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娇环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海南三亚 572000)
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业日益成为新时期人们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旅游业也呈现出新业态、新模式。与此同时,旅游从业者也在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的良好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因为旅游从业者不仅仅是民间交流的使者、国家形象的窗口,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所以,在培养旅游人才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与旅游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外,还必须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增强文化自信等相关的思政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出色的文化传播者,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专业素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提到了要在教育的全过程中贯彻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因此,实施旅游管理类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深入挖掘旅游类各种课程和教学方法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丰富知识,塑造学生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立德树人”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2]。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时代命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需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目标,通过把思政案例、思政元素融入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之中,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部2022年度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到了2022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革的重要一年,同时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两大任务,第一是“提高质量”,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二是“提升形象”,即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在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深度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思政资源,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得体的行为规范,就很有必要。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得符合自身发展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大众消费时代与全域旅游时代。在我国出入境旅客不断增加的新时期,我国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更要加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增强文化自信。“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一个重大举措,可以从多种渠道把它融入整个人才的培养中,以此为基础,加强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教育,增强其民族文化自信,提高其整体素质,使得旅游从业人员成为中华文明礼仪的践行者和优秀文化的倡导者,从而更好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向世界展示我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礼仪风范。
“三全育人”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它包括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校要非常重视思想层面的教育。这就要求高校要从校园课堂抓好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课程群宽基础、活模块中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相关的道德要素,并融入专业课程素材所有的设计中,达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和家国情怀快速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得专业课程设置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肩同行,形成紧密协作的效应。同时,教师需要转变思维方式,拓宽教学视野,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文化素养;学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提升思政育人的自觉意识和主体能力。
目前,高职旅游类专业由于学制实际,思政课程课时量相较于本科同类专业较少,因此仅仅开设常规思政课,难以满足新时期思政教育的需要。旅游专业课教师过去也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不成体系,未主动将专业课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和大众休闲旅游的兴起,游客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观光游览,而更多的是想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当地人生活的状态、挖掘传承的文化历史和沉浸式地体验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因此,导游“讲故事”不是照本宣科地将文字转述给游客,而是用游客喜欢的方式告诉他们这个城市的文化、生活、历史。这就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在价值观的培养中要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工匠精神及家国情怀精神。然而,具体到各门课程中,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设计,导致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融合不紧密。而传统思政课程都是以合班上课为主,教师较难顾及学生专业特点,因此会出现脱离学生专业实际的现象,导致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高职院校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育融合的雏形,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过程中的有效路径依旧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学校是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前沿阵地,教师要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主动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进行紧密结合,同时将价值观教育、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把价值观教育渗透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从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课程思政”首先要解决的关键点和难点。然而,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师一方面不能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片面地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课程思政化,在教学中生搬硬套、贴标签、内容空洞,割裂了学科基础知识学习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教师只是停留在知识传授与专业技能培养上,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与价值塑造。目前,有些导游的讲解会出现低俗化、媚俗化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及时利用社会热点以及行业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引导学生守好“社会课堂”,讲好中国故事。其实,课程思政类似教育学的“学科德育”,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包括思政课、专业课和通识课。
“课程思政”作为实施立德树人的一项重大措施,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当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体系、评价机制还不完善,严重制约着“课程思政”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此外,学校各部门由于对自身“课程思政”的定位不够准确,致使“课程思政”构建的“合力”难以形成[3]。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深度不足的问题,课程思政育人资源“有机融入”目前局限于课堂教学主渠道。一方面,由于专业课教师往往都是大班集体授课,导致教师分身乏术,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实行德育;另一方面,教师由于学时紧、教学任务重、考试等原因,不少高校的教师都存在着“重知轻德”的倾向,致使专业课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育人资源与作用未能充分体现,“课程思政育人”合力未能形成,严重地制约了思政教育的育人实效。
学校可以组建专门的课程思政团队,团队成员包含企业一线工作者、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共同构建“1+3+N”课程思政体系。“1+3+N”课程思政体系即1个目标培养“复合型的旅游专业人才”,教师通过走访景区、酒店听取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良品质为切入点,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素养;3条途径构成全方面育人的闭环,以“立德树人”为抓手,围绕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公共基础课来充分挖掘专业教学资源和思政元素,并有机结合形成育人合力,在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N个项目让课程思政“活”起来,在上好课程思政专业课的基础上,教师设计开展“N”个思政教学实践项目,比如,旅游专业教师可以对课程教材进行拓展总结,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的课程思政活动,渗透思政教育。此外,学校开设以岗位为中心的课程,从课程标准、实践实训、顶岗实习、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合作等方面共同研究制定课程标准、评价考核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确定具体的德育教学目标和考核指标,制订具体的工作步骤和具体的执行计划,同时对“课程思政”和学科教学的全面应用进行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应用水平。
教师要树立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的新的教育观念,改变思维模式,拓宽教学视野,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和教学中,真正做到全面和全方位地培养人。“教育者先受教育”,一方面,主动培养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引导教师主动融入社会,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另一方面,让老师们意识到“课程思政”不能改变学科本身的本质,而是要把它所蕴含的价值因子充分挖掘出来,通过“隐形渗透”“元素融合”等手段,在专业教学中实施包括价值导向在内的全面素质教育。同时,教师要对社会发展做出理性的判断,把“潜心求知”与“关心社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触类旁通”,从而形成符合教学内容的社会意识。其实,所有学科知识点都和社会整体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具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社会理性精神。这对于强化教师的道德修养、增强思想政治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要完善以“知识+能力+精神”为核心的评估机制。首先,构建一套科学化、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测评指标,把课程思政质量评估的结果纳入到高职教学考核指标中,形成可操作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实现课程思政评判维度是“知识+能力+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将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把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具体要求贯彻到课堂教学、研讨、实训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以此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改变专业课程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的现状。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旅游类专业不仅是全国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而且是省级骨干专业,拥有校外实践基地100余家,专业与企业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校企合作企业针对不同岗位对创新精神、职业素养方面提出要求,教师将这些要求转化为思政育人元素,将其纳入各类实践性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针对性,以适应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这样,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在企业中工作,就能有效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增强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促进企业发展。此外,海南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使其具备了与“思政”相结合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的要求来指导课程体系设置。在此基础上,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以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为落脚点,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育人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重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使之与整个教学过程相融合,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我国目前正处于大众消费时代与全域旅游时代,海南旅游业也不断向国际化、多元化、高质量、高水平方向发展。这使得旅游业对旅游、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急剧上升。因此,教师应把思政与旅游管理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相结合,把思想价值观引导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对学生有意识、有组织、有成效地进行思政和意识形态的教育,为我国新时代旅游人才需求和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域建设发展助力。
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常态化进行的一个工作,因此,需要坚持系统构建与多点推进相结合,并且要明确课程思政基础在课程、重点在融入、关键在教师、重心在学院。综上所述,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不是思政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个部门都需要承担的育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