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分课堂与OBE的“中心-外围理论”课程思政探索

2023-10-30 00:09胡志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课程思政中心

胡志伟

摘 要:本文基于对分课堂和OBE理念推演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新流程。在国际贸易学的“中心-外围理论”一节课程思政建设中,在思政元素嵌入教学内容之后,根据新流程一步步设计课程思政过程:先设立包含思政目标的教学目标;再设计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全过程,依次为教师精讲、学生内化吸收、课堂讨论;最后评价思政目标的达成度。新流程可以显著提升课程思政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对分课堂;OBE;中心—外围理论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51

我国高校正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政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培养兼具专业才能与良好思政素质的国贸人才,国际贸易学课程的教学要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课程思政教学中,常常存在方法单调、思政效果评价难、学生对内容难以内化等问题,这需要教学设计的创新。本文探索把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分课堂与以成果为导向的0BE理念二者同时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在这个空白研究领域,创新地形成了基于对分课堂与OBE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新流程,并将该新流程在本课程“中心-外围理论”一节课程思政中进行应用。

1 基于对分课堂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在2014年提出,受到全国广大师生的肯定与欢迎。它将课堂一半时间留给教师讲授,将课堂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在两个课堂时段之间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内化吸收。对分课堂分为3个步骤,依次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对分课堂具有以下优点: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传统课堂中,老师通常会尽可能详尽地讲解内容,往往使得学生变得被动,缺乏发挥空间。与之相比,在分课堂中,老师重在引导而不是逐字逐句地传授,留下更多的探索和发现的空间供学生自发地实践与研究。学生在学习知识后参与到讨论中,在同学的关注和帮助下,他们会表现出更高的主动性。

(2)个性化教学。学生学习能力会有所差异,对分课堂既适合高水平的学生也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因为在两个课堂时段之间的自主学习中,后者可查找更充分的资料或向同学寻求帮助。

(3)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学生在对分课堂的课下学习时段,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根据学习目标更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OBE,即成果导向教育,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教育改革趋势。在我国高校中,它正在被广泛应用,对培养人才有着巨大的积极影响。OBE目标清晰、结果可评价。相较于传统教学,OBE要求教育者放弃传统的学科导向,以国家、社会需求为基本依据,反向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进而确定各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安排。比起传统教学,OBE理念的教学效果更好,因为教师可帮助学生更有目的地学习以达到预期成果,为学生提供质量更高的教学与指导。

基于对分课堂与OBE理念,笔者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流程创新如下:

(1)设立包含思政目标的教学目标。步骤依次细分为:依据国家、社会需求(含思政素质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含思政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含思政目标)确定章节教学目标(含思政目标)。

(2)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过程设计。该过程依次为:①教师精讲;②学生内化吸收;③课堂讨论。

(3)评价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度。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采用此新流程,体现出以成果为导向与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提升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优化适应国家、社会需求的指向性,显著提升课程思政效果。

2 “中心-外圍理论”内容简介及其课程思政意义

“中心-外围理论”,是国际贸易学课程中保护贸易理论中的重要一节。1949年,普雷维什在关于拉美经济的发展报告中,首提贸易条件的恶化论。他细致分析了从1876年到1938年英国进出口商品均价,认为英国进口初级产品的价格、出口制成品的价格分别代表世界原材料与制成品价格,它们的比值就可代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他发现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呈现出长期的恶化态势。他进而发现,发展中国家这种态势,是英国全球殖民时代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导致的必然结果。普雷维什把资本主义世界分成两部分:发达的中心国家与发展中的外围国家。不合理的中心外围体系,存在着很多恶化外围国家贸易条件的因素。在教材中,该理论主要内容如下:

(1)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有着显著不同的生产结构与经济结构。

(2)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的经济地位明显不平等。

(3)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是相互关联、动态统一的。

(4)外围国家不能简单套用中心国家的发展方式。

本节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是:在“中心-外围理论”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中融入思政教育,将有利于学生提升思政素质,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富强。

3 课程思政元素嵌入教学内容

基于“中心-外围理论”一节知识,提炼相关的思政元素,再将思政元素嵌入知识点。

3.1 “中心-外围体系中的差异性”的思政元素嵌入

中心国家拥有先进科技和大量资本,先进科技涵盖整体经济,涉及资本品、中间品和消费品等广泛领域;在外围国家的经济中,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的经济部门与技术先进、具有效率较高的部门并存,主要生产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主要依赖进口。

可以引入如下思政元素。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口呈现结构单一的特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高科技、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明显不足。1990年,我国服装纺织、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产品出口占比约60%。但是,通过不懈努力奋斗,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持续攀升,竞争力大幅增强。2022年中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达15%,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而且,中国已成为高科技产品出口大国,2021年高科技产品出口约9800亿美元,占我国出口额31%。该思政元素设计意图是:通过展示中国出口产品从低端向高端跃迁的巨大成就,使学生体会中国努力之不易,并对国家产生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3.2 “中心-外围体系中的不平等性”的思政元素嵌入

普雷维什发现,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间是不对称、不平等的关系,外围国家一直陷于不利位置。中心国家(如当时的英国)首先获得技术进步红利,广大外围国家在中心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从事初级产品的生产与出口,无法获得技术进步的红利。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处于长期恶化的趋势之中,不平等关系日益加深。

可以引入如下思政元素。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处于很不利的贸易条件。对于同品类商品,我国产品价格是其它国家产品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在2012年前,我国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但是,此后通过我国产业与科技界不断努力,中国贸易条件不断改善。这是因为中国中高端制造业日益替代低端制造业,打造出走向世界的国家新名片,高科技产品出口销售价格不菲:比如,中国智能手机销量达全球七成,华为Mate 40 Pro在美国售价为1499美元,比国内高50%。这些高端产品的价格,比进口的初级产品高出太多,因而,随着高科技产品出口越来越多,中国的贸易条件在不断提升。该思政元素设计意图是:通过展示中国通过努力提升产品科技水平从而改善贸易条件的成就,使学生形成巨大自豪感,产生爱国热情。

3.3 “中心与外围国家相互关联、动态统一”的思政元素嵌入

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是相互关联、动态统一的。尽管中心国家经济溢出效应对外围国家发展有影响,但鉴于中心国家发展具有向心性,溢出效应有限。中心-外围体系利益分配倾向于中心国家,而非外围国家。中心国家只有在有助于自身利益的情势下,才会拉动外围国家发展。

可以引入如下思政元素。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口高度依靠发达国家市场,中国企业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但利润薄如刀片。比如服装产业,成衣毛利率最高不超过3%,而10倍于此的利润却归了国外品牌商。近10年,中国企业致力于精心研发、打造品牌,在价值上不断迈进。我国高科技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光伏、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高铁等高端产品扬帆出航,成为全球品牌,获得显著的溢价。2015年到2020年,我国高科技产业规模上企业销售利润率年均增长3.4%,从6.1%提升至7.2%。该思政元素设计意图是:展示中国企业提升价值的努力与成果,激发出学生对中国品牌的信心,进而激发民族自信心与爱国情感。

3.4 “主张经济合作”的思政元素嵌入

普雷维什提出,外围国家经济合作可有效扩大外围国家的市场,一方面可增大势单力薄的外围国家联合起来与中心国家谈判时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使各外围国家为彼此的产品提供了广阔市场。同时,建议发达的中心国家对外围的发展中国家打开市场、提供优惠。

可以引入如下思政元素。2013年起,中国向世界倡议“一带一路”计划,并和相关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我国已与五大洲约180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签下了200多份合作文件,在国际上建立了宽广的合作网络。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与相关国家一道建设了许多重大基础设施,涉及到交通、通信、能源等众多领域;在贸易投资方面,“一带一路”国家合作规模持续增长,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累计约12万亿美元;我国直接投资于“一带一路”国家的金额约1400亿美元。多年努力迎来丰硕的建设成果,给有关各国带来巨大红利。思政元素设计意图是: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国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责任感与强大能力,唤起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4 基于對分课堂与OBE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4.1 设立包含思政目标的教学目标

基于OBE理念,根据国家、社会需求等,我校经济学专业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其中思政目标是“培养有着家国情怀的经济学人才”。根据培养目标来设定的国际贸易学课程含思政目标的教学目标:在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具备分析国贸有关实际问题能力之外,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依据课程目标,可制订“中心-外围理论”的教学目标:(1)掌握该理论的四个要点;(2)培养学生运用该理论分析后发国家发展的问题;(3)通过融入我国发展优异表现的思政要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2 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过程设计

4.2.1 教师精讲

从“中心-外围理论”教学内容中精选出重点、难点。其主要有:

(1)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在生产与经济结构方面差异很大。

(2)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的经济地位很不平等。

(3)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是相互联系、动态统一的。与此同时,对分课堂要求在讲授时留有恰当的空白内容,即在关键内容外留些一般性内容给学生自由探索。本节“外围国家的发展模式”部分,可成为留白内容。

4.2.2 学生内化吸收

根据本章知识点给学生2篇CSSCI期刊论文阅读学习:[1]胡潇.经济空间的“中心”与“外围”[J].学术研究,2019(02):15-22.[2]贾根良,沈梓鑫.普雷维什—辛格新假说与新李斯特主义的政策建议[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30(04):46-54.并要求学生结合课本阅读论文,并做笔记。在这个环节,可设置作业进行自我测评,在异步SPOC上布置6个习题来评价学习效果。同时,在一般性作业外,布置融入思政教育的一个课后作业作为选做题,其内容是“用中心-外围理论综合分析我国一个成功的高科技产业的形成过程”。

4.2.3 课堂讨论

按随机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可以给出几个内嵌了思政元素的讨论题目:

(1)结合中国出口产品从低端向高端跃迁的巨大成就,讨论“中心-外围”体系的差异性何在及破解之道。

(2)结合中国提升产品科技水平改善贸易条件的成功实践,讨论“中心-外围”体系的“不平等性”如何体现及破解之道。

(3)结合中国企业提升价值的努力与成果,讨论中心与外围价值分配中如何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境况。

(4)结合“一带一路”的宏伟实践,讨论“外围”国家经济合作的途径。要求在组内进行积极充分讨论,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要在8分钟内结束一个问题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总结陈述。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度引导讨论走向,以达成良好的育人效果。

4.3 评价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度

根據OBE理念,要对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学习收获、观念变化、有关行为改变等。本节课程的思政目标达成度评价,既要有过程评价也要有结果评价。

(1)过程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在融入思政的课堂讨论的参与度。本节用“讨论活跃度”这个指标来评价:先由小组长统计组内实际讨论人数,再由学习委员加总全班讨论人数,计算它占全班人数的比例,以此作为全班讨论活跃度。据统计,本节课程的全班讨论活跃度为96%。这说明,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很感兴趣,有很高的认同感与活动积极性。

(2)结果评价,考查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吸收程度,通过课后问卷调查来评价。问卷的问题有:①学习本节课程之后,你对祖国有了哪些新理解与新认识?②本节课程中,哪些内容激励你更爱祖国?③学习本节课程后,在有关祖国的言行方面,你会有哪些改变?然后,可根据问卷结果对课程思政进行改进。

5 结语

基于对分课堂与OBE可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新流程。在国际贸易学“中心-外围理论”一节的课程思政中,将该新流程付诸应用,体现了以成果为导向与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提升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优化适应国家、社会需求的指向性,显著提升课程思政效果。

参考文献

[1]付文军.“课程思政”的学术探索:一项研究述论[J].兰州学刊,2022,(03):3039.

[2]王英龙,李红霞.课程思政对立德树人成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1,(12):6973.

[3]孙慧明.课程思政建设的哲学蕴涵[J].学术探索,2021,(12):134140.

[4]李蕉,方霁.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内核、路径与意蕴[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108113.

[5]曲立,张琳,刘文涛,等.运营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1,(11):5153.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课程思政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