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的价值意蕴

2023-10-30 02:04胡灿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

胡灿

摘 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树立正确历史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高职思政课研究有相关的必要性研究,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一步升华和拓展,又是培养大学生历史思维、树立正确历史观的现实需要,更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侧改革创新的客观需要,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时代需要。

关键词:习近平的历史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73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基础,把握历史规律、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多次重要场合提到了学习、探究历史的重要意义,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精华,形成内涵深刻且丰富的习近平的历史观。“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既能更好地回顾历史、把握现状、展望未来,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高职思政课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完善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而且可以拓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途径,推动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1 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研究

1.1 认知领域博弈下的对象争夺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刚从高中的应试教育中过渡而来,没有经历社会的“洗礼”,往往,大学生们处在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与自我意识混乱相冲突的时期,个人认知很容易受影响,因此也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极力渗透和争夺的主要目标及对象。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会儿“灰犀牛”,一会儿“黑天鹅”,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古人有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拿党史国史做文章,费尽心机丑化、污蔑中国的历史,极力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行为,对互联网“原住民”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部分大学生一旦对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及本土“变异”文化认知出现偏差,就会被别有用心者煽动情绪,容易出现理想信念缺失、中国精神丧失、人生目标方向迷失等行为,继而会质疑历史、怀疑人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消化造成一定的阻碍。

1.2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课程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旨针对大一新生开设,学生经过“3+3”的高考制度,除了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之外,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这样的选择,导致很多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呈现“碎片化”的特点,甚至很多没有选到历史学科的学生,对历史知识处于“空白”的狀态,最后,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不高,对待历史问题,缺乏科学方法和历史思维。

1.3 思政教育课程下的问题凸显

高职院校开设了4门必修思政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及国史党史选修课程。很多课堂都是以传统的说教为主,习近平的历史观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结合不紧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没有凸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多时候被称为“水课”“瞌睡课”,思政课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准确回答“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导致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基础不牢固,缺乏成熟、健全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

2 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一步升华和拓展,又是培养大学生历史思维、树立正确历史观的现实需要,更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侧改革创新的客观需要。

2.1 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需要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从未忘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每创造一次伟大成就,每一代领导人都会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具体的实践,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并且都会实事求是地总结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经验和教训,重视历史观的形成和发展。如毛泽东同志说过“读历史是智慧的事”“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邓小平同志也强调,党和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历史才行。江泽民同志强调,不仅要努力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党的历史,而且要掌握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胡锦涛同志指出,要运用各种纪念教育活动推动广大中青年干部进一步学习党的知识和历史。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集体重视历史观,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在讲好习近平的历史观时,要从历史维度分析社会演变过程、探索历史规律,以更坚定的信心把握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以更强的定力坚持党的领导,拓宽新时代的长征路。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思政课的讲述中,如在讲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只有重视历史传承,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才能引导学生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才能教会学生将自身置于“那个年代”,也才能准确理解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产生的重大背景和意义,也才能明白这些理论成果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围绕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不同任务而不断创造的产物;也才能讲清楚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前提。所以,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而且可以进一步升华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2.2 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历史思维、树立正确历史观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在2021年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中强调:“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大学生历史思维、树立正确历史观,需要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思政课中,给学生讲述过去的历史,懂得我们能够取得成功的秘诀;引导学生期盼未来的历史,探索我们能够继续取得成功的密码;要求学生设身处地的进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场景中,深入触摸党史细节,看清历史的脉络和规律,把握历史的大势和主流。

树立历史自信,才能真正地认识到中国只有走适合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做到“两个维护”。培养大学生历史思维、树立正确历史观,需要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思政课中,讲清楚中国社会制度的优势,包括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什么要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等启迪学生对国家的认同,讲好在这一优势制度下,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面取得的成就,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在不同时期我们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定中国之治源于中国之制的道理,坚定学生走好中国道路的信心。

培养大学生历史思维、树立正确历史观,需要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思政课中,以爱党、爱国、爱人民为主线,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际,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讲清楚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的重要性;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尚信念的必要性;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的紧要性;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的关键性;要求大学生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等,以瞄准大学生群体的需求点、兴奋点和困惑点,采取贴近学生、贴切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及时回应学生诉求。

2.3 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侧改革创新的客观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侧改革创新,充实和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一项常态性工作。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必须整体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利用教学资源、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如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专题一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这个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呢?需要带着学生从历史中追本溯源,从历史中找原因,才能更好地开展后期专题的教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性。

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还可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要求思政课教师知晓中华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史,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史等,掌握生动、具体的纵横比较,能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清楚历史道理与发展脉络。

2.4 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需要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孕育着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有着独特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优秀传统文化等。这决定了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引导青年学子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需要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必须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融入课程的讲述中来。自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国门后,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中国人民特别渴望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激起了中华民族为之奮斗的动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干出了一番新天地。1954年,周恩来明确指出,我们要摆脱落后和贫困,就必须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956年,毛泽东就强调过,我国人民应该要有长远的规划,努力在几十年时间内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他还警告,如果搞得不好就会被开除“球籍”。在这个时期建立起的独立又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进入到快车轨道,短短用了几十年的努力极大缩短了和世界上最先进国家的差距,让我们近距离地看到了现代化的样子。进入到新时代以后,我们党带领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真正的踏上了“强起来”的新征程。新时代,我们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件大事——建党100周年、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式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和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倒计时。从历史观的角度梳理和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开辟了自主原创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也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更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统筹兼顾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1016.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5]习近平.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新华社,20230207.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
浅析土地确权的价值意蕴与有效途径
论精准扶贫的文化功能及其释放路径
充分认识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中学社团活动的价值意蕴和路径选择
论“三严三实”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