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担当 体验生命成长
——心理教师如何科学应对校园突发事件

2023-10-30 10:43北京市朝阳区兴隆小学北京10012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情绪班主任

◎ 苏 虹(北京市朝阳区兴隆小学,北京 100123)

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对心理教师来说更是如此。上好心理课,关爱特殊学生,做心理辅导,安排教师心理学习培训,这些都是心理教师的日常工作。而校园突发事件是对心理教师工作能力的一大考验。这些“考验”有时是哭着喊着不想上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有时是身体情况特殊、内心敏感脆弱的“小炸弹”,还有任性随意、无视规矩的“独行侠”。突发事件来临时,为了调和矛盾,教师的行为往往局限在事件处理的层面,而缺少对师生、家长内心状况的关注。此时心理教师的作用更加凸显,不仅要协助学校处理事件,更要随时提供心理支持。

一、直面“意外”

在一次学校跳绳比赛中,六年级的小Y 在被绳子抽打到后突然情绪失控,暴怒地追打摇绳的同学。经过班主任老师的引导和处理,几位同学互相道歉,被打到的学生由小Y 和家长陪同去医院就医。本以为事情已经解决。

但后来小Y 妈妈打电话到学校,说孩子被绳子抽到,一直头疼。认为是在去医院的时候,那位被打到的同学的家长太凶,吓到孩子了,现在小Y 同学晚上睡不好觉,做噩梦。因此小Y 的家长强烈希望老师来家里看看小Y。可是班主任老师却对这个要求感到非常抗拒,甚至沟通中痛哭不止,情绪激动。

得知以上情况, 作为心理教师,我敏锐地感受到其中师生、家长都十分需要心理支持。为辅助其保持相对平稳的情绪、在心态平和的状态下更好地解决问题,心理教师在与师生家长沟通时既要了解事情经过,家长的诉求,还要留意是否另有内情,同时还应注意三者的情绪状态,厘清事件中各方的内心都发生了什么。

二、关注内心,适当使用心理技术

(一)安抚班主任内心的恐惧

从学校立场出发,我先给班主任老师打了电话,希望能让她转变想法,去探望孩子。在电话中,班主任的情绪难以平复还在不停地哭泣,我问她事情的具体过程,她说小Y 的妈妈威胁自己,在电话中很强势,不断要求她去家里看孩子。她还提到在微信中小Y 妈妈说“小Y 的爸爸脾气不好,很生气。”因此觉得这就是在恐吓她。我能感受到班主任内心深深的恐惧和担心:好像一旦出现在学生家中,就会遭到全家围攻,甚至被攻击。但想到她还是一个涉世不深,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年轻教师,有这样的担心也是正常的。不过,她的情绪尚未平复,她此时确实不适合直面家长,于是我选择以心理疏导和安抚为主。

我说:“这几天你一直在发烧,还做了这么多工作,已经很好了,小Y 妈妈的强势让你感到很不安全是吗?”她说:“是的,我一直对小Y 很关注,也很包容,可妈妈还是觉得我偏心。”我继续共情:“这是不是让你觉得委屈和生气?”她说:“的确内心很不平衡。”我能体会到,带着这么多不解、委屈,还有对现状、对小Y 父母一知半解的负面猜测,使她产生了恐惧。于是我请她多关注自身感受和情绪,也劝她可以找心理咨询试一试。挂断电话,我决定,由自己替她去小Y 家探望。

(二)抱持小Y 妈妈的委屈

第二个电话我打给了小Y 的妈妈。在表达了关心与问候后,我询问孩子的情况。小Y 妈妈很直爽,说孩子身体确实不舒服,但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爱。因为小Y 也曾跟其他同学有过冲突,妈妈都会带着他去对方家里看望、道歉。这次,她只是希望老师也来关心一下小Y。虽然语言简短,但是从小Y 妈妈的表述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委屈。

小Y 是一个比较单纯好动,但又不太善于考虑对方感受的男生。他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在带这个班,也一直为他的纪律和人际交往问题伤脑筋。虽然小Y 的出发点只是想跟同学玩,可是或者因为时机不对,或者由于语言摩擦,最后常会出现一些小冲突。又因为他个子高,力气大,明明并非故意,也会把别人弄伤。

养育这样的孩子确实会面对很多问题,可能时不时要为孩子的行为负责,甚至低头认错。我自然地对妈妈说:“这么多年来都在照顾孩子,还要处理这些问题,您真是不容易啊。”电话中小Y 的妈妈哽咽了,在我的理解接纳下,她一点点地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告诉了我。最后说:“老师,这几年我从来没对人说过这些事,谢谢你。”

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都会有一定的焦虑情绪,尤其是自信不足,自认为能力不够的家长,他们面对孩子的问题更会有许多无助和自责感。小Y 妈妈压抑多年的情绪在心理教师的接纳下得以适当宣泄纾解。不仅与心理教师建立了较好的关系,也对学校有了积极的认知。

(三)增强小Y 的心理能量

疏导小Y 妈妈的情绪后,我要来孩子的电话,继续与孩子沟通。打通电话,我平静而温和地问小Y:“听说周四发生了点小矛盾,现在感觉怎么样了?”他说:“我还是头疼,晚上做噩梦。梦见他们打人,打妈妈。我很害怕。”我追问:“这是白天发生的事吗?”

“是的”。

“那他们打到妈妈了吗?”

“没有”。

“妈妈怎么做的?”

“妈妈拿手机录像,他们就不敢了。”原来白天还发生了这样惊险的一幕。难怪孩子有这么强烈的恐惧和不安。我继续共情和疏导。

“这件事有点吓到你了是吗?”

“是的。”

“你觉得妈妈能保护自己吗?”

“能。”

“那咱们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妈妈变得很大,比对面的人大很多。她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好你……”

就这样,我带着小Y 在头脑中对当时的画面做了一些处理。让他感受到妈妈的力量,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让他想象自己在妈妈身后,给妈妈输送能量:自己就像武林高手一样,充满内力。让妈妈也感到很安心。在孩子自述心情好一些后,我跟小Y 妈妈了解了一些孩子的表现,嘱咐她不要把大人的矛盾再过分渲染,或者过多地让孩子知道,以帮助小Y 恢复平静的心境。

经过我的沟通和处理,小Y 的心理状态有所好转,在周一就正常上学了。虽然班主任暂时不能处理此事,小Y 的妈妈也给予了包容和理解,为后面解决问题争取了时间。在各方积极配合沟通下,班主任最终直面家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三、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教育启示

(一)心理教师要保持良好心态——意外的到来是为了促进我们学习

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卷入其中的所有人都具有较大的心理冲击,也都会让各方都产生一些应激反应,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和过往负性事件、情绪积累较多的成人。对突发事件带来的压力,师生和家长的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心理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以便能做出及时的处理。

但对于未经过系统心理专业学习和训练的教师来说,面对突发事件,他们心理压力是很大的,要如何平衡自己的心态,提升专业水平是教师们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其实,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永无止境,不被自己能力的局限性所困。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为了师生的心理健康,为了肩上的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发挥一个心理教师的良好功能,这是一种成熟的心态。只有拥有了这样的心态,在未来可能的突发事件和常规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带着目标去学习,做到实践与理论的充分结合。同时,家长的信任,学生的进步,领导的认可都在不断的激发着我的自我效能感。让我再次体会到了,只有积极行动才能带来真正的自信。

(二)充分发挥心理教师的功能——全面支持,持续跟进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心理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无论是学生、家长、老师,甚至是领导,都有可能需要心理上的支持,需要在处理问题的高压环境中得到宣泄和疏导。

在与小Y 班主任的几次沟通中,我体会到了她与家长相处时的紧张和困惑,也体会到了她与领导来往时的质疑与戒备。如何创造一个宽松、信任的氛围,让本就工作压力很大的教师们能勇于表达,敢于沟通,为此我给全体教师做了一次题为“关爱真我,盈润教育人生”的讲座。从“表达真我,纾解情绪不压抑”,到“转换立场情绪调节ABC”, 再到“识别学生,梳理情绪源”。既有理论解读也有案例分析。讲座后我又与该名班主任谈话,认可她前期的努力和对学生的关爱,赞赏她努力克服恐惧与家长积极地沟通,也支持她感受和面对自己的恐惧,探讨未来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同时引导她学习转换立场,站在家长角度体会对方感受与需求。

对学生的跟进同样在持续。事后连续五周,我分别与几个孩子谈话接触,感受他们的情绪和学习状态,人际互动情况,及时引导。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过渡期后,学生状态逐渐恢复平稳。

此外,更多的就是与家长的沟通。学生经过教育引导恢复得相对比较快,而家长的情绪状态却常常难以平复。在协商解决方法时更会因一些现实因素的干扰,时常出现起伏。因此,心理教师要及时了解家长们的想法和状态,提出专业建议供学校参考。

突发事件是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是比较复杂的一种情况。教育工作者是在做“人”的工作,而人是复杂和独特的。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达到自己的教育目标,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我们正面对的人。因此,心理教师不仅要关爱学生、家长和教师,更应该尽可能地提升自己,让心理学知识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而只有提升每个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才能切实实现以人为本,高效、高质地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情绪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班主任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