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解忧角”:基于朋辈辅导的初中生心理危机预防探索

2023-10-30 10:43高琰妮四川省成都市田家炳中学成都6006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600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朋辈委员群体

◎ 高琰妮 刘 芳 杨 澜 陈 熙(.四川省成都市田家炳中学,成都 6006;.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 6003)

近几年来,校园心理危机事件频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均强调要提高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各地区各级部门积极呼应,陆续出台了针对本地区特点的措施和政策。成都市也接连发布文件,对学校的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以下简称“三预”)工作做出了具体要求和详细指导。根据文件精神,各学校均需探索、建立更为有效的校本化“三预”工作机制。在此背景下,我校以朋辈辅导为基础,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班级解忧角”特色心理活动,借助朋辈力量进行心理危机预防工作。

朋辈群体较之教师群体、家长群体等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三预”工作中具备明显的优势,如“成长阶段相同”,朋辈群体所遇到的烦恼更具有共性,他们彼此间更能理解对方的感受,能给予更贴心的安慰;“社会角色相同”,朋辈群体提供的方法和建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处境,操作性和实用性更强;“时空交集紧密”,朋辈群体能给予的支持更具备即时性、便捷性、灵活性和持续性。因此,探究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朋辈力量,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班级解忧角”概述

(一)“班级解忧角”的内涵

“班级解忧角”,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课为载体,以朋辈辅导为基础的特色心理活动,旨在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社会支持系统,挖掘自身积极心理资源,提升学生的抗逆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班级解忧角”的适用性

“班级解忧角”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所解的“忧愁”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烦恼,负责“解忧”的主体是朋辈群体,汇集而成的“解忧”方案能够惠及全班同学。具体而言,首先在“解忧”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分享、班主任分享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共情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引导学生寻求身边的社会支持。其次,通过此项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帮助学生合理看待成长中的负性事件,形成“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困惑或问题”“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应主动求助”“任何问题都能找到解决方案”等一系列理性认知。“班级解忧角”为学生的烦恼和负面情绪提供了一种倾诉途径,在“解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朋辈力量,搭建起同学之间相互安慰、理解和支持的平台,传递和践行“我的烦恼,有人倾听”“你的烦恼,我能理解”“我们的烦恼,一起解决”的朋辈互助理念,从而在活动中解决“适应性心理问题”,为“严重性心理问题”提供求助途径,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班级解忧角”的实施流程

(一)愿“诉”忧——征集烦恼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很多烦恼,如图1所示,学生可以将遇到的烦恼写成匿名信件,投递到心理中心门口的“解忧信箱”,每周五心理老师将会整理收到的信件,从中选择一封作为原始素材,拍摄成“小忧心语”视频,作为下期“班级解忧角”的解忧主题。该视频利用心理沙盘拍摄,以“小忧”这个人物为主角,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他本周遇到的某一个烦恼以及他的感受和想法。选取的烦恼素材主要围绕手机管理、同伴交往、青春期困惑、师生关系、亲子关系、自我认识等主题,以学生的视角,聚焦于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形式生动形象、内容贴近现实。目前已形成的“小忧心语”微视频包括《小陀螺》《我是你的好朋友吗?》《上锁的“心门”》《照镜子》《我与手机的二三事》等。

为了引导学生们积极投递烦恼,学校还邀请本校同学拍摄了“小忧心语”宣传视频来推广该活动,同时利用朝会、班会课和心理课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

(二)乐“分”忧——倾听烦恼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看见、被倾听、被理解。“在班上,我的烦恼可以得到同学们和班主任的倾听和理解,我的忧愁,会有人愿意和我分担。”这是一位学生真实的表达。每周班会课时间,全校将统一开展“班级解忧角”活动,由心理健康教育委员全程主持和组织。活动之初,心理健康教育委员将会播放“小忧心语”视频,学生们通过了解“小忧”的心路历程,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小忧”的感受和情绪,引发共鸣。“小忧”不是某一个人,他代表很多人,也代表学生自己,倾听“小忧”感受的过程,也正是学生们正视自己的感受的过程。

(三)共“化”忧——转化烦恼

每一个烦恼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我们的一些愿望和需求。分析原因、找到需求、挖掘积极资源,这便是转“危”为“机”的巨大动力。倾听完“小忧”的烦恼后,学生会进行分组讨论,包括观看完视频的感受、分析“小忧”的困扰事件、当下的情绪和感受、产生困惑的原因、背后的需求、该烦恼带来的积极意义和经验、提供解决方案等,并合作完成“解忧分享单”。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将消极的烦恼,转化为积极的动力,让学生们看见烦恼背后的积极力量,促使学生不断学习和成长。

(四)齐“解”忧——解决烦恼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所以应用集体智慧总能找到应对问题的方法。班级解忧角的最后一个环节便是学生和老师为“小忧”的烦恼提供建议、解决方案和求助途径,形成生生互助和师生互助的局面。每个小组将会派一名代表来分享本组的看法和建议,为“小忧”指点迷津,给予支持和力量。学生站在朋辈群体的角度,所提供的方法和建议更能贴近当事人的实际处境,操作性和实用性更强;随后,班主任将结合主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班主任会从“小忧”面临的困扰出发,拓展到班级同学的类似困扰,充分表达理解和接纳,以积极的态度和看法获取学生的信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最后由心理教师从专业的角度为“小忧”提供专业支持,通过观看配套的“解忧小课堂”微课,让学生们学会正确面对烦恼,积极解决烦恼。目前已制作的配套“解忧小课堂”微课视频包括:《做有规律的小陀螺》《友谊跷跷板》《打开心门的枷锁》《打破被他人眼光困住的魔镜》《有距离,更美好》《化“误会”为“机会》《点石成金》等。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全程记录老师和同学们所分享的意见、建议、看法和感受,写入《班级解忧手册》。这样,在一学期的积累之后,将形成本班特有的《X 班解忧手册》,本班同学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可参考和借鉴,延续活动的效益。

三、“班级解忧角”实施中的保障机制

(一)管理机制

“班级解忧角”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建立在以分管校长为领导,以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为骨干,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之上。为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规则来明确岗位分工和职责,在分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心理教师负责组织开展具体事务。

(二)培养机制

“班级解忧角”的核心工作成员包括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委员。在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不断研讨和改进,专业水平得以的提升。对于心理教师,通过校内教研和区域教研相结合的方式,改进活动方案。对于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委员,分别通过班主任会和心理健康教育委员培训,以理论通识讲授和技能实训(包括共情能力、倾听能力、辅导能力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成员的专业素养。

(三)激励机制

“班级解忧角”活动的落实,需要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委员的全力支持,因此,为了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保证活动实施效果,学校制定了《活动实施评分细则》和《心理健康教育委员考核细则》,按照规范合理的评分标准,对每一次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对心理健康教育委员的个人素养进行综合评比,每学期末评选出“优秀班级”和“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委员”,并予以表彰,以此鼓励成员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

四、结语

校园危机预防是一个持续性的、需要多方协调努力的工作体系,“班级解忧角”活动基于我校实践案例的提炼和总结,通过发挥朋辈力量增进了学校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融合,增强学生群体之间的心理支持,促进受困扰学生的心理疏导,增强学生自身的问题应对能力,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总而言之,该活动为完善学校危机预防体系、提高学校危机预警能力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朋辈辅导活动范本,营造了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成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朋辈委员群体
图片报道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委员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