虑,将创新精神、环保健康意识化、团队协作能力、严谨的科学精神等融入教学之中,在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素养培养过程中,自觉地将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道路工程材料通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达到了“以人为本”的培养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达到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的目的,提升教育文化的软实力,发挥教育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创新的作用。
3.5 建强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的实力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一部分,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体现出这所学校的科研能力。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要避免“闭门造车”,要积极地向学生敞开心扉,对交通产业的最新发展了如指掌。为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要主动与道路工程相关企业的进行合作,使教师能够对其行业的操作流程有更多的了解,从而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增强老师自己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高的专业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兼职高校教师,采用现场教学或者视频教学等形式,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力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专业职业技能,扩宽他们专业视野,提升他们将来的就业竞争力。
4 总结
本文对道路工程材料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背景下,对课程建设创新理念及课程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对其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有效地解决当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持续地优化课程评价体系,这将对未来社会的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邢学杰.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商科课程体系建设——以河南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20(05):126128.
[2]彭宁,陆振欢,温玉清,等.浅析高校“大学化学(含物理化学、大学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20,458(12):261262.
[3]朱晓萍.信息化时代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改革——评《信息化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9,376(12):106.
[4]刘秀丽,陈锐.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的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