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专题教学实践
——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为例

2023-10-29 18:52:51陈静敏
教育观察 2023年23期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职素养

陈静敏

(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深圳,518000)

一、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1]核心素养的提出,必然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其中,专题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之一。

专题教学首先要明确“专题”中“题”的概念。因为职业教育一直在开展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教育改革,所以中职语文专题教学中的“题”,不是简单的知识点、能力点,或者某一个作者、话题,而是“知识问题的任务,或者是知识技能的任务,还可以是知识应用的任务”。[2]专题教学以任务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任务达成意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某一任务为依据,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章,设计一系列任务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鉴赏与实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任务。这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故专题教学对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为例,探究专题教学应用于中职语文的价值与可能性,以期为中职语文教学寻找更多的教学方式。

二、中职语文课程实施专题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核心素养,满足新版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但传统的语文课堂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方式程式化,千篇一律;课堂提问缺少深度,以预设的答案钳制了学生的思考,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文本分析过于碎片化,削弱了文章的整体美感。学生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缺少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不能灵活运用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缺乏,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问题,思维辩证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无法体会到文章的艺术美感,不利于审美能力和品位的提升。

专题教学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上具有重要作用,涵盖了文本鉴赏及言语实践活动。[3]专题教学以某一核心任务为主线,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索问题,完成相关任务。专题教学能够使学生更新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彰显职教特色,遵循学生成才规律

中职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道德情操高、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对中职教育过程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突出实践取向;二是注重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三是注重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寻找语文课和专业课相通相融的切合点,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从现代生活发展来看,单个语文知识不可能独立完成以上目标。专题教学紧紧围绕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将语文教学和专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寓语文课程于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寓职业能力培养于语文课程教学之中,注重实践训练。专题教学以职业任务为载体,在职业情境中开展语文综合能力训练,将语文课打造成学生专业岗位的平台课程,发挥专业基础课的作用,既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又适应了时代生活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三)有利于破解教学问题,提高职校教学质量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一般以文体为标准,将同一文体的多篇选文组合为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有利于学生在短期内掌握相应文体的有关知识,但割裂了教学内容间的整体性,各知识点零碎且无连续性。二是传统单元教学的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他评、轻自评,重成绩、轻表现。专题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一方面,专题教学打破了选文上单元教学独立成篇的孤立状态和局限,可以围绕某一主题或者某一项任务,对各种资源、各种文体进行整合,构建体系化的语文知识,达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专题教学评价由关注成绩走向关注素养提升,突出对语用、思维、审美与文化等核心素养的评价。因此,相较于传统的单元教学,中职语文专题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施策略

专题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更是教学理念的更新迭代、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对语文教师来说,专题教学是一项较大的挑战,部分语文教师对专题教学的认知比较模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照抄照搬或断章取义的现象。另外,由于教学容量大、耗费时间多、资源平台少等客观问题,专题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较为艰难,很多专题教学无法实现真正地落地转化。为了促进中职语文专题教学的有效变革,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探索中职语文专题教学模式,本文以《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实用类文本篇章学习为载体,以智能机器人专业的学生为教学对象,探讨如何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教学。该专题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实用性语文学习,提高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学生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能力,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且具备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重构文本内容,找到文专融通点

进行专题教学,教师需要从单篇、单元教学的条条框框中跳出来,对中职语文教材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着眼于教材的拓展、延伸与重构。[4]教材资源的整合重构,并不是把课本所有文章简单打乱顺序或随意组合,而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技能的培养要求及《新课标》的培养目标,梳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不同教学内容对达成教学目标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教学内容的职业元素、专业因子,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有效对接,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语文能力的培养融合在一起,使互不相干的教学资源整体化,真正做到让语文教材灵活起来,让语文教学灵动起来。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内容是以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教学任务为标准选择的。包括赏析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借鉴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长的对话”,加强表达与交流“得体对话”四个部分。此专题教学通过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倾听技能和口头表达,使学生欣赏新闻结构首尾圆合之美,提高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了解专业学习与就业情况,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在循序渐进中的阅读、倾听、口语、写作专题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既要注重实用性问题实用性特点的鉴赏与审美,又要挖掘课程思政要素,激发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科技自信,鼓励学生学习优秀榜样爱岗敬业、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以实现语文素养、学科思政、专业技能同向同行、共同发展的培养目标。

(二)明确课堂主体,设计驱动性任务

语文教师要在专题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要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决定教学的内容,所考虑的出发点是学生,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始终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第一位,要看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能否运用。语文教师在专题教学中要明确目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设置驱动性任务,以增强学生对教学任务的兴趣。同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推动小组合作学习与专题教学结合,让学生围绕主题或者教学问题充分地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凸显开放共享、学习共同体等教学理念,创造有氛围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

例如,本专题教学以智能机器人专业的学生为教学对象,在梁启超“熏浸刺提”教育观念的启示下,根据智能机器人专业的培养标准及课前学情调查,教师设计了科学熏陶、沉浸体验、任务戟刺、推广提升的教学任务。首先,学生精读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及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两篇实用性文章,感受科学思维的严谨美和科学精神的崇高美,接受科学之美的熏陶和科学精神的指引。然后,在小组与从事机器人开发的学长交流访谈的实践活动中,沉浸式地体验职业生活,树立专业学习目标。以开发智能语音机器人为驱动任务,编写机器人语库,实现机器人得体交流、礼貌回应的功能。最后,以智能语音机器人推广启事写作与发布的实践任务为契机,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三)创新教学方式,以数据促进教学

语文教师课前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学情测试、学习任务包,利用学习平台收集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不同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与知识掌握程度,锁定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以调整教学方式。教学平台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跨时空跨区域整合教育信息。

例如,在进行“实用性阅读与理解”教学专题学习时,教师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更真实地了解智能机器人专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在教学开始前,语文教师提前在线上进行学情调查,以了解该专业学生需求,为教学设计做足准备。在教学设计环节中,语文教师通过微课及配套测验题目的形式,检测学生预习的情况。通过词云分析、网络平台的讨论,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锁定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通过线上学习软件共享资源,发布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线上平台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借助线上平台的信息化资源,依据平台记录,全程把握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通过线上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实现“面对面”互动,这大大拉近了空间距离,实现了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及差异化指导,促进了专题教学的高效开展。

(四)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多元化评价

与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同,专题教学在教学评价上有所调整。一是评价过程,专题教学评价由关注成绩走向关注素养提升,既关注结果性评价,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在学习中的表现。课前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原有的语文能力和专业能力,根据学生的学情反馈,调整教学目标。课中形成性评价,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精准调整课堂的进度。课后终结性评价,检验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二是评价标准,专题教学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学生的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突出对核心素养的考核。三是评价主体,专题教学调动学生自评和学习小组互评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多种评价体系的综合运用是促进专题教学课堂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

例如,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即时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心理状况,综合考评学生的全程表现,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自评和他评、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的每一项学习数据会被汇总收集到个人成长档案,教师根据学生档案中的薄弱项目精准推送匹配的学习资源,随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开展针对性辅导。

四、教学反思

通过专题教学,学生在许多方面有所提高、有所收获。一是在教学成品的生成过程中掌握了技能。此次教学过程生成了若干由学生完成的成品,包括:学生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结合专业编码技能,生成语音机器人;配套的机器人说明使用小册子;发表在校报的优秀作文等。教学成品的生成,形成了适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资源库,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能够助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二是优化了学习方式。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前后的对比,发现学生在线上平台的操作、上网行为、交互策略、学习习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即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认可这种变化,认为现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培养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此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增强了专业认同感、自豪感,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形成了良好的就业心态。更多的学生表示今后会主动关注国家时事,多观察生活的细节。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本次专题教学,学生能够把课堂内容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学会将文学语言转变为专业技能。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发现少部分学生因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较弱,个性内敛,羞于展示等问题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这将成为今后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一个努力方向。二是线上学习平台在课前或者课中使用时,某些功能因具有普适性而缺乏指向性情境应用,教师在使用时受到限制。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他线上软件功能或资料,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为教学而服务。

五、结语

专题教学既是一种意识,也是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更是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必备品格和能力的重要渠道。专题教学不仅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趋势。[5]本文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教学为例,以智能机器人专业的学生为教学对象,探讨如何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教学,为专题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但专题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程式可以套用,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专业课与专业无缝对接,通过专题教学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职语文专题教学的实施可能会充满艰辛,但是只要中职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强化信息素养,专题教学将会给中职语文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职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生语文实用性阅读能力培养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语文建设(2019年8期)2019-09-17 06:23:09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