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助推终身教育方面的难点与解决策略

2023-10-30 00:09李丽娜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难点分析学分银行终身教育

李丽娜

摘 要:学分银行是推进我国终身教育相关建设的重要制度探索与教育创新。本文从学分银行相关的概念出发,深入探讨我国学分银行实践模式中终身教育理念的渗透形式,在全面分析学分银行在促进学习成果转化、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结构升级等层面助推终身教育的重要价值后,以此为基础提出学分银行助推终身教育方面在框架设计、实施主体、成果权威、转换渠道等角度的现存难点,针对性地提出完善资格标准架构设计、建立管理建制实体机构、强化學分银行质量保障与统一学分计量转化标准等具体策略,以期为相关建设的强化实施与深化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学分银行;终身教育;难点分析;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78

0 前言

终身教育理念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需要相适应,其强调教育活动应伴随每个个体的终身,以此实现人的知识技能、社会的建设趋势的同步发展。因此,学分银行作为我国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重要桥梁,其对学习成果的统一体现逐渐成为助推终身教育相关建设的重要制度探索与教育创新。我国学分银行相关建设的具体开展近20年,因理论发展与实践设计的不足,现阶段我国学分银行的建设仍在框架设计、实施主体、成果权威、转换渠道等角度各类实施难点,相关解决策略的设计也就成为了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1 学分银行概述

学分银行这一概念主要指代模拟、借鉴银行的具体机理、运营功能与业务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习成果进行生产、认定、存储、转换与应用的机构。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学习条件,便于其在不同学习环境下针对不同学习内容选择学习形式,进而在各类教育机构、组织共同制定的标准规范下完成学习活动,取得学习成果。学分银行脱胎于终身教育,服务于终身教育,明确将终身学习作为服务目标,以学习者的个人进步为指导思想,以学习成果的相关操作为应用方向,是助推我国终身教育相关建设的重要制度探索与教育创新。基于其实际功能,学分银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具有以下特性:

(1)多元化。学分银行在建设过程中体现为以实施主体为基础,以各类型教育培训机构、组织为辐射构成的网状公共教育服务网络,内部的多元主体在学习成果进行生产、认定、存储、转换与应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面向学习者、教育者、组织机构、企业单位等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

(2)整体化。学分银行在框架设计、标准设计上强调流程的明确化与规范的统一化,强调学习成果作为学习活动具体体现的具体价值,并重视对服务对象学习活动的全方位覆盖。

(3)协调化。学分银行负责着学习成果进行生产、认定、存储、转换与应用,具体功能的实际运作与相关建设的全面推进需要社会各界、机构各方的相互协作与配合。

2 学分银行助推终身教育的价值

学分银行助推终身教育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促进学习成果转化,提升学习者综合能力。通过建设学分银行,学习者能够获得可视化的学习与培训成果认证,以此进行相关资格的兑换,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与能力资质。一方面,借助学分银行能够打破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障壁,为学习者提供更为自由的知识技能获取与应用空间;另一方面则能够帮助学习者明确具体学习成果的学习路径与获取方式,通过学分银行衔接中高职到开放大学之间的教育历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内容、明确的学习路径与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学习活动于其生命全周期的渗透。

(2)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强化学科教育间衔接。学分银行是对我国现有教育体系的一次完善与创新,其优化了学生认知自身知识经验与技能方法的形式,并为其指明了产业环境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对现代化职业体系的全面优化。通过学分银行,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放大学等教育机构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学习者可根据自身需求与学习偏好跨越时间与空间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路径,进一步凸显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使得我国教育体系更加灵活化、多元化。

(3)推动教育结构升级,助力终身教育的发展。终身教育视角下,学分银行的建设、推广与普及极大地拓展了参与职业教育的范围,充实了开展职业教育的时间,为职业人才的涌现提供了源泉动力。学分银行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成果认证与兑换的渠道,这能使更多的学习者认知到自身参与学习活动的具体需要,并明确了参与学习活动的具体目标,完善了参与学习活动的具体路径,使得教育活动更加普适化、全民化。同时学分银行也为部分一线专业工作人员提供了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优化自身技术能力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技术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3 学分银行助推终身教育方面的难点

3.1 框架设计较为初级,各教育阶段衔接不规范

作为助推终身教育的重要抓手,学分银行建设的具体成效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顶层资格标准架构的设计,不仅关系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成果互化,更切实影响着学分银行这一制度探索与教育创新的公信力与权威性。现阶段我国学分银行相关建设在资格标准架构上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从空间角度上来讲,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缺乏整体化视角下的全面统筹与具体规划,不同地区学分银行的资格标准架构具有较大差异,重复建设、结果不兼容等问题;另一方面,从时间角度上来讲,我国学分银行根据教学阶段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应用模式,如开放大学学分银行、老年教育学分银行等,不同模式之间认证学习成果的方式存在差异,难以进行沟通与衔接。导致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兑换等具体环节受限,影响了学分银行的推行与普及;更导致终身教育的相关建设受阻,具体实践活动无法推进,具有较为恶劣的消极影响。

3.2 实施主体不够明确,降低学分转换实际效率

学分银行这一理念的引入为我国的教育建设带来了全新机遇,相应挑战也随之而来。学分银行强调各种教育形式相互渗透、各个教育环节相互衔接,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相关建设的推动势必涉及多方的利益,因此需要一个明确的管理建制实体机构发挥统筹行业整体、协调不同环节、促进学分转换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在该方面的建设仍存在一定缺失,国家并未为学分银行制度设置立法授权的独立非营利公共服务机构,导致学分银行不具有足够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其次,因实施主体的不明确,学分银行无法根据学习成果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方案设计与培养体系架构,无法将学习成果具体化为相应的资格或证书,在功能性上存在天然缺失;最后,学分银行因实施主体的缺失,难以对不同教育环节、不同教育模式之间的沟通转换模式进行整体设计,导致标准体系制定、管理学分认定、学习成果转换等行为难以有效开展。

3.3 学分银行权威缺失,学习成果缺乏具体保障

学分银行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将不同形式、不同阶段的教育进行沟通串连,以此实现一体化、全面化的终身教育制度。因学习行为所固有的特殊性,学习成果难以使用单一的标准进行衡量与统计,学习成果的保障也就成为了阻碍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学分银行在质量保障角度普遍存在以下两个角度的问题:

(1)学习成果的真实性认证存在问题。学习成果既可以体现为显性的资格认证与培训证书,也可以体现为隐性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方法;其认证形式包括课时考勤、课后作业与资格考试等多种形式,因相关建设不足,我国学分银行针对各模式下无确定形式与非正规途径的学习成果难以进行全面的评价审核,学习成果的真实性认证存在问题。

(2)学习的评价缺乏专业评价机构认证。在教学机构、学习者之外的“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作为评价学习成果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降低学分来源与学分质量上存在的保障性问题,但我国相关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难以满足具体应用需要。

3.4 学分转换渠道阻塞,缺乏统一化的计量标准

学分转换是学分银行的重要功能,体现了终身教育在跨地区、跨行业、跨阶段的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作用,是助推终身教育方面的路径之一。学分转换强调学习者在不同学习模式下获得的不同类型学分可根据主观需要或客观标准进行双向或多项的转换;因学习银行框架设计、实施主体与成果保证等层面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学习转换相关建设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相同课程在不同教育模式、教育机构完成学习后认证的学分不够统一,常出现学分无法互通的情况;另一方面,即便学分相同的课程,不同教育模式、教育机构的课节数目、内容梯度、考核形式与计量标准也存在差异。以上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学分转换的实行,阻碍了学习银行的普及,对终身教育有恶性影响。

4 学分银行助推终身教育方面的解决策略

4.1 完善资格标准架构设计

资格标准架构的设计是学习银行这一制度探索与教育创新得以顺利推行的顶层设计,应确保对学习成果认证、培养方案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等层面具有高层级的指导作用,针对其开展的建设活动,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

(1)从空间角度上,我国学分银行的建设应充分发挥资格标准架构的顶层指导作用,通过构建资格框架等级标准,从整体化视角对学分银行进行整体化视角下的全面统筹与具体规划,通过将不同层级的学习成果进行等级划分,形成居于普适性与应用性的等级序列,为不同地区、不同模式、不同阶段的学分银行应用模式提供统一的标准与规范,避免重复建设、结果不兼容等问题。

(2)从时间角度上,我国学分银行应依托于资格类型标准的设计来对某一具体领域的学习成果进行范畴的具体化与能力的具体化。促进开放大学学分银行、老年教育学分银行等不同模式之间学习成果认证形式的统一,推进不同阶段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为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兑换等具体环节提供实施的统一路径。

4.2 建立管理建制实体机构

针对现阶段我国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实施主体缺失的问题,结合我国终身教育推进的具体情况,理想的解决方案应是在国家层面设置立法授权的独立非营利公共服务机构,使其作为学分银行的運营主体、投资主体与认证主体,确保学习银行这一制度设计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从国家层面设置明确的管理建制实体机构能够有效对教育培训行业内部的整体资源进行全面统筹与具体分配,并规避不同模式学分银行标准不一、认证缺失的问题。学分银行的推行重点在于对学分这一资源的控制,只有以法律为基础,以具体的实施主体为保障,以审核评估为手段,才能确保各模式学分银行的资质与效力得到学习者的认可。在具体的机制设计上,学分银行的管理建制实体机构应联合各地区学分银行,涵盖各类型教育与培训机构,并辐射至专业评价机构,形成把控整体教育资源的网状结构。该实施主体应规避间接或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通过相应的监督观察机制确保其作为独立非营利的公共服务机构应有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主要任务包括对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转换与兑换等行为进行统一的标准设计,基于上文资格标准架构的具体设计进行符合发展要求的更新与优化。

4.3 强化学分银行质量保障

为进一步强化学分银行的质量保障,本文特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1)严格资格审查活动。学分银行的实施主体在对各类型教育与培训机构、专业评价机构进行学分认证的资格审查时应贯彻流程从严、标准从高、内容从实的原则,确保自身资质的合法性,提升学分银行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2)明确学分认定流程。在进行学分认定时,应严格按照相应模式下学分银行的具体标准对课时考勤、课后作业与资格考试等形式进行比例分配,确保认定流程的明确化、认定标准的规范化;在完成学分认定后学分银行应生成相应备案,以用于后续的审查活动。

(3)优化学分转化机制。学分作为学习成果的具体体现,在确保其双向乃至多向转化渠道畅通的同时,也应对转化机制进行具体设计,规定一段时间内的转化上限,为具体的转化流程提供法理依据。

(4)强化监督管理建设。学分银行通过综合运用内部管理评估与外部监督控制的方式,实现自身结构的优化、细化与净化。学分银行作为牵扯多方利益的机制设计,应定时定期借助外部审计活动将评估信息进行共享,确保内部信息的公开透明,以社会监督与专项监督的形式确保学分银行的质量保障

4.4 统一学分计量转化标准

学分计量转化体系的相关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统一学分计量转化的具体规则。为有效助推终身教育,学习银行应围绕内容梯度、教学目标、教学量级、学习时间、考核形式等影响学分标准的重要因素统一学分计量转化的具体规则,实现跨机构、跨地域、跨阶段的学分转化,在进行具体规则的设计时应充分参照资格标准架构设计的分级形式,确保不同教学阶段相互沟通,不同教学形式相互沟通。

(2)建设学习成果的综合服务体系。学习成果的认证与应用是学分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学习内容、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与更为优越的自我发展。学分银行应基于已有建设推进学习成果的综合服务体系,围绕生产、认定、存储、转换与应用全流程激发终身教育的全新活力,帮助学习者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资质与实际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蜕变与社会价值的提升。

5 结语

综上所述,学分银行作为助推终身教育方面的制度探索与教育创新,实际应用、推行与落实是一个涵盖社会各层面、贯通教育各环节的综合性建设活动。因此在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活动与建设发展活动时,一方面应重视资格标准架构的设计,从顶层制度上夯实学分银行的根基,促使其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抓手与各阶段的教育活动深度结合;另一方面则应关注管理建制实体机构的设置,从底层机制上构筑学分银行的主体,确保权威性,形成从上至下、从少到多的管理模式,确保学分银行工作成果的权威性与流通性,为新时代我国的人才培养事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何贤良.学分银行视域下成人教育实践的应用與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3,(09):2831.

[2]王丽敏.学分银行引领的高校慕课学分互认机制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12):3537.

[3]杜沙沙,谢青松.学分银行服务职业教育:价值意蕴、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4):6873.

[4]李翔宇.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21(06):7580.

[5]虞江锋,王洁曼.学分银行制度建设:长三角地区的比较[J].职教论坛,2022,38(09):2937.

[6]厉毅.融入区域发展的学分银行建设:逻辑、难点与路向[J].教育与职业,2022,(08):7683.

猜你喜欢
难点分析学分银行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关于钢琴演奏技术练习的难点与技巧分析
非英语专业学生说英语的难点分析及应对策略
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